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掌侧入路万向双柱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掌侧入路,应用 AO 2.4 mm 桡骨远端万向双柱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从影像学、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评估,随访疗效。【结果】患者均获为期6~12个月的术后随访,X 线片示术后达临床愈合。2例出现正中神经损伤,1例骨折端再次发生骨折再移位,无切口感染病例。根据 X 线片测量,术后掌倾角平均9.4°(6°~15)°;尺偏角平均18.9°(11°~26)°。根据 Garland&Werley 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优19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92.1%。【结论】万向双柱 LCP 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能够恢复桡骨远端的解剖形态,有利于患肢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4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6-07-2010-07使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45例进行分析。结果经随访7~22(平均14.3)个月,根据Fernandez评分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分:优25例,良15例,一般2例,差3例,优良率88.9%。结论对于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提供坚强的固定,早期功能训练,减少骨折术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法用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入的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对本组的40例患者进行术后的1年随访,40例患者均已痊愈,骨折的愈合时间为7.5±2.4w,本次治疗中未见重度切口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其中,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优31例(77.5%)、良6例(15.0%)、中2例(5.0%)、差1例(2.5%)。结论临床中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是可行的,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背景: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成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尽管目前治疗方法较多,但是最佳的修复方法仍存争议。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比较外固定支架与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影像学结果。方法:纳入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22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分配表分为两组,外固定组61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钢板组61例采用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学评估骨折复位质量,包括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及关节面台阶等。结果与结论:外固定组随访时间12-26个月,钢板组随访时间12-28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0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发现钢板组患者的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掌倾角恢复程度明显大于外固定组,而两组患者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关节面台阶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或掌侧锁定钢板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是外固定治疗具有创伤较小、住院天数较短、并发症轻微、骨折愈合较快等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掌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掌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探讨T形钢板固定加植骨方法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的支撑作用。方法2002年2月至2008年2月,对23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应用T形钢板固定加植骨治疗,术后评估腕关节功能及骨愈合状况。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病例全部骨性愈合,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与Werley临床功能评分标准评估:优9例,良11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87%。结论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易于操作,不影响桡骨远端的腱鞘结构。通过植骨,可以恢复桡骨远端的长度及其解剖形态,同时增加螺钉的把持力,从而增加钢板固定的牢固性,提供早期功能锻炼条件,从而最大限度恢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62例桡骨远端骨折,用切开囊内复位,锁定加压T型钢板固定治疗.结果 随诊2~12个月根据Gartland评定标准:优40例,良18例,可4例,优良率为93.5%.结论 应用锁定加压T型钢板内固定均可使骨折端良好复位,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及其评价。方法:对我院2002-05/2005-01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22例采取掌侧入路切开复位LCP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8~18(平均15)个月,全部骨性愈合,优良率90.9%。结论:LCP接骨板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2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按A0分型为B、C型,使用"T"形或斜"T"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21例经4~33个月随访,按照Dinest腕关节功能评估,总优良率90.4%.[结论]"T"形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此术式对恢复桡骨相对长度、掌倾角、尺偏角、关节面的平整及腕关节功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桡骨远端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是人体最常发生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6.7%~11%[1],其中累及关节面者超过80%。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非手术治疗难以达到关节面的良好对位和稳定固定,常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关节僵硬和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腕关节功能障碍。随着内固定材料的不断改进,尤其是解剖钢板及锁定钢板的出现,采用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越来越多。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作者采用掌侧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40例,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3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分析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35例,比较研究手术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及腕关节活动范围,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随访6-20(平均12)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均获明显改善,优良率91.4%。结论:对于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防止骨畸形愈合,减少腕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和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CP)与重建钢板(RP)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对采用LCP或RP治疗的96例锁骨中段移位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6例患者采用RP治疗(RP组),50例患者采用LCP治疗(LC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Constant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d0.05),LCP组优于RP组,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Constant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LCP组优于RP组。结论 LCP治疗有移位的锁骨中段骨折比RP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失血更少、骨折愈合更快、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2.
