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心胃同治法临证一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胃同治法源于《内经》“胃络通心”的理论。笔者临证应用辨证多种疾病 ,收到满意疗效 ,兹举几例 ,以示同道 ,意为抛砖引玉。1 胸痹男 ,68岁 ,2 0 0 1年 3月 1 1日来诊。患冠心病 3年余 ,时有发作 ,经常服用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等药物治疗 ,只能取效一时。近日胸部闷痛发作频繁 ,伴心悸乏力 ,纳差、胃脘胀满 ,恶心欲吐 ,口唇紫黯 ,舌青紫 ,舌体胖大 ,边有齿痕及瘀斑 ,苔白腻 ,脉沉涩。西医诊断 :冠心病。中医诊断 :胸痹。证属脾胃虚弱 ,痰浊内阻 ,气血瘀滞 ,心脉痹阻。治当宣痹通阳 ,温化痰浊 ,药用 :瓜蒌 1 5 g,薤白 1 2 g,生山楂1 5 …  相似文献   

2.
例1张某,男,52岁,2002年3月10日初诊。患者3年前至今经常自觉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时而疼痛,疼痛向左肩及颈部放散,疼痛如针刺,持续时间约1-2min。近日来由于自生闷气而致心前区疼痛加重,发作频繁,甚则每日4—5次。诊见: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痛点固定不移,并伴有头晕,血压正常,舌体微胖,舌质紫暗,脉沉涩。证属心气痹阻、瘀血内停、经脉不通、心失所养所致胸痹(冠心病)。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味。  相似文献   

3.
1病例介绍患者男,76岁,因“间断胸闷、胸痛4天,加重伴心前区持续性绞痛12小时”于2003年10月29日10Am由我科门诊以“冠心病、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收入我科。患者于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胸闷不适,自服“血塞通胶囊,2粒,T·i·d”及卧床休息后胸痛减轻、缓解,未引起高度重视,且未到医院就诊,到昨日(10月28日)出现心前区压榨性持续性疼痛,并放射至左肩背部,不能平卧,患者自认为“胆囊炎”发作,自服“金熊炎必克2片”治疗仍无好转,今晨仍感心前区持续疼痛,到我院门诊就诊并以“急性心肌梗死”立即收我科住院抢救。入院时症见:心前区压榨…  相似文献   

4.
1胸痹(冠心病心绞痛)陈某,男,46岁,1995年9月8日初诊,患者心前区针刺样疼痛,病彻肩臂,反复发作6天,伴胸闷气急、头昏。心电图检查:心肌供血不足。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含服硝酸甘油、心痛定等药,疼痛未能缓解而请余诊治。诊见患者体胖,面色海滞,唇色紫暗,舌谈有瘀麻、边有板印,苔薄白,脉细涩,证属气虚血瘀,心脉阻滞之胸痹,治以益气活血,通脉止痛。用血府通瘀汤加减。处方:当归、桃仁各12g,红花、赤芍、田七、蒲黄、五灵脂、川中膝各10g,川芎、桂枝、枳壳、炙甘草各6g。服药3剂后,心前区刺痛减轻、胸闷、头昏好转,…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胸痛”的范围,近年来,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基本病理特征是血瘀,治疗上多强调活血化瘀。笔者以为: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正气虚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治疗时当注重扶正培本,并据临床辨证情况酌情使用活血化瘀之法。现举治验病例以说明之。 1 气虚血瘀者,益气为主,兼以活血陈某,女,60岁。患者自觉胸闷胸痛8个月,因劳累后心前区阵发绞痛,历时约2分钟,在省级某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昨因工作紧张,心前区疼痛又发,伴心悸,气促乏力,舌暗红,苔薄白,脉结代而细,中医辨证属心气虚,心脉瘀阻,治宜益气活血。处方:党参20g,黄芪30g,麦冬、赤芍、当归、丹参各10g,五味子8g,苦参、葛根各15g,炙甘草6g。煎服日1剂。服30剂后,诸症缓解,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6.
“脉痹”一证,出自《素问·痹论》。《张氏医通》:“脉痹者,即热痹也”。笔者认为,脉痹虽以阴虚火旺,热郁血瘀,痰郁气滞为多见,但常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而以气阳两虚为主的特点。对于此证,选用《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加味治之,常收显效。兹举二例于下。  相似文献   

7.
巨气虚阳虚型证见心悸、心慌、心中惕摄而动.阵发性气喘,伴气短、自汗乏力.畏寒胸闷.舌谈或有瘀点,舌体胖墩,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或虚无力。治宜益气温阳,开痹通络。若阳虚甚重或寒邪复侵,则致胸中阳气痹阻而引发心梗,并发急性循环衰竭、心前区或胸骨后卒然疼痛而剧烈.胸闷气憋.伴冷汗烦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甚则昏厥,脉细或结代。治宜急予固脱回阳救逆,方用四逆场、独参场治之。闭一〕王某某,男,49岁。冠心病史5年余。来诊检查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陈旧性心肌梗塞、左心室劳损”胸片示:主动脉增宽。曾眼西药效果不…  相似文献   

