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常骨髓基质细胞促进残留耐药Jurkat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对残留耐药Jurkat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和健康供者骨髓基质细胞(BMSCs),分别模拟白血病和正常骨髓造血微环境,并与获得柔红霉素(DNR)耐药的Jurkat细胞(Jurkat/DNR细胞)共培养。绘制悬浮培养和与BMSCs共培养4d的Jurkat/DNR细胞的增殖曲线,并检测悬浮培养及共培养14、1、0d的Jurkat/DNR细胞的caspase3/7活性和bcl-2、bax、DAPK1 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比较,悬浮培养的Jurkat/DNR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共培养41、0d后,Jurkat/DNR细胞caspase3/7活性升高,且共培养10d的活性高于共培养4d(P<0.05)。共培养4、10d后,Jurkat/DNR细胞bcl-2表达增加,共培养14、1、0d后,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APK1)表达增加(P<0.05)。而bax表达在各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骨髓基质细胞能促进Jurkat/DNR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过表达的DAPK1诱导Jurkat/DNR细胞凋亡和bcl-2转录下调c、aspase3/7活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对HL-60细胞的耐药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然后与HL-60细胞共培养,分为白血病基质组、正常骨髓基质组和HL-60细胞悬浮培养组,分别加入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或用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抗体或纤维连接素(Fn)抗体预处理骨髓基质层,去甲氧基柔红霉素(IDA)作用24 h,MTT法检测HL-60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HL-60细胞周期。结果白血病骨髓基质组、正常骨髓基质组HL-60细胞活力明显高于悬浮培养组,白血病骨髓基质组高于正常骨髓基质组;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后,HL-60细胞G0/G1期比例增高,白血病骨髓基质组与正常骨髓基质组间无显著性差异;VCAM-1、Fn单抗处理骨髓基质层后,HL-60细胞活力下降,而基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却无影响。结论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黏附能促进HL-60细胞耐药,直接的细胞接触可能是其启动条件,部分通过诱导HL-60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  相似文献   

3.
残留耐药Jurkat细胞培养及耐药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培养残留耐柔红霉素(DNR)的Jurkat细胞,并对其耐药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BMSCs)以模拟骨髓造血微环境,在与Jurkat细胞长期共培养的过程中选用含50ng/ml DNR的培养液进行培养,随着培养时问的延长,绝大部分Jurkat细胞漂浮死亡.残留的Jurkat细胞逐渐恢复增殖活力,并逐渐获得抗药能力,可以在DNR终浓度为50ng/ml的培养液中存活、增殖,将该细胞记为Jurkat/DNR.绘制Jurkat细胞和Jurkat/DNR细胞的增殖曲线,并检测其细胞周期分布、对多种化疗药物的耐药系数、DNR摄药量以及MDRl、bcl-2、bax和MRP mRNA的表达.结果 嵌合于基质细胞层中的Jurkat细胞在DNR的持续刺激作用下逐步产生耐药性,获得残留耐DNR的Jurkat细胞.与Jurkat细胞相比,Jur-kat/DNR细胞中处于静止期的细胞比例增高、增殖速度缓慢、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DNR摄药量减少,可以检测到MDR1基因表达,bax基因表达无显著差异,bc1-2及MRP基因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滋养层是残留白血病细胞生存和再生长的微环境,可增强白血病细胞的抗药能力;通过改造白血病患者造血微环境有可能抑制残留白血病的形成及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对正常和辐射损伤小鼠骨髓造血细胞(bone marrow hematopoietic cell,BMHC)的细胞周期、增殖能力及bc1-2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阐明其防护放射性造血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照射前24h,GEN以160 mg/kg体重剂量给予小鼠灌胃,流式细胞仪观察BMHCs细胞周期及增殖能力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析BMHCs 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①GEN可诱导正常小鼠BMHCs细胞周期一过性改变,即给药后1 d,BMHCs增殖抑制,大量细胞阻滞于G0/G1期;给药后2 d,GEN诱导BMHCs由G0/G1期向S期转换,S期细胞明显增多;4d后逐渐恢复正常.②照射前24 h给药,GEN可减少射线导致的BMHCs增殖抑制,使照后阻滞于G0/G1期细胞减少;S期和G2/M期细胞增多,细胞增殖能力较强.同时,GEN预处理组bc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较高.结论 改变BMHCs细胞周期、降低BMHCs的辐射敏感性、抑制BMHCs凋亡和提高残留BMHCs的增殖分化能力可能是GEN防护放射线造血损伤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段争  潘崚  曹书颖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30(12):1082-1085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方法应用MTT法检测塞来昔布对NSCLC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学、透射电镜研究塞来昔布对NSCLC细胞株的细胞周期阻滞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应用RT-PCR检测P27^KIP1、XIAP的表达,以研究细胞周期阻滞和诱导凋亡的机制. 