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比亚芬预防及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首程放射治疗的52例头颈及胸部肿瘤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与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放射治疗开始即给予比亚芬涂搽,对照组采用其他皮肤保护剂和放疗知识宣教.结果 当放射剂量小于40 gy时发生2级以上皮炎,治疗组30%(9/27),对照组84%(21/25).治疗组放疗过程发生轻度放射性皮炎,对照组发生中至重度放射性皮炎.结论 比亚芬能有效预防及治疗放射性皮炎,保证放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董进  沈颂伟 《现代养生》2014,(6):265-265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放射性皮炎患者的防护作用。方法:对进行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属实施全程的健康教育。结论:通过全程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能力,加上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减轻了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进展,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并主动参与预防、治疗和护理,减轻放疗副反应,从而使得放疗顺利完成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通过个体化健康教育提高鼻咽癌患者放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放疗科进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采用病房常规鼻咽癌放疗护理;干预组33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个体化教育,提高鼻咽癌患者放疗的依从性。观察时间均为放疗开始至结束后3个月,比较对照组及干预组两组患者的放疗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分级情况。结果 个体化教育干预组患者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放射性颞颌关节炎、皮肤急性放射损伤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组口腔粘膜急性放射损伤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个体化教育可以提高鼻咽癌患者放疗的依从性,减轻放射性颞颌关节炎及皮肤急性放射损伤等不良反应的程度。提高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向凤娇 《临床医学工程》2013,(11):1431-1432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性皮炎的临床防护和护理方法。方法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治疗本疾病的防护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中,82例出现放射性皮炎,经过我院恰当的护理,所有患者病情好转。结论对鼻咽癌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同时适当的护理对放射性皮炎的治疗有积极的临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鼻咽癌患者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最大横断面短径≥0.5 cm但<1 cm、包膜完整、无中央坏死)放疗剂量为60 Gy时淋巴结的消退情况、有无局部复发,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46例含有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的鼻咽癌患者,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予以60 Gy的放疗剂量,以MRI检查为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放疗剂量达60 Gy时颈部淋巴结转移灶CR 42例,有效率达91.3%,放疗前后淋巴结消退有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所有患者60 Gy照射区域均出现Ⅰ级放射性皮炎.5年总生存率80.4% (37/46),5年无瘤生存率76.1% (35/46),5年颈部淋巴结局部控制率95.7% (44/46),5年远处转移率13.0% (6/46);5年无颈部纤维化患者.结论 60 Gy的放疗剂量是鼻咽癌颈部可疑阳性淋巴结转移很好的控制剂量,且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6.
颜志勇 《工企医刊》2013,26(1):19-20
目的观察奥克喷预防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18例鼻咽癌放疗及30例乳腺癌术后行胸壁放疗的共计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4例。治疗组在开始放疗至放疗结束后2周内给予奥克喷保护照射野皮肤,对照组只做常规皮肤护理,不涂任何药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急性放射性皮炎Ⅰ、Ⅱ、Ⅲ级的发生率分别为为25%、33.3%、83%和58.3%、45.8%、16.7%;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出现在30Gy以前的分别为50%和79.2%。两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奥克喷能有效地降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程度,并且能推迟损伤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王奋  孔繁忠  林少民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88-189,191
[目的]探讨中晚期鼻咽癌三维适型放疗对放射性脑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200例接受放射治疗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适型治疗组及常规放疗组,分别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及常规放疗技术进行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远期治疗效果及放射性脑损害发生情况。[结果]近期疗效及5年生存率,适形放疗组为92.0%及47.0%,常规放疗组为86.0%及39.0%,适形放疗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慢性脑损伤发生率适形放疗组为12.0%,常规放疗组为18.0%,常规放疗组高于适形放疗组。[结论三维适型放疗技术能够改善中晚期鼻咽癌的近远期治疗效果,减少放射性脑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降低鼻咽癌放疗患者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方法 成立多学科协作团队,通过现状调查、原因解析,明确了6项真因,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并执行,分别为:建立综合性评估体系,制定阶梯式干预方案,实施全维度提醒策略。结果 鼻咽癌放疗患者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由56.67%降低至22.22%。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促进多学科协作团队管理,降低了鼻咽癌放疗患者重度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使放疗中断率下降,提高了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联合芳香疗法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2例行放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联合芳香疗法干预,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信行模式健康教育联合芳香疗法可有效改善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病人的健康教育方法 .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月对80例鼻咽癌放疗病人进行阶段性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相关知识,配合治疗,减少毒副作用的产生.结果 100%的病人能安心配合治疗,100%的病人能遵医嘱定时复诊,病人满意度达100%.结论 阶段性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放疗知识的掌握,使放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放疗是鼻咽癌的最有效治疗手段 ,通常通过放疗可杀死局部癌细胞、缩小肿块、改善症状以达到治疗目的 ,但放疗过程中出现的皮肤烧伤、鼻前野导致脑干受量较高、面颈放疗可导致严重的口腔、鼻腔反应 ,继发的放射性溃疡、干燥、白膜形成可引起真菌感染等副反应 ,不仅影响病人治疗效果 ,同时也给患者食欲及整体情况带来不利。现将我院 1997~ 1998年住院病人中87例鼻咽癌放疗期间发生的真菌感染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回顾性调查 87例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真菌感染的病例 ,男 72例 ,女 15例 ,年龄在 2 8~ 6 5岁 ,其中 2 8~ 4…  相似文献   

12.
