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8月~2013年3月,我们应用直接碎溶栓术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6例,术中即可开通栓塞血管恢复血流,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6例,男2例、女4例,年龄24~84岁。发现肢体肿胀2 h~3 d就诊,发现肢体肿胀到碎溶栓最短时间为8 h。均在晨起和午休后出现肢体肿胀,发生在左侧肢体且无明显诱因。查体:左下肢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堃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8):113-113
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收治8例剖宫产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剖宫产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8例,24~40岁,平均30岁。初产妇4例,经产妇4例。体重63~81kg,肥胖者3例。8例患者术后均卧床时间较多,下床活动较多。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肿胀、增粗、压痛明显,术后持续发热,血象偏高。除临床症状、体重外,主要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CT检查确诊。患者除采取抬高患肢、卧床休息及大剂量广谱抗生素治疗外,主要采取抗凝疗法和溶栓疗法。经积极治疗与精心…  相似文献   

3.
我科2007—01/2007—12共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0例,实施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35~76(平均53)岁,病程3~10d,经血管多普勒彩超或深静脉造影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3~7d肿胀开始消退,平均住院时间18.5d。  相似文献   

4.
l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81岁.因左下肢突发肿胀1d来院就诊.查体:患者贫血貌,左下肢大腿中段以下非凹陷性水肿,轻度压痛,皮肤温度、色泽尚可,足背动脉可扪及搏动.多普勒超声提示:左下肢股静脉、胭静脉内可见血栓,血流中断,考虑左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予以收治入院治疗.患者平时生活自理,行动自如,无长期卧床史,既往亦无深静脉血栓或下肢静脉曲张病史.患者诉近1个月来间歇性排暗红色粪便,故予纤维肠镜检查,结果示升结肠癌.  相似文献   

