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根素是近年治疗冠心病的新型中成药,静脉用药后引起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伴Q-T间期延长者尚少见报道。笔者近遇到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病历摘要男,36岁。因“头晕1个月”入院。患者因头晕1个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心电图示:重度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4次/min;为进一步诊治入院。入院查体:神清,心率50次/min,心音低钝,心界不大,各瓣膜区未及病理性杂音。左侧肢体肌肉萎缩,活动稍受限,下肢更明显,跛行。既往曾患小儿麻痹症。 相似文献
3.
静滴白霉素致窦性心动过缓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滴白霉素致窦性心动过缓一例谢颖光,马绪伟(山东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济宁272111)1病例患者,女,62岁。因咳嗽、憋喘16年,加重6d后,于1995年9月23日入院,病人既无心脏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0℃、脉搏82次/min、呼吸20次/min... 相似文献
4.
5.
王孝富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89,(5)
<正> 吲哚美辛(indometacin,消炎痛)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不良反应较多,目前已报道的有:过敏,诱发溃疡,升高血压,抑制造血系统,减少肾血流量及精神障碍等。我院于1986年在用吲哚美辛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中,有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用药前这3例均无心脏病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徐政权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4,(2):134-134
例1,男,22岁,高中,无业,因患“精神分裂症”于2013年4月8日入住我院。体检及辅助检查(心电图等)均无明显阳性结果,HR780次/min,BP130/80mmHg,既往无心脏疾病史。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1岁.因呕血、黑便4 d入院治疗.半年前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未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入院后查心电图:正常,窦性心律(心率85次/min).胃镜:复合性、多发性溃疡伴出血.予以禁食、静脉注射洛赛克针(质子泵抑制剂),同时静脉注射奥曲肽(善得定)0.1 mg,后以25μg/h剂量持续静脉滴注.3 d后症状减轻,出血渐止,即停奥曲肽.4 d后患者再次出血,心率达108次/min,再次给予奥曲肽,剂量增加至50μg/h静脉滴注.1 d后患者感胸闷、心悸,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7次/min),即停奥曲肽,予以阿托品0.1 mg肌肉注射.3 d后胸闷、心悸消失.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75 次/min).因此治疗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考虑为奥曲肽所致. 相似文献
8.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传播病毒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是比较安全的制品,但是如果未采取有效的病毒灭活步骤,则仍有可能传播病毒(特别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因此,在制备时应加强病毒灭活;在应用时,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9.
螺旋藻致窦性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螺旋藻胶囊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物质。该药有清除活性氧中 最活泼的羟自由基作用,从而有抗氧化、抗衰老及抗疲劳的作用;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 用[1]。该药的不良反应,作者未见国内文献报道。作者在1999年遇到1例口服螺旋 藻胶囊致窦性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哌替啶引起窦性心动过缓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性 ,27岁 ,体重65kg ,因反复右侧胸痛、胸闷伴呼吸困难3月入院。检查 :右侧呼吸音消失 ,ECG提示 :窦性心律不齐 ,偶发房早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短PR。诊断为右侧自发性气胸 ,并在静脉复合麻醉及胸腔镜直视下行肺大泡切除术 ,术毕送ICU监测 ,动态心电监测呈窦性 ,律齐 ,HR90~120次/分 ,BP115~130/65~80mmHg/,SR20~25次/分 ,SPO298~100 %。术后约15小时 ,患者诉伤口剧痛 ,予以哌替啶100mg肌注。约5分钟 ,患者诉头晕 ,胸闷不适 ,监测心电呈窦性 ,律齐 ,H… 相似文献
11.
12.