结果 MTT比色试验表明,塞来昔布对NSCLC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表现为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而且,在相同条件下塞来昔布对NCI-H520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对A549的抑制率.流式细胞学试验证明,塞来昔布作用后G0/G1细胞比例上升,细胞阻滞于G0/G1期.流式细胞学、透射电镜证实了凋亡的存在,而且凋亡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RT-PCR证实塞来昔布作用后P27^KIP1 mRNA表达增加,XIAP mRNA表达减少.结论塞来昔布在体外对NSCLC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其机制涉及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复方黄黛片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作用机制 ,观察了 2 1例经复方黄黛片治疗的APL患者 ,取不同治疗阶段的患者骨髓细胞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PL骨髓细胞分化抗原 (CD33和CD1 1b)、细胞周期 ,以及与细胞凋亡相关的Fas和Apo2 .7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 ,服用复方黄黛片治疗后 ,患者骨髓的APL细胞CD33表达明显下降 ,CD1 1b表达升高 ,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G2 /M期的阻滞 ,服药后Fas蛋白及Apo2 .7蛋白表达增加。提示复方黄黛片对APL细胞有凋亡和分化的双重作用 ,且细胞凋亡可能与Fas和Apo2 .7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0x -LDL)引起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凋亡的效应及其凋亡细胞周期分析。方法 :采用电镜、流式细胞仪等观察Ox -LDL诱导VSMCs凋亡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VSMCs在Ox -LDL(2 0mg/L)作用下 ,电镜下见凋亡细胞呈现核固缩凋亡小体的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Ox -LDL(2 0mg/L)引起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N -LDL(10倍 )。细胞增殖周期分析可见 ,Ox -LDL处理VSMCs 2 4h ,随着浓度的增加 ,G1期细胞百分率逐渐下降 ,而G2 /M期细胞百分率逐渐升高 ,提示Ox-LDL能将细胞阻滞在G2 /M期。结论 OX -LDL能诱导VSMCs凋亡 ,VSMCs的凋亡与细胞分裂期阻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去氢雌马酚(dehydroequol)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应用噻唑蓝比色法及台盼蓝计数法观察去氢雌马酚及其结构类似物对不同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应用细胞周期分析及细胞凋亡检测研究去氢雌马酚抑制NB4细胞增殖的机制。结果通过比较去氢雌马酚及其3个结构类似化合物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发现去氢雌马酚抗肿瘤活性最强,并且去氢雌马酚能显著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其中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NB4细胞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并能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地抑制NB4细胞增殖,引起NB4细胞G1期阻滞并诱导细胞凋亡。结论去氢雌马酚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NB4细胞的增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并且通过引起细胞G1期阻滞和诱导细胞凋亡而显著抑制NB4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吲哚美辛(IN)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急变期CD34+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并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选慢粒慢性期、急变期患者骨髓标本和正常脐带血标本中的CD34+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其分选纯度,瑞氏染色观察其细胞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D34+细胞中β-catenin和BCR/ABL的表达及定位.使用IN联合伊马替尼(IM)处理CD34+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β-catenin蛋白变化,瑞氏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定量PCR检测靶基因c-myc和cyclin D1的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CR/ABL蛋白变化.结果 成功分选出CD34+细胞,纯度达90%以上;β-catenin和BCR/ABL均在慢粒急变期CD34+细胞中高表达,主要定位于胞质.IN与IM联用能够显著抑制慢粒急变期CD34+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使慢粒急变期CD34+细胞的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明显增加细胞的凋亡,明显降低c-myc和cyclin D1的mRNA水平,并使BCR/ABL的蛋白水平显著下降,但对正常CD34+细胞没有影响.