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总管切开取石后Ⅰ期缝合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选择5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常规经右上腹腹直肌开腹,切口长度6~8 cm,于十二指肠上方纵行切开胆总管,长度以结石大小而定,一般在2 cm以内,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不放置T型管,以胆道镜探查胆道黏膜情况及结石,以取石钳及纤维胆道镜网篮取净结石,并确认远端通畅无残余结石及狭窄,应用5-0的可吸收胆肠吻合线Ⅰ期缝合.结果:所有病例均无胆瘘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5±1.5)d,具有住院时间短、痛苦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后行Ⅰ期缝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王晓瑾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2):117-118
胆总管结石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后放置T型管引流,手术创伤较大,住院时间长,为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法,我院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后I期缝合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04年1月-2008年1月共40例患者实施胆总管切开取石后I期缝合,不放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安全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40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的临床资料,对比研究胆总管一期缝合(实验组,n=70)与T管引流(对照组,n=70)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肝功能恢复、黄疸消退、术后胆瘘、残石率、结石复发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只要掌握适应证,LCBDE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更避免了留置T管的弊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5例均未发生胆瘘,患者恢复快,节省住院费用,其效果优于T管引流。结论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是安全可行的,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腹腔镜和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微创术式已逐渐替代传统的开腹手术,特别是在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上有极大优越性[1]。我们对1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  相似文献   

6.
我科于1998年5月至2004年5月完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一期缝合127例,在围术期护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127例,男49例,女78例。年龄18~67岁,平均37岁。术前经B超或磁共振胆胰管水成像(MRCP)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胆总管结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46例因肝外胆管结石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观察同期48例腹腔镜下探查+T管引流。对比观察两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取石成功率)、术后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等指标。所有病例不含肝内胆管结石,术中经胆道镜或胆道造影排除胆道残石及狭窄,腔镜下一期缝合后小网膜孔常规放置多孔引流管。结果腹腔镜下一期缝合术后7例腹腔引流液含胆汁,均未特殊处理。术后平均住院日8.5d。所有病例术后门诊随访,3个月内复查B超和CT,未发现胆道残石,亦无一例发现肝外胆管狭窄。结论对经过严格选择的肝外胆管结石病例,经术中精细操作和术中胆道镜检查排除残石及下端狭窄后,腹腔镜下一期缝合可作为另一种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一期缝合的可行性、手术指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性地对57例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患者在术中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回顾性分析其手术的可行性。结果57例全部治愈,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7d。发生胆漏1例,经腹腔引流治愈。无胆道狭窄和感染病例。结论若术者腹腔镜、胆道镜技术熟练,手术病例选择适当,术中检查仔细,冲洗干净,一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0月实施的34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60±36)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7±2.8)a术后均无胆漏,随访期间无胆管狭窄及结石残留等并发症。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有选择的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是安全的,且具有恢复快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术的可行性、指证及技术要点。方法对我院50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手术成功,并发胆漏3例(发生率6%),2例少许胆漏,引流2~3天愈合,1例放置鼻胆管引流后愈合。随访3个月~1年,未见结石残留及胆管狭窄。结论应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但应掌握操作技巧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防止胆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7年6月因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术11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胆总管一期缝合61例(缝合组)与T管引流52例(引流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手术时间与腹腔引流时间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和补液量少于引流组(P<0.05)。缝合组在术后胆漏(4/61),结石残留(2/61)和结石复发(5/61)等并发症方面与引流组(分别为2/52,3/52,4/52)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拔T管后引起胆汁性腹膜炎2例。两组均未发生术后胆管狭窄。结论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临床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有选择性地对36例胆石症患者行胆总管切开取净石后,在确保胆总管上下端通畅情况下不放置T管,用5-0可吸收线行一期缝合。结果全组病例均无胆瘘或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9d。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前提下,术中操作细致,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在临床上是可行的,并发症少,住院期缩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创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技术及适应证。方法 :选择 10 2例患者做右上腹肋缘下 4~ 6cm长切口开腹 ,切开胆总管后用纤维胆管镜检查及取石 ,一期缝合胆总管。结果 :全组无一例漏胆、胆总管损伤、术后出血及死亡。 94例 (92 2 % )获 1~ 8年随访 ,无一例胆管狭窄。结论 :微创加内镜技术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技术在严格选择适应证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5例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治疗,选取同期35例进行常规手术治疗的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100%,残余结石率0%,并发症发生率0%;对照组手术成功率100%,残余结石率17.14%,并发症发生率20%。结论腹腔镜治疗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明显的减少了患者的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施胆总管探查取石术82例临床资料。结果 82例手术均获成功,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64例,胆总管Ⅰ期缝合18例,平均手术时间110min,Ⅰ期缝合后胆漏1例,T管引流术后第21天拔T管出现胆漏1例,术后结石残留3例。结论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效果肯定,微创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胆囊管胆道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郫县人民医院2005年至2010年行胆囊管胆道取石术与同期行开腹T管引流术的患者120例,通过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止痛次数、肠蠕动恢复时间、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以及发症发生例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与开腹T管引流术相比,胆囊管胆道取石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术后镇痛次数、胃肠道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前者(P<0.05),同时胆囊管胆道取石术发生胆管结石术后并发症也较OCHTD组少(P<0.05)。而两种手术对胆总管结石的一次性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胆囊管胆道取石术术式微创,临床效果好,能取代大部分开腹胆总管探查术,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中放置自行脱落双肩内支架管(以下简称支架管)的可行性。方法在胆总管探查术清除结石后,通过导丝将双肩支架管的远端置入十二指肠,胆总管切口一期缝合。结果该法治疗29例患者,术后支架管均随粪便自行排出,平均排出时间为14(10~18)d,无胆瘘、提前脱管、堵管或支架管滞留胆管等并发症。结论胆总管探查术中放置自行脱落的双肩支架管是有效的胆管引流的方法。该法既方便又安全,可减少放置"T"型管引流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结石复发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按逆行胰胆管造影常规操作的方法,行EST切开、取石,对患者进行随访5~8年,对结石复发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共分析病例资料560例。结果胆囊切除术、结石大小、十二指肠憩室、胆管角度与EST取石后结石复发有关。结论了解相关危险因素,从而预测EST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对于临床减少结石复发率,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降低结石复发率,减轻患者痛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1980年1月-2005年8月我院诊治的55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术中及术后不同时期发现的胆管损伤分别进行胆道修复、引流及胆肠吻合等方法处理,经1~25年随访,临床治愈率达96.4%(53/55).结论 胆囊切除术时Calot三角区解剖不清是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胆管损伤应早发现,及时处理.根据损伤的情况和术后时间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