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原发性肝细胞癌(PHC)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单一治疗方法不能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长期生存.笔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利卡汀并序贯给予DC/CIK细胞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是肝脏肿瘤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也是全世界第三常见的癌症,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以及射频消融(RFA)是目前治疗肝细胞癌的主要手段。但其复发率较高,长期生存率仍不容乐观。由于免疫细胞在恶性肿瘤治疗上的巨大潜力,近年来过继免疫治疗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因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上的独特特征而备受关注。本文旨在介绍该细胞的基本特征并综述其在肝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术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后的疗效。方法:将术前诊断为能手术切除的8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44)术前4—8周进行1—2次化疗栓塞后手术切除.B组(n=44)诊断成立后即手术切除。结果: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或化疗栓塞相关并发症。术后6、12、18、24、36个月复发率差异不显著(P>0.05),12、24、36个月生存率相差不显著(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联合脏器切除相差显著(P<0.05)。结论: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术前不宜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相似文献   

4.
殷丽  白月娥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82-3483
原发性肝癌是指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1].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即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利用介入放射学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血管栓塞[2],阻断肿瘤血供,使癌体严重缺血坏死而缩小[3],达到临床治疗肝癌的目的.由于手术切除率低,术后复发率高,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已被公认为是非手术疗法中的首选治疗方法[4].我科2009年7月~2010年12月对12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TACE,通过耐心细致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6例食管小细胞癌患者均接受根治性切除 ,局部淋巴结清扫和胃代食管胸内或颈部吻合术。术后均辅以化学治疗和免疫治疗。结果 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 ,经随访 ,肿瘤多因血循环转移而死亡。结论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临床少见的肿瘤 ,早期手术结合化学治疗及免疫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53、P63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标本46例、另选肿瘤旁肝硬化组织包埋蜡块20例和肝良性病切除肝组织1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组织、肝硬化、正常肝组织中P53和P63的表达,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P6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起癌基因的作用,在低分化肝细胞癌及有淋巴转移组中呈高水平表达,P5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并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门脉癌栓浸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肝细胞癌中P53和P6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P6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起癌基因的作用,P5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P53基因突变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7.
十年来我院手术切除44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近九年我们对8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病例进行栓塞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自1990年7月至1999年3月对84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行栓塞治疗。其中男72例,女12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2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72例(88%),甲胎蛋白>20Hg/L 73例(86%),肝癌合并肝硬化77例(91.66%),伴有牌大、门静脉高压者39例(46.4%),伴有黄疸4例(6%)。1.2肝癌的部…  相似文献   

8.
ICAM-1和VEGF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36例原发性肝癌和其癌旁组织手术切除后的石蜡标本组织中的VEGF和ICAM-1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结果①VEGF、ICAM-1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②在原发性肝癌中,有转移者及包膜不完整者VEGF、ICAM-1和MVD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包膜完整者。③VEGF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VEGF、ICAM-1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何美文  张宁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517-2518
早期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但80%以上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受肿瘤过大、肝功能欠佳影响,失去手术机会[1].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集化疗和血管栓塞于一体,是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2-4],但由于化疗药物大多为免疫抑制剂,常造成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多数患者难以承受多次重复介入治疗[5-6];而且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很高,即便多次介入治疗仍会有残余癌灶而造成复发[7].因此,如何减少TACE的复发,提高远期疗效是当前原发性肝癌治疗的难点.我院应用适形放疗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细胞癌起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多不明显,造成早期发现及诊断的难度较大,确诊时多属中晚期,且由于肝细胞癌的高侵袭转移和高复发率,导致肝细胞癌的死亡率极高。MicroRNAs(miRNAs)是长约22个核苷酸的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肝脏内存在大量miRNAs,miRNAs不仅可以调节肝脏的生长发育,还与肝细胞癌的形成密切相关。在肝细胞癌形成的过程中,miRNAs可作为致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调节肿瘤细胞的分化、增殖、肿瘤形成、血管生成及侵袭和转移等。