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SD大鼠肌注伤寒Vi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长期毒性.方法疫苗组大鼠(n=24)免疫3针,每次每只25/μg(以多糖量计),第1剂免疫后2周,第3剂免疫后1,3和5周各处死6只大鼠,测血常规、血清测特异性抗体、血清生化,并进行组织器官病检.结果疫苗组大鼠血液学白细胞分类出现可逆性的变化(P<0.05,P<0.01),但无明显毒性,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大鼠病理组织检查未见免疫毒理学损伤.结论伤寒Vi结合疫苗对大鼠有明显的免疫原性,但无明显毒性和局部刺激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颅脑创伤患者血清胆固醇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OLYMPUS AU640今自动生化分析仪,C-反应蛋白(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采用直接测定法,总胆固醇(TC)采用酶法,TC与CRP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轻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TC、LDL-c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型和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TC、LDLc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型、中型和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型与中型比较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型与重型比较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型与重型比较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颅脑创伤患者血清TC浓度与CRP浓度呈负相关(r=-0.31,P<0.05);特别是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血清TC浓度与CR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r=-0.64,P<0.01).颅脑创伤患者入院时和治愈出院时Tc和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胆固醇和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颅脑创伤患者一个常规检测项目,其水平有助于评价颅脑损伤的程度及预后,并对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理浓度的三氧化二砷(As2O3)对雄性大鼠血清睾丸酶及精子生成的影响.方法:不同剂量的As2O3(2mg·kg-1·d-1,4 mg·kg-1·d-1和8 mg·kg-1·d-1)给予大鼠腹腔内注射,2周后检测大鼠血清睾丸酶的含量,同时,测定大鼠血清砷的含量、睾丸脏器系数、睾丸精子头计数,并计算每日精子生成量.结果:中剂量组各种酶都有所下降,G-6-PD、LDH及LDH-X的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和P<0.05);大剂量组ACP、ALP、G-6-PD、LDH及LDH-X均明显下降(P<0.01).随着给大鼠腹腔注射的As2O3浓度增加,血中砷浓度明显增加(P<0.01).3种剂量组的睾丸脏器系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大剂量组睾丸精子头数和每克睾丸每日精子生成量与对照组比较减少明显(P<0.01),血清砷含量与大鼠精子头数之间呈直线负相关(r=-0.515,P<0.01).结论:As2O3对睾丸酶的抑制,影响了睾丸精子的生成而导致雄性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4.
王坚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735-273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g)检测的意义.方法 1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各50例,采用ELASA双抗夹心法检测D-D水平,CLAUSE法检测Fg水平.结果 SA组D-D水平与UA组、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40、18.334,均P<0.01);UA组D-D水平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40,P<0.01).SA组Fg水平与UA组、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76、11.730,均P<0.01);UA组Fg水平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1,P<0.01).D-D水平: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17、15.603,均P<0.01);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662,P<0.01).Fg水平: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87、11.855,均P<0.01);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9,P<0.01).结论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D-D、Fg水平有较大差异,且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D-D和Fg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大鼠不同病程血清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血清一氧化氮 (NO)含量变化 ,探讨糖尿病大鼠血清 NO变化的规律和意义。方法 :分别在第、4、7、10周 3个时期测定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对照大鼠血糖及血清的 NO水平。结果 :(1)血糖变化对照组各时期血糖值维持在正常水平 ;糖尿病组大鼠各时期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2 )血清 NO浓度变化对照组各时期血清 NO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糖尿病组大鼠 4周时血清 NO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7周、10周时糖尿病组大鼠血清 NO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NO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体液因子之一 ,但可能与血糖的调节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采用不同配制方式制备的,含不同剂量Sabin株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Sabin strain 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sIPV)的DTaP-sIPV联合疫苗中sIPV的免疫原性进行研究.方法 按照2种不同方式配制含高、低剂量sIPV的DTaP-sIPV联合疫苗.将70只大鼠按简单随机法分成7组,分别为F1H(DTaP-sIPV高剂量组,配制方式1)、F2H(DTaP-sIPV高剂量组,配制方式2)、sIPV-H(sIPV高剂量组)、F1L(DTaP-sIPV低剂量组,配制方式1)、F2L (DTaP-sIPV低剂量组,配制方式2)、sIPV-L(sIPV低剂量组)、赛诺菲巴斯德五联疫苗潘太欣对照组.每组10只大鼠,间隔3周双侧后腿肌内注射,0.5 ml/只,共免疫3针.于第0、3、6、9、13、17、21、25周眼眶采血、分离血清,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效应抑制法分别测定血清中抗I、Ⅱ、Ⅲ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并进行多样本均数方差分析.