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在体内是否具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皮肤组织分化的作用,及其在皮肤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抽取小型猪骨髓,体外分离、纯化和培养MSCs,并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进行标记。6只小型猪共48个创面,随机分为EGF MSCs治疗组(A组)、MSCs治疗组(B组)、EGF治疗组(C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D组)。观察伤后治疗3、7、14、21及84天的创面,并用病理学、免疫组化方法对创面的修复质量进行评估。结果A组的皮肤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快于其它治疗组,并且在皮肤愈合的组织病理等级评分上优于B、C和D组。A组表皮层BrdU和CKp双染阳性细胞比B组更为多见。结论EGF具有在体促进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细胞分化,加快皮肤创面愈合速度和提高愈合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体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抽取小型香猪的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及培养扩增后,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5-BardU)标记技术进行细胞标记。将已标记的细胞以注射方式回植到提供骨髓的香猪的皮内及皮下,分别于注射后1,2周取材,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行5-BrdU和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研究。结果:大多数5-BrdU阳性细胞聚集在真皮中的小血管周围。但有少数5-BrdU阳性标记细胞出现在表皮的棘层和颗粒层,并同时表达角蛋白,结论:在皮肤微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表歧细胞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去舒地尔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A-1077(fasuclil,法舒地尔)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直接贴壁法培养并扩增人胚胎股骨骨髓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进行表面标志的检测。设对照组、诱导组、HA-1077诱导组1、HA-1077诱导组2,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对各组细胞角质蛋白表达变化进行检测,观察其对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影响。结果 采用直接贴壁法可以获得大量高纯度的人骨髓MSCs,分组培养后第2天开始出现少量细胞角质蛋白阳性表达细胞,随着时间延长,阳性率逐渐提高。7天后流式细胞仪显示单纯诱导组及HA-1077诱导组CK5/8、CKl0/13、CK19阳性率均远高于诱导组(P〈0.01)。结论 HA-1077可能通过抑制Rho-ROCK途径的激活从而促进MSCs体外培养中角蛋白表达的显著提升,Rho-ROCK途径可能在促进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体内分化为肝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受体大鼠体内的分化演变,研究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活体大鼠体内转化为人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将人胚胎MSC移植到肝损伤合并自身肝细胞再生抑制大鼠的脾脏。术后分时段取脾脏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了解人白蛋白(ALB)、人角蛋白(CK8)、人CK18、人CK19的表达情况。结果:人胚胎MSC移植后10d大鼠脾脏的人CK8、人CK18、人CK19免疫组化染色可见阳性细胞;移植后15d大鼠脾脏组织内人ALB免疫组化染色可见阳性细胞。结论:人胚胎MSC能够在自身肝细胞再生抑制的肝损伤大鼠脾脏内分化为肝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烧伤大鼠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表型变化的影响 ,为MSCs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取Wistar大鼠 ,处死 ,分离骨髓 ,原代培养MSCs,传代后分别用含有 10 %胎牛血清 (F组 )、正常大鼠血清 (N组 )和烧伤大鼠血清 (B组 )的F 12培养基培养 ,取第 5代细胞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MSCs内CK和Ⅷ因子 (FⅧ )的表达。结果 用含有 10 %烧伤大鼠血清的F 12培养基传代培养的MSCs能同时表达CK和FⅧ ,而F组和N组细胞均无阳性表达。经流式细胞仪检测 ,B组MSCs表达CK和FⅧ的阳性率高于F组和N组 (P <0 0 1) ,后两组的阳性率与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烧伤大鼠血清能诱导MSCs同时向血管内皮细胞和表皮细胞分化 ,这种作用可能促使MSCs参与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6.
