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唐国红 《中国卫生产业》2014,(13):166+168-166,168
目的探讨术中胃镜联合结肠镜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行手术治疗中45例出现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均采用胃镜联合结肠镜治疗,对其临床治疗价值进行观察。结果45例患者中均经胃镜联合结肠镜明确出血病灶及原因,成功止血,手术均顺利进行,成功率为100%;32例患者出血部位明确为下消化道,11例患者出血部位明确为十二指肠降部出血,2例患者出血部位及原因不能够明确,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术中采用胃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能够有效明确出血原因、病灶,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31例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症状 ,多数经常规检查可明确诊断 ,但仍有少数病例常规检查无法明确出血部位和病因 ,从而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本文收集我院近 10年来 3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 ,对其病因诊断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 31例 ,男 19例 ,女 12例 ,年龄 12~ 72岁 ,平均年龄 4 3 5岁 ;临床表现以反复间断消化道出血为主 ,出血时间 2d~ 13年 ;其中 6例因急性大出血未行检查而行急诊手术治疗 ,各种检查及结果见表 1、表 2。表 12 5例消化道出血检查方法及阳性率检查方式例数 (% )胃镜 (n =2 3) 3(1 3 % )结…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症,随着内镜技术(主要是电子胃镜和结肠镜)的普及,绝大部分患者的出血原因诊断明确,但是有10%~20%的患者通过胃镜及肠镜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目前所谓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主要是小肠源性出血,但也有部分OGIB的患者出血部位是在胃镜和全结肠镜检查能够检查到的部位,由于检查时间滞后,操作技术不当或经验不足,微小病变常被遗漏.  相似文献   

4.
结肠血管扩张症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结肠血管扩张症被认为是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我院自1982年以来,使用日本Olympus厂生产的CF—IBW型纤维结肠镜诊断6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5~45岁,全部病例均有骤发或反复下消化道出血史,术前均做过一次以上结肠钡剂造影检查和乙状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血管畸形是一种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疾病 ,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由于该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 ,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和有效可靠的检查方法 ,给临床诊治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本文总结了我院近年收治的 2 0例胃肠道血管畸形患者的诊治情况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 ,男 14例 ,女 6例 ,年龄最大 78岁 ,最小 15岁 ,平均年龄 (5 0 .2± 12 .5 )岁。病史从 2d~ 7年不等。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 ,有呕血或 /和黑便。严重者血红蛋白仅 2 7g/L ,有明显的失血性休克表现。1.2 诊断方法和结果 内窥镜 (包括胃镜或结…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症,随着内镜技术(主要是电子胃镜和结肠镜)的普及,绝大部分患者的出血原因诊断明确,但是有10%-20%的患者通过胃镜及肠镜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目前所谓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主要是小肠源性出血.但也有部分OGIB的患者出血部位是在胃镜和全结肠镜检查能够检查到的部位,由于检查时间滞后,操作技术不当或经验不足,微小病变常被遗漏。胶囊内镜及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应用使消化内镜对消化道检查己拓展至深部小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4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经过治疗后,止血成功患者39例,成功率为86.67%(39/45);病情恶化患者6例,占13.33%(6/45)。在病情恶化的患者中,包括2例肺性脑病、1例出血性休克、1例肺内感染、2例机体酸碱失衡,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结论:为进一步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应当对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从而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0年内154例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过程。结果结肠镜诊断112例,肠系膜造影诊断3例,ECT诊断2例,胶囊内镜诊断2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24例,结肠息肉18例,恶性肿瘤12例,痔疮5例,急性肠黏膜病变4例,血管畸形3例,其他18例,内镜下治疗36例,肠系膜动脉栓塞3例,外科手术5例。结论对下消化道出血早期应首选急诊结肠镜检查,发现病因及时给予相应的止血措施,对于结肠镜检查阴性患者,根据出血速度,可选择ECT或选择性肠系膜造影。  相似文献   

