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参附注射液治疗重症肺炎患者血乳酸及预后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我院将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机械通气、输液、消炎、化痰、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重症肺炎患者常规治疗与参附注射液的联合治疗。观察两组重症肺炎患者在入院后6h、24h、第三天的体内血乳酸含量,ICU病房停留时间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重症肺炎患者入院后24h、第三天的体内血乳酸含量、ICU病房停留时间和预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6h后血乳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者静注参附注射液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体内的血乳酸水平,不仅降低了患者的死亡概率,还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情况,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乳酸水平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82例危重症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动态监测,比较死亡组患者和存活组患者乳酸水平及不同乳酸水平患者不良预后的情况。结果严重乳酸中毒组患者的乳酸峰值、APACHEⅡ、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入院后乳酸水平及入院6、12、24 h后乳酸水平,死亡组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入院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乳酸水平可作为判断危重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酸早期清除率对重症感染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50例重症感染患者进行分组,其中生存患者为生存组,死亡患者为病死组。其中生存组患者23例,病死组患者27例。两组患者入院时进行APACHEⅡ评分。测定所选患者的血液乳酸水平(测定患者入院时的血液乳酸水平和入院后6 h的乳酸水平)。结果生存组和病死组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入院时血乳酸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入院6 h的血乳酸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入院6 h的血乳酸清除率高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清除率患者的病死率低于低乳酸清除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血乳酸水平并计算乳酸早期清除率有助于评估重症监护室重症感染患者的预后,较高的血乳酸清除率重症患者的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动脉血乳酸浓度及血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0年10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住的危重患者83例,以住院28 d是否存活为预后判定标准,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测定入院即刻(0h),入院6h、12h、24h、72h动脉血乳酸浓度,计算入院后各个时间点的乳酸清除率,比较两组患者的28d病死率。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入院时、各个时间点的血乳酸浓度及乳酸清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h乳酸清除率组与其余各组乳酸清除率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危重患者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具有重要意义,动脉血乳酸水平增高且无明显下降趋势者预后不佳,6h乳酸清除率具有良好的评估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于敏  宋梅  孙威  李雪媛 《中国医药》2010,5(6):517-518
目的 探讨入院高血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456例根据入院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7.8 mmol/L)和正常血糖组(<7.8 mmol/L).对2组基线,治疗后24 h、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90 d改良Rankin评分(mRS),病死率,出血转化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治疗前基本资料除糖尿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外,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血糖组治疗后24 h、14 d NIHSS总评分改善、90 d mRS临床转归良好的比率均较正常血糖组差(30.0% vs 46.4%,P<0.05);高血糖组病死率高于正常血糖组(26.0% vs 10.3%,P<0.05);高血糖组症状性出血转化率高于正常血糖组(4.9% vs 1.7%,P<0.05).结论 入院高血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相关,与病死率及症状性出血转化的增加有关. 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与肺炎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126例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第3、5、7天时血乳酸水平、24 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以及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入院时情况相比较,存活组患者在入院后第3、5、7天时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降低,而未愈组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愈组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点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相比较,存活组患者入院后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愈组患者的24 h乳酸清除率相比较,存活组患者的24 h乳酸清除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重症肺炎患者的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现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57,P=0.00)。结论动态检测血乳酸水平及24 h乳酸清除率,有利于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杨坤  唐安华  王渊 《淮海医药》2015,(3):256-257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浓度对感染性休克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重症医学科诊治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存活组28例,死亡组22例。