郑奇  龙剑 《中国辐射卫生》2009,18(4):433-433,460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鼻咽癌规范化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放射性皮炎是鼻咽癌放射治疗中常见的放射反应,它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被迫停止放射治疗而影响治疗效果。我们通过使用多种维生素口服联合MEBO外用的方法治疗放射性皮炎效果较好,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少群 《现代医院》2013,(12):54-55
目的观察rhGM—CSF(特尔立)用于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Ⅱ~Ⅲ期初治鼻咽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放疗开始使用特尔立稀释液含漱,对照组30例放疗开始用朵贝氏液含漱,两组病例均在放疗前常规做好保持口腔清洁卫生的健康教育,根据RTOG关于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分级标准进行临床评价,观察Ⅱ级及以上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及时间,以及疼痛程度,并比较分析照射剂量对口腔粘膜损伤的程度。结果实验组Ⅱ级及以上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20.0%(6/30),对照组86.7%(2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照射30唧以下Ⅱ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生时间实验组迟于对照组:实验组30.0%(9/30),对照组90.0%(2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口腔粘膜疼痛多为轻度疼痛,对照组多为中度疼痛,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特尔立含漱能有效降低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1.鼻咽癌.由于鼻咽部解剖结构特殊,手术创伤大,且多数鼻咽癌对放疗十分敏感,完全可以用放疗根治鼻咽癌.放疗可同时杀伤原发灶和淋巴转移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三乙醇胺与亲水性凝胶对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预防作用。方法126例接受放射化学结合治疗的初诊Ⅱ-Ⅳa期鼻咽癌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放射治疗局部皮肤分别接受三乙醇胺乳膏预防64例(A组)和亲水性凝胶预防62例(B组)。观察2级及以上皮肤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以及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和B组2级及以上皮肤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8.4%和66.1%(P〈0.05);≤4周内2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病率分别为45.2%和41.5%(P〉0.05)。两组患者均无因严重放射性皮炎而延迟或中断治疗。两种药物使用过程中均未出现全身或局部不适,过敏等毒性反应。结论三乙醇胺乳膏预防2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皮炎优于亲水性凝胶。两种药物使用耐受性好,未见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夏辉 《中国卫生产业》2012,(26):181-182
鼻咽癌患者在放射治疗期间或放射治疗后会出现较多并发症,放射性鼻窦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可高达86.8%~94.5%。由于放疗对鼻黏膜损害是不可逆的,目前鼻咽癌放射性鼻窦炎治疗比较棘手,但通过一些积极措施,对鼻窦炎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为放射治疗。如何使病人在放疗期间减轻或避免放疗反应和并发症,护士的健康教育显得尤其重要^[1]。作者从2001年3月~2003年3月对我院100例首次放疗的鼻咽癌病人行健康教育,并对其结果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评价营养支持对鼻咽癌放疗患者预后的影响,为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并发症和副作用提供依据。 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 EMbase等数据库中2004年1月—2019年6月发表的营养支持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影响相关文献,在Stata 12.0软件上进行meta分析,应用Q和I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 结果 共纳入13项随机对照研究,总样本量1 296例。meta分析结果 显示:经营养支持鼻咽癌放疗患者组的BMI [OR=0.325,95%CI(0.107,0.991)]、血红蛋白[SMD=0.926,95%CI(0.56,1.293)]、白蛋白[SMD=0.726,95%CI(0.479,0.973)],及放射性皮肤反应(Ⅲ~Ⅳ级)[OR=0.242,95%CI(0.171,0.343)]均优于对照组(未经营养支持组)。口咽黏膜损伤(3~4级)发生率[OR=0.929,95%CI(0.576,1.479)]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营养支持对于维持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期间的营养学指标具有积极的作用,且降低了急性放射性皮炎(Ⅲ~Ⅳ级)发生的风险。而营养支持是否能降低口腔黏膜损伤目前不能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上海预防医学》2003,15(2):77-77
乳癌放射治疗后出现全身反应的并不多见 ,少数人可能有恶心、呕吐 ,可以用镇静剂及止吐药物治疗和预防。有的病人会出现白细胞下降 ,但大多为暂时性 ,只要白细胞计数不是过低 ,可继续治疗。乳癌放疗的局部反应主要是放射性皮炎和上臂水肿 ,其他还有放射性肺炎、肋骨骨折及臂丛神经炎等 ,视照射部位而异。放射性皮炎的症状是 :放射治疗数日后 ,局部皮肤出现红斑 ,颜色渐渐加深 ,随着放射量的增大 ,部分病人可发展为干性脱皮或湿性脱皮。轻、中度的放射性皮炎无需治疗 ,如感觉局部有刺痒时要避免搔抓 ,发生湿性脱皮时要严防感染 ,尽可能使创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鼻咽癌患者听功能的远期影响。方法对33例鼻咽癌患者(66耳)于放疗前,放疗后第1天及放疗后第3、6、12、24、36个月分别做一次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结果放疗完成后第1天与放疗前对比,听功能无明显减退。3个月后听功能部分指标开始减退。6个月后,听功能全面减退。在6~12个月之间,听功能部分修复,但此后,听功能呈不可逆的缓慢下降的趋势。结论常规的鼻咽癌放疗对患者近期听功能可能无明显影响,但会引起其远期的损伤,为了防止出现严重后果,必需早期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