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两个方面讨论了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设计扔放射性标记的探针检测与疾病有关的受体浓度的变化:在技术水平上,通过分子生物学加深了对体外实验中放射性标记探针的选择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毒蕈碱受体亚型定量分布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激动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广泛存在于神经系统中,与大脑的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nAChR特别是其中的α7和α4β2两种亚型的激动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认知记忆损伤起改善作用。激动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可以诱导其功能上调使胆碱能功能维持在正常水平,可以拮抗Aβ的毒性,还可以通过调节下游信号转导从而起到改善认知记忆的作用。目前人们已经研究开发了多种选择性的nAChR激动剂,其中一些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包括GTS-21、ABT-418、奈非西坦等,希望从中可以找到有效的AD治疗药物。本文将就激动nAChR改善认知记忆的机制和已有的选择性nAChR激动剂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许多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以及不良的预后已被证实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过度表达相关。目前,针对这个靶点,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已经批准了多个靶向EGFR药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但治疗效率总体偏低。核医学显像能够在分子水平上评价EGFR的表达水平及其突变程度,从而为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有力依据。笔者简述靶向EGFR分子探针及其存在的缺点,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大鼠不稳定膀胱与毒蕈碱受体亚型密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毒蕈碱受体 (MR)亚型密度变化与不稳定膀胱发生之间的关系 ,建立不稳定膀胱大鼠模型 ,采用RT PCR方法测定不稳定膀胱及对照组逼尿肌MR亚型密度。结果显示 ,对照组和不稳定膀胱组逼尿肌组织均含有m2 RNA和m3 RNA ,没有检测到m1、m2 和m3 亚型的mRNA。正常对照组膀胱逼尿肌m2 RNA含量 (1 6 7± 0 4 2 )明显高于m3 RNA(0 6 4± 0 19) ,两者之比约 2 5 9∶1;不稳定膀胱逼尿肌中m2 和m3 受体密度均增加 ,分别为 (2 0 3± 0 6 5 )和(1 5 3± 0 4 6 ) ,m3 增加更明显(P <0 0 1) ,两者比值显著缩小 ,约 1 4∶1。提示不稳定膀胱的产生与MR亚型上调及M2 R、M3 R亚型之间的比例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肿瘤重要的分子标志物之一,检测HER2表达对HER2阳性肿瘤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放射免疫显像(RII)为在体HER2表达检测提供了一种更加准确、精细的方法,而灵敏、特异的分子探针则是进行放射免疫显像研究的先决条件。近来,靶向HER2的亲合体(Affibody)分子探针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亲和体又称“人工抗体”,是一类基于非免疫蛋白亲和配体的新型支架蛋白,与抗体相比具有亲和性好、组织渗透力强等特点,其中第二代亲合体是在第一代基础上进行定点变异筛选而来,具有更强的特异性和稳定性。本文对第二代HER2亲合体分子探针在放射免疫显像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知母皂苷对衰老大鼠脑乙酰胆碱受体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知母皂苷(SAaB)对衰老大鼠脑乙酰胆碱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受体配体结合实验,测定大鼠脑皮层M,N受体的密度及亲和力。结果:与正常成年大鼠比较,衰老大鼠脑皮层M受体的密度和亲和力我明显变化,而脑N受体的密度显减少;SAaB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衰老大鼠脑N受体的数目,对MC受体无明显影响。结论;SAaB对衰老大鼠脑N受体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子特异性探针的构建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研究是一门崭新且具有巨大临床应用前景的课题,是21世纪持续发展新影像学的特征,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确认为是应用非侵袭方法在分子或(和)基因水平定量研究活体内疾病过程的极其重要领域。广义上,分子影像学是一门活体内在细胞或(和)分子水平对生物过程进行描述与测量的新兴交叉学科。它一改传统影像学基于解剖结构改变诊断疾病的模式,直接研究活体内对疾病的产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基因或分子及传导途径的成像方法,使影像学超过了原有的解剖和病理学范畴,将影像学诊断引入分子或(和)基因水平。