测定患者入院时、经积极液体复苏后6 h、24 h、48 h血乳酸值并计算血乳酸清除率,24 h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分析2组血乳酸浓度、6 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的差异及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相关性。结果死亡组入院0 h、6 h、24 h、48 h血乳酸浓度及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6 h乳酸清除率低于存活组(P<0.05)。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呈正相关(r=0.621,P<0.01)。结论血乳酸浓度持续增高或6 h乳酸清除率低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差,动态监测血乳酸浓度及早期乳酸清除率能很好判断感染性休克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乳酸水平在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临床对乳酸对呼吸衰竭患者预后判断水平的认识。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 RICU )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98例,入院时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Ⅱ)评分,并抽血测定血清乳酸水平。然后给予呼吸衰竭的正规治疗。治疗后12、24、36、48、72 h分别复测血清乳酸水平,同时计算相应的乳酸清除率。结果98例患者中,经治疗64例(65].3%)存活(预后良好组),34例(34.7%)死亡(预后不良组),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乳酸水平间无差异( P >0.05),但预后良好组患者治疗后12、24、36、48、72 h血清乳酸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 P <0.05),同时预后良好组患者治疗后12、24、36、48、72 h乳酸清除率均高于预后不良组( P <0.05)。另外,预后良好组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21.3±6.4)分与(25.7±5.7)分( P <0.05)。98例患者中,高乳酸清除率者68例(76.4%),低乳酸清除率者30例(23.6%)。高乳酸清除率组治疗后24、48、72 h病死率均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另外,高乳酸清除率组入院时APACHEⅡ评分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20.5±6.2)分与(24.3±7.1)分(P<0.05)。结论呼吸衰竭预后良好者有较高的乳酸清除率,能尽快降低血清乳酸水平。故动态监测乳酸水平对于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有良好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水平检测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存活或死亡分为观察组(生存患者)和对照组(死亡患者)。比较两组入院时、入院后6h、入院后24h的血乳酸水平及入院6h的乳酸清除率,记录不同乳酸清除率水平患者的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入院时、入院6 h和入院24 h的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6 h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清除率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重症肺炎患者的血乳酸水平有助于了解患者的预后,血乳酸清除率低的患者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0.
血乳酸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25例COPD急性发作危重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预后、转归情况。结果19例在病程中出现高乳酸血症,其中入院时存在高乳酸血症13例,入院后新出现的高乳酸血症6例;余6例血乳酸水平始终正常。存在高乳酸血症的病例中,12例合并有急性左侧心力衰竭,其血乳酸水平与7例无急性左侧心力衰竭的患者血乳酸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15例生存病例与10例死亡病例在入院时血乳酸水平、病程中测得的血乳酸最大值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死亡病例在病情继续加重时血乳酸水平趋向正常。结论监测COPD患者血乳酸水平可提示合并急性左侧心力衰竭存在的可能,也可提示其预后,这对临床减少误诊误治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血糖水平与脑梗塞范围及预后的关系。,方法6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在入院后48h内清晨空腹血糖水平,依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与梗塞灶大小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高血糖组较正常血糖组脑梗死范围临床预后差,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脑梗塞面积的大小和预后与血糖水平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发病3d内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24h内血清CRP水平进行测定,并与同期11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与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血清CRP比较,依病情轻、中、重程度不同,CRP异常率及含量依次增加(均为P<0.01)。治疗4周后,急性脑梗死患者CRP正常组的好转率80.77%,明显高于CRP异常组的57.35%(χ2=7.35,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清CRP水平增高提示病情重、预后差。早期测定CRP有助于评估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 ICU 危重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入住的142例危重症患者行动脉血乳酸水平测定,分别在入住 ICU 30 min 内、6、12、24、48、72 h 后分别进行血乳酸测定,观察血乳酸水平与预后及病死率的相关性。计算治疗后6、24 h 动脉血乳酸清除率,采用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系统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2 h 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6 h 内动脉血乳酸清除率≥10%的患者62例、6~24 h 内动脉血乳酸清除率≥10%的患者64例、24 h 动脉血乳酸清除率<10%的患者16例,病死率分别为12.9%(8/62)、31.8%(20/64)、81.3%(13/16),治疗后6、24 h 病死率与28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6、24 h APACHE-Ⅱ评分、心率、呼吸、PaO2/ FiO2、pH 值、动脉血乳酸与28 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全部患者治疗后存活101例、28 d 死亡41例,治疗后24 h 动脉血乳酸清除率≥10%126例、24 h 动脉血乳酸清除率<10%16例,病死率分别为22.2%(28/126)、81.3%(13/16)。