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甲状腺碘代谢相关基因是甲状腺癌分化的重要标志.分化型甲状腺癌由于失去或下调一系列碘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发生失分化,导致癌细胞丧失对放射性碘(131Ⅰ)的摄取能力.因此,再分化的研究对甲状腺癌131Ⅰ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证实,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失分化现象密切相关.文章就通过上调甲状腺碘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和抑制BRAF基因突变而使失分化型甲状腺癌再分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株FTC-133失分化现象与放射性碘(131Ⅰ)辐射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的甲状腺癌细胞株FTC-133分为实验组(以经筛选不造成细胞增殖抑制剂量的Na131Ⅰ辐射细胞48 h,长期传代培养)、对照组(不加入Na131Ⅰ,长期传代培养)和空白组(细胞冻存,实验时复苏).测定各组细胞摄碘率;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各组细胞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钠碘转运体(NIS)、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细胞摄碘率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Tg、TPO、NIS、TSHR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且以实验组下降尤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g、TPO、NIS和TSHR mRNA与蛋白表达变化一致.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FTC-133长期体外培养自动经历失分化过程,131Ⅰ辐射促进这一过程的发展,可能与甲状腺特异蛋白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株FTC-133失分化现象与放射性碘(131Ⅰ)辐射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的甲状腺癌细胞株FTC-133分为实验组(以经筛选不造成细胞增殖抑制剂量的Na131Ⅰ辐射细胞48 h,长期传代培养)、对照组(不加入Na131Ⅰ,长期传代培养)和空白组(细胞冻存,实验时复苏).测定各组细胞摄碘率;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各组细胞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钠碘转运体(NIS)、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细胞摄碘率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Tg、TPO、NIS、TSHR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且以实验组下降尤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g、TPO、NIS和TSHR mRNA与蛋白表达变化一致.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FTC-133长期体外培养自动经历失分化过程,131Ⅰ辐射促进这一过程的发展,可能与甲状腺特异蛋白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株FTC-133失分化现象与放射性碘(^131I)辐射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的甲状腺癌细胞株FTC-133分为实验组(以经筛选不造成细胞增殖抑制剂量的Na^131I辐射细胞48h,长期传代培养)、对照组(不加入Na^131I,长期传代培养)和空白组(细胞冻存,实验时复苏)。测定各组细胞摄碘率;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ting和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各组细胞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钠碘转运体(NIS)、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细胞摄碘率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Tg、TPO、NIS、TSHR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且以实验组下降尤为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g、TPO、NIS和TSHRmRNA与蛋白表达变化一致。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FTC-133长期体外培养自动经历失分化过程,^131I辐射促进这一过程的发展,可能与甲状腺特异蛋白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患者肿瘤组织BRAFV600E突变状态与术后放射性131碘(131I)治疗的疗效,评估BRAFV600E与131I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行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根据BRAFV600E检测结果将患者分成BARF突变组和BARF野生型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BMI、BRAFV600E基因型、肿瘤最大径、包膜侵犯、临床分期、复发风险度分层、131I治疗次数、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复发转移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131I治疗效果。结果 纳入患者115例,其中男80例,女35例,年龄16~72岁,所有患者的病理类型均为PTC,临床分期位于T1~4N1M0范围。BRAF野生型组共3...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31I清甲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临床疗效。方法13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分别给服131I治疗,治疗后第2天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1年后评价疗效。结果133例DTC患者一次清甲成功率为57.14%,3次累计清甲成功率为90.23%;I度残余灶、131I清甲剂量〉3.7GBq和血清TSH水平30μIU/mL的DTC患者131I一次清甲成功率明显高于同组其他分型患者(P〈0.05或P〈0.01)。结论。131I治疗剂量、甲状腺残余灶大小是影响清甲效果的主要因素,血清TSH水平≥30μIU/mL时可有效提高清甲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ATRA诱导再分化在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甲状腺癌经全身131I扫描显示肺、骨转移灶摄碘能力低下,予口服ATRA 6~8周.