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院自 1 991~ 2 0 0 0年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 (T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BPH) 481例 ,其中术后出血 9例 ,膀胱颈梗阻 1 9例。现将出血及膀胱颈梗阻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院开展TVP术分 2个阶段 :1 991~ 1 996年采用经典术式 2 1 3例 ,1 996~ 2 0 0 0年后采用改进的TVP(前列腺窝周圈缝合法 ) 2 6 8例 ,即在前列腺窝缘处作一圈交锁深“8”字缝合 ,缝针穿过肌层及前列腺包膜 ,并将膀胱粘膜翻入前列腺窝内 ,使前列腺窝口创缘出血得到控制。术后出血 :经典术式 6例 ,改进的TVP 3例。出血部位 :前…  相似文献   

2.
3.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手术治疗有耻骨上膀胱切开前列腺切除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或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我科均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几年来,作者重视对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指导,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护理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1996年至2002年我们实施耻骨后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80例,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不止血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改进、完善耻骨上前列腺开放切除术止血及手术方式。方法:手术中不用缝扎各个出血点,只用关闭前列腺窝内口(内门)及用纱布结压迫尿道外口(外门),使前列腺腔缩小,成为死腔,靠升高的压力止血。结果:6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2min,不造瘘,不输血,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2d。术后均排尿通畅,无尿失禁及后尿道狭窄病例出现。结论:“不止血”(或叫“双关门止血法”、“压力止血法”)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是一种比较好的开放前列腺切除手术方式,它可使前列腺切除术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7.
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与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与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耻骨上组)与23例保留尿道前列除术(保留尿道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承性分析。结果:术中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无差别;术后两组病人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和发热时间无差别;但保留尿道组在持续膀胱中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比耻骨上组缩短,总住院费用比耻骨上组减少。结论:对于良前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小体积前列腺增生 36例中 ,2 0例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加膀胱颈Y V成形后唇楔形切除术 ,16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加膀胱颈内切开术。比较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与最大尿流率 (Qmax)。结果两组和Qmax术前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耻骨上前列腺摘除加膀胱颈Y V成形后唇楔形切除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加膀胱颈内切开术都是治疗小前列腺所致的膀胱出口梗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9月26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护理经验。结果:本组术后住院10~23 d,平均16 d;2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天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1.
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具有直视下切除前列腺 ,术后尿道解剖复位、无膀胱不自主收缩、尿道狭窄并发症少等优点。作者自1997年1月~2001年12月行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94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4例 ,年龄62~85岁 ,平均68.2岁。经直肠指诊、B超、KUB +IVU及膀胱镜检查证实前列腺增生I°12例、Ⅱ°45例、Ⅲ°31例、Ⅳ°6例 ,同时作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排除前列腺癌、膀胱憩室。IPSS评分15~33分 ,平均21分。尿流率测定49例 ,最大尿流率5~12mL/min。…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耻骨上膀胱前列腺摘除术68例患者术前并发症的治疗、护理及术后手术改良的特殊护理、观察及指导,65例术后5~7天可拔除尿管能自行解小便,3例8~10天拔除尿管,经精心护理及治疗,使尿瘘、尿失禁各1例的患者功能恢复排尿,无1例发生并发症,达到防治出血性并发症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资料男 ,73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 3年 ,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 ,于 1996年 10月 2 9日在某院硬膜外麻醉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 ,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报告为良性前列腺结节性增生伴慢性炎症。术后第 1天开始间断性发热 ,体温 39℃ ,持续 4 0余天 ,左侧腰部胀痛 ,应用多种抗生素后体温恢复正常 ,拔除导尿管后仍排尿不畅 ,尿道造影证实为后尿道狭窄。同年 12月行尿道扩张并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壁广泛充血 ,失去正常膀胱粘膜 ,取活检 ,病理报告为膀胱壁坏死。于 1997年 4月再次行尿道扩张和膀胱镜检查 ,术中插入膀胱镜困难 ,经膀胱造瘘…  相似文献   

14.
耻骨上膀胱内前列腺摘除术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人常见病,耻骨上膀胱内前列腺摘除术手术方法简单,易掌握,不需特殊器械,易推广,适合各种程度增大的前列腺及伴有膀胱内病变者,故仍是基层医院应用较为广泛、易开展的手术方法。我院从2001-2003年收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人72例,手术治疗的67例,均采用此术式,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前列腺增生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中,膀胱颈狭窄8例,膀胱 后唇过高7例,膀胱窝口缝扎过紧5例,腺体残留4例,尿道狭窄及假道形成4例,膀胱功能障碍3例,前列腺窝异物并结石1例。结论 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排尿困难原因多为手术操作不当及术前术后处理欠佳所致,其预防及处理措施应根据不同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6.
高锋利  赵文才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8):2923-2924
目的:探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式,术中单纯用三腔气囊尿管引流免除膀胱造瘘,治疗前列腺增生120例. 结果:全组病人术后血尿变清时间短,恢复迅速,平均住院时间14 d,无尿路梗阻及二次手术,随访60例病人无尿道狭窄发生和其他并发症.结论:耻骨上前列腺切除仅用三腔气囊导尿管引流,免除膀胱造瘘是一种简单合理可行的手术方式,避免了传统手术出现拔管后造瘘口感染及经久不愈等问题,且病人住院时间短,手术痛苦轻,花费少,对临床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少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颈梗阻的发生,作者于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膀胱颈低位重建方法对8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了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总结经耻骨后膀胱外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经验。方法:经耻骨后切开前列腺包膜,钝性和锐性相结合切除前列腺,完整保留尿道。结果:6例术后均排尿通畅有力,无尿失禁及性功能障碍。结论:前列腺增生的程度不是能否选择此术式的主要依据,对中叶突入膀胱明显(3cm以上)者应慎重选择,术前尽量排除膀胱结石及其病变,有条件的情况下术前应通过尿动力学检查筛选患者。  相似文献   

19.
2004年4月,我们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将冲洗方法改为从尿管进水,从膀胱造瘘管出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膀胱内前列腺突出(IPP)长度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关系,探讨诊断BOO的简便方法。方法选择41例临床确诊的BHP患者,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行腹部超声检查测量IPP长度,同时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测量残余尿(PVR)、最大尿流率(Qmax)、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Qmax),并计算AG值。结果 41例BHP患者中,18例患者IPP<10mm,23例患者IPP≥10mm。与IPP<10mm的BHP患者比较,IPP≥10mm的BHP患者IPSS较高[(21.06±5.97)分vs(15.28±3.21)分],Qmax较低[(7.99±1.72)ml/svs(11.06±3.11)ml/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495、3.857,P均<0.01);IPP≥10mm的BHP患者PVR高于IPP<10mm的BHP患者[(85.39±45.02)mlvs(60.05±40.68)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例IPP<10mm的BHP患者中,7例患者AG<40,11例患者AG>40;23例IPP≥10mm的BHP患者中,2例患者AG<40,21例患者AG>40。与IPP<10mm患者比较,IPP≥10mm患者BOO梗阻情况更严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7,P<0.01)。结论 IPP长度可以区分BPH患者是否存在BOO。IPP长度联合Qmax可作为诊断BOO的简便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