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卵巢肿瘤中p53、iNOS表达及二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检测卵巢肿瘤组织中突变型p53表达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并与正常卵巢相比,同时探讨二者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9例卵巢恶性肿瘤、15例良性肿瘤及11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突变型p53表达及iNOS活性,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1)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突变型p53阳性表达率、iNOS活性(65.31%、61.22%)明显高于正常卵巢(9.09%、18.18%)及卵巢良性肿瘤(13.13%、20.00%),P〈0.01,P〈0.05。(2)突变型p53随卵巢恶性肿瘤临床期别的进展、恶性程度的加深阳性表达率上调(P〈0.05,P〈0.01),iNOS随卵巢肿瘤恶性程度的加深活性增高(P〈0.05),但与肿瘤临床分期无关(P〉0.05)。(3)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突变型p53表达与iNOS活性呈正相关(P〈0.01)。结论 突变型p53、iNOS可能在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相互作用,并形成正反馈环路,加速肿瘤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E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的抑制因子p57kip2在不同卵巢上皮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clin E和p57kip2在正常卵巢组织(8例)、良性肿瘤(12例)、交界性肿瘤(20例)和恶性肿瘤(20例)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指标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①CyclinE的阳性表达率随正常卵巢组织、良性肿瘤、交接性肿瘤、恶性肿瘤的进展程度显著升高;p57kip2的表达则相反,两者呈负相关(P<0.05);②Cyclin E的表达与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分级、组织学分化及周围组织浸润有关(P<0.05);p57kip2的表达与恶性肿瘤的组织学分化有关,与临床分级及周围组织浸润无关。结论:Cyclin E和p57kip2的表达水平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Cyclin E的高表达和p57kip2的低表达可能是恶性卵巢上皮瘤的一对重要的生物学指标,对预测卵巢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具有调节细胞凋亡作用的生存素、bcl-2和p5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该院2002~2007年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22例)、交界性肿瘤(19例)以及恶性肿瘤(34例)中生存素、bcl-2及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以正常卵巢组织(12例)作为对照。结果:生存素及突变型p53在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中表达的阳性率低于恶性肿瘤组,而bcl-2在3组中的表达则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素、bcl-2及p53的表达强度与恶性肿瘤的临床期别无相关性,但随肿瘤恶性程度升高,多个标记物同时表达的现象增加。生存素的表达和突变型p53表达有关。结论:生存素、bcl-2及突变型p53与卵巢上皮性肿瘤形成有关,其中生存素及突变型p53与恶性肿瘤发生有关,且二者表达有相关性。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可能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鸟氨酸脱羧酶(ODC)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ODC基因在卵巢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恶性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恶性卵巢肿瘤32例,良性卵巢肿瘤26例,正常卵巢17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结果(1)良、恶性卵巢肿瘤组ODCmRNA表达量与正常卵巢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卵巢肿瘤组与良性卵巢肿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病理类型的恶性卵巢肿瘤ODC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ODCmRNA表达低于中、低分化组(P<0.05),(Ⅲ+Ⅳ)期组ODCmRNA表达显著高于(Ⅰ+Ⅱ)期组(P<0.01)。结论卵巢肿瘤组织中ODC基因表达增高,而恶性肿瘤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并随着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递增,表明卵巢组织中ODCmRNA表达水平增高是促进肿瘤形成的重要因素,ODC基因表达增强与恶性卵巢肿瘤的发生与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金属硫蛋白(MT)和肿瘤增殖抗原(Ki-67)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半定量分析法,检测105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病理标本中的MT及Ki-67蛋白表达。结果:MT在卵巢癌及正常组织中表达有差异(P<0.01),Ki-67在不同组织学类型卵巢肿瘤间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MT与Ki-67的表达强度恶性肿瘤高于正常、良性、交界性肿瘤(P<0.05),临床Ⅲ、Ⅳ期,病理2、3级的恶性肿瘤高于临床Ⅰ、Ⅱ期,病理1级者(P<0.01);MT与Ki-67的表达强度在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组织中MT、Ki-67的表达强度与卵巢肿瘤的性质有关,MT和Ki-67可能作为卵巢肿瘤的预后预测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kp2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卵巢肿瘤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0例卵巢癌中Skp2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Skp2在卵巢良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均为阴性,而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交界性肿瘤组织。Skp2在不同年龄及组织类型的卵巢癌中表达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卵巢癌的病理分期有密切关系(P<0.01),在中低度分化组、Ⅲ~Ⅳ期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分别明显高于高分化组(P<0.01)、Ⅰ~Ⅱ期组(P<0.01)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Skp2特异性表达于卵巢恶性肿瘤中,其表达水平越高提示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和人附睾蛋白4(HE4)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妇科手术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120例,根据病理切片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组及良性组,选取同一时期体检的正常女性6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体CA125及HE4水平表达情况,CA125及HE4联合分析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对于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的应用价值。