结论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ICU 危重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及早恢复动脉血乳酸的正常值可改善危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89例为观察组,检测入院24h内血尿酸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和分析两组间的相关性;分别对观察组病例人院第1天及第28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析神经功能缺损与人院时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异常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尿酸异常组较正常组人院第28天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也较重,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参与了其发病机制,是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危重病监护病房休克患者血乳酸浓度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乳酸在休克患者中的致病机制与预后关系。方法64例危重病监护病房休克患者分为两组,存活组(n=38)和死亡组(n=26),测定开始出现休克时、休克发生后12、24、48和72小时的血乳酸浓度,同时观察其APACHEII评分。结果死亡组的血乳酸水平和APACHEII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两者呈正相关(γ=0.792),死亡组乳酸浓度升高的幅度亦高于存活组。结论危重病监护病房休克患者血乳酸浓度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变化对判断病人的病情发展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宇平  罗伟良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202-2203
目的 探讨舒张压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时舒张压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低血压组(舒张压<70 mm Hg,16例),正常血压组(舒张压70~90 mm Hg,24例)及高血压组(舒张压>90 mm Hg,160例),观察三组患者的预后差别. 结果 低血压组死亡8例(50%),正常血压组死亡4例(17%),高血压组死亡60例(38%),低血压组和高血压组病死率均高于正常血压组(χ^2=3.993、3.046,均P<0.05),低血压组与高血压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9、0.328,均P>0.0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舒张压低于70 mm Hg及高于90 nm Hg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24h内空腹血糖测定,根据血糖情况进行分组研究其与意识障碍程度、梗死面积、预后的关系。结果血糖正常组梗死后意识障碍程度较血糖升高组轻(P〈0.01),肢体功能恢复较血糖升高组好(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糖变化是预后的重要因素,应给与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对发生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方法选取平顶山市中医院收治的66例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观察者,另外66例未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血清肌酐的水平以及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对评价急性肾损伤的灵敏度。结果入院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逐渐升高,而对照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没有显著性变化;入院4h、12h、24h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12h、24h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肌酐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胱抑素C对评价急性肾损伤的灵敏度比血清肌酐好(P〈0.05)。结论清胱抑素C能够比血清肌酐敏感并及早发现急性肾损伤,它可能是急性肾损伤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的理想内源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血乳酸检测对脓毒性休克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于患有脓毒性休克的人员,当他们进入ICU后,需检测他们的血乳酸浓度情况,分别于进ICU后的12、24、48h进行检测,并记录APACHEⅡ评分,注意观察他们预后的实际情况。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他们在进入ICU时的血乳酸浓度都处于异常水平,并且,存活组的浓度低于死亡组浓度,在12h后,存活组浓度慢慢降低,直到24h后已趋于正常水平;而死亡组在24h与48h的浓度都处于显著异常,直到死亡,死亡组初始血乳酸浓度和APACHEⅡ高于存活组,存活组乳酸清除率为41.3%±22.4%,较之死亡组的乳酸清除率(16.5±12.8)%明显要高,死亡患者乳酸水平随APACHEⅡ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与脓毒性休克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利用动态监测,获得的准确率较高,同时,简单实用,应大量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情变化之间的关系,以达到IMA可作为预示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的评价指标.方法 选择发病72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95例,分别在发病12 h、24 h、72 h抽取静脉血,运用ACB比色法来测定血清IMA水平,再按照美国国立卫生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n=45)、非进展性脑梗死组(n=50).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对照组30例.观察2组患者不同时间IMA水平变化.结果 发病72 h内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在12、24、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湝.01);发病72 h内的急性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在12 h、24 h、72 h三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随病情进展加重而增高,血清IMA可能作为辅助手段预测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