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报道一例老年男性患者因"胸闷气急6h"就诊,发病前3 d曾发热,入院时出现心脏泵功能衰竭.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心电图表现为胸前导联sT-T异常,异常Q波,酷似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NI)明显升高,磷酸肌酸激酶(CK)正常,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脏标志物动态变化不相符,故予以急诊造影检查.结果 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无异常,左心室造影提示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减弱,确诊为急性重症心肌炎,予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支持恢复血流动力学稳态.酷似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有致命危险,且易误诊,应仔细询问病史,尽早血管造影及必要的IABP支持对于患者的及时诊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张东旭 《中原医刊》2011,(23):105-106
目的探讨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AFVM)的诊断和救治方法。方法收集临床表现酷似心肌梗死(M1)并具有心电图异常和血清心肌酶升高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20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冠状动脉正常的AFVM16例,分析该病的发病机制,讨论其诊断,心电图特征、诊治方法及顸后。结果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和血清酶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极其相似,临床易造成误诊误治。结论酷似MI的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血清心肌酶异常酷似AMI。动态观察心电图演变十分重要,冠状动脉造影是鉴别两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琼涛  金秀  杨海珍 《中华全科医学》2012,(7):1085-1086,1158
目的总结急性重症心肌炎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方法对37例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中,有低热、咳嗽、咽痛等上感症状8例,胸闷、气促8例,胸痛5例,心慌10例,恶心、呕吐8例,所有病例心肌酶谱均升高,心电图表现酷似下壁心肌梗死8例、前间壁心肌梗死4例、前壁心肌梗死5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7例、前壁+下壁心肌梗死2例。结论急性重症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血清心肌酶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非常相似,临床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对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必须认真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动态分析患者心电图演变,及时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和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等检查认真鉴别,以尽早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
蔡克锋 《海南医学》2009,20(6):77-78
目的总结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转归、误诊原因与救治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临床表现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1例,分析归纳其临床经过和发病特点。结果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病情危重,多伴有严重心律失常,死亡率较高。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和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非常相似,易被误诊为AMI,应注意与AMI鉴别。  相似文献   

5.
黄玉艳  孙静 《疑难病杂志》2008,7(4):243-243
少数重症心肌炎患者心电图表现为ST段异常抬高或有异常Q波,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如不仔细鉴别很容易误诊。我们收治了5例酷似AMI的重症心肌炎患者,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11例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冠脉造影进行分析.结果 1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有低热、咳嗽、咽痛等上感症状者7例;胸闷、气促7例,胸痛6 例,心慌4例,恶心、呕吐3例,所有病例心肌酶谱均升高;心电图表现酷似下壁心肌梗死3例,前间壁心肌梗死2例,前壁心肌梗死3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例,前壁+下壁心肌梗死1例;其中有5例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结论 对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必须认真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及分析心电图,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7.
酷似心肌梗死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5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胥耀文  陈君柱 《浙江医学》2004,26(4):291-292
酷似心肌梗死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病情凶险、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极易误诊为心肌梗死[1].目前诊断酷似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必须依据其临床特征并结合多项辅助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对鉴别急性心肌梗死与重症心肌炎有重要价值[2].因此,有必要加深对此型心肌炎的认识.本文通过对15例酷似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患者的分析,总结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急诊主动脉内气囊反博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循环支持治疗的疗效及延长IABP循环支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共39例,均给予急诊IABP循环支持治疗,同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72小时后将符合IABP脱机标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停用IABP循环支持;B组继续维持IABP循环支持7天。观察患者IABP治疗前后左室功能恢复状况及两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别。结果①IABP循环支持治疗后较治疗前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提高,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率(HR)明显下降。②住院期间延长IABP治疗组(B组)CI、LVEF增加,PAWP降低,与对照组(A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随访1年,B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LVEF值优于A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壁瘤发生率和总死亡率无差别。结论①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在急性期有明显的循环支持治疗效果。②延长IABP循环支持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9.
朱平  宋治远  舒茂琴  柴虹  李华康 《重庆医学》2012,41(12):1178-1180
目的了解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探讨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7例急性酷似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17~70岁,平均41岁,住院0.5~25d。结果入院时,7例患者心肌坏死标志物明显增高,心电图呈多导联的ST段抬高,住院期间,6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例患者经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经积极纠正心力衰竭、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等措施,治愈5例,死亡2例。结论部分重症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和临床表现,酷似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关键在于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激素冲击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综合抢救成功经验.方法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综合应用各种必要手段成功抢救患者.结果 经造影后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经安装起搏器等抢救成功.结论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的可靠手段,对重症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要密切检测病情,药物治疗无效时,要及时应用除颤器、起搏器等,配合药物综合抢救生命.疑似者,治疗措施要到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泵衰竭急诊介入中辅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发病在24 h以内的38例AMI患者,在IABP支持下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对梗死相关血管直接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第5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及心功能测定。结果 4例在IABP术1h内因心衰及休克加重而死亡,34例梗死相关血管全部再通,发病至血管再通的平均时间为9.1 h,其中31例置入支架,PCI后5周内5例死亡,总死亡率为23.68%。29例存活患者在术后第5周检查左心室射血分由41%±5%升高为48%±7%。结论对于高危AMI合并泵衰竭在进行急诊PCI时,IABP的辅助使用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术后近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电图始终处于正常范围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冠状动脉造影和酶学检查的特点,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漏诊。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574例,按照是否有ST段抬高分为ST段抬高组和心电图正常组,分析比较两组冠状动脉造影和酶学检查的特点。结果心电图正常组81例,ST段抬高组493例,两组冠状动脉造影比较,病变血管在左主干(LM)、右冠状动脉(RCA)有显著差异(P<0.05,P<0.01);酶学检查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CK)有差异(P<0.05)。结论心电图始终处在正常范围的急性心肌梗死,其特点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呈多支病变,不易发生左主干梗死,酶学检查数值升高的程度低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3.
