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早期使用间歇导尿术在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观察组49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出院后按医嘱返院拔除留置导尿管;观察组早期拔除留置导尿管使用间歇导尿术进行膀胱管理.比较两组排尿功能恢复时间和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排尿功能恢复时间为(16...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膀胱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性截瘫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66例脊髓损伤合并截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膀胱训练和尿管护理方法按常规进行;康复组:进行早期膀胱康复训练。比较2组排尿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临床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脊髓损伤性截瘫患者进行早期膀胱康复训练,可以促使患者早日脱离尿管,建立规律性排尿习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促进外伤性截瘫病人早日脱离尿管,减少尿路感染的方法。[方法]将66例外伤性完全性截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在脊髓休克期留置尿管3d后给予夹管,定时按摩按压膀胱排尿和病人有意识排尿活动训练;膀胱功能强化训练1周~2周后,在膀胱充盈时采用辅助按摩按压等方法下拔除尿管;并通过多饮水保持每天尿量在2500mL以上,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对照组按护理常规护理。[结果]康复组尿管留置时间明显缩短,尿路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早期膀胱康复训练,生理性膀胱冲洗和可行的拔管方法能促进外伤性截瘫病人顺利排尿。  相似文献   

4.
膀胱训练对截瘫患者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瘫患者因脊髓损伤中枢神经传导中断致排尿障碍。为尽早帮助患者建立脊髓性膀胱自主排尿功能,在对截瘫患者护理中实行了膀胱训练,为诱发排尿反射加用了中医的穴位按压方法,提高了患者留置尿管拔除后第一次自主排尿的成功率,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996~2000年我科收治的截瘫患者32例进行了膀胱训练。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18~60岁,平均41.5岁。低位截瘫21例,尿失禁18例,尿潴留14例。1.2 方法膀胱训练的时间为椎管减压术后40d以后,泌尿系感染得到控制,留置导尿管拔除前。操作前护士要向患者解释膀胱训练的目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促进外伤性截瘫病人顺利排尿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促进外伤性截瘫病人早日脱离尿管,减少尿路感染的方法。[方法] 将66例外伤性完全性截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在脊髓休克期留置尿管3d后给予夹管,定时按摩按压膀胱排尿和病人有意识排尿活动训练;膀胱功能强化训练1周~2周后,在膀胱充盈时采用辅助按摩按压等方法下拔除尿管;并通过多饮水保持每天尿量在2500mL以上,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对照组按护理常规护理。[结果] 康复组尿管留置时间明显缩短,尿路感染率明显降低。[结论] 早期膀胱康复训练,生理性膀胱冲洗和可行的拔管方法能促进外伤性截瘫病人顺利排尿。  相似文献   