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脂质体致窦性心动过缓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性霉素B系由链霉菌Streptomyces nodosus的培养液中提炼制得,国内由Streptomyces lushanensissp.产生,是一种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临床用于隐球菌、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芽生菌、孢子丝菌、念珠菌、毛霉、曲霉等引起的内脏或全身感染。两性霉素B脂质体由两性霉素B和脂质体按1:7的摩尔比混合而成,其抗菌活性与两性霉素B相仿。 相似文献
13.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川崎病临床和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对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探讨IVIG的治疗机制。方法:观察 26例KD患儿和 20例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经anti-CD3单抗刺激培养不同时间后凋亡细胞百分率计数并进行 DNA片断分析,观察植物血凝素(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结果:KD患儿PBMC体外培养上清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IVIG治疗后,KD患儿PBMC产生IL-6水平明显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细胞百分率提高,片断DAN出现时间提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与单用阿斯匹林组比较,临床症状改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降低(P<0.01)。结论:IVIG治疗KD的机制可能部分归于逆转被抑制的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21岁。1992—12—08因轻生口服安定200片约1h 而急诊入院。患者处于昏迷状态,立即进行洗胃及对症治疗。4h 后清醒,醒后自诉头痛,周身无力。查体:血压14.7/9.3kPa,脉搏48次/分,律整、心音纯,余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口服阿托品治疗一天心率仍48次/分。次日做阿托品试验,最高心率达75次/分,阿托品试验阳性。继续用阿托品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红斑狼疮(NLE)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IVIG治疗的重症NLE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和皮疹、发热、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肝功能异常等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抗核抗体谱、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并随访观察记录其好转情况。结果 共纳入45例NLE患儿,男性27例,女性18例,平均起病年龄9.86 d。临床表现方面,典型皮疹39例,发热8例,肝功能异常27例,胆汁淤积1例,血液系统损害12例,心脏受累7例。35例(90%)患儿IVIG治疗后皮疹逐渐消退,21例(54%)单用IVIG 4周内皮疹消退,14例(36%)皮疹有所好转加用糖皮质激素后4周内消退。发热的8例患儿应用IVIG后(3.5±2.4)d体温降至正常。肝功能异常的27例患儿在治疗5~7 d后,丙氨酸转氨酶(ALT)有下降趋势[(125.3±82.6) U·L-1 vs.(67.9±21.2) U·L-1,P=0.08],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显著降低[(139.6±7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方法 随机抽样72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HIE患儿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VIG组在治疗后患儿异常原始反射、肌张力及惊厥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对HIE治疗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8.
在我市进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普查的2000例常规心电图中。发现窦性心动过缓349例,为探讨其临床意义,进行整理分析如下。1材料来源 普查的2000例为我市机关干部、厂矿职工、郊区农民,年龄在30岁以上。受检查均经询问病史、查体、X线心肺透视、血脂测定。心电图由专人、专机检查,均作常规12导联的描记,心率每分钟60以下者为窦性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醒临床使用小剂量甲泼尼龙时,应注意监测心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心动过缓等危及生命的不良事件发生
方法:分析1例患者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时,诱发心动过缓发生。停用后好转。再次使用小剂量甲泼尼龙后仍发生心动过缓的案例。
结果:甲泼尼龙诱发心动过缓可能与剂量无关。
结论:不同剂量的甲泼尼龙均可导致心动过缓,使用时应严密监测心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采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简称丙球 )治疗过敏性紫癜顽固性皮疹的疗效。方法 将过敏原因不详 ,且经过抗过敏治疗 ,皮疹反复出现或难于消退病例 5 4例过敏性紫癜 ,随机分为丙球治疗组 2 6例 ,地塞米松治疗组 2 8例。结果 丙球治疗组皮疹消退时间在 7天以内者 2 0例 ,占 76 .9% ;而地塞米松治疗组仅 8例 ,占 2 8.6 %。两者治疗有效天数比较存在非常显著差异 (t=4.12 4,P<0 .0 1)。丙球治疗组复发例数仅 5例 ,占 19.2 % ;而地塞米松治疗组有 18例 ,占 6 4.3%。结论 大剂量丙球静脉输入治疗过敏性紫癜顽固性皮疹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