结果 每针免疫后,各组抗各型中和抗体滴度均持续上升,第9周均达到最高水平,第13周开始显著下降,至第25周仍维持在一定水平.3针免疫完成后3周,F2H组的抗Ⅰ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显著高于潘太欣组(F=0.988,P=0.027);抗Ⅱ型中和抗体,F2H组显著高于F1H组,sIPV-H组显著高于F1H和潘太欣组(F=2.391,P值均<0.05);抗Ⅲ型中和抗体,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针基础免疫后各时间点F2H组抗各型中和抗体滴度均为最高,但除第9周其抗Ⅱ型中和抗体显著高于F1H组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TaP-sIPV联合疫苗免疫大鼠后可以诱导产生抗各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且其滴度和持续时间均优于或等同于潘太欣组.DTaP-sIPV诱导的中和抗体滴度不低于相应剂量的sIPV.虽然配制方式2可能更佳,但2种配制方式间sIPV的免疫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根据对小鼠血清抗体滴度检测和对豚鼠的保护力观察,评估鼠疫组分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通过氢氧化铝佐剂吸附15μg F1、15μg rV、15μg F1+15μg rV抗原,分别制成鼠疫单组分疫苗和双组分疫苗.采用2剂(0、2周)皮下接种途径,分别免疫NIH小鼠和豚鼠.以皮上划痕人用鼠疫活疫苗1剂免疫作为对照.免疫6周后,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gG滴度,采用t检验作组间比较.与此同时,使用强毒鼠疫杆菌141株对豚鼠进行皮下攻击,以观察疫苗效力.结果 小鼠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鼠疫组分疫苗组血清F1抗体或/和rV抗体滴度均高于鼠疫活疫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1、3.472、15.958、16.264,P值均<0.01).豚鼠攻击试验结果显示,F1+rV组的存活率可达到90%(9/10),而F1组和rV组分别为50%(5/10)和20%(2/10).结论 鼠疫F1+rV双组分疫苗是有效的抗鼠疫疫苗,而单组分F1或rV鼠疫疫苗不能有效防御鼠疫杆菌攻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相关蛋白(glycodelin)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妊娠〈12周的PCOS流产患者77例为试验组,同期正常妊娠〈12周要求人工流产者68例为对照组.2组均于孕3~5周、孕6~8周和孕9~11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外周静脉血中glycodelin、人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睾酮和游离睾酮,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蜕膜组织中glycodelin的表达,分析glycodelin与PCOS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结果 试验组孕3~5周和孕6~8周母体外周血中glycodelin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β-actin作为内参照,试验组蜕膜组织中glycodelin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不同孕周蜕膜组织中glycodelin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孕3~5周和孕9~11周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及孕3~5周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同孕周对照组(P<0.01),但孕6~8周血清胰岛素水平及孕6~8周和孕9~11周空腹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周试验组睾酮和游离睾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SHB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OS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清中glycodelin、SHBG水平降低以及流产蜕膜组织中glycodelin蛋白表达的减少,提示子宫内膜上皮及间质功能障碍可能是PCOS患者发生流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疫苗(Vero细胞)在6~15岁儿童和>60岁老年人中的免疫原性。方法   对知情同意的500名6~15岁(儿童组)、16~60岁(成年人组)和>60岁(老年人组)的健康人群按2:1:2的人数比例非随机接种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纯化疫苗(Vero细胞),其中以成年人组作为对照。用ELlSA和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测定儿童和老年人接种疫苗后的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 经ELISA测定,试验组(儿童和老年人)免疫后的抗体阳转率与成年人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人组与成年人组的抗体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组的GMT水平低于成年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GMT达到有效保护水平。经空斑减少中和试验测定,试验组的抗体阳转率和GMT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疫苗对≥6岁的所有健康人群接种(禁忌证除外)均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河北医药》2012,34(6)
目的 探讨褪黑素(M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内毒素血症大鼠循环血和血管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分组如下:(1)溶剂对照组;(2)LPS组;(3)LPS+MT组;(4)MT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NF-α在血管组织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血管TNF-α mRNA水平均增高(P<0.01),TNF-α蛋白在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阳性表达增多;而给予LPS前后应用MT干预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TNF-α含量、血管TNF-α mRNA生成,与同时间点LPS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T降低内毒素血症大鼠TNF-α生成和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GFBP-3)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子宫肌瘤血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两者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与50例健康妇女(对照组)血清IGFBP-3和IGF-1的含量.结果 子宫肌瘤分泌期与增殖期患者血清IGFBP-3浓度低于对照组(t=11.98,10.08,均P<0.01),而IGF-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11.22,8.97,均P<0.01),而分泌期与增殖期血清IGFBP-3和IGF-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2,1.04,均P>0.05);相关性结果表明,肌瘤个数与血清IGFBP-3浓度呈负相关(r=-0.476,P<0.01),与IGF-1浓度正相关(r=0.527,P<0.01);子宫肌瘤组IGFBP-3与IGF-1浓度在血清中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654,P<0.01).