结果恶性卵巢肿瘤组,良性卵巢肿瘤组及对照组的患者CA125及HE4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CA125及HE4在三组患者中最高,良性肿瘤组患者CA125低于恶性肿瘤组,高于对照组(P<0.05)。良性肿瘤组患者HE4低于恶性肿瘤组,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HE4卵巢恶性肿瘤单独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高于CA125(P<0.05)。CA125及HE4联合检测后敏感性显著提高(P<0.05)。特异性不变,准确度略有下降(P>0.05)。浆液性卵巢恶性肿瘤的HE4表达阳性率高于黏液性,低分化等级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等级阳性率(P<0.05)。结论通过免疫组化方式检测围手术期卵巢肿瘤患者体内CA125及HE4水平,可辅助辨别卵巢肿瘤的良恶性,恶性肿瘤患者HE4及CA125水平高于良性患者,HE4、CA12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高于单一检测,对于卵巢恶性肿瘤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寒  高峰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599-4601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卵白素-过氧化物酶(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OX-2在正常组织及良恶性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应用SPSS13.0软件结合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组织及良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中COX-2皆有表达,COX-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8%(39/50)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10%(1/10)及良性卵巢肿瘤组织20%(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正常组织和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表达与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结论:COX-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及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在卵巢癌的浸润和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判断卵巢癌恶性程度及评估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口腔恶性黑色素瘤VEGF和NOS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EGFi、NOS和eNOS在口腔恶性黑色素瘤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了解NO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在促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例口腔恶性黑色素瘤标本VEGFi、NOS和eNOS的表达及分布。结果1)11例口腔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表达iNOS的为54.55%,表达eNOS的为81.82%,表达VEGF的占63.64%。2)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VEGF与eNOS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VEGF与iNOS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iNOS在VEGF的生成和发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urvivin和HSG/MFN2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和HSG/MFN2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Survivin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颗粒,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恶性卵巢癌组,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13.3%和60.0%;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肿瘤组比较,恶性卵巢癌组Survivin表达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SG/MFN2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细胞浆,呈棕黄色颗粒,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恶性卵巢癌组,HSG/MFN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3%、46.7%和73.3%;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肿瘤组比较,恶性卵巢癌组HSG/MFN2表达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和HSG/MFN2在恶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医疗服务操作分类与编码是医学信息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数据提取、分析和应用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多国一直致力于开发、更新和维护此分类与编码。我国此前一直沿袭美国准备在2014年停止使用的ICD-9-CM-3(卷3),中国需要结合国际主流设计思路,根据国情开发出适宜的多轴、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操作分类与编码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主要就引起卵巢黄体功能不健的因素 ,分别从激素调节、细胞因子 (VEGF、TNF α、BFGF、IFN γ、IGF)、C myc、Fas、SGP 2基因调控以及细胞连接、细胞粘附分子、NO等对卵巢功能的调节及对黄体细胞的凋亡影响进行阐述 ,认为卵泡发育不良、颗粒细胞、黄体细胞的凋亡与黄体功能不足有密切的关系。且多种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产物参与此过程的调控。深入的研究这一调控机制 ,对于进一步了解卵巢卵泡生长发育、卵泡闭锁及黄体细胞凋亡的内在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环境中双酚A的污染及降解去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10年来随着科学与社会的发展,环境雌激素污染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双酚A是环境雌激素的一种,用途广泛,但具有多方面的毒性。