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肤磨削术主要用于治疗皮肤浅表区域的异常,包括色素沉着、浅表异物(色素痣、血管瘤)和瘢痕等皮肤先天及后天损害。它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美容外科技术,但它的使用有一定的适应症,而且病变不同手术效果亦不同,还有术后的皮肤护理及注意事项对维持手术效果十分重要。磨削术分为机械磨削术及高能超脉冲激光磨削术。机械磨削术是利用快速转动的砂轮、钢刺轮对表皮及浅层真皮进行磨削的一种技术。病变的表皮及真皮的乳头层磨去后,残存的皮肤附属器(毛囊、皮脂  相似文献   

2.
研磨术在烧伤创面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磨术在美容外科中称皮肤磨削术 ,是对表皮和真皮浅层进行磨削的一种手术。磨削后 ,残存的皮肤附属器 (毛囊、皮脂腺、汗腺 )会迅速形成新的表皮 ,伤口几乎不留或极少留有瘢痕而愈合。我科自1992年将该项技术应用于烧伤创面和骨创面 ,称之为磨痂术和磨骨术 ,至 1999年 4月共 16例 ,收效甚好 ,且具有操作简单 ,方法实用 ,磨削深度易控制等优点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6例 ,烧伤痂皮 8例 ,骨创面 8例。男性13例 ,女性 3例 ,年龄为 2 0~ 70岁。烧伤深度为Ⅱ度、混合度 ,烧伤面积为 2 %~ 2 0 % ,磨痂面积为 2 %~ 7% ,骨创面最大范围…  相似文献   

3.
皮肤磨削术又称擦皮术,是目前整形美容外科常见的一种手术方法。覆盖人体表面的皮肤自外向里分为表皮和真皮,真皮又分浅层(乳头层)和深层(网状层)。真皮的浅层以外受损伤,可通过上皮的再生而自然愈合,愈后不留瘢痕。皮肤磨削术就是基于这一原理,利用快速旋转的砂轮、钢轮甚或钢丝刷等磨擦皮肤表面,以达到去除皮肤浅表的病变,让新生的健康上皮覆盖病变区,从而改善局部外观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人毛囊隆突细胞为种子细胞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复合皮,在体观察其功能性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人毛囊隆突细胞和毛乳头细胞,实验分为A、B两组。A组将毛囊隆突细胞与毛乳头细胞按1:2混合,接种于胶原包被的聚羟基乙酸纤维支架中;B组单纯接种相同数量的毛乳头细胞。而后覆盖角质形成细胞膜片,构成组织工程复合皮,移植于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分别于术后2、4、6周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物组织学变化。结果 组织工程复合皮能够有效修复A、B两组裸鼠全层皮肤缺损。术后2周,A、B组创面均可见完整的表皮及真皮结构。术后4-6周,A组复合皮表皮层明显增厚并形成基膜的钉突,可见毛囊样结构;B组仅表皮层有所增厚但基膜平整,未见钉突和毛囊结构形成。结论 以聚羟基乙酸真皮基质为支架,用角质形成细胞、毛囊隆突细胞和毛乳头细胞共同构建的组织工程复合皮,可以有效修复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其中毛囊隆突细胞参与了创面解剖修复,同时可能引导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微晶磨削术修复皮肤浅表性瘢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微晶磨削术对皮肤浅表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意大利产微晶瘢痕治疗机,借助机内压缩空气的压力,将微晶颗粒高速急骤地喷打在皮肤瘢痕表面上,造成瘢痕表皮的蜂窝状损伤,同时使用微晶磨头在瘢痕表面上磨削。结果 本组2538例浅表性皮肤瘢痕,进行2~10次的反复磨削治疗,使凹凸不平的瘢痕表面平滑、外观改善,结果较为满意。其中有6例术后出现粟丘疹,11例出现色素减退,8例出现色素脱失。80%患者产生色素沉着并在术后2~6个月消退。2例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磨削术后瘢痕面积缩小,瘢痕表面的鳞状上皮棘细胞层增生明显,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增多。真皮乳头层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胶原纤维排列趋于有序。结论 微晶磨削术修复皮肤浅表性瘢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含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复合皮构建及移植实验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在构建复合皮中的作用,并观察复合皮对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 将表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种植于无细胞真皮替代物表面,于体外培养构建复合皮,观察种植成纤维细胞对表皮细胞与无细胞真皮替代物间粘附性的影响。