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怀疑为脑动脉瘤的患者30例,全部患者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法进行图像后处理,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及手术结果对比,比较肿瘤检出的准确率。结果:30例患者中,术后证实脑动脉瘤33个,MSCTA检出动脉瘤31个,其中漏诊2个,与手术结果相符31个,诊断准确率为93.9%;DSA检出动脉瘤30个,其中漏诊2个,误诊1个,与手术结果相符30个,准确率为90.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A可以清楚地显示动脉瘤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诊断准确率高,无创、快速,可作为脑动脉瘤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颅内脑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2015年8月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证实的40例颅内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A检查,观察其表现(瘤体部位、形态、大小等),同时与DSA结果比较。结果 MSCTA检出脑动脉瘤38例(95.0%),DSA检出39例(97.5%),两组诊断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脑动脉瘤最大径、瘤颈最大径分别为(9.98±2.54)mm、(4.29±1.45)mm,与DSA的(10.07±2.30)mm、(4.32±1.32)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与DSA对颅内动脉瘤位置分布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诊断颅内脑动脉瘤敏感度较高,与DSA类似,无创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与三维数字血管减影(DSA)对比,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尤其是〈3 mm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怀疑有颅内动脉瘤的310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A和DSA检查。64层螺旋CTA技术参数:120 kV、250 mAs、准直0.75 mm、重建层厚0.75 mm和间隔0.4 mm。结果三维DSA作为诊断标准,在310例患者中,220例发现264个动脉瘤。CTA漏诊4个动脉瘤,7个动脉瘤在常规DSA检查中漏诊,但被64层螺旋CTA诊断,均得到三维DSA的证实。64层螺旋CTA诊断〈3 mm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94.0%、100.0%和97.9%。结论 64层螺旋CTA对于颅内动脉瘤包括〈3 mm动脉瘤是一种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5.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脑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82例临床怀疑脑动脉瘤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全部行16层螺旋CTA检查。运用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评价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和瘤颈形态及动脉瘤与颅骨和周围血管的关系,并根据16层螺旋CTA结果选择血管内治疗或外科治疗。结果382例中的203例患者发现223个脑动脉瘤。16层螺旋CTA诊断所有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97.8%、97.8%和97.8%。16层螺旋CTA对于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与DSA的结果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通过CTA评价认为136个动脉瘤适合行血管内治疗,其中132个动脉瘤成功栓塞。53个动脉瘤适合外科夹闭治疗,术中认为所有的动脉瘤被成功夹闭。结论16层螺旋CTA在脑动脉瘤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并且能够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指导动脉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黄春梅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2,21(2):63-63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SCTA诊断18例脑动脉,9例行DSA检查,18例手术,快速团注对比剂的同是,行螺旋CT容积扫描,利用软件将图像处理后,用最大强度投影(MIP)法进行血管重建,结果:18例患者中,手术发现19个动脉瘤,SCTA发现18个,动脉瘤瘤径为3.1mnm-34mm,SCTA所地动脉瘤大小,位置与手术及DSA结果一致。SCTA诊断符合率为94.7%(18/19),结论:SCTA对willis环周围瘤径3.0mm以上的动脉瘤显示清晰。MIP与原始始图像结合诊断更为准确,适合该病的临床筛选和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颅内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3月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前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MSCTA),对比DSA和MSCTA在颅内脑动脉瘤的瘤体直径、瘤颈宽度、动脉瘤位置、图像质量分级情况。结果 DSA和MSCTA在颅脑动脉瘤体直径、瘤体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和MSCTA在诊断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的颅脑动脉瘤体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 均有高质量的图像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和DSA在诊断颅内脑动脉瘤大小、位置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价值,MSCTA创伤小、检查时间短、检查费用低,可作为DSA诊断颅内脑动脉瘤的替代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破裂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疑为动脉瘤的患,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破裂脑动脉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对于已破裂的脑动脉瘤,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的一种辅助方法,且是一种极好的无创性筛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7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高度怀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进行CTA扫描,通过软件后处理,得到MIP、MPR、CPR及VR图像,综合分析各种图像评价颅内动脉瘤。结果:动脉瘤患者72例,单发动脉瘤57例,其中颈内动脉瘤17例,前交通动脉瘤12例,后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前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右椎动脉瘤3例;多发动脉瘤15例。结论:CTA能快速、无创、有效地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处理采用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并与手术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结果作对照。结果: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其特异性、灵敏性与准确性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D-CTA是一种微侵袭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技术,能很好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特征和与周围解剖结构的三维图像,为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3D-D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1月以来57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3D-DA及常规DSA影像资料,分别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和两位神经外科医生综合分析评定,以DSA和/或外科手术术中所见为标准,评判3D-D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术前评估作用。结果 57例患者经过外科手术和/或DSA证实3D-DA对复杂和微小的多发动脉瘤细节显示上更具优势,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和指向、瘤颈、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和骨性结构间的解剖关系。结论 3D-DA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特征和邻近解剖关系,使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案的制订更加科学,是常规DSA有力的补充,两者有机结合应用可提高动脉瘤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方法 :对临床疑诊为颅内动脉瘤病例经行MSCT检查出动脉瘤病人 36例。其中 2 6例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检查。用多层螺旋CT机GELightspeedPlus采集原始数据。原始图像均由图像后处理工作站AdvantagedWorkstation 4 .0来处理。图像重建采用表面遮盖成像 (SSD)、最大密度投影 (MIP)和容积再现技术 (VR)。部分行CT仿真内窥镜检查。MSCT与DSA图像均由CT室和神经外科医师共同诊断。 结果 :36例患者经MSCT检出 37个动脉瘤灶 ,1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 (2个 ) ,35例为单发动脉瘤。 94 .6 % (35 / 37)的动脉瘤发生于脑底动脉环区 ,5 .4 % (2 / 37)发生于椎基动脉。86 .5 % (32 / 37)瘤体直径 <2 0mm ,最大者直径 30mm ,最小者直径仅 2mm。瘤体以圆或卵圆形居多 ,也可以显示为葫芦形和辣椒状。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楚地显示瘤体、瘤颈、瘤内腔、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 36例病人中 2 6例行DSA检查 ,DSA所见与MSCTA结果一致。 结论 :MSCTA对脑动脉瘤有肯定的诊断价值 ,并能补充DSA的诊断信息 ,适合用于筛查脑动脉瘤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3.