9.
本人在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进修期间,曾对该院1999,9~2003,8 502例下消化道出血的纤维结肠镜检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活动性出血灶者391例,占下消化道出血总数77.7%。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男202例,女189例,年龄7~73岁,平均36.9岁,全部病例均有便血,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下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对104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4例经结肠镜检查、选择性动脉造影,手术探查证实其病因依次为:结肠肿瘤30例(28.8%),小肠肿瘤18例(17.3%),肠道血管病变18例(17.3%),直肠癌16例(15.4%),息肉10例(9.6%),炎性肠病8例(7.7%),肠扭转2例(1.9%),原因不明的2例(1.9%)。其中86例行手术治疗,18例行非手术治疗。102例治愈(成功止血),2例高龄者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结论下消化道出血的大部分病例可通过结肠镜检查,选择性动脉造影,手术探查,可明确病因及出血部位,术中肠镜检查有助于确诊;手术切除病灶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镜下钛夹在小儿消化道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Olympus GIFXQ260型胃镜、Olympus PCF-Q260AI型结肠镜、Olympus HX-600-135和HX-600-090型金属钛夹等器械,诊治小儿消化道疾病51例。结果 共诊治51例患儿,其中食管异物穿孔1例,在内镜下放置2枚钛夹成功闭合穿孔。消化道出血18例,其中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7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8例,Dieulafoy病2例,胃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1例。除1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经2次止血成功外,其余均在内镜下金属钛夹钳夹止血成功。结肠息肉32例,均在内镜下摘除息肉。结论 内镜下钛夹在小儿消化道疾病的诊治中有重要作用,治疗消化道穿孔、消化道出血、结肠息肉等,治疗安全有效,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有时来势凶险,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如何明确病因,准确判断出血部位,对及时手术治疗极为重要。我院自1996 - 2 0 0 3年对术前及术中未能明确诊断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11例患者,采用术中内镜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9~6 8岁,平均年龄4 6岁。全组患者均以大量鲜血便为主诉而入院。患者经止血、扩容、输血等治疗,血压仍不稳定,或经综合治疗止血后,住院期间再次出血,术前均行胃镜、肠镜检查,不能发现明确的病变,在无其他可行性方法检查情况下,采用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月-2009年4月共40例经诊断性刮宫和/或手术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对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回顾性研究。本组40例,年龄41岁-71岁,平均年龄54岁,其中绝经前月经紊乱者8例,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者32例。临床上均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淋漓不尽,出血时间最长4年,最短5天,全部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再经诊刮和/或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4.
90%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原因通过胃镜和结肠镜可以得到明确诊断,但仍有5%~10%的消化道出血经上述检查而不能明确病因,这被称之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或隐匿性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大多位于小肠,由于小肠冗长、迂曲、活动度大,缺乏方便、可靠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定性、定位诊断比较困难.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盲区。有时患者由于诊治周期长.不得不进行盲目的手术剖腹探查。近年来文献表明多层螺旋CT具有快速扫描、较高空间分辨率及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能同时观察肠壁内外情况等优点,结合小肠阴性造影剂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因其临床症状及胃镜表现不典型.易漏诊及误诊。我院于1990-2002年间共收治胰源性门脉高压症13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共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为23~68岁(中位年龄为41.2岁)。13例中胰腺癌8例,慢性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分析2005年至今,我院消化科采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检查共本64例受检查者中,46例有消化道症状,其中反复不明原因腹痛15例,慢性腹泻3例,不明原因消瘦2例,黑便2例,鲜血便1例,腹部不适20例,不明原因贫血3例,18例为健康查体者。结果 64例受检者中检查病变包括食道贲门病变2例(3.12%),胃部病变43例(67.2%)。小肠病变26例(40.6%),结肠病变5例(7.81%),食道贲门胃病变包括:反流性食管炎(2例),糜烂性胃炎(44例),胃溃疡(1例),胆汁反流性胃炎(6例),胃息肉(1例)。小肠病变包括:十二指肠溃疡(1例),小肠间质瘤(1例),小肠息肉(4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2例),小肠血管瘤(1例),非特异小肠炎(充血,糜烂,散在浅小溃疡)(21例),小肠淋巴瘤(1例)。结肠病变包括:息肉,结肠炎。健康体检18例中,检出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小肠息肉,小肠血管畸形共13例,占72.2%。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伤,尤适用于年老体弱,合并其他慢性病或不能耐受有创性检查患者。对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较高诊断价值,可作为小肠出血或经胃镜,结肠镜检查阴性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检查对胃镜、结肠镜下发现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0例胃镜、结肠镜下提示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行EUS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0例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食管病变129例,胃部病变235例,十二指肠病变29例,结肠病变27例。发生于消化道管壁本身的病变占85.00%(357/420),其中黏膜下肿物占73.10%(307/420),并以间质细胞瘤和平滑肌源性肿瘤最为多见,占60.24%(253/420),消化道壁外压迫及未发现病变者占14.52%(61/420),侵犯消化道的壁外病变2例,占0.48%(2/420)。结论EUS检查能清楚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并能提示病变的性质;同时发现结肠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发生率最低,这可能与结肠的黏膜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李佑之 《工企医刊》1998,11(6):62-62
我院1987年5月至1997年11月经纤维胃镜或(和)X线诊断胃扭转32例,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2例,年龄17岁~65岁,平均36岁,男21例,女11例,病程3天~5年。做胃镜和X线检查前分别诊断为慢性胃炎14例,消化性溃疡8例,慢性胆囊炎6例,胃癌3例,胆道蛔虫1例。本组患者中  相似文献   

19.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 (UGI)出血约 80 %是自限性的[1] ,但约 10 %出血量多 ,药物疗效不佳 ,急诊手术风险大 ,此类出血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我们应用急诊内镜下止血方法治疗此类出血 58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5年 10月至 1998年 9月收治非静脉曲张性UGI出血 32 8例 ,对其中 58例首次出血量超过 50 0ml或有持续性出血者进行了急诊内镜检查及治疗。 58例中男 4 8例 ,女 10例 ;年龄最大 74例 ,最小 2 1岁 ,平均年龄 4 1 3岁。 2 7例于床边内镜下止血 ,31例在胃镜室内进行。病灶按Forre…  相似文献   

20.
唐清斌  杨华 《中国医师杂志》2003,5(10):1394-1395
小肠出血在临床上较少见 ,约占胃肠道出血的 1%~5 % [1] ,空回肠长约 5~ 7米 ,活动度大 ,且互相重叠 ,现行常规胃镜、结肠镜、钡餐难以对空回肠疾病进行确诊。空回肠出血时往往无特异症状与体征 ,易与上消化道出血及结肠出血混淆 ,本文对我院 1980年~ 2 0 0 2年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空回肠出血93例进行分析 ,以期提高对空回肠出血疾病的诊断认识。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 1980年~ 2 0 0 2我院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空回肠出血住院患者 93例 ,男 60例 ,女 3 3例 ,男∶女 =1 8∶1。年龄 2 2d~ 73岁 ,其中 2 2d~ 14岁 12例 ,15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