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磁场的生物学作用机制可能与生物膜的结构特性和转运功能改变有关。由于膜脂结构的不对称性,它具有抗磁多向异构性,在强磁场环境中,膜脂出现重排现象,影响膜脂的结构和药物渗透性。但应用膜脂流动性和膜脂热致相变温度反映膜脂重排现象,尚未见到有关报道。本研究拟以BALB/C小鼠脑突触小体膜为模型,探讨稳态磁场对生物膜膜脂流动性和热致相变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膜流动性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膜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的重要特征之一 ,是完成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转换、细胞免疫等正常细胞功能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膜脂流动性 (lfuidity,LFU)在疾病条件下的变化 ,往往在一般形态学改变和生物化学改变之前就能被检测出来 ,而在治疗过程中 ,又能显示其趋向于正常的变化 ,是反映细胞早期损伤、研究疾病过程的高灵敏度的分析指标。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L)的深入研究 ,人们逐渐认识到 ,ASL的发生发展与膜脂流动性密切相关 ,已有报道指出ASL患者红细胞膜流动性比正…  相似文献   

3.
胆固醇对生物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脂质体为生物膜模型,用微量量热分析和测量荧光偏振度两种方法研究了胆固醇对生物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胆固醇不能明显改变脂质体量热曲线中吸热峰的位置,然而能使吸热峰变小。脂质体的膜微粘度随温度增高而降低。随着膜脂组分中胆固醇含量的增加,膜微粘度的变化幅度变小,由此得出结论:胆固醇对生物膜的相变温度无明显影响,但它可使膜的流动性保持相对稳定,使生物膜能在较大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半流动状态。  相似文献   

4.
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为极性脂质和蛋白质,大部分极性脂质是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等磷脂。多数不饱和脂肪酸与活性氧反应产生自由基,并以构成膜磷脂的脂肪酸形式存在,因此易受膜磷脂过氧化的影响。其结果招致膜结构遭破坏、膜流动性、通透性改变、膜酶失活、膜功能低下。近来因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的膜损害作为各种疾病及衰老的主要因素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5.
电针内关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细胞膜的各种重要功能,如能量转换、物质转运、信息传递等,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1]。膜的适度的流动性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许多疾病中,都会损伤细胞,从而使红细胞膜的流动性低于正常[2]。所以,观察红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生物膜是指广义的细胞膜,它包括所有细胞的外周膜和细胞内各种细胞器膜.后者包括线粒体膜、高尔基复合体膜、内质网膜、溶酶体膜等.生物膜是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多糖组成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动态结构.许多基本生命过程如能量转换、物质运输、信息识别和传递、组织细胞发育分化以及激素和药物作用、疾病的发生、机体和衰老等都和生物膜有着密切关系.膜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必然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而引起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是血液的主要有效成分,其粘附性、聚集性是影响血液流变学的重要因素,而后者恰是老年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膜流动性是细胞主要的生物物理特征,血小板膜流动性异常可影响血小板的功能,因此血小板膜流动性改变是影响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测定健康人及血栓前状态患者血小板膜流动性的变化,重点探讨我国健康人血小板膜流动性的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8.
环境温度可以对生物体的能量代谢产生明显影响,植物膜流动性与温度有关,而且发现低温可以对水稻和玉米线粒体膜的流动性产生明显影响。本研究以荧光偏振度为指标,观察了暴露于寒冷环境(冷暴)数周后大鼠肝脏亚线粒体膜流动性的变化,旨在探讨环境温度影响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机理。1 材料和方法 实验选用SD.纯系大鼠68只,雄性,120~150 g,80~100d龄。配对分为正常组和低温组。 大鼠断头放血取肝脏,用线粒体分离液(250mmol/L蔗糖,10 mmol/L Tris,1 mmol/L EDTA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细胞膜在老化过程中,膜流动性明显降低。在疾病过程中,膜流动性也常常有所改变。测定细胞膜流动性的方法很多,如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射线衍射法、电子自旋共振法(ESR)、核磁共振(NMR)及荧光偏振法等。我们在本实验室条  相似文献   

