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报道一例老年男性患者因"胸闷气急6h"就诊,发病前3 d曾发热,入院时出现心脏泵功能衰竭.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心电图表现为胸前导联sT-T异常,异常Q波,酷似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NI)明显升高,磷酸肌酸激酶(CK)正常,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脏标志物动态变化不相符,故予以急诊造影检查.结果 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无异常,左心室造影提示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减弱,确诊为急性重症心肌炎,予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支持恢复血流动力学稳态.酷似心肌梗死的重症心肌炎有致命危险,且易误诊,应仔细询问病史,尽早血管造影及必要的IABP支持对于患者的及时诊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应用IABP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及病人预后。结果42例患者应用IABP后血液动力学情况及预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支持下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行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5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应用IABP治疗1~9 d,平均(3.28±2.31)d,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的改变。结果本组25例患者应用IABP治疗后血压均明显增高(P<0.05),心率明显减慢(P<0.05)。结论急性重症心肌梗死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增加治疗的安全性,降低病死率,减少血管再闭塞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5.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4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源性休克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42名接受IABP治疗的AMI心源性休克患者,记录所有患者的转归,对不同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文患者总死亡率为52%.其中死于心源性休克者占50%;死于重症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者占36%。结论心源性休克及重症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应用IABP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23例,记录经IABP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心脏指数,分析IABP的疗效.结果 应用IABP治疗4小时后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转归:死亡5例,自动出院4例,痊愈14例.结论 IABP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重要手段,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叶玲军  陈怡 《浙江实用医学》2005,10(2):90-90,105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常规治疗下应用IABP辅助治疗.结果接受IABP治疗后,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心指数及中心静脉压和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IABP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为再血管化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8.
陆铭  梁春  任雨笙  潘晓明  樊民  杨靖  吴宗贵 《重庆医学》2013,(24):2904-2907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AMI置入IABP患者共73例,评价其院内死亡及1年死亡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73例应用IABP患者中,院内死亡21例(28.8%),1年死亡27例(37%),在院及1年死亡患者的年龄更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血流分级TIMI(0和1级)低血流患者比例更多,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低LVEF及PCI术后的TIMI低血流为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ABP可应用于AMI的多数危险状况,高龄、低LVEF,PCI术后的TIMI低血流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心功能相关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可提高急性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肾功能,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泵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3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在IABP辅助下行冠脉造影及PCI术。对照组24例AMI并泵衰竭患者仅使用常规药物及PCI术。观察组PCI术前或术后置入IABP球囊。结果观察组使用IABP后低血压或休克状况明显好转、尿量明显增多、心率明显减慢30例(85.71%),死亡5例(14.29%)。对照组24例中,患者血液动力学得以改善并接受PCI术17例(70.83%),死亡7例(29.17%)。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ABP辅助治疗下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可明显降低其心源性死亡率,改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分析13例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13例接受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的7例接受再血管化治疗,1例发生再梗死,2例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存活9例,死亡4例,存活率为69.2%。结论 IABP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减少再梗死,为再血管化治疗赢得了时间,提高了生存率,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血管再通、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GS)、呼吸衰竭(RF)的疗效。方法 40例AMI并发CGS和RF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20例采用血管再通、床旁IABP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床旁IABP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尿量、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脏指数(CI)及多巴胺使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AP、尿量、PaO2、CI及多巴胺使用量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2组患者MAP、尿量、PaO2及多巴胺使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C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ABP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管再通联合IABP、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AMI并发CGS和RF患者的心脏指数,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的效果.方法 分析49例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IABP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49例接受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存活38例,死亡11例,存活率为77.6%.结论 IABP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诊主动脉内气囊反博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循环支持治疗的疗效及延长IABP循环支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共39例,均给予急诊IABP循环支持治疗,同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72小时后将符合IABP脱机标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停用IABP循环支持;B组继续维持IABP循环支持7天。观察患者IABP治疗前后左室功能恢复状况及两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别。结果①IABP循环支持治疗后较治疗前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提高,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率(HR)明显下降。②住院期间延长IABP治疗组(B组)CI、LVEF增加,PAWP降低,与对照组(A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随访1年,B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LVEF值优于A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壁瘤发生率和总死亡率无差别。结论①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在急性期有明显的循环支持治疗效果。②延长IABP循环支持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急诊主动脉内气囊反博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循环支持治疗的疗效及延长IABP循环支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共39例,均给予急诊IABP循环支持治疗,同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72小时后将符合IABP脱机标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停用IABP循环支持;B组继续维持IABP循环支持7天。观察患者IABP治疗前后左室功能恢复状况及两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差别。结果①IABP循环支持治疗后较治疗前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提高,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率(HR)明显下降。②住院期间延长IABP治疗组(B组)CI、LVEF增加,PAWP降低,与对照组(A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随访1年,B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LVEF值优于A组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壁瘤发生率和总死亡率无差别。结论①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在急性期有明显的循环支持治疗效果。②延长IABP循环支持时间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16.