A 71-year-old man was referred to our emergency department presenting with acute inferior and righ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cardiogenic shock. He develope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80 minutes after arrival. Immediate defibrillation, mechanical ventilatory support with oxygenation, and inotropic agents were instituted. Despite restoration of sinus rhythm, his hypotension persisted. He promptly received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 counterpulsation and cardiac catheterisation. Coronary angiography revealed a subtotal occlusion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and complete occlusion of 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 Since 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infarct-related coronary arte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was carried out to 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 only. The patient was extubated and IABP was removed on the second and third admission day, respectively. He was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eight days later. A second PCI to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was performed successfully three weeks later. This case illustrates tha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ardiogenic shock, prompt application of IABP and PCI of the infarct-related coronary artery may be beneficial in reducing the catastrophic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especially in older patients.  相似文献   

14.
张健  刘全 《吉林医学》2010,31(4):449-450
目的:观察急诊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安装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复杂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患者中的作用及重大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复杂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危重患者即时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安装术的临床资料。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49~82岁,除2例为前降支开口闭塞外,均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三支血管严重病变和/或左主干病变,入院时剧烈胸痛,有心源性休克或心功能不全患者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安装术。其中1例为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21例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6例同时行临时起搏器安装术,仅1入院期间未行支架置入,6例行二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结果:18例成功撤离IABP,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救治成功,5例死亡。抢救成功率=78.3%。结论:急诊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安装术在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复杂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汪涛  凌庆  温定国  赵萍  欧竹君 《河北医学》2004,10(9):793-795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LABP)在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ABG)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探讨此类手术应用IABP的时机选择和适应证。方法:总结了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12例冠心病患者在IABP支持下。实施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情况。其中2例心肺复苏成功后置入IABP,1例在甲状腺手术后诱发心肌梗塞置入IABP,6例在行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出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置入IABP,3例在手术中置入IABP辅助撤除体外循环。结果:1例术后5天撤除IABP,次日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死亡;其余11例均在术后3~6d撤除IABP,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风险较大,特别是严重的低心排导致手术效果更加不确定,在术前、术中应用IABP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2例冠状动脉痉挛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冠状动脉痉挛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呈现多种表现形式,其中右冠状动脉痉挛急性下壁心肌梗死8例(66.7%),左前降支痉挛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例(16.7%),右冠、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痉挛急性下壁合并前壁心肌梗死2例(16.6%)。术中经冠状动脉内给予硝酸甘油后冠状动脉痉挛均消失,术后经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及他汀药物等治疗后,患者胸闷、胸痛临床症状缓解。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够及时明确诊断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并有效地指导药物治疗,临床上硝酸酯类加钙离子拮抗剂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痉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应导联ST段压低(reciprocal ST-segment depression,RSTD)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cute ST-elev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的临床重要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共318例STEMI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的患者。根据入院时第1份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否出现RSTD,将患者分为RSTD组和非RSTD组,评价2组患者基线情况和CAG等结果。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RSTD组中更常见。RSTD组较非RSTD组患者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更低、Killip分级更高、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B,CK-MB)和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的峰值更高、ST段抬高程度更高、合并心房纤颤、传导阻滞和心源性休克的概率更大、多支病变更常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的使用率更高、而且院内病死率更高(P<0.05)。结论伴RSTD的STEMI患者存在不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且预后不佳。ECG可以较好地区分高危患者,从而指导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8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IABP。结果:8例患者有5例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1例合并泵衰竭维持3d后进行PCI;1例维持2d后冠脉造影血管狭窄〈70%,未行PCI;1例冠脉造影后于心外科进行了搭桥手术。8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床旁应用IABP治疗,为患者赢得了再灌注治疗的时间,减少了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化应用升压药物(静脉注射多巴胺配合动脉注射生理盐水)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44例AMI合并低血压患者分别在优化应用升压药及IABP支持下急诊行PCI 32例(手术组)和非手术12例的疗效。结果优化应用升压药及IABP支持下急诊PCI明显较非手术患者降低了院内病死率(15.6%vs 50.0%,P<0.05)。手术组优化应用升压药患者,稳定血压所需时间和出现恶心、呕吐者减少。结论 AMI合并低血压早期行优化应用升压药或IABP支持下急诊PCI可明显降低其院内病死率,应用优化升压药方案配合急诊PCI治疗AMI合并低血压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