5.
血流滞缓、血液高凝及血管壁损伤是造成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是血流缓慢因素之一,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是诸多血液高凝因素,在临床上,具有此类高危因素患者,一旦出现单侧肢体肿胀首先考虑到的是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上也应以抗凝治疗为主,但作者最近在临床上遇到一例以左下肢肿胀为表现的非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9年3月以来,我们对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例,均为女性,年龄52~75岁.发病1~15 d.均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青紫,其中2例为左下肢,1例为右下肢,全部病例均经彩超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恶性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诊断及防治。方法:对12例腹腔恶性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低分子量肝素(速碧凝)0.4~0.6 mL,皮下注射,12 h 1次,连用10~21 d或下肢肿胀消退后再使用7 d;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复方丹参30 mL,静脉滴注,1次/d。结果:显效9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1.7%,无出血性并发症及过敏反应。随访1~4个月,1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无复发,血栓形成后综合征2例。结论:对于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应高度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积极预防,低分子量肝素治疗腹腔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满意、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患者67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7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患者67例为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总花费。结果观察组组患者发生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1.49%),发生下肢肿胀、疼痛为3例(4.48%),对照组组分别为5例(7.46%),9例(13.4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总花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1 病例 患者,女,27岁。以左下肢肿胀疼痛7天之主诉于2001年3月14日求治。病人12天前在县计划生育服务站行输卵管结扎术。术中时间较长,术后一直卧床休息。7天前无诱因感左下肢肿胀,呈进行性加剧、疼痛,活动受限,无发热。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住站。既往体健,月经、婚姻、生育史无特殊。体检:T37.8℃、P 80次/分、R 18次/分、BP 13.3/10.7KPa。心脏未见异常。左下肢广泛肿胀、小腿肌肉、月国窝、腹股沟内侧处有压痛。Homan征阳性.Neuhof征阳性。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3岁。因左下肢肿胀疼痛、不能屈曲4d伴发热1d入院。患者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肿胀疼痛,为持续性刺痛,并逐渐出现不能屈曲,运动时疼痛加剧,伸直时疼痛缓解等症状。既往曾患双下肢深静脉血栓10余年,2006年自行好转,其后多次行双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检查未见血栓。否认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月~2007年5月,我们对58例中老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经积极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8例,男20例,女38例,50~83岁,平均63岁。其中股骨头无菌坏死15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37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5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围术期给予精心护理,患者于手术后10~15d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无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多发生于手术后或制动患者[1]。术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10年11月~2013年12月2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置入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做好术后护理。结果:22例经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患肢肿胀消退,在溶栓过程中,1例患者月经量过多,4例患者出现创面渗血较多,予调整抗凝药用量并及时换药,加压包扎,2 d后好转,1例患者出现痰中带血,调整抗凝溶栓药用量,2 d后好转。无1例出现获得性PE,22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以上,所有患者未再有血栓形成现象。结论:滤器置入联合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安全、高效、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有效的术后护理是决定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预防及护理,以降低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的栓塞。方法:对236例膝关节手术后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并采取了患肢早期功能锻炼及肌肉按摩等护理措施,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来达到预防的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仅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整个肢体肿胀,经及早发现和溶栓治疗,肢体肿胀渐退,术后10 d治愈出院。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患肢的早期功能锻炼及肌肉按摩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妇科术后患者有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6例,35~60岁,左下肢3例,右下肢2例,因肺栓塞死亡1例;术后3~20d出现。给予阿司匹林、潘生丁、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及妥拉苏林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药物及小剂量的尿激酶、肝素。2护理2.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高,急性期患者的疗效优于慢性期患者,需早期进行细致的病情观察。早期表现是肿胀和疼痛,当肿胀、疼痛轻微症状不典型时,易漏诊或误诊,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1]。鼓励术后患者做床上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上海梅山医院骨科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62例,给予术前、术后护理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应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62例患者有中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确诊后及时治疗,3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缓解,术后3个月行走,无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无静脉血栓后遗症、血栓复发,未出现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做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傅坤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2041-2042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本院妇科诊断为妇科肿瘤并行剖腹手术的患者326例,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n=160)和干预组(n=166)。对照组采用传统妇科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针对性健康教育、体位护理和肢体活动等。比较两组术后10d内下肢肿胀及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0d内,干预组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生肺栓塞1例,干预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神经外科术后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全身的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1],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2].近年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对术后卧床老年患者,血栓形成可威胁生命[3].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7月~2007年9月共行426例颅脑手术,其中11例术后老年患者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发生率为2.6%.作者针对神经外科老年患者特点分析DVT形成原因,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胃穿孔修补术后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包括穿孔处出血、再穿孔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西方国家报道其发生率高达30%~50%,我国仅2.6%[1],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当,在早期可使血栓脱落并发致命的肺栓塞,如病情恶化,深静脉有广泛血栓形成并有动脉痉挛时,可使肢体缺氧肿胀疼痛,皮肤青紫,严重导致肢体静脉型坏疽[2].我院于2006年3月12日收治了1例"胃穿孔修补术后并发左大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左腹腔广泛感染、左肾周脓肿形成"的患者,经过及时的治疗和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9.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周围血管病变常见病之一 ,我们于 1998- 12~ 2 0 0 3- 0 9月开展了静脉内超声消融配合其他介入疗法共治疗 7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获得了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76例 ,男 31例 ,女 4 5例 ,年龄 18~ 82岁 ,平均 4 7岁。 76例患者病程 1~ 15d ,平均 8d。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5 5例 ,右下肢深静脉血栓 2 1例。 76例均有患肢肿胀 ,患侧小腿周径较健侧增粗 3~ 14cm ,平均增粗 5 5cm。伴有动脉搏动减弱 ,股白肿 8例 ,伴有下肢张力性水泡 4例。顺行静脉造影显示 ,76例均存在…  相似文献   

20.
李红  王桂珍  付其美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8):1283-1284
目的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经验.方法患者严格术前检查,做好术前健康教育;术中避免对静脉过度牵拉、挤压及热损伤;术后应用足底静脉泵,早期主动锻炼并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结果1例患者术后24h出现小腿及足踝轻度肿胀,经治疗5d症状消失,46例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手术前后健康教育指导及预防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