呈急性心肌梗死样表现的暴发性心肌炎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呈急性心肌梗死样表现的暴发性心肌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对象符合①45岁以下;②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③既往无心绞痛表现;④心肌酶学增高(较正常参考值高2倍以上);⑤ECG除极相及(或)复极相出现较典型的AMI样改变,即出现异常Q波、ST段抬高或压低;⑥1个月内恢复正常或死亡者.从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11例入选,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6岁.8例有前驱感染症状,9例发生心功能不全或室速或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10例患者心电图多导联出现异常.根据心超表现分为3型,Ⅰ型3例为心脏结构、心脏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均无明显异常;Ⅱ型4例为心室腔不增大,但室壁(室间隔或正后壁)增厚,心脏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均减退,但以舒张功能不全为主;Ⅲ型4例为左心室腔明显扩大,心脏收缩功能明显减退.糖皮质激素对2型效果好.存活7例,经1~2年随访逐渐恢复.结论呈急性心肌梗死样表现的暴发性心肌炎病情重、死亡率高,多有前驱感染症状,常出现多导联心电图异常,依据心超表现的分型对治疗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 (AMI)紧急血循环重建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35例确诊高危AMI ,2 6例并发心源性休克 ,13例同时合并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左心衰 ,均经常规药物治疗无效 ,行IABP和紧急血循环重建治疗。结果  35例中 ,狭窄冠脉≥ 2支者 34例 ,另 1例为左主干完全闭塞。 2 9例 38支狭窄血管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共置入 2 4个支架 ;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 3例经上述治疗后病情稳定 ;12例死亡。其中 2例因球囊堵塞提前拔除反搏泵 ,1例因股动脉血肿形成进行了外科手术。结论 IABP置入在高危AMI患者 ,尤其是合并心源性休克者的紧急血循环重建治疗中安全、有效 ,能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 ,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0年9月在我院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5例,通过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临床预后的改善情况.结果 2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术后2例发生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之前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BM、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获取自2000年1月到2015年10月所有发表的有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PCI之前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文献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采用漏斗图检验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7项研究,样本量1107例,行PCI之前应用IABP不能改善AMI患者30 d及6个月的全因死亡率(RR 0.74,95% CI 0.40-1.36,P>0.05;RR 0.77,95% CI 0.40-1.48,P>0.05);不能增加术后TIMI血流3级的人数(RR 1.03,95% CI0.90-1.18,P>0.05);但可减少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R 0.42,95% CI 0.29-0.62,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增加(RR 2.11,95% CI 0.95-4.70,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运用IABP不能有效降低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全因死亡率(RR 0.97,95% CI 0.52-1.82,P>0.05),但可以减少不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全因死亡率(RR 0.40,95%CI 0.18-0.85,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行PCI术前应用IABP可以显著减少MACE事件的发生,但不能显著降低术后30d、6个月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