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健脾益肾合利湿泄浊法治疗痛风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痛风性肾病又称慢性尿酸性肾病,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升高、尿酸盐沉积于肾脏所引起的肾损害,主要病变为间质性肾炎和尿酸结石,是临床常见的继发性肾病。近年来由于营养条件改善、动物蛋白及富含嘌呤成分食物摄入明显增加,平均寿命延长等因素,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率升高,痛风性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痛风性肾病又称慢性尿酸性肾病(chronic uric acid nephropathy,CUAN)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过高,尿酸盐在肾脏沉积、结晶而引起肾损害导致肾的间质性炎症和尿酸结石。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蛋白质及富含嘌呤食物摄入明显增多,高尿酸血  相似文献   

3.
痛风性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痛风性肾病又称慢性尿酸性肾病,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过高,尿酸盐在肾脏沉积、结晶而引起肾损害导致肾的间质性炎症.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及医药卫生状况的改善,其发病率逐年增加[1],而且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2,3].本文就中医药对痛风性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慢性尿酸性肾病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间质而引起的肾脏病变,通常亦称为痛风肾病,临床表现可有尿酸结石,小分子蛋白尿、水肿、夜尿、血尿酸升高及肾小管功能损害,常合并有轻中度高血压、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易产生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5.
慢性尿酸性肾病(亦称痛风性肾病)是指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或肾脏排泄减少,血尿酸升高,引起尿酸及其结晶沉积于肾脏,造成肾损害的一类疾病。随着经济发展带来饮食结构的巨变,高脂高热量饮食的摄入增加致使高尿酸血症及其导致的多器官损害问题日益突出。肾脏是高尿酸血症最易常损害的靶器官之一,而炎症在高尿酸所致肾损伤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尿酸性肾病(uric acid nephropathy)是由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使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继而尿酸结晶沉积于肾脏而引起的肾脏病变,主要沉积于肾髓质、间质或远端集合管,在急性期尿酸盐沉积物周围有炎症细胞侵润,后期可有肾小管上皮损伤、萎缩和变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晚期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纤维化,继而发生肾功能损害.据统计,痛风患者40%以上可以发展为慢性肾脏病,半数患者有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尸检发现79%~99%的痛风患者都有尿酸性肾病[1].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病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低嘌呤饮食、多饮水、禁酒并以别嘌醇、大黄碳酸氢钠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降浊化瘀保肾方治疗。结果:治疗组减少尿蛋白排出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降低血、尿β2-M疗效、改善肾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并能降低血尿酸,消除和缓解临床症状;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酸性肾病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由次黄嘌呤、黄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由于灵长类缺乏尿酸氧化酶,不能将其分解成可溶性的尿囊素,因此极易形成高尿酸血症.在正常嘌呤饮食情况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清尿酸水平男性和绝经期女性〉420μmol/L,绝经前女性〉360μmol/L,称之为高尿酸血症.由于高尿酸血症造成的肾脏损伤称为高尿酸性肾病.  相似文献   

9.
痛风性肾病是由于机体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浓度过饱和、析出结晶沉积于肾组织引起损害[1].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痛风及痛风性肾病的发生率在逐年升高[2].此类患者若延治或误治,则导致慢性肾衰竭,甚至发展为终末期肾病[3],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目前没有针对痛风性肾病的特效药物,西医主要以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血尿酸...  相似文献   

10.
尿酸性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尿酸性肾病是西方国家的一种常见病 ,欧美国家发病率约为 0 .3% ,据欧洲透析移植协会显示终末期肾衰竭由尿酸性肾病所致者所占比例为 0 .6 %~ 1.0 %。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特别是富含蛋白质和嘌呤的食物摄入增加。本病发病率逐年提高 ,由于本病误诊率较高 ,约为 30 %~ 4 0 % ,因此不应视之为少见病。   1 尿酸性肾病的实验研究1.1 尿酸性肾病机理研究1.1.1 尿酸盐与尿酸性肾病 普遍认为高尿酸血症时 ,当体内pH <5 .5或脱水 ,可引起尿酸盐沉积在肾小管 -间质部位 ,引起尿酸性肾病 ,也可在远端小管及集合管…  相似文献   

11.
正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使血尿酸产生过多或由于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均可使血尿酸增高,尿酸盐在血中浓度呈过饱和状态时即可沉积于肾脏而引起肾病变,其主要病变为间质性肾炎和尿酸结石。如能早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肾脏病变可减轻或停止发展;如延误诊治或治疗不当,病情可进一步进展至肾衰竭。既往认为高尿酸血症肾病在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特别是富含动物蛋白和嘌呤食物摄入的增加,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渐增高。我国目前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达13. 19%,并且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1]。尿酸性肾病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生成过多或排出减少,尿酸盐沉积于肾脏所引起的肾脏  相似文献   

13.
慢性尿酸肾病是因血尿酸增高引起肾脏损害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高蛋白高嘌呤饮食增加,我国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增高,据报道某些地区的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2.25%~22.84%[1].长期高尿酸血症有显著肾损害占41%,25%死于肾衰竭,痛风尸检几乎100%都有肾损害[2].据欧洲透析移植协会显示0.6%~1.0%终末期肾衰竭由尿酸肾病引起[3].所以尿酸肾病的研究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采用益肾行瘀泄浊为主治疗慢性尿酸肾病伴肾衰竭病人4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痛风致双侧腕管综合征一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血尿酸升高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尿酸钠盐沉积在腕管内引起腕管综合征临床上少见,本院曾收治1例痛风引起双侧腕管综合征。则更为罕见。  相似文献   

15.
尿酸是人体内细胞内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代谢的最终产物,血尿酸水平过高会导致痛风、心血管疾病,并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血压发病等密切相关。血尿酸水平取决于尿酸生成与清除之间的平衡,嘌呤摄入过多或尿酸排泌减少均可导致血尿酸升高。人体尿酸代谢中,肾脏是排泌尿酸的最主要器官,约有2/3经肾脏途径排出,其他则通过肠道等肾外途径排泌。尿酸在肾脏的代谢首先经肾小球滤过,后通过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再经肾小管分泌及分泌后重吸收,最终10%左右被清除。本文重点对近5年新发现的尿酸转运相关基因及蛋白的基因组学研究和实验研究结果,以尿酸分泌及排泄角度分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痛风性肾病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使血尿酸升高,尿酸结晶沉积于肾脏引起肾小管间质损伤为主的一种疾病。血尿酸是肾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风险甚至高于尿蛋白量^[1-2]。近年来有多项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3-4]。目前西药尚缺乏既可降低血尿酸,又具有明确改善肾功能的药物,而中医药在此独具特色。本研究将评价补肾活血法治疗痛风性肾病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痛风病患者的发病率近年增加,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致血尿酸增高所引起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包括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痛风石沉积、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本文就近年来的治疗总结下体会与经验.  相似文献   

18.
尿酸性肾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嘌呤代谢异常致尿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水酸减少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进而导致尿酸性肾病。UAN多见于西欧国家,近年来国内病例报道有增多 趋势。本文对UAN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尿酸性肾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嘌呤代谢异常致尿酸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进而导致尿酸性肾病(U-AN)。UAN多见于西欧国家,近年来国内病例报道有增多趋势。本文对UAN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致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结石形成为特点,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急性梗阻性肾病或痛风性肾病.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可喜进展,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