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测定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IMT,血尿酸和空腹血糖(FBG),甘油三脂(TG)。按颈总动脉IMT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比较各组间UA水平,对颈总动脉IMT异常患者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分析颈总动脉IMT和血UA、空腹血糖和TG的关系。结果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血UA含量依次为:(286±50)、(345±47)和(429±51)mmol/L。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动脉粥样硬化组中颈总动脉IMT和血UA、TG呈正相关关系(r=0.6321,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IMT与血UA水平呈正相关,提示血UA水平可作为协助诊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与血尿酸(U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前期患者74例作为高血压前期组,原发性高血压者74例作为高血压组,正常血压者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UA水平。结果高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及对照组血UA分别为(337.35±73.17)、(328.16±67.44)、(284.37±67.84)umol/L,高血压组及高血压前期组U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血UA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血UA水平升高,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血压亦升高。  相似文献   

3.
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近学者认为,高血压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并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进行性异常改变。而近来尚发现,高尿酸(UA)血症不但可继发痛风、尿结石、肾病等,并常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病种并发,由此共同构成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尚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有关,亦为高血压发病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已备受人们的普遍关注。笔者就血尿酸(UA)水平与高血压间的关系进行了临床验证,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颈动脉内膜中层(IMT)增厚及斑块形成,IMT作为可以早期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指标,是影响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压晨峰(MBPS)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相关性,可增加靶器官损害的风险,高血压患者的器官损害与晨峰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尿酸(UA)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相关。我们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MBPS及尿酸水平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背景血清尿酸(UA)水平升高可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及血小板功能下降等而引起血栓形成,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但血清UA水平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血清UA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98例,根据颅脑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非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n=58)和研究组(颅内/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n=140);另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将140例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分为轻度56例、中度65例和重度19例。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轻、中、重度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血清UA水平;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4.536,95%CI(1.227,16.765)〕、糖尿病〔OR=7.243,95%CI(1.283,40.882)〕、LDL-C≥4.00 mmol/L〔OR=3.511,95%CI(1.994,12.407)〕、血清UA水平≥400μmol/L〔OR=3.762,95%CI(1.032,13.717)〕是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中、重度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清UA水平高于轻度者,重度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清UA水平高于中度者(P<0.05)。结论血清UA水平≥400μmol/L是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UA水平随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加重而升高。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颜秉菊  蔡久英  王俊 《山东医药》2009,49(49):44-45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关系,从内皮功能损伤方面阐明UA水平升高是否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将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并选健康对照(NC组),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1;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尿酸还原酶法测定血UA,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与NC组比较,冠心病患者的UA、ET-1、vWF均显著增高(P〈0.01),NO显著降低(P〈0.01);SAP组、UAP组、AMI组的UA水平与ET-1、vWF均显著正相关(P〈0.01),与NO呈显著负相关(P〈0.01),且随着病情的进展,相关性逐渐增强。结论UA水平越高,血管内皮损伤越重;UA水平升高可能通过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失调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UA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杨飞燕  陈曼华  余波 《心脏杂志》2008,20(4):442-443,446
目的研究血尿酸(UA)水平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高血压病患者1年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高血压病患者160例,入院时测定UA水平并计算LVMI,统计其1年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UA与LVMI显著相关(r=0.23,P<0.05),高UA者及高LVMI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31%vs5%,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UA水平与LVMI相关,高UA及LVMI增高可增加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近年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AS)密切相关。更有专家提出,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但高尿酸血症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临床研究甚少。本研究检测我院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尿酸(UA)水平,探讨血UA水平与CHF之间的  相似文献   

9.
王晓春  李海涛 《山东医药》2011,51(16):79-80
