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桡动脉头静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手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桡动脉头静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术2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临床应用62例62次桡动脉头静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术,2例因头静脉口径细小术后内瘘通血量不足,未能使用,1例术后内瘘闭塞后失去随访,59例使用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3个月~4年。结论动脉头静脉端侧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手术吻合成功率高,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术式选择与血管保护的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对20例患者分别选择前臂头静脉及桡动脉内瘘端端术(14例)和端侧术(6例)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均一期成功,术后内瘘通畅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3个月,使用仍良好.结论 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的术式保持了桡动脉的连续性,避免了因缺乏桡动脉血供导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温玉  敬春兰 《西部医学》2011,23(1):98-100
目的探讨肾衰患者建立长期用血液透析通路而施行头静脉桡动脉吻合内瘘手术术式。方法回顾分析12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行头静脉桡动脉吻合内瘘术的临床资料,A组为端侧吻合术,B组为端端吻合术,并比较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A组临床应用64例68次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术,其中60例仅1次手术,有4例因血管炎症或血管栓塞先后施行2次手术。术后近期内因血管内堵塞未能使用者2例,另有2例因血管流量不足而放弃使用,60例使用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1个月~4年,最长已穿刺达500余次,仍使用良好。B组64例66次头静脉桡动脉端端吻合内瘘术,其中62例仅1次手术,有2例因血管炎症或血管栓塞先后施行2次手术,13例术后患者常感手部发冷或无力,较重者感手部疼痛及麻木,检查时发现手背浮肿或紫绀,5例经常发生心力衰竭。结论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手术连续缝合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高,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良的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内瘘术应用于头静脉直径<2.5 mm的血管通路中,评估手术成功率、内瘘通畅率。方法:根据头静脉直径大小将22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接受传统及改良的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内瘘术,比较两种吻合术的成功率、内瘘通畅率。结果:两种吻合术对手术1次成功率、1个月通畅率及内瘘成熟时间无差异。结论:应用改良的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内瘘术能成功解决头静脉直径<2.5 mm的患者的血管通路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与总结自体人工动静脉内瘘术的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对本院40例尿毒症患者采用钛轮钉血管吻合法和外科血管缝合法进行桡动脉和头静脉端端吻合。结果 40例人工内瘘术中,钛轮钉动静脉内瘘吻合法36例(90%),外科血管缝合法4例(10%),吻合成功率100%。1例吻合后血管杂音小,第2天杂音消失,改作长期皮下留置导管进行血透;1例鼻咽窝内瘘因伤口肿胀,术后第2天发生内瘘堵塞,重作前臂内瘘成功;1例切口感染,但血管仍保持通畅,经抗感染治疗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后轻度手背肿胀18例(25%),数天后肿胀自行消失。结论 钛轮钉动静脉内瘘吻合法成功率高,内瘘成熟快,血管通畅率高,不易形成动脉瘤和静脉血管曲张。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处科技术施行头脉桡动脉内瘘手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头静脉桡动脉端—端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术2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临床应用21例21次头静脉桡动脉端-端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术,仅1例因头静脉口径过于细小于近期内管闭塞未能使用。20例使用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1个月~3年,最长已穿刺200余次。仍使用良好。结论:头静脉桡动脉端—端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手术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高,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玲  张永萍 《黑龙江医学》2012,36(4):297-298,313
目的探讨建立复杂动静脉内瘘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在肘上选择肱动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端侧吻合,贵要静脉-尺动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供透析使用。结果 28例内瘘术后通畅均良好,血流量可达300 mL/min。其中:17例仍在继续使用,2例因瘘闭改为深静脉置管,4例因肾移植而中断透析,3例因肺部感染死亡,2例死于脑出血。结论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精工细做"建立动静脉内瘘维持透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内瘘手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2例慢性肾衰患桡动脉纵向棱形切口,静脉管腔用肝素盐水稍加压后冲洗,行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吻合后血管表面滴注罂粟碱,结果:本组32例患均1次手术成功,术后血液透析中的平均血流量为252ml/min,内瘘平均启用时间为术后12天,血液透析效果满意,结论:头静脉桡动脉端侧显微外科吻事内瘘手术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应用高频彩超评价血管条件的意义。方法:分析96例动静脉内瘘患者(所有患者术式均为端侧吻合)术前血管条件及术后1个月内瘘流量。结果:彩超行术前评估发现不适宜手术的血管:发现3例因头静脉问题、2例因桡动脉问题、1例因远心端静脉问题不宜行动静脉内瘘术。术后1个月彩超评价通路流量情况:2例并发血栓形成,1例未成熟。结论:高频彩超是动静脉内瘘术前准确评估血管条件的方法。能明确动脉静脉狭窄、分支及管径,能准确评估内瘘流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显微镜下动静脉内瘘手术效果的观察分析,探讨显微镜下血管吻合方法在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局麻下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165例,均采用单人操作显微镜下3定点缝合法行腕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结果:术后1期吻合通畅率达100%,瘘口均可闻及血管杂音或扪及震颤。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有4例患者术后出现血栓形成,2例出现吻合口漏,1例出现切口感染皮缘坏死,2期处理后均恢复通畅。术后4~6周穿刺使用血流量均200 ml/min。结论:单人操作(3定点缝合法)显微镜下腕部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动静脉内瘘术,可取得较满意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于腕前应用头静脉桡动脉建立动静脉内瘘28例,手术均一期成功。术后一般2~3周启用内瘘行透析,内瘘血流通畅,血流量最大可达320ml/min。该处血管口径大,利于吻合,吻合后血流量大,同时,本手术未打开腕管,避免出现腕管综合征,术后禁止加压包扎,不宜使用止血药,以免发生血管栓塞。  相似文献   

