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金属止血夹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围术期护理配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术中应用金属止血夹止血,并实施优质的护理配合。观察患者术中止血成功率和术后上腹痛、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达到满意的止血效果,术后发生上腹痛8例、迟发性出血2例,经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消化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术中应用金属止血夹可以达到良好的止血效果,加强围术期护理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正>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是近年来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发展的基础上,对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黏膜下肿瘤的一种新的微创治疗,不仅可以做到完整切除肿瘤,获得病理资料,而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微创治疗的特点,大大缩短了住院天数和降低了住院费用。现将我院2例确诊为起源于固有肌层的胃黏膜下肿瘤,进行EFR治疗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是累及黏膜下层的消化道病变,随着胃镜检查的广泛应用和色素、超声内镜技术的发展,消化道STM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开展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黏膜层及黏膜肌层肿瘤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大肠大肠腺瘤围术期运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接收在我院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大肠腺瘤的患者一共有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大肠腺瘤患者围术期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恢复,使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是累及黏膜下层的消化道病变,随着胃镜检查的广泛应用和色素、超声内镜技术的发展,消化道STM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显著提高[1]。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开展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黏膜层及黏膜肌层肿瘤病变[2-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03月至2013年03月期间,我院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130例早期胃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0例患者的胃癌病灶全部一次性完全剥离,组织学完全治愈切除率达到84.6%,手术过程中没有出现大出血、穿孔、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具有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宦迎春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719-1719
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为了能更有效地治疗早期胃癌,在内镜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的基础上,1994年日本学者Takekoshi等发明顶端带有绝缘陶瓷圆球的电刀( insulated-tip knife,IT刀),首创使用IT刀对直径>2 cm的直肠病变进行黏膜下剥离.1999年,日本专家Gotoda等对直径>2 cm的消化道早期癌进行黏膜下一次性切除成功.这一新技术不断完善,并获得一新名称,即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我院从2009年6月起对早期胃癌、胃癌前病变开展了内镜ESD.通过对患者的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术期护理。方法对48例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围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其中术中较大量出血率12.50%(6/48),术后上腹胀痛发生率16.67%(8/48),未出现消化道穿孔及术后大出血病例。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围术期的护理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2010年5月,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14例胃异位胰腺者实施内镜下剥离切除,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就护理配合与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坚 《上海医药》2014,(1):8-12
胃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胃癌治疗的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类新型消化内镜不断出现,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这些消化内镜新技术以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等早期胃癌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正>早期胃癌是指癌细胞浸润仅局限于胃壁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不管其浸润范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近年来,随着内镜设备的改进、技术创新及术者经验不断累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相对于外科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和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微创治疗手段~([1])。根据患者不同的护理问题,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为手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多重弯曲内镜、多种治疗刀具、术中电磁固定等内镜及附件的技术进展,内镜诊断及治疗技术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早期食管癌(EEC)、胃癌(EGC)被发现并在内镜下得以治疗[1].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它可免除传统手术治疗风险,成为治疗EEC、EGC早期癌症的有效手段.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实施ESD和EMR共123例,均成功完成早期EEC、EGC的治疗,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芳芳 《安徽医药》2013,(11):2004-2005
目的总结消化道不同部位癌前病变及早癌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该院2011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经内镜及病理或超声内镜证实的60例食管、胃、结直肠癌前病变及早癌患者行ESD治疗的术前及术后护理。结果通过术前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不同病变部位的不同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细致的病情观察、用药护理、饮食指导等,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内镜下治疗,并平稳度过术后并发症高发期。结论不同病变部位不同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工作对顺利完成ESD治疗及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与EMR相比ESD的优点是可以完整切除较大病变,它可免除传统手术治疗风险,成为治疗胃肠道早期癌变的有效手段[1],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逐渐成为一种切除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标准微创治疗手段,对较大面积表浅病变的处理是EMR面临的一个难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近年来应用于临床,提高了手术的整块切除率。现对11例早期胃癌、癌前病变及黏膜下肿瘤的患者行ESD后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79例患者采用内镜下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 78例患者内镜治疗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在内镜下剥离中出现小穿孔。结论有效的临床护理对内镜治疗食管黏膜下肿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和分析超声内镜结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在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治入我院确诊为上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进行超声内镜联合ESD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胃镜联合ESD治疗,对两组的一般手术情况和随访记录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病灶切除率更高,随访复发情况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超声内镜结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黏膜及黏膜病变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黏膜下注射对于大多数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等内镜治疗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生理盐水仍是使用最多的也是相对安全的黏膜下注射液,但由于其不能维持较长黏膜抬高时间,对于较大病...  相似文献   

19.
<正>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一项治疗胃间质瘤的微创新治疗技术[1]。它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特点,但是ESD毕竟是一种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在术中术后有可能发生并发症,主要的并发症有腹痛、出血、穿孔、感染,其中穿孔最为危急[2]。若患者在术中已经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瘤,发生于胃肠道空腔脏器肌层,是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肿瘤[1].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近几年来新兴的治疗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的内镜微创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等特点.它被运用于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如胃肠息肉、侧向发育型肿瘤、上皮内瘤变等)、黏膜下肿瘤(如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通过ESD可一次性切除直径大于2 cm的消化道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组织,达到根治的效果,是消化内镜领域一项前沿技术[2].我科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对46例GIST患者实施了ESD,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