目的研究探讨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关系。方法在我院就诊者中选出高血压前期者(A组)76例、正常血压者(B组)80例、原发性高血压者(C组)80例,测定其血清UA水平,同时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脂水平。结果 A、C组UA、LDL-C和IMT水平均高于B组(P〈0.05);血清UA与IMT呈正相关(r=0.312、P=0.017)。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清UA水平升高,随着血清UA水平的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也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7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尿酸(UA)水平增高与高血压前期(PreHBP)、糖尿病前期(IGR)的关系。方法对2 552例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采取横断面研究,进行现场体格检查和一般资料的问卷调查,以IGR、PreHBP为应变量,以血UA、血脂等危险因素为自变量,分析其对糖尿病、高血压发病的影响。结果总人群中IGR合并PreHBP人群的UA值高于正常组,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UA水平增高是IGR的危险因素,即使在调整了BMI、TG等因子后,UA的影响依然显著(P0.05);但是UA水平增高就PreHBP的OR值却不显著(P0.05)。结论早期对UA水平进行控制,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的关系。方法:将冠心病82例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2例;对照组20例。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hs-CRP、血清可溶性CD105的水平。结果:1.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血浆hs-CRP水平呈逐渐增高的趋势。AMI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UA组(P〈0.05),UA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SA组(P〈0.05),SA组血浆hs-CRP水平与对照组类似(P〉0.05)。2.对照组、SA组、UA组及AMI组血浆可溶性CD105水平逐渐增高。AMI组显著高于UA组(P〈0.05),UA组高于SA组(P〈0.05),SA组高于对照组(P〈0.05)。3.冠心病患者中可溶性CD105与hs-CRP水平成正相关。结论:冠心病hs-CRP水平与血清可溶性CD105呈正相关,提示炎症与斑块新生血管在动脉粥样硬化(As)过程中可能有相互促进作用,从而降低了斑块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水平、补体C3与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3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血压值的不同分为3组,比较各组间CRP、UA与血压的相关性,对各组患者分别检测血生化指标:血清CRP、UA、补体C3,B超观察颈动脉内膜变化,按B超结果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管腔狭窄组,各组间CRP、UA、C3水平。结果高血压3级患者CRP、UA显著高于高血压1级、2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高血压患者CRP、UA值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内膜异常组CRP、UA、补体C,值明显高于内膜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增加,UA、CRP的浓度亦逐渐增高;颈动脉内膜异常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压、UA、CRP和补体C3浓度密切相关。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CRP、UA浓度与IMT呈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3.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UA)水平。方法随机选择老年男性高血压36例、糖尿病33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41例,对照组27例,比较4组血UA水平。结果3个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UA水平均明显升高,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差异显著(P<0.0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与高血压组、糖尿病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血压组与糖尿病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UA水平与高血压、糖尿病密切相关。监测血UA水平有利于及时对原发病进行有效干预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探讨高尿酸(UA)血症及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方法选择年龄40岁的高UA血症患者80例(男55例,女25例),其中单纯高UA血症患者50例为UA-1组,高UA血症合并高血压病患者30例为UA-2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无高血压、血UA正常)30例为正常对照组(CON组),其中男21例,女9例。观察各组间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情况;采用尿酸酶-过氧化酶法测定血UA;应用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CIMT。结果与CON组相比UA 1组及UA-2组患者的CIMT增厚(P0.05,P0.01);UA-2组CIMT明显高于UA-1组(P0.01);偏相关分析表明,在校正了年龄、性别、SBP、DBP后,高UA血症患者UA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在逐步回归分析中,或以UA为因变量,BMI、CIMT进入方程,或以CIMT为因变量,年龄、SBP、UA进入方程,均表明UA与CIMT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结论当高UA血症伴高血压存在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可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前期与血尿酸、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与血尿酸(UA)、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0年门诊体检人群176例,按照血压水平分为血压正常组(n=56)、高血压前期组(n=66)、高血压组(n=54)三组,检测受试者血UA、CRP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水平。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UA、CRP对血压的影响。结果①三组间TC、TG、LDL-C、HDL-C、BMI及F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高血压前期组血UA、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P〈0.01),同时低于高血压组(P〈0.01);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UA、CRP分别与SBP、DBP呈独立相关(P〈0.05~0.01)。结论高血压前期患者已有血UA、CRP水平的升高,血UA、CRP与血压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6.
老年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秀虹 《山东医药》2010,50(21):95-95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高尿酸血症(HUA)呈逐年上升趋势。许多研究表明,HUA是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血尿酸(UA)均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AS)的表现之一,与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为探讨老年患者血UA变化与CAS的关系,我们检测了120例老年患者的血UA,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UA)水平及氯沙坦对UA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试验组)和缬沙坦组(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治疗前、后UA变化.结果 ①高血压1、2、3级患者UA分别为(279.28±95.27)μmol/L、(312.63±83.57)μmol/L和(451.03±72.73)μmol/L,高血压3级患者UA明显高于1级和2级患者(P<0.01);②氯沙坦组治疗后UA水平显著降低(P<0.01),缬沙坦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UA水平与血压水平相关.氯沙坦具有降UA作用,而缬沙坦无降UA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同型半胱氨酸(Hcy)高血压(H型高血压)与血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1例,其中Hcy水平≥15μmol/L为老年H型高血压组121例,Hcy水平<15μmol/L为单纯高血压组130例;另外同期选择老年健康体检患者150例为对照组。同期测定Hcy、UA、FIB水平,比较各组UA、FIB水平的差异。结果老年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与对照组3组UA[(320.97±106.61)、(280.74±71.27)与(261.01±71.80)μmol/L]及FIB[(3.22±0.52)、(3.05±0.52)与(2.68±0.41)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H型高血压与UA(OR=3.896)、FIB(OR=3.100)水平及叶酸降低水平(OR=2.776)成正比(P<0.05)。结论老年H型高血压与UA、FIB密切相关。监测UA及FIB对老年H型高血压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91例T2DM患者根据B超检查情况分为动脉斑块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UA、CRP和TBIL,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动脉斑块阴性组相比,动脉斑块阳性组血清UA和CRP水平显著增加,TBIL则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动脉硬化与UA、CRP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TBIL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UA、CRP和总TBIL的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清尿酸(UA)和血脂代谢异常在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进程中的作用,并观察厄贝沙坦(irbesartan)对血尿酸和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象为15周龄雄性SHR20只和正常雄性同龄WistarKyoto(WKY)大鼠10只。将SHR随机分为两组:厄贝沙坦治疗组(按厄贝沙坦50mg/kg.d从饮水给药);SHR阳性对照组。后者与WKY正常对照组喂以等量蒸馏水代替。实验于三个月后停药,测体重和血压,检测血清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结果:实验三个月后,与WKY组比较,SHR组UA水平显著增高(P<0.05),血压和TG水平显著增高(P<0.01);与SHR组比较,厄贝沙坦组血压和TG水平显著降低(P<0.01),U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高血压病早期已经存在着高尿酸血症和血脂异常等代谢异常的临床征象,厄贝沙坦既具有降低TG又具有降低UA的作用,可能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