林谦  毛坤祥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110-2112
[目的]评价门静脉、下腔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腹部肿瘤血管侵犯的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7例肝脏、胰腺及腹膜后等肿瘤患者门腔静脉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原始数据,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薄层多平面重组(MPR)两种方法重建血管影像对血管是否存在侵犯进行术前评估.评估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并总结血管受侵的相关影像学表现.[结果]27例存在血管侵犯,门静脉侵犯18例、肝静脉侵犯4例、下腔静脉侵犯5例.CE-MRA成像技术对门静脉系统血管侵犯判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0.1%,94.4%,阳性预测值为:89.4%,阴性预测值为95.2%;对下腔静脉-肝静脉系统血管侵犯判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3.5%,88.9%,阳性预测值为:80%,阴性预测值为96.6%.血管受累主要表现为:血管腔的突然狭窄中断、狭窄,远侧血管不显影;血管壁缺损;血管腔内向心和偏心性充盈缺损;侧支循环形成.[结论]3T磁共振CE-MRA多种方法血管重建能清晰显示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在腹部肿瘤术前血管评估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和普通T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2组患者分别采用普通T型钢板和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对2组患者的疗效、骨折复位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3.0%,对照组优良率为67.4%,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掌倾角、尺偏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可有效地维持骨折复位,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AO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1年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21例患者。按EssexLopresti分类法分舌状骨折13例,关节压缩骨折8例。Bohler角0~10°者15例,10~20°者6例。跟骨增宽<1cm者17例,1~2cm者4例。均采用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必要时植骨。【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11个月,采用MarylandFootScore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其中疗效优为19例,占90.5%;良2例,占9.5%。所有病例的骨折均愈合,仅2例遗留轻度关节僵硬。【结论】跟骨重建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髁钢板手术治疗肱骨外科颈合并肱骨头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髁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合并肱骨头骨折22例。根据Neer分类法:NeerⅢ型骨折16例,NeerⅣ型骨折6例。【结果】2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8个月。根据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Neer评分法:优17例,良3例,可1例,差1例。【结论】采用手术干预的方法,解剖复位髁钢板坚强内固定是治疗肱骨外科颈合并肱骨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或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89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或有限切开复位外固定治疗,结合微创穿针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结果 89例患者随访86例,失访3例,随访率为96.6%。随访时间5~48个月,平均26个月。骨折全部1期愈合。按照Dienst功能评分标准:优75例,良8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96.5%。X线片评估:桡骨短缩〈10 mm,关节塌陷〈2 mm,尺偏角12°~15°,掌倾角6°~15°。无针孔骨折,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针道感染及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能较好地防止骨折再移位、畸形愈合和保护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按AO分型:A3型4例,B2型4例,B3型4例,C1型8例,C2型6例,C3型5例。均采用进口Orthofix单臂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进口Synthes桡骨远端钢板内固定8例,结合克氏针内固定23例。结果随访6~17个月,平均9.3个月。全部病例均骨愈合,腕关节功能评估(Gartland与Werley功能评分标准):优20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90.3%。未出现外固定针松动、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运用Orthofix单侧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可以有效的进行骨折的复位,维持腕关节正常位置,保护早期的功能锻炼;同时结合克氏针及钢板有限内固定,恢复腕关节正常解剖,修复关节面的平整,使骨折达到相对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髋臼骨折患者27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3例。在患者其他多发伤得到有效治疗后,行CT扫描、三维重建髋臼检查,根据骨折分型分别采用髋臼前后入路或联合入路复位固定髋臼骨折并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结果:手术时间120~240min,平均170min,失血量2001500mL。25例切口I期愈合,2例延迟愈合。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个月。按Metta临床疗效标准,骨折复位总优良率为85.2%(23/27);复位优良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1.3%(21/23)。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髋臼骨折操作简便、固定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使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8月至2009年5月使用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27例。平均55.3岁。按AO分类:B2型5例,B3型2例,C1型11例,C2型7例,C3型2例。结果:全部病例得到3~24个月随访,平均16.2个月。根据Fernandez评分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分:优14例,良10例,一般1例,差2例。优良率87.5%。结论: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可提供坚强的固定,早期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