结论 IN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增强IM对慢粒急变期CD34+细胞的杀伤力,其机制可能是与降低β-catenin的表达,抑制c-myc和cyclinD1的转录及BCR/ABL的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HCMV的IE2介导野生型p53基因促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野生型P53缺失型的Jurkat细胞系,首先将wt-p53-pLXSN稳定转染入Jurkat细胞(Jurkat-wt-p53),再分别或联合转染TE1,TE2基因,并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转染了IE2基因的Jurkat-wt-p53细胞在瞬时转染24h后出现光镜下可见的细胞凋亡改变,此时取样进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状况,可见转染了IE2基因的Jurkat-wt-p53细胞周期分布较其他各组发生了明显的 变化,G1期和S期细胞分布减少,而G2期细胞增多,细胞阻滞于G2/M期,并且出现了细胞凋亡亚二倍体峰,引起细胞凋亡。研究表明,在Jurkat 细胞中HCMV的IE2基因可介导野生型P53基因的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穿刺涂片与骨髓活检切片同步观察对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的临床意义。方法针对86例MDS患者采用骨髓抽吸一活检双标本一步法取材,同步观察其涂片和切片。结果86例MDS患者骨髓穿刺涂片增生程度极度减低-减低30例(34.88%),活跃、明显活跃、极度活跃56例(65.12%),红系病态造血43例(50.00%),粒系病态造血32例(37.21%),巨核系病态造血22例(25.58%)。骨髓活检切片的增生程度极度减低-减低15例(17.44%),活跃、明显活跃、极度活跃71例(82.56%),红系病态造血16例(18.61%),粒系病态造血52例(60.47%),巨核系病态造血56例(65.12%)。结论骨髓涂片和活检在MDS的诊断和分型中各有优点,两者相互补充,二者同步观察比常规穿刺涂片形态学观察更有利于提高MD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氡暴露致小鼠骨髓细胞的DNA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氡暴露致小鼠骨髓细胞的DNA损伤。方法 采用雄性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处理组小鼠整体暴露于多功能生态氡室,吸入氡及其子体的累积剂量分别为27(低剂量组)、52(中剂量组)和105(高剂量组)工作水平月(WLM)。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微核(MN)实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小鼠骨髓细胞的DNA链断裂、微核细胞率及凋亡率,观察氡暴露致小鼠骨髓细胞的DNA损伤。结果 高剂量氡暴露可造成小鼠骨髓细胞DNA断裂,尾长和尾DNA百分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1.9,40.78,P<0.05);微核率和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8,41.62,P<0.05)。而中、低剂量组则无明显改变。结论 高剂量氡暴露引起DNA损伤,从而对小鼠骨髓细胞产生毒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A-1077(fasudil,法舒地尔)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贴壁法培养并扩增人胚胎股骨骨髓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进行表面标志的检测.设对照组、诱导组、HA-1077诱导组1、HA-1077诱导组2,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对各组细胞角质蛋白表达变化进行检测,观察其对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影响.结果采用直接贴壁法可以获得大量高纯度的人骨髓MSCs,分组培养后第2天开始出现少量细胞角质蛋白阳性表达细胞,随着时间延长,阳性率逐渐提高.7天后流式细胞仪显示单纯诱导组及HA-1077诱导组CK5/8、CK10/13、CK19阳性率均远高于诱导组(P<0.01).结论HA-1077可能通过抑制Rho-ROCK途径的激活从而促进MSCs体外培养中角蛋白表达的显著提升,Rho-ROCK途径可能在促进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去舒地尔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A-1077(fasuclil,法舒地尔)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直接贴壁法培养并扩增人胚胎股骨骨髓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进行表面标志的检测。设对照组、诱导组、HA-1077诱导组1、HA-1077诱导组2,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对各组细胞角质蛋白表达变化进行检测,观察其对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影响。结果 采用直接贴壁法可以获得大量高纯度的人骨髓MSCs,分组培养后第2天开始出现少量细胞角质蛋白阳性表达细胞,随着时间延长,阳性率逐渐提高。7天后流式细胞仪显示单纯诱导组及HA-1077诱导组CK5/8、CKl0/13、CK19阳性率均远高于诱导组(P〈0.01)。结论 HA-1077可能通过抑制Rho-ROCK途径的激活从而促进MSCs体外培养中角蛋白表达的显著提升,Rho-ROCK途径可能在促进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观察小鼠骨髓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混合输注对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给予受致死剂量照射的Balb/c小鼠输注同基因骨髓细胞1×107 个及经体外扩增的同基因原代骨髓基质细胞 2×105 个,与单纯骨髓移植组比较,移植后第14 天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回升较快,第15 天、第20 天BFU-GM、BFU-E、CFU-E、CFU-S明显高于后者,第20 天已达正常。 结论:原代骨髓基质细胞不仅是可以移植的,而且能够加快造血重建,提高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融合蛋白(hCTLA4-Ig)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作为种子细胞异种移植到F344大鼠体内是否成骨,探索获得骨组织工程异基因种子细胞的一种方法。方法应用含有目的基因hCTLA4-Ig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逆转录病毒感染第1代hMSCs,应用G418筛选出抗性细胞群(hMSCs-CTLA4);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检测hMSCs-CTLA4中hCTLA4-IgmRNA和蛋白质表达。