然后将复合皮移植于裸鼠(16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存活率及新生皮肤组织结构。结果 表皮细胞种植于无细胞真皮表面可形成复合皮,当种植少量成纤维细胞修饰无细胞真皮表皮面后,表皮细胞与真皮基质粘附紧密,在移植等操作过程中,表皮细胞膜片不易脱落。复合皮移植可封闭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完全存活者最高达10只(62.5%),新生皮肤基底膜结构完整,可见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形成。结论 以无细胞真皮替代物为载体的复合皮可修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种植成纤维细胞可增强表皮细胞的粘附性,有利于移植存活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中药皮肤剥脱剂对豚鼠皮肤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中药皮肤剥脱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药物外用于豚鼠皮肤,观察不同时间、不同药物对豚鼠皮肤的损伤。结果3d后中药皮肤剥脱剂组对豚鼠皮肤损伤达0.22±0.06mm(棘细胞和真皮乳头层);贝克-戈登液组损伤达0.53±0.03mm(真皮网状层);杰森液组损伤达0.1±0.02mm(角质浅层);低浓度中药皮肤剥脱剂组损伤达0.12±0.03mm(角质层)。中药皮肤剥脱剂和贝克液组角质蛋白均出现凝固、坏死、真皮上中层胶原纤维发生重新排列,真皮网状层有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基质对照组未见皮肤损伤。[HTH结论中药皮肤剥脱剂优于低浓度中药皮肤剥脱剂和化学剥脱剂,既能控制深度,避免太深引起瘢痕,又能加速表皮死亡细胞或受损细胞的脱换率,促进真皮乳头层新生胶原蛋白的合成以及胶原纤维的重新排列,使真皮变厚,皱纹消失,达到嫩肤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应用超脉冲CO2激光对新西兰兔进行皮肤除皱术,术后进行活体、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显示,CO2激光除皱主要作用于皮肤表皮及真皮浅层,造成表皮细胞层全部或部分脱落,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变性。新生的表皮皱褶变浅、减少,新生的胶原纤维富有弹性,使皮肤绷紧,去除细小皱纹。实验观察超脉冲CO2激光对毛发生长具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胎儿和成人皮肤及其创面愈合过程中PDGF和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利用已建立的人胎儿无瘢痕愈合动物模型,获取相应标本,结合临床所取成人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PDGF,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正常胎儿皮肤中未见明显的PDGF阳性染色;创伤后12h、1d的胎儿表皮及真皮浅层可见PDGF的弱阳性表达;创伤后3d、1周的胎儿皮肤中PDGF的表达呈阴性;正常成人皮肤可在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及毛细血管见到阳性表达;创伤后表达加强;②正常胎儿皮肤表皮全层和毛囊,皮脂腺及汗腺细胞可见EGF的阳性表达;创伤后的胎儿皮肤中EGF的表达未见到明显变化;正常成人皮肤可见表皮基底层有中度阳性表达,毛囊,汗腺细胞也可见到轻度表达,创伤后表达有所减弱。结论 生长因子在胎儿和成人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可能是胎儿无瘢痕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CO2激光除皱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超脉冲CO2激光对新西兰兔进行皮肤除皱术,术后进行活体、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显示,CO2激光除皱主要作用于皮肤表皮及真皮浅层,造成表皮细胞层全部或部分脱落。真皮浅层胶原纤维变性。新生的表皮皱褶变浅、减少、新生的胶原纤维富有弹性,使皮肤绷紧,去除细小皱纹。实验观察超脉冲CO2激光对毛发生长具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