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冯嫣  马冬梅 《护理与康复》2006,5(5):332-334
目的 分析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导乐联合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在本院住院准备阴道分娩的待产妇180例,分为联用组、导乐组和对照组各60例.结果 联用组和后2组比较,镇痛效果有显著差异(P=0.000);联用组活跃期较后2组明显缩短(P<0.01),而第2、3产程无明显差异(P>0.05);3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胎儿宫内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麻醉与导乐联合用于分娩镇痛是一种提高产科质量、确保母婴安全的方法 ,降低了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疗效.方法使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60例产妇为观察组,60例未实施分娩镇痛的为对照组,观察阵痛强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及产后出血情况.结果两组阵痛程度差异显著(P<0.01);两组产程活跃期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分娩方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能有效地缓解疼痛,加速了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的进展,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连续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与产程进展,产后出血,分娩方式以及产程中胎儿心率变化,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08年自愿行无痛分娩,且无椎管阻滞和无痛分娩禁忌症的初产妇50例作为实验组,行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与同时期未采用无痛分娩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中疼痛反应,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心率变化及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的项目。结果实验组产妇镇痛效果好,活跃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剖宫产率明显降低(P〈0.05);而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胎儿心率,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两纽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可明显缩短活跃期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在产妇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分娩产妇共170例,对自愿要求实行无痛分娩且无禁忌证的106例作为镇痛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法镇痛;其余64例作为对照组,未采用任何镇痛措施.观察两组产妇在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对胎儿或新生儿的影响、分娩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产妇疼痛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镇痛组活跃期、第二产程、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产钳协助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具有镇痛效果显著、明显缩短产程、增加顺产率、对母婴影响小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在寮步医院阴道试产的80例产妇为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产妇未给予镇痛剂,实验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和阴道试产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阴道试产成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连续硬膜外阻滞在无痛分娩中可缓解疼痛程度,缩短产程时间,提高阴道试产成功率,避免或减轻新生儿窒息。  相似文献   

6.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17例自愿施行无痛分娩的产妇作为观察组1,00例传统自然分娩的产妇为对照组,记录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无痛分娩镇痛效果优于传统分娩,总产程时间缩短,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侧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明显,不影响产科质量和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以及对产程、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以300例施行镇痛分娩的产妇作为试验组,未采取镇痛分娩的产妇3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程、产后出血、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从第3~4腰椎硬膜外穿刺并放置药管,药管内配置0.1%罗哌卡因与芬太尼的混合镇痛液.结果 无痛分娩组与实验组比较,发现无痛分娩组在活跃期和第二产程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分娩可缩短产程,对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行0.2%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的126例单胎、足月临产、无阴道分娩禁忌症的初产妇为镇痛组。另选择同期168例条件相同,未行任何镇痛的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量。结果产程时间:活跃期至宫口开全两组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镇痛组(P<0.01),第二、三产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方式比较,阴道器械助产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两组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镇痛组(P<0.01);新生儿评分和产后出血量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有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但对新生儿出生结果和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全程导乐陪伴联合分娩镇痛对自然分娩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6月正常足月无阴道分娩禁忌的5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0例)施行分娩镇痛,观察组(260例)施行导乐陪伴联合分娩镇痛,观察2组产妇的负性情绪状态、产程进展情况、镇痛效果、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观察组分娩后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产后2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分娩后疼痛评分(VAS)、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产程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导乐陪伴联合分娩镇痛可以明显改善产妇的负性情绪状态,缩短产程,促进产妇顺利度过分娩期,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减轻或消除产痛以及对产程、胎儿、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300例无自然分娩、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初产妇,在宫口开大2~4 cm时,给予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并与同期条件相似,未给予任何镇痛方法的300例初产妇进行对照,比较两组产痛程度、产程进展速度、分娩方式及对胎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活跃期较对照组缩短,宫颈扩张速度加快,经阴道助产分娩率增高(P<0.05)。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产科,可达到分娩镇痛、加速产程,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根据产妇对采用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的意愿分为观察组230例和对照组210例,对照组自愿选择通过拉美兹呼吸法、按摩等方式减轻分娩疼痛;观察组自愿选择在宫口开大2 cm时采取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结果:观察组产程中胎心率变异振幅比对照组小(P<0.01);观察组宫口开全时胎方位枕前位比例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时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30 min、60 min时吸吮反射评分高于观察组(P<0.01,P<0.05),而出生120 min时两组吸吮反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镇痛分娩减轻了产妇疼痛程度,使胎儿供氧增多,胎心平稳。