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莉 《中华临床新医学》2004,4(12):1087-1087
鼻咽癌是鼻咽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是低分化鳞状上皮癌,呈浸润生长,中年以上男性好发,主要有无痛性颈淋巴腺肿大等症状,CT检查可以帮助诊断。为了探讨鼻咽癌的临床规律和CT表现,作者收集临床确诊病例50例,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CT、MRI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56例样本随机分组,对照组28例行CT诊断,试验组28例行MRI诊断者,观察结果.结果:鼻咽位置癌变组织侵入检出率在试验组、对照组是96.43%、71.43%,试验组检出率高(P<0.05).颅底位置癌变组织侵入检出率在试验组、...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但我国的南方,如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特别是广东中部和西部(肇庆、佛山)为高发区[1]。本文收集经病理证实351例鼻咽癌患者CT检查资料分析,旨在进一步加深对鼻咽癌的CT表现认识,明确肿瘤周围组织侵犯情况,指导临床分期及治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行CT检查的鼻咽癌患者351例,其中男238例,女113例;年龄20~75岁,中位年龄48岁。主要临床症状为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271例,头痛123例,耳鸣156例,涕中带血259例,上睑下垂和面部麻木11例,复视9例,腰部疼痛5例,腹部不适3例,颜面部肿块8例,咳嗽23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1.2方法使用德国西门子欢悦单排螺旋CT机。常规轴位  相似文献   

4.
CT诊断鼻咽癌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讨论CT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的CT表现,根据肿瘤的CT征象,讨论鼻咽癌的定性诊断要点。结果 28例鼻咽癌中全部显示咽隐窝变浅或消失;27例显示例壁软组织增厚;5例咽鼓管闭塞;9例咽旁间隙变窄或消失;7例翼前后脂肪间隙消失,翼内外肌群受累;4例有蝶骨翼破坏;21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 CT能显示鼻咽部微小病变及病变累及范围,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6.
CT与PET诊断鼻咽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CT与PET对鼻咽癌 (NPC)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5 2例NPC患者行CT和PET两项检查 ,分析比较二者检查结果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结果  16例未治疗的NPC患者CT确诊 15例 ,PET确诊 16例。 36例治疗后复查的患者 ,CT确诊复发 15例 ,PET为 2 4例 ,其中 13例二者结果相符合 ,不符合的患者中 10例为治疗导致局部解剖结构改变及瘢痕形成使CT结果无法确定复发而PET确定为阳性。全部患者PET较CT多确定转移 2 6例。结论 CT是诊断鼻咽癌简便、有效的方法 ;但在治疗前分期、鉴别治疗后肿瘤有无残存、复发及远处转移方面 ,PET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是我国沿海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CT扫描仪的广泛应用,对鼻咽癌的检查更加方便,诊断更加准确,收集我院近几年CT扫描诊断为鼻咽癌,并经病理证实的158例加以分析并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58例中,男132例,女26例,年龄自21岁至80岁,平均43.6岁,30岁以下31例,占19.6%。症状与体征:鼻堵,鼻衄、头痛、耳鸣、听力下降,颈部肿块,颅神经受累等。首发症状/体征至CT扫描检查病程最长8年,最短为一个月。  相似文献   

8.
本文比较76例鼻咽癌病人(治疗前30例、放疗后复发25例和放射性纤维化21例)的同期CT和MRI资料。结果表明,30例初治鼻咽癌病例的CT和MRI所见及其分期结果相同,对25例复发鼻咽癌与21例放疗后纤维化肿块的鉴别诊断。MRI优于CT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CT与MRI技术诊断鼻咽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入的诊断鼻咽癌患者10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CT技术诊断,观察组采用MRI技术诊断。比较两组患者咽喉部影像学诊断结果、颅底部影像学诊断结果及诊断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诊断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诊断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发现在鼻咽癌诊断中应用CT联合MRI技术,其诊断结果的准确率极高,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CT与MRI诊断及其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和MRI的广泛应用对诊断鼻咽癌成为可能。本文旨在找出CT与MRI对显示鼻咽癌向周围侵犯的特点。1材料及方法从1994到1997年,对64例鼻咽癌病人进行了CT与MRI检查。男48例,女16例;年龄18~71岁(平均46岁),所有病例活检证实为鳞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咽癌侵犯海绵窦的CT特点。材料与方法:搜集病理确诊的鼻咽癌伴有前组颅神经损害为主要临床症状的CT资料25例。使用GE Lightspeed GX/i双层螺旋CT;18例进行CT增强扫描。结果:(1)两侧海绵窦不对称侵犯,左12例,右9例,双侧4例;(2)受累海绵窦呈局限或弥漫性增厚17例;(3)颈内动脉受累8例,颅神经受累21例,视神经受累3例;(4)海绵窦异常强化17例,脑膜异常强化3例;(5)骨质破坏:蝶窦7例,筛窦3例,颅底17例。结论:CT可精确显示鼻咽癌侵犯海绵窦的部位、途径、范围和程度,是优良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黄晓 《浙江临床医学》2014,(7):1140-1141