近十年来,随着对miRNAs在肝细胞癌形成过程中的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miRNAs可成为早期诊断肝细胞癌的灵敏的生物指标和有效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中药熏洗辅助中医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的效果及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按照病床的单双号分组,将2011年6月至2015年2月本院接诊的120位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辅助中药熏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创口愈合时间以及愈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优于对照组(95.0% vs.83.3%,P<0.05),创口愈合时间和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熏洗辅助中医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瘘效果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经皮肾穿刺微造瘘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复杂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1年期间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200例,其中100例患者采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碎石术治疗,另外100例患者进行常规的体外碎石术(ESWL).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主要是对住院时间、并发症,碎石率、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中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碎石率、复发率等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皮肾穿刺微造瘘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有着姣好的临床评价.结论 采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复杂肾结石的效果比常规治疗的效果好,碎石率高,复发率小.对肾结石的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LA-PDT)与口服异维A酸治疗面部中重度痤疮的疗效。方法:将55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予5-ALA-PDT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异维A酸及外用红霉素软膏治疗,治疗后3个月观察疗效,半年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后3个月临床治愈率治疗组为59.1%,对照组为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两组均未见复发病例。结论:5-ALA-PDT具有疗程短、起效快、副作用小、操作简单、治愈率高等优点,且无感染、形成瘢痕等风险,安全性高,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是中国及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很高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一直是治疗肝细胞癌的标准治疗,随着手术技术与支持手段的发展,围手术期风险显著降低,但是术后生存率却不高,高复发率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报道了一例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再行手术等多种治疗的病例,并对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和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郑海洲  张杰 《安徽医药》2017,21(12):2142-2144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易复发,复发后恶性度增加.免疫检查点阻断剂通过调整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使T细胞活化并清除肿瘤细胞.近年来,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已被用于治疗各种侵袭性肿瘤,这给膀胱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该文主要介绍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在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对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的AF患者132例,依射频消融术后12个月的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41例)和未复发组(91例)。另根据患者血清FGF-23的表达水平将其分为FGF-23高表达组和FGF-23低表达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心房内径(LA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血清FGF-23的水平。结果 与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持续性AF比例以及LAD、血清FGF-23水平升高(P<0.05);持续性AF以及LAD、血清FGF-23水平过高均是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FGF-23、LAD及两者联合检测预测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95%CI:0.681~0.859)、0.743(95%CI:0.651~0.836)、0.828(95%CI:0.752~0.904)。FGF-23高表达组(FGF-23≥224.42μg/L,56例)的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FGF-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剂量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老年宫颈癌盆腔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61例适形照射的宫颈癌盆腔复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大剂量组30例和小剂量组31例.两组均采用盆腔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腔内治疗,大剂量组同步给予大剂量奈达铂化疗,小剂量组同步给予小剂量奈达铂化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治疗后CR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9%比83.3%,100.0%比100.0%;P>0.05).两组血小板下降、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白细胞下降、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轻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奈达铂化疗联合IMRT同步治疗老年宫颈癌复发患者,其近期疗效与大剂量条达铂化疗相似,但其血液、胃肠道毒性作用明显减轻,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脑卒中(CIS)具有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及多并发症等特点,目前是死亡的第二位原因,致残的第一位原因,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命.CIS在各类脑卒中所占比率为85%左右,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同时一旦发生CIS,患者复发危险非常高,脑卒中复发者占所有脑卒中的25%.因此,CIS后的立即诊断评估及治疗和后续的二级预防都非常重要.CIS住院患者的治疗明显受到各地医疗条件的限制,但出院患者可尽量摆脱这种限制,现将探索一条全新的药物二级预防方案,使更多的CIS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圈电切术(LEEP)与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8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LEEP组与CKC组,每组40例。LEEP组给予LEEP治疗,CKC组给予CKC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并发症、复发率及妊娠情况。结果:LEEP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正常妊娠率高于CK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CK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术治疗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疗效较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正常妊娠率高,复发率低,与CKC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腹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8月至2017年3月在芜湖市中医医院施行经腹修补术的13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性分析其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儿治愈率为100.00%,平均手术时间为(25.82±15.31)min,平均住院时间(2.74±0.72)d,平均住院费用(2 656.92±478.28)元。术后随访1年,无1例患者复发。结论 经腹修补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治愈率高、恢复快、低复发及费用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