但镇痛分娩影响了胎方位的旋转,使胎儿受挤压时间较长,影响了新生儿吸吮反射评分,随着新生儿出生后时间的延长,吸吮反射评分逐渐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潜伏期延长产妇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潜伏期延长产妇,要求施行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且潜伏期延长为观察组,不给分娩镇痛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2 m L麻醉药(罗哌卡因2 mg和芬太尼10μg)注入蛛网膜下隙,60 min后连接PCA泵,胎儿娩出后停止硬膜外腔给药;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比较2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的使用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良好,第二产程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2组的第三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分娩潜伏期延长产妇镇痛效果确切,能够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对降低潜伏期延长产妇的剖宫产率有一定效果,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120例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20例腰硬联合阻滞麻醉镇痛的分娩产妇为治疗组,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120例未行任何麻醉的产妇相比较,观察其产程、产后情况及胎儿情况。结果两组在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窒息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在分娩方式及产程方面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的方法能够加速第二产程快速进展,降低了阴道难产率及剖宫产率,对胎儿情况及产妇产后情况无明显影响,是消除分娩疼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自控式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360例顺娩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0例,观察组应用瑞芬太尼自控式静脉用药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产程中不使用任何镇痛药物。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疼痛情况、术中出血量、产程时间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短于对照组(P<0.05);第一产程、术中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自控式分娩镇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持续性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持续性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 42例自愿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 ,施行持续硬膜外阻滞 ,同期同条件的 65例产妇作对照。观察镇痛效果、两组的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使用催产素情况及新生儿阿氏评分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镇痛有效率 10 0 % ,两组第二产程均在正常范围内 ,但镇痛组第二产程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P <0 .0 5 ) ,镇痛组更多地使用催产素 (P <0 .0 5 )。两组的顺产、阴道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阿氏评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持续性硬膜外阻滞应用于无痛分娩中 ,镇痛效果确切、安全 ,对母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频神经和肌肉刺激仪(导乐仪)对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在本院分娩的400例初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全产程一对一导乐陪伴分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导乐仪镇痛分娩。比较两组产妇产时镇痛效果、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时镇痛效果、活跃期、第2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及自然分娩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2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妇在全产程一对一导乐陪伴基础上采用导乐仪镇痛分娩,能有效减轻产妇产痛程度,加速产程进展,促进自然分娩,且对产妇及胎儿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儿安全的影响。方法抽选该院自愿要求实施无痛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无椎管内麻醉手术禁忌证、单胎头位产妇100例为观察组,予以1 m g/m L罗哌卡因复合0.5μg/m L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同时选择条件相似未行任何镇痛措施的产妇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产程、产妇下肢肌力、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麻醉10 min后直至宫口全开时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程、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Apgar评分、缩宫素使用率、产妇下肢肌力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镇痛后产妇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均相较于镇痛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阴道分娩产妇的镇痛效果显著,显著降低及剖宫产率,并且不增加母婴安全隐患,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的效果,探讨其护理体会。方法:将60例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行硬膜外阻滞镇痛;无要求分娩镇痛的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不用任何镇痛药。结果:两组产妇镇痛效果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分娩活跃期时间较对照组短,助产发生率也降低(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效果明显,积极的护理则有助于缩短产程,降低痛苦,确保分娩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nesthetic techniques and delivery types on stress response during uncomplicated delivery. DESIGN AND METHODS: Forty pregnant women at term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Group-I, cesarean section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Group-II, section with spinal anesthesia; Group-III, section with epidural anesthesia; and Group-IV, vaginal delivery with epidural analgesia. C-reactive protein and albumin were measured on hospital admission, immediately after delivery and 24 h later. RESULTS: Albumin and CRP level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Group-II and Group-III, just after delivery. CR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all groups at the 24(th) hour of delivery. The effect of hemodilution on CRP and Albumin, due to volume loading, during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disappeared after 24 h. CONCLUSION: We found no influence of anesthetic techniques on acute phase response except hemodilution effect. In the view of delivery types, vaginal delivery caused less stress response than s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