6.
叶丽丽 《当代护士》2016,(10):63-64
目的探讨早期盆底肌训练对预防和治疗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5年1月60例膀胱癌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患者。按住院号顺序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共28例采用常规护理,仅在术后4周拔除导尿管出现尿失禁时,行盆底肌训练。双号为实验组32例,除进行对照组的上述护理外,于术后1周留置导尿管期间即行盆底肌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周拔除导尿管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尿失禁的程度,尿失禁的持续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4周拔除尿管后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尿失禁的程度也低于对照组,尿失禁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后进行盆底肌训练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缩短尿失禁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卵巢癌患者术后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卵巢肿瘤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尿路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阴道分泌物持续时间和导尿管留置时间,排尿功能与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分泌物持续时间和导尿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排尿功能0级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较好地预防卵巢癌患者术后尿路感染,改善患者排尿功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及精心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52例入住我院的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采用间歇性导尿(IC)、Crede手法按摩及电针刺激等康复训练及护理手段,对照组只采用常规的护理、间歇性导尿及留置导尿术.康复训练期间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及中段尿培养,比较2组患者尿路感染率发生情况;监测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日排尿频率降低,膀胱容量有所增加,残余尿量减少,排尿困难情况均有明显改善,2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LUT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可有效促进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痊愈.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赵爱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4106-4106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与护理方法.方法 42例脊髓损伤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管理,间歇性导尿的应用.结果 在脊髓损伤的任何时期,预防泌尿系的感染,管理和训练排尿功能都至关重要.结论 做好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与护理,防止尿路感染和改善膀胱功能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而致截瘫的病人伴有尿潴留,早期需留置导尿管,但时间长极易继发尿路感染及形成泌尿系结石,甚至反复感染而致死亡。为了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使自动膀胱提前建立,防治尿路感染,我们采用膀胱区穴位按摩挤压排尿法代替留置导尿。自1987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4例脊髓损伤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及心理护理等治疗,对照组进行留置导尿常规护理。2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膀胱容量恢复或接近正常,泌尿系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间歇导尿可使患者较快地恢复自主排尿功能,膀胱容量增加或恢复至正常,残余尿量减少,降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护理及拔除方法。方法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子宫全切术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拔除导尿管方法为尿液排空及膀胱空虚后排除尿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导尿管优质护理。观察记录2组患者留置导尿管时间、拔除导尿管后尿道刺激症状消失时间、排尿困难程度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拔除导尿管后尿道刺激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排尿轻度困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全切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导尿管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并予以科学化的方案拔除导管,可显著缩短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并改善排尿,提高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结合功能锻炼指导对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20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结合功能锻炼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率、自解小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尿潴留及再置尿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2周后,两组的HHI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6个月后,两组的EORTC QLQ-C30各项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结合功能锻炼指导能够有效提高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率和自解小便率,降低尿潴留及再置尿管发生率,改善患者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4.
张秀  华文洁  李素 《中国康复》2021,36(4):208-212
目的:明确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康复科收治的67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脊髓损伤原因及损伤平面、神经源性膀胱病程、排尿方式、膀胱容量与压力等.结果: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为64.2%.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性别、脊髓...  相似文献   

15.
王耀苹  佟玉静  王坤 《中国康复》2024,39(5):292-297
目的:探究普拉提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对青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张力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前瞻性收集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宫颈癌术后尿失禁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普拉提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3周膀胱功能(储尿时和排尿时的膀胱压、尿道分布压,采用牛津评分法(MOS)评估盆底肌张力;评估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评分;采用Kolcaba舒适度量表对舒适度进行评估比较,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术前、术后1周时,储尿时及排尿时的膀胱压、尿道分布压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组术后13周时储尿时的膀胱压、尿道分布压以及排尿时的膀胱压高于术前、术后1周时,排尿时尿道分布压低于术前及术后1周时(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周时膀胱功能储尿时的膀胱压、尿道分布压以及排尿时的膀胱压均高于对照组,排尿时尿道分布压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时Ⅰ、Ⅱ类肌纤维肌张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3周时Ⅰ、Ⅱ类肌纤维肌张力较术前、术后1周时均有所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2组性交痛评分逐渐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余各纬度及总分评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周,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度65/66(98.48%)显著高于对照组42/66(63.64%)(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拉提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对青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提高盆底肌张力和性功能,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1例。2组均给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1周、治疗4周和8周后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和排尿日记对2组患者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日均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和导尿次数进行比较,通过泌尿症状困扰评分(USDS)和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LUTS)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及8周后,2组患者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及导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呈持续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及膀胱安全容量均较治疗前呈持续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及8周后,2组患者USDS及LUTS评分均较治疗前呈持续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脊髓损伤患者排尿的因素,构建其Logistic预警模型.方法: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采用简易膀胱尿压测定评定系统测量膀胱安全容量、初始尿意膀胱内压力值、膀胱内最终压力值等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排尿的影响因素.结果:骶以上损伤者,有排尿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早期系统护理干预,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从而提前拔除留置的尿管,减少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方法 将80例宫颈癌行子宫广泛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心理护理、盆底肌肉训练、排尿中断训练、腹肌训练、Valsalva屏气法及Crede手压法、定时开放结合个体化放尿、热滚动按摩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加上一些简单的膀胱功能训练.比较2组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留置尿管的时间为(9.65±1.49)d.对照组的时间为(15.88±4.03)d,有显著差异,术后残余尿、尿潴留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宫颈癌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减少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