如功能MRI(functional MRI,fMRI)能确定肿瘤的亚临床病灶,更能直接显示代谢及分子活动状态,使信息核糖核酸(mRNA)成像,然后绘出蛋白质分布的MR图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靶向转铁蛋白受体(TfR)的多肽分子探针99Tcm-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简称99Tcm-T7),并评估其在荷瘤裸鼠模型micro SPECT/CT显像中的效果。 方法 采用间接标记法,在共配体N-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和乙二胺二乙酸的协同下,制备99Tcm-T7。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人胰腺癌PANC-1细胞和人乳腺癌MX-1细胞表面TfR的表达水平,采用体外细胞结合及细胞竞争抑制实验评估99Tcm-T7体外结合TfR的亲合力及特异性。构建荷瘤裸鼠模型,注射99Tcm-T7后进行micro SPECT/CT显像及生物学分布实验。采用离体组织放射性磷屏自显影成像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TfR的表达情况。2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成功制备了分子探针99Tcm-T7,其标记率>95%,分别在与生理盐水、胎牛血清的混合液中孵育4 h后的放射化学纯度为(95.3±0.3)%和(90.6±0.4)%。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PANC-1细胞与TfR单克隆抗体的结合率为(98.9±0.1)%,而MX-1细胞与TfR单克隆抗体的结合率为(0.2±0.1)%。体外细胞结合实验结果表明, PANC-1细胞与99Tcm-T7共孵育60 min后结合率达到峰值[(16.12±0.01)%],高于MX-1细胞[(1.20±0.01)%],且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7,P<0.001);细胞竞争抑制实验结果表明,PANC-1阻断组与99Tcm-T7 的结合率降低至(2.40±0.01)%,与PANC-1实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1,P<0.001)。荷瘤裸鼠体内micro SPECT/CT显像结果显示,99Tcm-T7可从血液中迅速清除,主要通过肾脏排泄。PANC-1荷瘤裸鼠模型在注射99Tcm-T7后30 min时肿瘤轮廓显示清晰,肿瘤/肌肉比值达2.80±0.22。生物学分布实验结果显示,肿瘤及各脏器对99Tcm-T7的摄取[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与显像结果一致,且99Tcm-T7在PANC-1细胞中的摄取[(0.55±0.18)%ID/g]高于MX-1细胞[(0.16±0.11)%ID/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P<0.001)。放射性磷屏自显影结果显示,在注射99Tcm-T7 30 min后,相较于MX-1细胞,PANC-1细胞显著摄取99Tcm-T7;在正常组织脏器中,以肾脏摄取最为显著,其次为肝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显示,肿瘤实质内未见明显坏死,在PANC-1细胞中TfR呈高表达,而在MX-1细胞中TfR呈低表达。 结论 成功制备了靶向TfR的特异性多肽分子探针99Tcm-T7,其在荷瘤裸鼠模型中具有良好的显像效能,有望为在体监测肿瘤TfR的表达提供新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10.
分别自青年和老年大鼠耳蜗核提取多聚腺嘌呤信使核糖核酸,注入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表达有功能的乙酰胆碱受体,利用电压钳方法记录ACh受体电流。推论移植的老年大鼠耳蜗核ACh受体功能的下降可能与老年性聋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MR分子成像是在传统MR成像基础上引入相应的分子探针,从而将传统的非特异性物理成像转变为特异性分子成像,以同时获得被检对象的解剖及生物学信息。MR分子成像的出现为基础研究、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和检查方法,目前已成为分子成像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要内容。针对MR分子成像的技术特点,结合当前MR分子探针及成像研究的最新进展,对MR分子成像的新方法及最新成果进行简要综述,从而为相关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携带纳米铁颗粒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子探针的构建方法及其生物理化性状,以及对体外大肠癌细胞的靶向作用.方法 采用化学交联法构建抗体分子探针,应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MR扫描仪检测抗体对比剂的生化及磁学特性.将抗体分子探针与人结肠癌SW620细胞在37℃分别孵育30、60、90 min后进行MR扫描,并进行普鲁士蓝染色验证,信号变化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以最佳孵育时间为标准,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检测抗体对比剂的靶向增强作用.信号变化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 携带纳米铁颗粒的抗VEGF分子探针被成功构建并分离,抗体分子探针的弛豫率为0.0426×10~6 mol/s.