比较ATRA治疗前后病灶摄碘的变化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的变化.将碘摄取较前增加的病例归为治疗有效组,而碘摄取无变化的病例归为治疗无效组.结果:22例患者9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组的中位Tg值较治疗无效组增高明显.结论;ATRA治疗能恢复或增强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的摄碘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经131I治疗的DTC骨转移患者的发生率、发病年龄、临床症状、体征、病理类型、转移部位及合并其他转移的情况,并对131I 全身扫描、99mTc-MDP骨扫描、MRI、X线和CT诊断DTC骨转移敏感性进行比较,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骨转移发生率约占DTC患者的8.43%(106/1258),好发部位以肋骨、髂骨和胸椎居多,以溶骨性骨转移为主;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DTC患者占19.81%;多发性骨转移多见.MRI、131I扫描、CT、X线、和99mTc-MDP骨扫描诊断甲状腺癌骨转移的敏感性依次为96.59%、93.84%、66.49%47.46%和38.19%,其中131I全身扫描与X线、CT和99mTc-MDP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I全身扫描与MRI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转移以多发性溶骨性病变为主,MRI和131I全身扫描的敏感性较高,CT次之,全身骨扫描和X线的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性癌,其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关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原发病灶手术切除的合适范围、颈淋巴结清扫的适应证和范围、术后甲状腺残余放射性碘去除的作用和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等方面,目前仍存争议。本文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去探索和解释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治疗问题,并综述相关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适当与精确的检查治疗手段与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十分重要,可有效减少术后癌症复发和再次手术的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131I治疗的DTC骨转移患者的发生率、发病年龄、临床症状、体征、病理类型、转移部位及合并其他转移的情况,并对131I全身扫描、99mTc-MDP骨扫描、MRI、X线和CT诊断DTC骨转移敏感性进行比较,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骨转移发生率约占DTC患者的8.43%(106/1258),好发部位以肋骨、髂骨和胸椎居多,以溶骨性骨转移为主;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的DTC患者占19.81%;多发性骨转移多见。MRI、131I扫描、CT、X线、和99mTc-MDP骨扫描诊断甲状腺癌骨转移的敏感性依次为96.59%、93.84%、66.49%47.46%和38.19%,其中131I全身扫描与X线、CT和99mTc-MDP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I全身扫描与MRI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转移以多发性溶骨性病变为主,MRI和131I全身扫描的敏感性较高,CT次之,全身骨扫描和X线的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1.
石光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19):61-66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如何鉴别及确定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并估计预后的特异性肿瘤分子标记物对于甲状腺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的BRAF基因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两个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和测序技术,对73例散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和16例甲状腺瘤患者组织BRAF基因突变进行筛查。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42例存在突变;而在甲状腺瘤组中未发现突变。BRAF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转移以及临床分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及其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与汉族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BRAF V600E突变率及分布情况,进而评估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甲乳外科及病理科收集2017-1~2019-12行手术治疗的20例汉族与40例蒙古族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存档石蜡组织进行基因检测及分析。结果:蒙古族PTC患者BRAF V600E突变率显著高于汉族患者(P<0.05)。蒙古族BRAF V600E突变与PTC患者是否合并桥本、淋巴结转移及被膜侵犯有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病灶数目、有无钙化无关。结论: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与汉族BRAF V600E突变率不同,蒙古族患者BRAF V600E突变与PTC患者是否合并桥本、淋巴结转移及被膜侵犯有关,这些发现可为PTC患者手术方案的制订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腺叶切除不完全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实施放射性碘(^131I)清除甲状腺组织(清甲)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DTC术后接受^131I清甲治疗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甲状腺平面显像结果分为腺叶切除不完全组(n=33)和腺叶切除完全组(n=70)。首次^131I清甲剂量为1.11~3.7GBq(30—100mCi)。3~6个月后复查并评估清甲效果:若诊断剂量^131I全身显像显示颈部无放射性摄取即认为清甲完全;若有放射性摄取,即认为清甲不完全,需再次行^131I清甲治疗,定期随访复查清甲效果。结果实施3次清甲治疗的成功率,腺叶切除完全组分别为61.43%、88.89%和100%,腺叶切除不完全组分别为21.21%、46.15%和78.57%。统计学分析表明,腺叶切除完全组的第1、2次清甲疗效与腺叶切除不完全组的第2、3次清甲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腺叶切除不完全的DTC患者,实施^131I治疗的一次清甲成功率较低,但经2—3次治疗后同样可达到较高的清甲疗效。尤其适用于再次手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或拒绝再次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低分化甲状腺癌(poorl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PDT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甲状腺癌,其形态学和生物学