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仪(FACS)检测hMSCs-CTLA4中表达hCTLA4-Ig蛋白的阳性率。将hMSCs-CTLA4作为种子细胞在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并移植到F344大鼠皮下,用X线片、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其体内成骨状况和hCTLA4-Ig表达情况。结果分离的hMSCsCD105表达阳性,CD34表达阴性。hMSCs-CTLA4的细胞形态呈梭形,与hMSCs比较无明显改变;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见绝大多数细胞呈绿色,强阳性表达EGFP。RT-PCR、免疫细胞化学结果分别证实hMSCs-CTLA4表达hCTLA4-IgmRNA和蛋白。FACS检测结果显示:hMSCs-CTLA4表达hCTLA4-Ig蛋白的阳性率为78.4%。本实验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每克脱钙骨基质(DBM)上吸附、生长的细胞约(1~1.5)×106个。DBM/hMSCs-CTLA4组植入F344大鼠皮下术后2~12周均可检测到hCTLA4-Ig阳性表达细胞,8~12周出现人源性新生骨组织;而单纯DBM组与DBM/hMSCs组表现为DBM逐渐被吸收,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没有新生骨组织出现。结论以hMSCs-CTLA4作为种子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异种移植到F344大鼠皮下可以成骨。hCTLA4-Ig基因修饰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可能作为骨组织工程异基因种子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完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扩增培养体系并观测其特性。方法:兔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核细胞后贴壁培养,光镜、透射电镜观察所获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体外诱导MSCs向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分化并鉴定。结果:原代及传代MSCs为漩涡状贴壁生长的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传代细胞具有类似的生长规律;透射电镜示所获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细胞周期分析显示87%以上细胞处于G0/G1期;MSCs经体外诱导可向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分化。结论:利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培养法可分离、纯化MSCs,所获细胞具备成体干细胞特性,于体外可大量扩增,做为种子细胞和载体细胞满足实验需要。  相似文献   

18.
Leukemic infiltrate involving the skin and subcutaneous tissue was the first manifestation of disease in a 6-month-old female infant. Knowledge of age-relate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red (cellular) and yellow (fatty) marrow is crucial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studies. Diffusely decreased signal intensity throughout the bone marrow on the T1-weighted images specifically involving the epiphyseal ossification centers in infants 6 months after their appearance should be suggestive of a marrow infiltrative/replacement process. Correlation with the peripheral blood smear and bone marrow aspirate are necessary for the diagnosis of leukemia.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提高人骨髓成纤维细胞集落(CFU-F)的产率,缩短培养时间.方法 在以往的人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扩增方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每10ml培养体系中,含1×10<'7>个单个核细胞,以30%人AB血清代替小牛血清,增加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再加入氢化可的松和适量的IMDM培养液,培养第9d观察结果.结果 在一定范围内人AB血清、bFGF均能促进CFU-F增殖,提高其产率,并缩短培养时间3~5 d.结论 可应用到人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扩增及传代中,对于研究CFU-F的性质及在造血疾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体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抽取小型香猪的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及培养扩增后,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5-BardU)标记技术进行细胞标记。将已标记的细胞以注射方式回植到提供骨髓的香猪的皮内及皮下,分别于注射后1,2周取材,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行5-BrdU和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研究。结果:大多数5-BrdU阳性细胞聚集在真皮中的小血管周围。但有少数5-BrdU阳性标记细胞出现在表皮的棘层和颗粒层,并同时表达角蛋白,结论:在皮肤微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表歧细胞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