8.
血府逐瘀汤出血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 ,原治“胸中血府血瘀之证”。笔者在临床上将此方化裁 ,用于治疗冠心病、低热不退、便秘等多种疾病 ,收效颇佳 ,现举例如下 :1 冠心病徐某 ,女 ,69岁。 2 0 0 0年 1 1月 2 3日初诊。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反复发作 7天 ,伴胸闷、头昏 ,心电图报告“心肌缺血”。诊断为冠心病 (心绞痛型 ) ,口服消心痛、速效救心丸治疗暂时好转 ,但反复发作而请中医会诊。诊见 :形体肥胖 ,唇色紫黯 ,舌淡有瘀斑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涩。证属气虚血瘀 ,心脉阻滞。治宜益气活血 ,通脉止痛。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黄芪 …  相似文献   

9.
<正> 患者林某,女,45岁。1989年9月8日诊。近日作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诊为冠心病、中度心绞痛。表现为心前区热痛,双肩酸痛重,胸胁痞闷作痛,气短,烦躁易怒,饮水多。查见舌红,脉沉涩微数,诊为肝郁化热。处以柴胡6g,旋复花9g,郁金9g,白芍9g,栀子9g,连翘9g,丹参12g。水煎分二次服,每日1剂。服3剂,心绞痛已减,肩酸痛重消失。  相似文献   

10.
胸痹赵某某,男,57岁,干部。1991年4月6日就诊。患者于1988年3月一次活动后出现胸闷,心前区下舒,经诊断为冠心病。1990年下半年以来,病情有所加重,稍有劳累或受寒即感胸闷不适,近两天因劳累,觉心前区闷痛不舒,牵引肩臂,伴心悸气短,神疲乏力,怯寒肢冷,心电图检查为心肌缺血,自服硝酸甘油片、丹参片等药,闷痛缓解,但症情始终不能稳定,要求服用中药治疗,查舌质淡胖而暗,舌苔白腻,脉沉细而缓。证属心肾阳虚、气血不和、痰瘀痹阻之胸痹。予益气温阳,豁痰行瘀,通脉法治之。处方:黄芪15g,制附片10g,桂枝8g,当归10g,瓜蒌皮15g,薤白15g,丹参20g,川芎6g,茯苓15g,枳壳15g,炙甘草6g。3剂。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心绞痛证治体会郭文增,袁今奇(新疆石河子医学院一附院832008)冠心痛心绞痛多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以胸骨后心前区发作性或持续疼痛或憋闷不解,并放射至颈、臂等处为其特怔,时伴四肢厥冷、唇绀、汗出、气短喘息、脉沉细弱弦等临床表...  相似文献   

12.
吕某,女,51岁,1989年6月21日初诊。患者于2年前因生气而引起心前区疼痛,每次发作约3分钟,经当地县医院做心电图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给予消心痛、硝酸甘油等药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时轻时重。近几天又加重,心前区疼痛频繁发作,伴心烦易怒,口苦,失眠,少腹胀痛,白带量多色黄,有臭味。大便干燥,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滑。既往有慢性附件炎病史。处方:柴胡12g,龙胆草6g,黄柏19g,栀子10g,黄芩12g,生  相似文献   

13.
苓桂术甘汤出于《伤寒论》,具有温阳健脾利水之功。笔者运用此方辨治其它病证 ,屡获良效 ,现介绍如下。1 胸 痹张某某 ,男 ,5 2岁 ,干部 ,1998年 11月 2 4日就诊。自诉反复发作胸闷 ,心悸 ,气短 1a多 ,伴有中脘及背部特别怕冷 ,冬季则症状加剧 ,曾按“冠心病”治疗 ,长期服用西药 ,无法从事体力劳动 ,动则自觉心慌心悸。刻诊 :患者体形偏胖 ,面色白虚浮 ,全身轻度浮肿 ,目下色青 ,大便溏薄 ,舌体偏大 ,质淡苔滑 ,脉沉弦。证因心脾阳虚 ,水气凌心 ,治以温通阳气 ,降气涤饮。投以苓桂术甘汤加减。方药 :茯苓 30 g,肉桂 6 g,丹参 10g,白术 …  相似文献   