HGF和FGF4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估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CCl_4经腹腔注射复制小鼠肝损伤模型,48h后处死小鼠取肝组织,分离肝脏组织制备肝损伤条件培养液进行培养.以正常小鼠肝组织制备的培养液作为对照组.ELISA法测定培养0、1、5、3、6、12、24、48h后肝组织培养液中的HGF和FGF4含量.用肝损伤条件培养液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加入HGF抗体和(或)FGF4抗体,以封闭培养液中的HGF和(或)FGF4因子,未添加细胞因子抗体的培养液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肝细胞特异性白蛋白(ALB)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ALB、甲胎蛋白(AFP)、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分化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肝损伤小鼠肝细胞培养液中HGF和FGF4表达量均升高(P<0.05);在培养3h时HGF、FGF4上升达峰值,随后下降;FGF4在培养12h达低谷后再次升高.抑制HGF和(或)FGF4第14天后,ELISA和荧光标记染色法检测均显示ALB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荧光标记染色显示封闭后AFP及CK-19表达均有下降(P<0.05).结论 HGF、FGF4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重要因子,且可能有其他因子参与诱导肝细胞的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7.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体外分离培养、鉴定以及分化。认为hMSCs在体外很容易分离培养和扩增,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A-1077(fasudil,法舒地尔)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贴壁法培养并扩增人胚胎股骨骨髓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进行表面标志的检测.设对照组、诱导组、HA-1077诱导组1、HA-1077诱导组2,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对各组细胞角质蛋白表达变化进行检测,观察其对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影响.结果采用直接贴壁法可以获得大量高纯度的人骨髓MSCs,分组培养后第2天开始出现少量细胞角质蛋白阳性表达细胞,随着时间延长,阳性率逐渐提高.7天后流式细胞仪显示单纯诱导组及HA-1077诱导组CK5/8、CK10/13、CK19阳性率均远高于诱导组(P<0.01).结论HA-1077可能通过抑制Rho-ROCK途径的激活从而促进MSCs体外培养中角蛋白表达的显著提升,Rho-ROCK途径可能在促进MSCs分化为表皮细胞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诱导其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分离、纯化并鉴定大鼠骨髓MSCs,制备正常及瘀胆大鼠血清,取第3代MSCs分组培养:A组:DMEM+10%FBS;B组:肝细胞生长培养基(HGM)+5%FBS0、组:HGM+5%正常大鼠血清;D组:HGM+5%瘀胆大鼠血清;E纽:HGM+5%瘀胆大鼠血清+25ug/LHGF。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采用RT~PCR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细胞角蛋白18(CK18)的表达,溴甲酚绿法检测上清液中白蛋白(ALB)的含量。结果培养过程中,D、E组出现多角形及双核细胞,A、B、C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生长曲线显示细胞生长速度C组最快,D、E组均较B组快(P〈0.05)。D、E组于诱导第7,14天出现AFPmRNA阳性表达,第14,21天出现CK18mRNA阳性表达,D、E组上清波中白蛋白浓度随诱导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且E组高于D组(P〈0.05)。A、B、C组未见AFP、CK18表达及白蛋白浓度变化。结论正常大鼠血清能明显促进MSCs的增殖;瘀胆血清对MSCs有一定促增殖作用,且能有效诱导其向肝细胞分化,联合使用HGF能提高分化率。  相似文献   

10.
刘炫  廖斌 《西南军医》2013,(2):160-16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被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为心肌损伤的修复提供了可能。共培养法作为体外诱导其分化的关键技术,其诱导效果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被广泛用于体外诱导实验中,本文对共培养法及共培养的化学与物理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携带HGF基因的腺病毒栽体转染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效率,以及转染HGF基因对MSC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果和转染率;采用ELISA方法检测转染后HGF的表达情况;细胞增殖分析采用MTT法;MSC向成骨细胞分化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结果:转染效率与病毒滴度(MOI)具有量效关系,随着MOI的增加,转染率明显增高,当MOI=400时,转染率可达99.99%。转染HGF后,MSC表达HGF明显增高,48h可达128ng/ml,随后逐渐下降并维持2周以上;转染HGF对MSC的增殖以及向成骨分化没有影响。结论:MSC是一种理想的基因载体细胞,可用于HGF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GF基因在间充质干细胞(mesenehymal stem cell,MSC)中过表达对细胞生物学的影响,为扩充MSC临床应用范围提供依据。方法:用携带H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后。与对照细胞相比,进行以下项目的检测:FCM测定细胞表型;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ALP和钙定量以及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体外成骨和成脂肪能力;^3H—TdR掺入法测定MSC—HGF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效应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HGF基因转染后MSC表型、体外增殖和分化能力无改变;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MSC—HGF对异基因抗原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效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MSC—HGF/MSC与效应细胞比例为1:80时,MSC组淋巴细胞增殖活性(cpm值)降低19.8%,MSC—HGF组降低68.3%,抑制率是MSC组的3.45倍。