免疫细胞荧光及普鲁士蓝染色法证实抗体分子探针可以与高表达VEGF的人结肠癌SW620细胞结合.MRI证明抗体分子探针孵育大肠癌细胞30、60、90 min后T_2信号强度分别为392±7、91±8、264±10,与孵育前(679±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35.489,P<0.01),在孵育60 min后T_2WI及T_2~* WI信号强度值降低最明显.抗体分子探针孵育大肠癌细胞对照实验表明,抗体分子探针孵育大肠癌细胞组与干细胞组T_2信号强度分别为82±7和68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67,P<0.05),抗体分子探针孵育大肠癌细胞组T_2WI及T_2~* WI信号强度显著降低.单纯对比剂孵育大肠癌细胞组与干细胞组比较T_2信号强度分别为419±59和400±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8,P>0.05).结论 携带纳米铁颗粒的抗VEGF分子探针已将肿瘤血管生成的评价发展到受体水平,为肿瘤血管生成的诊断与抗血管生成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前细胞凋亡的体外检测方法很多,但这些检测方法在取材、组织活检时具有创伤性,大多需要处死动物,且只能离体研究,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与转化。体内检测方法因可在活体内无创、实时监测凋亡,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放射性核素凋亡细胞显像技术因具备无创、早期、动态、灵敏、定量、可在活体内检测等优势,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技术最为成熟的体内细胞凋亡检测技术。核素凋亡显像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的细胞凋亡检测,以及恶性肿瘤放化疗的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笔者主要通过对放射性核素显像探针在细胞凋亡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分子影像学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核心在于探针的选用,本文综述了MR分子影像学中探针的种类、应用,研究近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随着PET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18F-氟化铝(AlF)标记的多肽分子探针也备受关注。其标记方法简便易行,PET显像的灵敏度及空间分辨率高,可示踪多种生物靶点,从而为肿瘤的精准诊疗提供重要信息,且部分18F-AlF标记的多肽分子探针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笔者对18F-AlF标记的多肽生物靶向分子探针在PET肿瘤显像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乙酰胆碱受体抗体阳性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浆中的抗体滴度与临床症状之间不平行的原因,作者选用10例抗体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roteinG层析柱选择性吸附IgG的原理从患者血浆中分离IgG和非IgG两部分,分别观察此两部分对TE671细胞表达的乙酰胆碱受力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退行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典型病理学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斑块、神经纤维缠结和基底前脑乙酰胆碱能损害。PET分子探针,特别是靶向β-淀粉样蛋白斑块、乙酰胆碱酯酶或受体显像的分子探针是最可靠的AD早期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许多影像模式能应用于体内组织的解剖或功能成像.然而,每种影像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目前还没有一种单纯模式能同时提供全部的解剖、功能以及分子信息.联合使用两种不同的影像模式,将大大提高影像诊断及治疗的能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双模式影像系统出现,人们对双模式探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些双模式探针能充分发挥每种影像模式的优势,已经成为未来多模式影像的新工具,为临床诊断提供全面的信息.该文讨论了双模式影像探针的研究进展及其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分子影像学探针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分子影像学得到迅速发展,在分子影像学探针开发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综述分子影像学探针的设计原则、分类及其在不同影像学技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分子核医学浅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Wagner关于分子核医学概念的要点,对Wagner关于“通过化学型将表型与其因型联系起来”的观点进行了浅议,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提出了值得特别关注的几个研究领域,即受体显像,标记反义探针基因显像、重组单抗片段、肽类放射性药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