10.
以ANS(8-Anilinonaphthalene-1-Sulphonicacid)为荧光探剂,观察了对,对’-滴滴涕(P,P’-DDT)、对,对’-敌敌伊(P,P’-DDE)对大鼠脑突触体膜、肝线粒体膜和肝微粒体膜表层流动性及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较高浓度的DDT或DDE能使脑突触体膜ANS的荧光偏振度降低,而对肝微粒体膜和肝线粒体膜的荧光偏振度无明显影响。DDT、DDE增强ANS-生物膜复合物的荧光强度,此种效应的产生不是由于改变了膜上ANS周围微环境的极性,而是ANS分子在生物膜上的结合数量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1.
脂肪酸类是构成生物膜双脂层的非极性部分,在生物膜的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癌细胞的转移与膜的性质有关,如细胞的粘附、运动、变形等。以前,我们分析了人肺腺癌细胞的磷脂组成,现对该细胞系进行脂肪酸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2.
生物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参与生物能、细胞分裂、运动、兴奋等生理活动。但人体在自由基和超氧基等作用下 ,引起膜脂质过氧化过程增强 ,往往造成对生物膜的破坏。细胞中的自由基可以来自多种途径 ,通常产生于线粒体和微粒体中 ,而且铁、铜之类金属 ,对自由基的产生起到催化作用。如在肌细胞的线粒体和微粒体中 ,当出现ADP Fe3 复合物时 ,能引发脂质过氧化过程 :ADP Fe3 O2 ADP Fe3 O 2  过氧化脂质对生物膜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在 :1 改变膜脂质分子的生理活性1.1 降低生物膜的疏水性 众…  相似文献   

13.
黄海霞  莫晓燕 《医学教育探索》2003,(12):1150-1150,U001,U002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对保护受损心肌细胞进行了深入研究。现以心肌细胞的线粒体和生物膜为切入点,从心肌酶谱、膜流动性、线粒体膜通透性及肌钙蛋白等不同方面综述中药对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中药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镛 《医学综述》1996,2(9):456-458
尽管生理学因素影响饮酒习惯,但基因遗传学因素对酗酒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近亲之间的酗酒习性有很高一致性。生物膜依赖特性是酗酒和酒精中毒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急性酒精耐受可很快形成,饮酒后数小时饮酒者可在原中毒性乙醇血浓度下转为清醒。急性耐受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乙醇适应性膜机制作用。所有酗酒者均有慢性耐受,可以在异常高的血乙醇浓度下保持清醒。乙醇介入细胞膜使后者延伸性增加,更能耐受急性流动性影响,这与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等膜脂质有关,与信号转移有关的膜蛋白似与乙醇适应性改变有关。有关生物膜信号转移…  相似文献   

15.
膜流动性与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的各种膜——质膜、线粒体膜、核膜等均有类似液体那样的流动性,其流动性与细胞所处状态有关。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相、代谢过程、疾病及药物等作用后,膜流动性均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些变化常出现于形态学或生化学改变之前,并能用荧光偏振、电子自旋共振、核磁共振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红细胞膜脂质成分对红细胞膜流动性和红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患者45例,测定膜胆固醇、磷脂含量、胆固醇/磷脂比值,同时用DPH探针测定红细胞膜流动性,扫描电镜观察红细胞形态。结果 肺心病患者膜胆固醇含量、胆固醇/磷脂比值明显升高,膜磷脂含量和膜流动性明显降低,异常形态的红细胞明显增多;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与红细胞膜脂质成分改变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红细胞膜胆固醇、磷脂含量改变是引起红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和红细胞形态异常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7.
研究化疗增敏剂三苯氧胺(TAM)、环孢菌素A(CsA)、水杨酸偶氮磺胺嘧啶(SS)、两性霉素B(AmB)、维拉帕米(VPM)及利尿酸钠(EA)对人卵巢癌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探讨其与化疗增敏的关系。结果表明;①TAM降低肿瘤细胞膜流动性,AmB、CsA和SS增加膜流动性。随药物浓度增高,膜流动性改变增大。②TAM引起膜流动性降低与CDDP聚积量无关(P>0.05);而AmB、CsA和SS使膜流动性增加作用与之相关(P<0.05)。肿瘤细胞膜流动性改变可能是化疗增敏作用的一种机制,并希望成为寻找新的化疗增敏剂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一切细胞都被一层薄膜即细胞膜所包裹,由于它包裹着细胞质,故又称质膜.细胞膜和细胞内一些细胞器的膜如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溶酶体膜等均属生物膜.  相似文献   

19.
已知钙离子不仅参与中枢神经递质传导的过程,还具有稳定细胞膜的重要功能,而低钙状态导致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有可能与神经突触膜流动性的改变有关.本实验采用现代生物物理技术—差示扫描量热计(DSC)和荧光偏振技术观察低血钙大鼠脑突触膜流动性的变化.实验取Wistar雄性大鼠,麻醉后用  相似文献   

20.
体外循环对红细胞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良山  张小霓  林财珠 《医学综述》2006,12(21):1296-1298
体外循环(CPB)过程中红细胞受到机械损伤的同时机体产生和释放大量的氧自由基及炎性细胞因子使红细胞膜受到脂质过氧化损伤,红细胞膜流动性、脆性、变形能力下降,红细胞膜上受体数目和酶活性发生显著性变化。CPB期间红细胞结构的剧烈改变必然影响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