应用容积重建成像三维CT血管造影方法诊断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及容积重建技术(VR)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Plus 4 Somatom Volume Zoom型容积CT扫描机获得原始图像,采用容积重建成像技术(VR)进行三维重建,并辅助运用多轴面重建(MPR),共对45例动脉瘤患者进行了CTA检查,其中有25例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2l例行动脉瘤夹闭术治疗,3例行GDC栓塞术,其余保守治疗。结果共诊断45例动脉瘤患者,发现动脉瘤59个,其中小动脉瘤(≤5mm)32个。容积重建成像CTA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载瘤动脉、动脉瘤的形状和大小及其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在部分病例上要优于DSA。结论容积重建成像CTA是一种可靠、无创的快速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为手术提供了详实的影像学资料,可帮助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采用PHILIPS 16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CTA成像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经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共发现37例患者存在动脉瘤,诊断准确率为92.5%(37/40),颅内血管显示良好,获得动脉瘤的完整形态以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37例患者中显示前交通动脉瘤10例,右侧后交通动脉瘤9例,双侧后交通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8例。经测量,动脉瘤中最大直径为3~24mm,平均13.56mm。结论: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无创、快捷、准确等优点,检查费用低,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VR)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颅内动脉瘤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CTA及DSA检查,CTA检查采用VR技术进行后处理,同时辅助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MIP),DSA常规行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造影。观察对比两者对瘤体和瘤颈的大小、比率,分叶、分支毗邻的显示情况。 结果经CTA VR发现颅内动脉瘤35例共41个,经DSA检查证实颅内动脉瘤35例共42个。VR对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5.2%,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89.1%。容积重建成像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形态、分支及与临近结构的关系,对于动脉瘤瘤体/瘤颈比也有准确的显示。 结论CTA VR成像可获得与DSA相近的检查结果,对了解颅内动脉瘤的三维结构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将DSA与CTA技术结合将有利于更全面、准确地诊断和观察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16.
Three-dimensional CT angiography and surgical correlation in the evaluation o 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在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效能。方法:24例可疑动脉瘤患行常规脑血管造影、3D-CTA、MRA和DSA检查。结果:本组共发现28个动脉瘤。21例病人仅有一个,2例有两个,1例有三个动脉瘤。3D-CTA发现瘤体呈球形为20个、椭圆形5个、分叶形3个。手术暴露的24个动脉瘤,其瘤体形态与3D-CTA发现完全吻合。动脉瘤颈平均直径为5.9mm,最小为1.6mm,最大为13.7mm。根据3D-CTA计算的动脉瘤颈结果与手术发现非常接近。3D-CTA对载瘤动脉和分枝动脉的形态描述明显优于常规脑血管造影 、MRA和DSA。结论:3D-CTA在了解动脉瘤的三维结构和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有重要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术后评价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以及对动脉瘤夹闭术后评价其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怀疑为颅内动脉瘤,并进行了CT血管造影(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以DSA和手术作为参考标准,评价3D-CTA诊断价值。对其中的5例动脉瘤夹闭病例进行术后评价,术前术后均进行了CTA检查,通过比较两次CTA结果评价动脉瘤夹闭情况。结果根据DSA资料及手术结果,CTA发现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3.9%。对5例动脉瘤钛夹夹闭术后的患者通过CTA进行了随访,与术前CTA相比,颅内大血管均未见狭窄或闭塞。结论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较好的三维显示能力,是一种可靠、微创的快速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为手术提供了详实的影像学资料,并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增强CT检查,应用计算机自带后处理软件进行脑血管三维成像(3D—CTA)。结果CTA诊断颅内动脉瘤13例,其中前交通动脉瘤3例,右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例,右后交通动脉瘤2例,左后交通动脉瘤4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CTA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起源以及与周围脑血管的解剖关系。结论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是一种十分快捷、安全、简便的检查方法,对引起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9.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05年9月到2006年9月收治入院的89例SAH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49例同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CTA检查结果并与DSA检查结果比较.结果:89例患者中CTA检出动脉瘤70例,动静脉畸形9例,静脉窦血栓2例,阴性8例;在同时接受DSA检查的49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瘤41例,动静脉畸形4例,阴性4例,其中除1例CTA发现并经临床证实的动脉瘤DSA检查为阴性外,其余全部证实CTA诊断.CTA对SAH病因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为100%,DSA分别为98%和100%.结论:64层螺旋CTA对SAH的病因诊断是一种无创、快速、便捷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显示血管的空间立体结构及周边关系,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难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