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食管气管瘘是食管癌发展及治疗中常见的一种合并症。对于食管气管瘘以前多采用外科方法治疗,但多因患者体质弱,创伤大,难以护理等因素而使疗效受限。食管气管瘘所致的严重呛咳造成患者不能进食及肺内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相似文献   

2.
<正>自1997年起,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内镜直视下放置食管带膜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6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龄40~85岁,平均65.2岁。食管气管瘘原因:食管癌及术后复发自行破溃穿透所致42例,食管癌放疗所致18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呛咳及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均经碘油造影确诊,其中伴肺部感染18例,肺脓肿7例。病变处有不同程度的食管腔狭窄,狭窄长度2~10 cm。患者均为晚期食管癌及术后复发,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支架置入在食管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临床疗效,总结内支架置入的适应证及临床应用。方法本组65例,置入支架前行食管造影检查,并用X线定位后行支架置入术。结果除1例外,全部支架置入成功,患者吞咽功能均缓解,瘘口完全封堵,恢复正常饮食,肺部感染得到控制。结论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食管气管瘘因进食呛咳,使患不能进食,且易造成肺及纵隔内感染而严重影响病人的营养摄入,直接危及生命。以往采用手术治疗,但由于其创伤大,病人难以接受,或存在手术禁忌证不能手术。自食管内支架术开展以来,尤其是带膜内支架的研制应用,为食管气管瘘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我院自2002年11月以来,对7例食管气管瘘患采  相似文献   

5.
带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05~2002-03,我们用带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瘘1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8例患者中男11例,女7例。年龄45~68岁,平均52.3岁。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10例,外伤性食管气管瘘3例,食管破裂2例,食管癌术后胸腔吻合口瘘3例。材料为江苏常州产,内外覆以硅橡胶薄膜,长6~10cm,内径3~5cm,两端呈喇叭口状的网状镍钛合金支架。1.2方法放置支架前,行食管造影,显示瘘口位置,并作标记。咽喉部喷雾麻醉。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置入食管,用造影剂显示瘘口相应位置,在导丝引导下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胃镜下置放带膜支架治疗食管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9例食管瘘的患者(其中食管恶性病变20例,良性病变10例)接受了内镜下食管带膜置入封堵治疗。结果 29例均一次放置成功,48h后瘘口封堵率为96.6%,1周后为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常见的有胸骨后不适感、胸痛、咽痛、恶心、呃逆等,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胃镜下置入食管带膜支架治疗食管瘘疗效好,安全,可作为食管瘘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分析食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及食管瘘的效果.方法 本组60例,其中,食管癌放疗后复发合并食管严重狭窄18例,贲门癌12例,食管气管瘘21例,食管纵隔瘘9例.结果 60例患者均在DSA监视下,经口腔一次性置入成功,所有食管气管瘘及食管纵隔均封堵成功.1例出现气管受压,呼吸困难.结论 食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食管恶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食管纵隔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成功率高,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食管支架置入与蛋白生物胶粘堵治疗食管气管瘘的并发症及疗效.方法 食管气管瘘患者23例,其中采用食管支架置入12例,采用蛋白生物胶粘堵11例.结果 食管支架置入患者出血3例,疼痛8例;蛋白生物胶粘堵患者未发生出血、疼痛;两组患者生存期超过2个月.结论 蛋白生物胶粘堵治疗食管气管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食管气管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爱英  刘翠红 《医药世界》2009,(10):641-642
2007年以来我科共对1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了金属支架置放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近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国产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贲门部恶性狭窄和食管气管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8例全部采用内镜下支架置入法,食管贲门癌10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复发伴狭窄7例,食管癌狭窄伴食管气管瘘1例。结果:支架置入均一次成功,置架前后进食困难分级由1.28升至2.45,P<0.01。13例平均生存10.8个月,5例仍在随访中,1例食管气管瘘堵瘘成功。结论:食管金属支架能有效治疗食管贲门部恶性狭窄和食管气管瘘,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食管贲门部恶性狭窄和食管气管瘘有效的姑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牛涛  马涛  陈永祥 《河北医药》2005,27(4):282-282
我院自2000年至2003年分别对食管良、恶性狭窄及食管-气管瘘患者置入金属覆膜及不被覆支架46例,其中食管-气管瘘5例,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俊  黄华 《云南医药》2001,22(4):281-282
带膜支架封闭食管痰孔为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一项治疗新技术[1- 3] 。我们自 1997年 8月至2 0 0 0年 5月采用内镜直视下带膜支架技术治疗 7例癌性食管气管瘘患者 ,取得较好疗效。认为这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材料和方法  7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5 2~ 78岁 ,均为食管中段癌。因进食性呛咳 1~ 2周行X线吞钡或碘水造影检查而确诊食管瘘 ,其中食管气管瘘 5例 ,食管气管瘘、食管纵隔瘘 1例 ,食管癌狭窄扩张支架治疗术后食管气管瘘 1例。合并狭窄 4例 ,无明显狭窄 3例。癌灶长度 :<4cm1例 ,4~ 8cm4例 ,>8cm 2例。结合胃镜检查 ,瘘…  相似文献   