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IGFBP-3表达降低及IGF-1表达升高可能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肪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降低血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高脂饲料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血脂指标以及脂肪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结果高脂血症组大鼠血清TG、Tch及VLDL-ch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TG、Tch及VLDL-ch水平较高脂血症组均显著下降(P<0.01),高脂血症组大鼠血清HDL-ch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辛伐他汀组大鼠血清HDL-ch较高脂血症组显著增高(P<.01);且接近正常组水平.高脂血症组大鼠脂肪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辛伐他汀组大鼠脂肪细胞凋亡指数较高脂血症组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辛伐他汀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促进脂肪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人重组干扰素-α-2b(IFN-α-2b)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效果.方法:45例内异症患者分为3组,试验组(手术+人重组IFN-α-2b联合治疗)15例, 对照组A(手术+达菲林联合治疗) 20例,对照组B(单纯手术治疗)10例.各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2、3个月,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 水平和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子宫内膜抗体(EMAb)水平.术后随访,评估临床情况,并记录联合应用人重组IFN-α-2b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A于术后1~3个月血清CA125和EMAb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 (均P <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A间术前、术后1、2、3个月血清CA125和EMA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B间术前血清CA125和EMA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而术后1个月时试验组较对照组B的EMAb水平降低(P < 0.05).(2)随访观察联合使用人重组IFN-α-2b治疗后有低热、关节肌肉酸痛及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停药后症状完全消失.结论:手术联合人重组IFN-α-2b治疗内异症的CA125和EMAb的水平与联合达菲林治疗基本相似,均比单纯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患者体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ic dimethylarginine,ADMA)的清除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60例,年龄18~60岁,检测其清晨空腹透析前血清ADMA的水平,测算每周透析清除ADMA的总量,对比HD组(20例)、HDF组(20例)、CAPD组(20例)患者与健康对照者(20例)的血清ADMA水平,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脏及透析每周清除ADMA的总量.结果 透析的各组患者血清ADMA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APD组患者血清ADMA水平与HD组、HD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组与HDF组患者血清ADMA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每周尿量及ADMA经尿液的排泄量与透析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APD组尿量及ADMA排泄量与HD组、HDF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D组与HD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组、HDF组、CAPD组每周透析清除ADMA的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ADM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CAPD清除ADMA的能力优于HD和HDF,HDF清除ADMA的能力优于HD.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参奇颗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冠脉结扎手术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对大鼠血清中GSH-PX、SOD、MDA活性的影响以及对大鼠心肌梗死面积(MIS)和心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的测定来考察参奇颗粒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能显著升高大鼠心肌血清中GSH-PX、SOD活性和心肌MPO活性(P<0.05,P<0.01,P<0.01),能降低大鼠血清中MDA活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奇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均能升高大鼠血清中GSH-PX活性、SOD活性(P<0.05,P<0.01);参奇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均能降低大鼠血清中MDA活性(P<0.01);参奇颗粒低、中、高剂量组能够降低大鼠心肌MPO活性(P<0.05,P<0.01);给药组低、中、高剂量组均能够降低心肌梗死程度差异显著(P<0.05,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具有显著差异(P<0.01),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效果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参奇颗粒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左旋精氨酸(L-Arg)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及L-Arg 4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3组大鼠均予高脂饲料;动脉硬化组辅以维生素D3治疗,L-Arg组在饮水中另加入L-Arg治疗.所有大鼠在实验后7天行手术,90天后观察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NOS的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血清L-Arg水平.结果:①高脂血症组、动脉粥样硬化组和L-Arg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增高(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上述4项指标在高脂血症组与动脉粥样硬化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高脂血症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L-Arg均无影响,补充L-Arg可使其明显增高(P<0.01,VS其余3组).