对其毒理、污染及降解去除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该文拟对上述几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HIS与PACS软件融合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实现PACS与HIS的系统集成。方法:使用Powerbuilder设计电子申请系统,利用Oracle存储过程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同步。结果:完成了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PACS/HIS软件融合,经临床应用,反应良好。结论:系统集成应根据医院需求,由信息科牵头,多方论证,遵循高可用性、低耦合度的原则,在保证软件实用、流程合理的前提下,应最大限度地压缩新旧流程的共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明确2002~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备资产配置变化情况。方法全国系统抽样调查省市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各类设备配置种类和数量,计算设备资产,和标准比较得到缺口。结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设备资产配置明显增加,但缺口仍然很大,就A类设备缺口达到50·2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合成的依布哂啉(Ebselen Ebs)的纯度、杂质并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方法 Ebs测定采用自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杂质(苯胺)采用比色法,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成年大鼠1次性灌胃,观察24h内死亡率。结果 Ebs纯度为99.95%~99.99%,苯胺含量为0.00017%~0.00019%,大鼠1次经口的LD50为2355.05mg/kg。结论 Ebs质量可靠,安全性高,可供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03年我国卫生部把伤害纳入疾病预防控制的内容,明确该项工作包括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三部分.那么,伤害的定义是什么?伤害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其预防控制工作的对象又是什么?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够知晓伤害预防与控制的目标和预防医学在伤害控制工作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依布哂啉的稳定性及杂质和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合成的依布哂啉(Ebs)的稳定性和杂质及急性毒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8℃及室温下和0-4年中的Ebs的含量;亚硝酸盐氮和苯胺分别用比色法测定,成年小鼠3次/24h灌胃的死亡率。结果Ebs在2-8℃中可保存3年,亚硝酸盐氮和苯胺的含量为4.83μg/kg和1.78mg/kg,小鼠3次经口的LD50为2355.05mg/kg。结论Ebs质量可靠,性能稳定,安全性高,可供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20.
A group of 101 women, aged 40-65 years consisted of 48 premenopausal subjects and 53 postmenopausal ones living in Daegu and Gyeongbuk area in Korea were evaluated with their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lifestyle factors, nutrient and phytoestrogen intakes, blood and urinary indices concerning antioxidant status and bone metabolism. Body mass index (BMI), waist hip ratio (WHR)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of the postmenopausal wome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23.8, 0.86, and 126.9 mmHg, respectively) than those of the premenopausal women (22.6, 0.82, and 115.9 mmHg; respectively). Nutrient intakes of the postmenopausal and premenopausal groups were not different except lower fat intake and higher dietary fiber and iron intakes in the postmenopausal group. Daily total phytoestrogen intak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ostmenopausal group (48.54 mg) than the premenopausal (31.41 mg) and was resulted mostly from higher intakes of daidzein and genistein from soy and soy products (45.42 mg vs 28.91 mg). Serum genistein level and excretion of enterolactone, major lignan metabolite, were not ver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erum retinal and α- tocopherol levels were higher in the postmenopausal group but TBARS levels were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erum osteocalcin (7.18 ng/mL) and urinary deoxypyridinoline (7.15 nmol/mmol creatinine), in the postmenopaus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premenopausal group (4.80 ng/mL, 5.95 nmol/mmol creatinine). Urinary excretion of enterolacton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rum osetocalcin in premenopausal women and serum genistein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urinary DPD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Dietary phytoestrogen intak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rum level of TBARS in all subjec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ffect of total phytoestrogen intake is beneficial on body antioxidant status in all middle-aged women regardless of menopause but the effect on bone metabolism appears different by the type of the phytoestrogen and the menopausal st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