13.
14.
1998年4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应用国产镍钛记忆合金食管带膜支架内镜下置入治疗食管气管瘘15例,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国产带膜食管支架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国产带膜食管支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江苏滩阴西格玛公司生产的CES-I型食管支架对14例食管狭窄,食管-气管瘘和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进行治疗。结果:14例食管支架置入均获得成功,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国产带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病变,尤其是堵闭食管-气管瘘口和食管破裂口简便,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狭窄和食管瘘的疗效及临床需要注意的问题.方法 31例患者中食管狭窄30例(其中5例合并食管瘘),自发性食管破裂1例.在X线电视监视下,31例患者共置入33枚食管支架,带膜支架30枚,裸支架3枚.结果 31例患者均一次性置入成功.30例食管狭窄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症状明显改善,6例有食管瘘的患者瘘口完全封堵,无术中并发症.术后2例出现消化道大出血死亡,5例出现支架一端明显狭窄或支架移位,其中2例通过再置入支架治疗,1例外科手术,2例放弃治疗.23/27例食管恶性病变患者在随访期死亡,平均生存期6.1个月.结论 内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狭窄和食管瘘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直视下放置镍钛合金支架对气管、支气管狭窄及气管食管瘘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0例不同原因引起的气管、主支气管狭窄及气管食道瘘患者在气管镜直视下行气道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置入,观察支架置入前后患者症状、血气分析变化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呼吸困难均立即明显缓解,8例合并气管食管瘘患者在置入带膜气管支架后进食呛咳消失,动脉血氧分压升高。术后1个月肉芽组织增生2例,随访6个月1例患者支架断裂。结论电子支气管镜直视下置入镍钛合金支架是治疗气道狭窄及气管食管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带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各种食管癌致食管狭窄、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是简便而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现将1995年8月至2004年12月放置支架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治疗食管癌放疗后食管-气管(纵隔)瘘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08年8月至2013年7月我科收治250例食管癌放疗后食管-气管(纵隔)瘘患者,DSA引导下行覆膜支架置入治疗.结果 242例患者成功置入支架,复查食道造影瘘口均封闭,成功率96.8%.8例因患者难以耐受或术中出现大量呕血终止手术.所有支架均未取出.25例因再次出现瘘口而行第二次支架置入.所有病例术后均有异物感.10例出现明显胸痛,须应用第三阶梯止痛药.5例于2周至1月内出现食管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2%),KPS功能状态评分升高(P<0.05)及KPS体力状态评分下降(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覆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放疗后食管-气管(纵隔)瘘成功率高,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作好术前评估及准备,手术过程动作轻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气管食管瘘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总结外科治疗疗效。方法对我院5年来收治气管食管瘘患者60例外科治疗过程回顾性分析,门诊随访认真记录患者病情。结果 60例患者中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者53例,先天性食管气管瘘者5例,外伤性瘘者2例,全部外科治疗,食管癌患者切除病变食管,残端吻合,瘘口修补。术后死亡7例,术后门诊随访生存时间6个月者21例,1年者7例,23例患者合并不同并发症。结论食管气管瘘的最常见原因为食管癌,常发生于癌症晚期,病情较为严重,积极有效的外科治疗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