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妇女绝经后,由于卵巢功能的衰退,使雌激素低落,生殖器官渐渐萎缩.子宫变小,使宫内节育器错位,嵌顿,给病人取器时易发生疼痛、损伤,增加了取器难度.我院妇科门诊于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腺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器38例,效果满意,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姬春慧 《山东医药》2002,42(12):64-64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月 ,我院对 10 2例绝经后阴道流血的患者分别进行 B超、宫颈刮片、诊断性刮宫检查。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0 2例患者 ,年龄 48~ 74岁 ,平均 5 7岁 ;绝经年龄 43~ 5 6岁 ,平均 49.5岁。从绝经至发现阴道出血的时间为 1~ 2 3年。10 2例患者中 ,B超检查发现附件肿物 6例 ,子宫大于相应绝经年龄 19例 ,子宫内膜增厚、或有不规则回声图像、或子宫内回声增强图像 43例 ,其他未发现异常。患者全部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选择性宫颈活检。细胞学检查采用巴氏五级分类法 : 级 6 9例 , 级 15例 , 级 15例 , 级 15例。 …  相似文献   

3.
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们对180例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时,术前分别应用尼尔雌醇及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与非用药取器手术比较,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韩敏 《山东医药》2007,47(30):70-70
绝经后妇女节育器(IUD)易嵌顿,造成取出困难。2001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采用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米索)后再取IUD的方法,获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女性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生殖器官逐渐萎缩,组织弹性降低,尤其是宫颈变短、变硬,常导致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取器)困难。2004年1月~2005年11月,我们对60例取器术妇女前联合应用尼尔雌醇及米索前列醇,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120例绝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与绝经的取环困难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35例绝经后取环病例有关的取环年龄、绝经年数、术前雌激素应用以及取环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取环困难与年龄、绝经年数、取环原因及术前雌激素准备有关。结论:经后取环以断经1年左右为好,绝经1年以上取环前应用少最雌激素,可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王红英 《山东医药》2005,45(27):63-63
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恶性肿瘤的患病率随之升高。1994年1月至2004年6月,我们共手术治疗绝经后卵巢肿瘤156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防治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绝经后妇女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肌瘤将自然萎缩变小,少数甚至消失.但也有一部分患者绝经后出现各种相关症状,绝经后子宫肌瘤具有不同于绝经前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8年诊治的16例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2年3月至2003年9月,我科对80例骨科术后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镇痛,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补佳乐配伍利多卡因在绝经妇女困难取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文 《实用老年医学》2003,17(4):191-191
我院自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5月 ,对 32例绝经后妇女因各种原因取宫内节育器 (IUD)困难者 ,采用术前口服补佳乐 ,术中 2 %利多卡因宫颈注射 ,以改善生殖器官条件、减轻病人疼痛 ,再次取IUD时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中 ,无取IUD禁忌证。年龄 49~ 6 8岁 ,平均 (5 4 2±3 78)岁 ;放置IUD年限 8~ 36年 ,平均(2 3 6± 6 81)年 ;绝经时间为 2~ 2 3年 ,平均 (5 8± 4 75 )年。前次取环困难原因 :老年性阴道炎取器疼痛者 13例 ,IUD嵌顿 9例 ,宫颈萎缩难以扩张 6例 ,IUD变形或断裂 3例 ,宫颈…  相似文献   

11.
宋博 《山东医药》2005,45(25):75-75
近3年来,我院诊治绝经后出血患者24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绝经后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与绝经前乳腺癌的异同性。方法:对绝经前、后乳腺癌患者的首发症状、病程、临床分期及受体状态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浸润性导管癌是绝经前后两组患苦的主要病理类型,T4和N0患者在绝经后组较绝经前组明显增高(x^2=10.62,P〈0.01;x^2=5.72,P〈0.05),N1患者则明显低于绝经前组(x^2=6.09,P〈0.05);在相同肿瘤大小情况下,绝经后组的转移率均低于绝经前组;绝经后组PR阳性者较绝经前组明显减少(x^2=13.9,P〈0.01),ER和HER-2表达则无差异;绝经前、后两组分子亚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绝经后乳腺癌的临床特征与绝经前患者总体上存在相似性,但又具有其独特性,对绝经后乳腺痛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世进  杨尹  庞小丹 《山东医药》2005,45(13):61-62
卵巢恶性肿瘤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因缺乏早期诊断方法,故一旦发现常为晚期。2001-2004年,我院收治264例绝经后附件肿物患者。现分析如下,并探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徐辉 《山东医药》2003,43(26):56-56
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逐渐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皱襞及弹性组织减少,子宫萎缩。给摘取宫内节育器(下称取环)带来很大难度,且患者取环时易发生疼痛、损伤等并发症。2000年7月~2002年7月,笔者将米索前列醇配伍尼尔雌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阴道出血381例临床分析徐珍江苏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215500)绝经后阴道出血(PMB)是指生理性绝经1年以上阴道出血或血性白带,是老年妇女常见症状之一,也是部分老年妇女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征兆。现就我院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绝...  相似文献   

16.
绝经后阴道流血3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经后流血是指生理性绝经后1年以上的阴道流血(包括血性白带)。是妇科常见症状,占老年妇科疾病主诉的80%以上,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为探索其病因及相关因素,对1995年5月~2003年5月间我院门诊和住院的阴道流血病例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1995年间绝经后生殖器官肿瘤238例,年龄45~81岁,良性肿瘤主要为卵巢良性肿瘤,子宫肌瘤;而恶性肿瘤则为子宫恶性肿瘤,卵巢恶性肿瘤和宫颈癌.通过比较同期住院的绝经前后生殖器官肿瘤的病例,说明卵巢恶性肿瘤,子宫体恶性肿瘤和宫颈癌有相当一部分发生于绝经后妇女,73.44%的子宫体恶性肿瘤和66.67%的宫颈癌临床分期为0~Ⅰ期,而51.16%的卵巢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为Ⅲ~Ⅳ期,说明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目前仍是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8.
孙春凤  李家福 《山东医药》2001,41(12):33-34
1998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诊治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46例。现将其病理结果作回顾性分析,以明确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我院节育门诊取环的绝经后妇女共 2 0 2 8例 ,年龄最小的 4 1岁 ,最大的70岁 ,平均年龄 (5 1 76± 7 5 )岁 ,带节育器 (IUD)时间 5~4 0年 ,绝经时间最长为 2 5年。所有患者血雌二醇 (E2 )均小于 4 2 pmol/L ,血卵泡刺激素 (FSH)均大于 4 0U/L ,黄体生成素 (LH)大于 4 8U/L。   2 .方法 :术前常规行X线透环或B超检查 ,证实宫腔内确有节育环后再取环。常用的取环方法有 4种 :(1)常规取环 ;(2 )局麻下取环 ;(3)静脉麻醉下取环 ;(4 )B超指导下取环。取环困难程度分为环拉丝…  相似文献   

20.
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临床特点,探讨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心顾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130例,分为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比较两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病理组织类型、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及其5年生存率情况。结果两组均以阴道异常流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经官腔镜检查确诊者绝经后组92.78%(90/97),绝经前组63.64%(21/33)。绝经前组肥胖患者多(P〈0.05),而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胞分化程度、肌层浸润、脉管内转移、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以阴道流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以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和透明细胞癌多见,分化程度差,易肌层浸润,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少,5年生存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