行为介于分化型甲状腺癌与未分化癌之间。目前PDTC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诊断标准尚不统一,国际上较多采
用“都灵标准”。PDTC的治疗方案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辅助治疗仍存在争议。高龄、最初TNM分期及手
术完整性是影响PDTC预后的主要因素,区别具有嗜酸性表型的PDTC可能有着重要意义。一些常见的免疫组织化学
所识别的分子标志物(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 mRNA结合蛋白3、E-钙黏蛋白和细胞增殖抗原ki67等)可用来与其他细胞
来源的恶性甲状腺肿瘤鉴别。PDTC相关分子标志物及其对PDTC大样本病例的特征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PDTC的
诊断和揭示PDTC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实施放射性碘(^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清甲)治疗,分析影响清甲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DTC术后接受^131I清甲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和x^2检验,分析患者性别和年龄、DTC的病理学类型和有无转移、甲状腺残余组织大小、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甲状腺摄碘率和^131I治疗剂量对清甲疗效的影响。结果共收集183例患者资料,其中一次清甲完全者109例,占59.56%。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残余甲状腺大小和^131I治疗剂量分别是影响清甲效果的主要因素(Wald=8.59,P=0.003;Wald=6.40,P=0.011)。x^2检验结果显示,与血清TSH水平≥30uIU/mL患者比较,血清TSH水平〈30uIU/mL患者的清甲效果较差(x^2=7.291,P=0.007);而血清TSH水平〈60uIU/mL与≥60uIU/mL患者间清甲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131I清甲治疗中,残余甲状腺大小和^131I治疗剂量是影响清甲效果的主要因素。血清TSH水平≥30uIU/mL者的清甲疗效较好,而过高的血清TSH水平则并不能使清甲效果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免疫组化法检测BRAF基因V600E突变对甲状腺乳突状癌的诊断价值,进一步明确BRAF基因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外扩散的相关性。方法 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37例经病理确诊甲状腺乳突状癌患者,对于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肿瘤进行染色强度分类。评估年龄、甲状腺外扩散、侵袭淋巴管血管、区域淋巴结转移病理变化。结果 直接测序法显示28例(75.7%)PTC BRAF基因V600E阳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25(67.6%)BRAF基因V600E阳性。以直接测序法为标准,免疫组化法对BRAF基因V600E特异抗体检测突变的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75.0%。 结论 免疫组化染色是检测甲状腺乳突状癌中BRAF基因V600E突变准确的方法,能够量化BRAF基因V600E表达,预测肿瘤侵袭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实施放射性碘(131Ⅰ)清除残余甲状腺(清甲)治疗,分析影响清甲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DTC术后接受131Ⅰ清甲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和x2检验,分析患者性别和年龄、DTC的病理学类型和有无转移、甲状腺残余组织大小、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甲状腺摄碘率和131Ⅰ治疗剂量对清甲疗效的影响.结果 共收集183例患者资料,其中一次清甲完全者109例,占59.56%.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残余甲状腺大小和131Ⅰ治疗剂量分别是影响清甲效果的主要因素(Wald=8.59,P=0.003;Wald=6.40,P=0.011).x2检验结果 显示,与血清TSH水平≥30 μIU/mL患者比较,血清TSH水平<30 μIU/mL患者的清甲效果较差(x2=7.291,P=0.007);而血清TSH水平<60 μIU/mL与t>60 μIU/mL患者间清甲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131Ⅰ清甲治疗中,残余甲状腺大小和131Ⅰ治疗剂量是影响清甲效果的主要因素.血清TSH水平≥30 μIU/mL者的清甲疗效较好,而过高的血清TSH水平则并不能使清甲效果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 ARMS)技术检测同一患者不同标本类型BRAFV600E的突变状态并研究其突变差异性。方法:采用ARMS技术对132例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标本和手术组织学标本进行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分析不同标本类型及不同程度病变组织中BRAFV600E的突变差异性;同时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临床病理参数和BRAFV600E突变的相关性。结果:在细胞学方面,BRAFV600E基因突变率在FNAC明确诊断PTC中为95.56%,FNAC不能明确PTC中为17.24%;在组织学方面,68例PTC中BRAFV600E的突变率为85.29%,64例良性组织BRAFV600E未发现突变。另外,BRAFV600E突变与PTC临床病理参数,如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灶数目、双侧病灶、是否有腺外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均无关(均P>0.05)。结论:基于ARMS法检测BRAFV600E基因状态是PTC非常重要的鉴别诊断指标,BRAFV600E与FNAC标本联合运用有效提高了PTC的术前诊断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与PTC临床病理参数无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