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根据我院电子病历系统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0月开具的处方1986张,以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276张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抗菌药使用情况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12.32%、26.45%、44.93%。其中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47.06%,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10.96%,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5.6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要改进,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本院41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路云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6):155-156
目的:通过对本院2005~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原始上报完整报表的分析,了解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促进本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把本院2005~2009年上报的410例药品不良反应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0例中抗菌药物类325例,占总数的79.27%,其中注射208例又占抗菌药物类的64.00%,以皮肤系统及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多见;其他类85例占总数的20.73%,其中注射46例占其他类的54.12%。结论:需加强注射剂的管理,特别是注射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尽可能避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008—2009年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分析我院2008-2009年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我院信息管理系统,统计我院2008-2009年抗菌药物购入金额、品规、用药频度等。结果:2年来我院抗菌药物品规数略减,抗菌药物购入总金额、抗菌药物购入金额占药品总金额略有增长,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占明显的主导地位。结论:抗菌药物使用量多,应用范围广,应注意其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间上报的95例临床抗菌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ADR发病率高于男性,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总例数的51.8%;抗菌药物ADR品种以新一代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为主,占总例数的56.9%。结论:因此,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执行力度,减少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9—2011年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1年我院采购使用的抗菌药物,依次对购置的品种、销售金额、比例、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国家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年来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比例呈持续下降趋势;头孢菌素类销售金额居首位,碳青霉烯类和β-内酰胺类使用增长迅速,青霉素类后来居上;氨曲南、拉氧头孢、头孢吡肟等药使用明显存在问题;国家基本药物销售金额逐渐下降。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一些问题,需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新政策体系下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9—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以及病原菌耐药率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2009—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总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抗菌药物应用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第3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以及碳青霉烯类销售金额排序居前列;3年来头孢菌素类在销售金额与DDDs中一直占据较大比例;抗菌药物DDDs与病原菌耐药率呈正相关。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药物选择起点偏高、病原菌耐药率高等问题,医院应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尽量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使抗菌药物的应用更加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布状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我院使用的36种抗菌药物共报告药品不良反应251例,男性119例(47.41%),女性132例(52.59%)。50岁以上老年患者166例(66.14%),明显高于其他人群。严重病例16例(6.37%),一般病例235例(93.63%)。静脉给药242例(96.41%),口服给药9例(3.59%)。头孢菌素类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135例,53.78%),青霉素类次之(79例,31.4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129例,51.39%)。结论:应重视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房启麟 《黑龙江医药》2010,23(3):410-411
目的:评价我院儿科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针对儿科抗菌药物应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2009年12月门诊儿科处方中抗菌药物的品种、应用率、联合用药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应用率为60.20%;抗菌药物联用率为20.34%最高的是β-内酰胺类。结论: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应用率偏高,存在无指征用药现象。建议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遵循《抗菌药物的指导原则》,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9.
23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到的23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1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涉及7类36个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89例(38.5%),喹诺酮类55例(23.8%),青霉素类42例(18.2%)。药物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51.0%)、消化系统(12.2%)、神经系统(8.6%)。222例(96.1%)药物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结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保障人民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至2010年112例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红色斑丘疹、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四肢循环差、畏寒、眼睑水肿、生殖器瘙痒等等。结论通过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及时采取合理的防治和护理对策,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减轻不良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227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7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中,男性多于女性;6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最高(40.53%);以喹诺酮类最多(42.29%),其次为-内酰胺类(24.67%);累及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38.77%),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25.55%)。结论:医院应重视抗茵药物使用管理,加强ADR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我院2008~2009年全年上报的ADR报告共192例,按报告类型、用药方式、引起ADR的临床表现及相关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92份报告表中,男性95例,女性97例,男、女之比基本持平,提示ADR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将年龄分成三段统计分析得到:18岁以下21例(占总例数的10.94%),19~60岁117例(占总例数的60.94%),60岁以上54例(占总例数的28.12%);治愈的有127例,好转的有63例,后遗症的有2例;静脉滴注导致的ADR占总例数的81.35%,其中引起严重不良反应13例,占总严重不良反应例数的68.42%;报告中,共涉及药品13类210种,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居前5位的依次是:抗菌药物、心脑血管系统用药、营养药、神经系统用药和中药制剂;引发ADR前10位的大部分为抗菌药物,其中环丙沙星居首位,有14例;报告中,由药物引起的器官/系统损害临床表现主要在皮肤及其附件、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的例数最多,占总例数的41.33%.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我院2008~2009年全年上报的ADR报告共192例,按报告类型、用药方式、引起ADR的临床表现及相关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92份报告表中,男性95例,女性97例,男、女之比基本持平,提示ADR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将年龄分成三段统计分析得到:18岁以下21例(占总例数的10.94%),19~60岁117例(占总例数的60.94%),60岁以上54例(占总例数的28.12%);治愈的有127例,好转的有63例,后遗症的有2例;静脉滴注导致的ADR占总例数的81.35%,其中引起严重不良反应13例,占总严重不良反应例数的68.42%;报告中,共涉及药品13类210种,引起ADR的药品种类居前5位的依次是:抗菌药物、心脑血管系统用药、营养药、神经系统用药和中药制剂;引发ADR前10位的大部分为抗菌药物,其中环丙沙星居首位,有14例;报告中,由药物引起的器官/系统损害临床表现主要在皮肤及其附件、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的例数最多,占总例数的41.33%.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我院上报给山东省ADR监测中心的639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以及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639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较多,占34.90%;由抗微生物药导致的ADR最多,占32.25%;以静脉滴注方式为主,占81.48%;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30.90%。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尤其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02年~2005年31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燕  吴激  曾平  李进文  陈召晖  赵小兵 《中国药房》2006,17(21):1648-165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评价ADR报告填写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制作Excel表,对2002年~2005年收集到的311例ADR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及药品种类、ADR临床表现等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最高;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约为总报告例次的50%;ADR报告总数偏少。结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培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我院2009年17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掌握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特点、规律和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170例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归纳分析。结果:170例中,内科系统报告例数较外科系统和门诊多;涉及的药物主要以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液为主;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和输液反应或药物热为主。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理规范使用药物,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06~2009年各科室呈报的16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的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涉及系统、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并采用国家ADR监测中心制订的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估方法,对ADR因果关系进行初评。结果 16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占49.69%,91.41%为静脉给药,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5.31%),严重程度多为一般;因果关系评价肯定9例,很可能24例,可能128例。结论本院应加大对抗感染药管理力度,减少不必要的静脉用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解放军264医院15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ADR报告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2006年收集整理的150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抗菌药导致的ADR最多,占总数的42.00%(63例)。150例ADR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38.00%(57例),20岁以下的患者较少,占总数的4%(6例);以静脉滴注方式占91.3%(137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42.7%(64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尤其是对老年人的ADR观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9.
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ADR报告填写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101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ADR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由抗茵药物导致的ADR最多,占总数的46.5%(47例)。101例ADR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35.6%(36例),20岁以下的患者较少,占总数的4%(4例);以静脉滴注方式92.1%(93例)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39.6%(40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茵药物,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及不合理用药状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方法:从药库计算机管理软件中查询门诊药房2008年抗菌药物各品种的总量及金额,对用药频度(DDDs)进行分析排序;随机抽取2008年我院门诊处方,每月抽取2日处方,对处方不合理用药统计分析。结果:门诊抗菌药物的DDDs前20位的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9种。DDDs排序位居前3位依次是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氟喹诺酮类。使用中存在给药次数、用法用量、溶媒使用不当等方面的问题。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总体基本合理,但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医院仍需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控,通过处方点评干预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