12.
动静脉内瘘的术式选择与血管保护(8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术式选择与血管保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5年10月对84例患者分别选择鼻烟窝内瘘术(18例),腕部、前臂头静脉及桡动脉内瘘术(66例)建立动静脉内瘘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一期成功,术后内瘘通畅良好。动静脉内瘘使用1~12个月,使用仍良好。7例术前因静脉、动脉穿刺损伤造成了手术困难、血管资源的浪费。结论:鼻烟窝内瘘为首选术式,对于需透析的患者实施整体规划治疗,保护血管有利于血管通路及时、顺利地建立和合理地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建立复杂动静脉内瘘的方法和体会.方法 在肘上选择肱动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端侧吻合,贵要静脉-尺动脉、桡动脉端侧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供透析使用.结果 28例内瘘术后通畅均良好,血流量可达300 mL/min.其中:17例仍在继续使用,2例因瘘闭改为深静脉置管,4例因肾移植而中断透析,3例因肺部感染死亡,2例死于脑出血.结论 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精工细做"建立动静脉内瘘维持透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头静脉、桡动脉的铁合内瘘手术及建立长期血透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1995-2001年收治的23例肾衰后行手术造瘘病人进行总结,介绍手术方法。结果:施行23例(25次)头静脉、桡动脉吻合术,其中20例1次手术成功;动静脉内瘘使用半年至5年,最长使用5年穿刺近400次,仍使用良好,结合:头静脉、桡动脉显微外科吻合内瘘术手术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高,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于血液透析的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17例,男13例,女4例.头静脉桡动脉侧一侧吻合13例,侧一侧吻合后形成机制上的端—侧吻合1例,端—侧吻合3例,成功16例,失败1例,经3月~3年7个月随访,成功病例内瘘使用3~23个月,平均10.13月,效果满意.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比较侧一侧吻合并发症少,但对手术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应为首选术式.术中应用无创操作技术,严密止血,过硬的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根本.内瘘成形术后肿胀手综合征多见,严重的肿胀手综合征可经手术结扎切断静脉远心端纠正.内瘘宜在术后4~8周开始使用,过早使用容易使内瘘“寿命”缩短,血液通道狭窄或闭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术中、术后注意事项。方法:40例在局麻下行腕部桡侧鼻咽窝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18例行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结果:53例手术1次成功,1例因头静脉血管条件差中转为对侧手臂,4例术后并发血栓行二次手术,术后住院3~7 d。58例随访6个月到3年3例瘘闭。结论:动、静脉内瘘适应慢性肾功不全尿毒症期患者须行长期血液透析,血液滤过治疗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21例头静脉内径小于2mm血液透析患者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制作体会及通畅率的观察,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头静脉细小时如何制作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方法 采用头静脉液压扩张法与头静脉纵向剖开法相结合,对21例头静脉内径小于2mm的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扩大头静脉口径后将头静脉与桡动脉行端端吻合或者端侧吻合术.结果 21例患者中19例(90.5%)取得一次性手术成功,成功率高于国内报告.19例手术成功患者中3例使用3-6月内瘘失功,1例使用9月内瘘失功,余患者内瘘使用良好,血流量充分.结论 采取头静脉液压扩张法与头静脉纵向剖开法相结合扩大头静脉口径后制作前臂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功率高于国内报告.但对于头静脉、桡动脉内径均细小且合并桡动脉硬化、钙化者,内瘘手术部位宁可选择肘部.  相似文献   

18.
黄家良  张河 《微创医学》2012,7(4):371-373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动静脉内瘘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135例慢性肾衰患者,52例在局麻下手鼻咽窝部行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48例在局麻下行腕部桡侧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35例在局麻下行腕部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结果 135例中126例一次性成功,4例因手臂局部水肿、头静脉血管条件差转为另一侧手臂后造瘘成功,2例术后2 d内并发血栓成功行取栓再造瘘手术,3例造瘘失败转为腹膜透析治疗,术后住院2~7 d.106例随访6个月到4年,13例瘘闭,其中8例成功行取栓再造瘘手术,5例改为腹膜透析.结论 慢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致慢性肾衰动静脉内瘘首选非惯用手鼻咽窝处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致慢性肾衰动静脉内瘘首选腕部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部分患者行腕部桡侧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近期并发症最常见是血栓形成,远期并发症多见瘘闭.  相似文献   

19.
用于血液透析的前臂动静脉内瘘成菜术17例,男13例,女4例,头静脉桡动脉侧侧吻合13例,侧-侧吻合后形成机制上的端一侧吻合,端一侧吻合3例,失败1例,经3月~3年7月随访,成功病列内瘘使用3~23个月,平均10.13月,效果满意,头静脉桡动端一侧吻合比较侧一吻合并发症少,内兼形成术后肿胀手术综合征多见,严重的肿胀手综合征可经手术扎切断静脉远心端纠正,内瘘宜在术后4~8周开始使用,过早使用容易使内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头静脉、桡动脉吻合的动静脉内瘘手术及建立长期血透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头静脉、桡动脉吻合的动静脉造瘘手术的8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端侧吻合65例,端端吻合13例,放弃手术2例,分析手术效果.结果 78例手术患者术后瘘口均可扪及震颤或闻及血流杂音,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术后未能闻及血管杂音;2例患者术后4周内瘘口有血栓形成需要重新手术,内瘘使用首次穿刺透析,最大血流量>200 ml/min者72例,<200 ml/min者3例,动静脉内瘘使用半年至3年,最长使用3年的穿刺近300次,仍使用良好.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头静脉、桡动脉吻合动静脉内瘘手术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