14.
高想 《国医论坛》2003,18(2):9-9
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故又称金匮肾气丸 ,由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等8味药组成 ,主治“虚劳腰痛 ,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者”(《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余尝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获效颇良 ,兹举验案 3则如下。1 心绞痛钱某 ,男 ,65岁 ,2 0 0 1年 1 1月 1 7日初诊。有冠心病史 6年 ,2年前又罹患“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近4个月以来 ,每于凌晨 4时~ 5时许 ,心前区呈闷痛样发作 ,持续约 5~ 1 0 min时 ,经用硝酸酯类 (欣康 )、β受体阻断剂 (倍他乐克 )、钙拮抗剂 (恬尔心 )及肠溶阿司匹林等口服治…  相似文献   

15.
例一:许某,男,48岁,1985年4月3日初诊。因阵发性胸闷经某医院诊断为“隐性冠心病”,服“冠心Ⅱ号”(当归、川芎、红花、桃仁、赤芍、郁金、降香)半年后,仍胸闷,心前区刺痛,心悸,动则短气,倦怠懒言,舌略淡、边有瘀点,脉寸涩关弱。辨证为气郁血瘀。治以宽胸开结,活血化瘀。处方:瓜蒌10  相似文献   

16.
三仁汤新用     
李世荣 《新中医》2000,32(4):55-55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由苦杏仁、薏苡仁、白豆、滑石、半夏、通草、淡竹叶、厚朴组成。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原治温病初起及暑温夹湿、湿重热轻、邪在气分之湿温证。笔者用治湿邪引起的多种疾病,每获良效,兹举例如下。1冠心病 赖某,男,65岁,干部,1995年4月10日初诊。反复胸痛3年。每年清明时节痛甚,经心电图多次检查,诊为冠心病。近日胸部心前区隐隐作痛,有压榨感,伴胸闷憋气,心悸气促,体倦乏力,苔白,脉儒。诊为胸痹,证为湿浊内蕴,气机痹阻,治以芳香化浊,开痹通窍。处方:薏苡仁、滑石各25 g,…  相似文献   

17.
刘殿选 《光明中医》2004,19(5):63-63
腰腿痛多因感受风寒湿邪而致脉胳痹阻 ,气血不通或肾气虚亏 ,经脉失营而致。临床常表现为腰部疼痛伴下肢窜痛、麻木 ,行走不利 ,甚则生活不能自理 ,属中医的痹病范畴。我院风湿免疫科自 1989年以来 ,在总结中医药汤剂、散剂治疗风湿病疗效的基础上 ,根据中医通则不痛、治风先治血、祛邪先扶正的原则 ,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开发研制出益肾通痹胶囊 ,经过十几年的临床应用 ,其效果满意 ,病人易于接受 ,费用低 ,无毒副作用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3 60例患者中 ,男性 2 11例 ,女性 14 9例 ,最大年龄 74岁 ,最小 18岁 ,病程最短 3周 ,最长 2…  相似文献   

18.
黄某,男,44岁,体委干事。住院号:833224。患者主诉心前区疼痛间歇发作9小时,无明显诱因引发,伴胸闷烦躁,口干,汗出,恶寒。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心率59次/分,律齐。3月15日心电图检查。前间璧急性心梗。低电压。西医诊断:急性心肌梗塞。中医辨证:心脉痹阻,心气暴脱。治疗原则:益气固脱。处方: 吉林红参20克,浓煎分服。丹参注射液、激化液静滴3月22日,心前区疼痛消失,汗出、恶寒亦除,脉仍沉细,舌质红有所好转。心电图提示:心梗较前好转。心气暴脱之危象得到挽救。(?)以固本化瘀,益气  相似文献   

19.
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临床上多以活血祛瘀、宣阳通痹、益气养血等为治疗法则,而从肝论治者报道甚少。笔者用补肝阴法治疗心绞痛1例,获良效,现介绍如下。石某,男,57岁,19970925初诊。患者2年前因情志不遂而引起心前区憋闷疼痛,每次发作3~5min,经某医院检查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常服消心痛、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片等效果不佳,病情时轻时重。近日来因劳累、生气致心前区憋闷、疼痛发作频繁,伴有心悸、失眠、双小腿转筋、四肢乏力、精神倦怠、口干,舌质红,苔花剥,脉弦细数。心电图示:各导联T波低…  相似文献   

20.
桂枝芍药知母汤见于《金匮要略》,具有祛风除湿、温经宣痹、滋阴清热之功 ,用于风湿历节之证治。笔者以本方化裁治疗各种痹证取得满意疗效 ,现举验案如下。1 热 痹李某 ,女 ,30岁。反复发作四肢各大关节红肿热痛、伴屈伸不利、口渴、疲乏 2年余 ,口服西药症状可暂时缓解 ,每遇天气变化则复发或加重。查血沉 30 mm/h,抗“O”40 0 u,类风湿因子 ( )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 ,投以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 1 0 g、白芍 9g、炙麻黄6g、生姜 1 0 g、白术 1 0 g、知母 1 5g、防风 1 0 g、炙甘草1 0 g(先煎 1 0分钟 )、炙附片 1 2 g(先煎 1 0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