③胸主动脉HE染色,动脉粥样硬化组动脉形成明显的具有脂质聚集、炎性细胞聚集、钙化等特点的斑块,高脂血症组动脉结构未见明显的改变;L-Arg组动脉管壁有小的钙化和斑块,较动脉粥样硬化组减轻.④胸主动脉诱导型NOS(iNOS)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正常对照组和高脂血症组均为阴性;动脉粥样硬化组为强阳性;L-Arg组为阳性.⑤血管中内皮型NOS(eNOS)活性高脂血症组、动脉粥样硬化组及L-Arg组较正常对照组均下降(P<0.01),与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L-Arg组有一定的恢复(P<0.05);iNOS活性高脂血症组较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而动脉粥样硬化组及L-Arg组均显著增加(P<0.01).⑥高脂血症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L-Arg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L-Arg组血清L-Arg浓度与其他3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结论:补充L-Arg增加了内皮功能,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减轻,但由于其对iNOS无作用,动脉仍形成斑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哮喘患者血清TIMP-1水平的测定,分析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进一步揭示哮喘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以及4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中TIMP-1的浓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TIMP-1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TIMP-1水平高于临床缓解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MP-1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随着哮喘程度加重,TIMP-1的浓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左旋精氨酸(L-Arg)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及L-Arg 4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3组大鼠均予高脂饲料;动脉硬化组辅以维生素D3治疗,L-Arg组在饮水中另加入L-Arg治疗.所有大鼠在实验后7天行手术,90天后观察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NOS的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血清L-Arg水平.结果:①高脂血症组、动脉粥样硬化组和L-Arg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增高(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上述4项指标在高脂血症组与动脉粥样硬化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②高脂血症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L-Arg均无影响,补充L-Arg可使其明显增高(P<0.01,VS其余3组).③胸主动脉HE染色,动脉粥样硬化组动脉形成明显的具有脂质聚集、炎性细胞聚集、钙化等特点的斑块,高脂血症组动脉结构未见明显的改变;L-Arg组动脉管壁有小的钙化和斑块,较动脉粥样硬化组减轻.④胸主动脉诱导型NOS(iNOS)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正常对照组和高脂血症组均为阴性;动脉粥样硬化组为强阳性;L-Arg组为阳性.⑤血管中内皮型NOS(eNOS)活性高脂血症组、动脉粥样硬化组及L-Arg组较正常对照组均下降(P<0.01),与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L-Arg组有一定的恢复(P<0.05);iNOS活性高脂血症组较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而动脉粥样硬化组及L-Arg组均显著增加(P<0.01).⑥高脂血症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L-Arg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L-Arg组血清L-Arg浓度与其他3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结论:补充L-Arg增加了内皮功能,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减轻,但由于其对iNOS无作用,动脉仍形成斑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水平与高血压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依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及高血压分级标准,纳入高血压患者180例(其中1级组62例、2级组60例、3级组58例),同时选择同期来我院查体的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即全部研究对象为24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入选全部研究对象的血清脂蛋白(a)浓度水平.结果 血清LP(a)浓度水平在高血压1、2、3级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级组与1级组、3级组与2级组比较血清LP(a)浓度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LP(a)浓度水平与高血压的分级组有较明显的相关性,血清LP(a)浓度水平能够作为原发性高血压分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对于烧伤大鼠采用甘氨酸调控过度炎症反应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影响的分析来确定甘氨酸对烧伤大鼠失控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结果 3、6、12、24 h,烧伤合并脓毒症组血浆LPS水平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3h,烧伤合并脓毒症组血浆TNF-α水平与单纯烧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h,烧伤合并脓毒症组TNF-α水平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4h,烧伤合并脓毒症、谷氨酰胺治疗组TNF-α水平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3h,4组大鼠血浆IL-10水平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h,烧伤合并脓毒症、甘氨酸治疗组血浆IL-10水平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24 h,烧伤合并脓毒症、甘氨酸治疗组血浆IL-10水平与烧伤合并脓毒症、谷氨酰胺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Gln及Gly在临床上具有抗炎及抗脓毒症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烧伤后脓毒症大鼠血浆LPS水平以及抑制炎性细胞因子TNF-α分泌,并促进抗炎因子IL-10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