鼻咽癌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放射治疗,而准确评价肿瘤范围并合理设置照射野是提升放疗疗效的前提。临床检查很难对鼻咽癌患者的鼻咽病灶范围进行全面的评价,CT和MRI等断层影像学能够对肿瘤的侵犯情况进行良好的反映。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鼻咽癌的诊断和分期中,CT是常采用的方法,后来随着MRI应用的逐渐成熟,多数医学临床研究均表明,在鼻咽癌的诊断中,和CT诊断比较,MRI诊断具优越性,同时能够影响分期。作者自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对本院36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鼻咽癌患者的CT与MRI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CT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鼻咽癌(NPC)的CT表现和CT 在NP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总结了1036 例NPC的CT表现,全部病例作了横断扫描,其中164 例和57 例分别作了增强扫描和冠状扫描,并将CT 分期和临床分期进行了对比。结果 NPC可广泛侵犯其周围组织,包括咽旁间隙、颈动脉鞘区、颞下窝、翼腭窝等,并可向口咽、副鼻窦和颅内蔓延;与临床分期比较,CT的分期明显高于前者。结论 CT 能清楚地显示NPC 向深部结构浸润的范围,可更准确地进行肿瘤的T分期,对临床的诊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56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是我国南方地区较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因其发病部位隐蔽,呈浸润性生长且与重要血管神经相邻,颈淋巴结转移早且转移率高,致使手术治疗方式受到限制,NPC对放射线较为敏感因此放射治疗是NPC的主要治疗手段[1].放射治疗主要根据影像显示的病灶设置照射范围,CT检查可明确肿瘤部位、大小、浸润范围和深度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临床分期,并为放射治疗提供重要资料.收集我院1995年1月~2004年5月56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病例,分析其CT征象及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Nasopharyncal Carcinoma,NPC)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与遗传、EB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约占头部恶性肿瘤的50%以上,占鼻咽部恶性肿瘤的90%左右。早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5年生存率61.13%,73.19%,晚期仅15.14%~23.16%。临床上早期诊断困难,小的黏膜下肿瘤不能被内窥镜检出,但CT检查分辨力高,可直接观察鼻咽部的组织解剖结构,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为从CT诊断角度更好地探讨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意义,作者收集2003年10月至2006年9月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25例,对其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颅底骨改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鼻咽癌颅骨改变的CT征象。方法对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并有颅底骨质改变的182例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常规轴位,层厚5mm,层距5mm。用骨窗显示:窗宽2500HU,窗中心300HU。结果颅底骨改变分为骨质硬化、溶骨性破坏和混合性改变。溶骨性破坏最多,常见于斜坡。增强后,溶骨性破坏的颅底骨强化最明显,混合性改变其次,骨质硬化的颅底骨无明显强化,三者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F=5.73,P<0.01)。结论颅底骨硬化可能是一种反性改变,无需大剂量放疗。CT对鼻咽癌颅底骨改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临床高度怀疑颅底骨质破坏,而CT检查显示颅底骨质正常时,进行MRI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100例未经治疗的鼻咽癌CT扫描所见,结合其鼻咽镜、病理及临床方面等有关资料,重点分析其CT表现与鼻咽镜、病理及临床的相互关系;探讨鼻咽癌的发展规律,以进一步认识其综合诊断的价值,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鼻咽癌患者实施CT与MRI诊断效果进行观察比较。方法:抽选我院接收的50例患者为本研究对象,入选患者为鼻咽癌患者,患者入选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依照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患者为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CT检查诊断,观察组患者实施MRI诊断,比较两组患者鼻咽部位鼻咽癌检出率与颅底部位鼻咽癌检出率,同时比较鼻咽部位与颅底部位诊断效果。结果:鼻咽部位诊断:MRI检查患者翼腭窝、咽旁间隙、口咽、颞下窝、海绵窦检出率分别为18%、16%、24%、14%、20%,总检出率为92%,CT检查患者翼腭窝、咽旁间隙、口咽、颞下窝、海绵窦检出率分别为16%、2%、14%、12%、14%,总检出率为68%,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得知,MRI诊断检出率明显优于CT诊断率,其差异呈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颅底部位诊断:MRI检查患者破裂孔、卵园孔、蝶骨大翼、斜坡检出率分别为16%、18%、16%、18%,检出率为68%,CT检查患者破裂孔卵园孔蝶骨大翼斜坡检出率分别为6%、4%、8%、10%,总检出率为28%,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得知,MRI诊断颅底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CT诊断的检出率,检出率差异为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同诊断方式相比,鼻咽部位诊断准确率高于颅底部位诊断。差异呈P0.05,整体来说,鼻咽部位诊断检出率更高。结论:CT与MRI在诊断鼻咽癌效果上,MRI检出率更高,临床应广泛运用,鼻咽部位与颅底部位运用同样诊断方式,鼻咽部位诊断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治疗后FDG PET/CT与CT诊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确判断鼻咽癌放疗后鼻咽病灶的残留,对提高患者生存率非常重要,却也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难题,因为CT对放疗后显示的异常块影的性质、软组织肿胀、放疗后纤维化或瘢痕组织的判断有一定困难。FDGPET/CT作为一种新的检查工具,能有效地监测结肠癌、肺癌、头颈部癌放、化疗后的疗效。本文回顾分析20例鼻咽癌治疗后临床考虑复发或残留者FDG PET/CT检查及随访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9):1688-1689
探讨CT及MRI(磁共振成像)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河南省项城市中医院2012年12月~2016年3月37例鼻咽癌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通过CT及MRI检查颅底、鼻咽部位。对比两种方式检查结果。两种检查方式鼻咽部位检出率相比,MRI检查75.68%(28/37)远高于CT检查43.25%(1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颅底部位检出率相比,MRI检查59.46%(22/37)远高于CT检查29.73%(1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应用于鼻咽癌诊断中,可进一步提高鼻咽癌侵袭范围检出率,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