结论:HGF基因转染的人骨髓MSC仍维持固有的增殖和分化能力,而对体外细胞免疫反应具有更强的抑制效果,提示MSC—HGF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器官移植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人骨髓来源多能成体祖细胞(hMAPCs)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成纤维生长因子4(FGF4)诱导F分化为肝细胞的可行性,为肝组织工程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 取健康成人适量骨髓,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单个核细胞并行贴壁培养,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将MSCs通过CD5、GIyA免疫微磁珠负分选得到hMAPCs;将获取的hMAPCs用HGF(20ng/m1) IFGF-4(10ng/m1)进行诱导分化,L-02人肝细胞株为阳性对照,未加任何诱导因素的hMAPCs为阴性对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不同诱导分化阶段细胞的ALB、AFP、CK-18、CK-19等肝细胞特征的表型变化,并计数阳性细胞比率;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分化第21天、35天后细胞的ALB表达。结果 ALB、CK-18在诱导组中基本为阳性着色,CK-19均为阴性着色,AFP仅在诱导第7天有阳性着色。在诱导分化第21天、35天,ALB均有阳性表达。结论hMAPCs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具有向肝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ESC)体外定向分化为肝细胞的能力。方法对ESC体外悬浮培养5~7天形成的拟胚体,观察ESC自主分化、HGF诱导分化的情况。观察和检测经诱导4周的细胞的HE染色,糖原染色,尿素氮及甘油三酯合成,心肌MHC、白蛋白、AFP、CK18的表达,以及吲哚氰绿(ICG)染色情况。结果ESC自主分化难以控制。HGF可促进ESC向内胚层进一步分化,但更可能诱导其向心肌分化。表达白蛋白、AFP、CK18、ICG和FDA染色阳性。结论HGF可诱导ESC分化出肝细胞,但HGF的单一作用能力有限,提示肝细胞的诱导分化可能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成人脂肪组织分离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成人脂肪组织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MSCs)的分离、体外培养,为其将来应用于临床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无菌条件下获取腹部手术病人大网膜脂肪组织,胰酶消化30min,离心,在含15%胎牛血清的DMEM中,37℃、5%CO2饱和湿度下常规培养,对第2代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其表面分子CD44、HLA-DR及Ⅷ因子。结果 成人脂肪组织中含有大量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化学染色鉴定除CD44阳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所分离细胞同时含有部分HLA-DR阳性成纤维细胞和Ⅷ因子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建立了一种自人体脂肪组织分离、培养ADMSCs经济简便的方法,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脂肪干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建立体外细胞生长饥饿模型和Fas配体(FasL)诱导的凋亡模型,观察10 nmol/L和100 nmol/L的EGF对脂肪干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并检测影响上述过程相关细胞通道蛋白磷脂酶C-γ(PLC-γ)、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和丝/苏氨酸激酶(AKT)的表达. 结果10 nmol/L和100 nmol/L的EGF均能有效促进脂肪干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抗凋亡作用,且影响上述过程的相关信号通道蛋白的表达均发生上调.结论 EGF能有效促进脂肪干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抗凋亡.  相似文献   

17.
丹酚酸B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C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丹酚酸B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干细胞因子(stemcell factor,SCF)的影响。方法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和纯化MSCs,取第三代MSCs进行实验。用含不同浓度丹酚酸B的低糖DMEM培养液培养MSCs,ELISA法检测培养24、48、72h的上清中SCF的含量;RT-PCR法检测培养24、48、72h的SCF mRNA的表达。结果膜型和可溶型SCF mRNA均有表达。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0.3μg/ml、3μg/ml、30μg/ml丹酚酸B可明显促进SCF的分泌和SCF mRNA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而0.03μg/ml丹酚酸B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丹酚酸B可促进MSCs分泌SCF并促进SCF mRNA的表达,提示SCF可能在中药丹参治疗心肌梗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丹参素和克伦特罗为干预药物,观察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梯度密度法分离和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8只兔子随机被分到空白组、丹参素和克伦特罗组。观察形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纤维样集落数目。并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法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流式分析法鉴定。结果和其它浓度相比,浓度为10ug/ml的丹参素和浓度为1.0ug/ml的克伦特罗有较大生成成纤维样集落数目能力。结论丹参素和克伦特罗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