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运动性低氧(EI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普遍存在的问题,与COPD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相关性,目前预测EID的指标多依赖肺功能且结论不一。目的探究适合基层医疗机构预测COPD稳定期患者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诱导的EID的方法。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19—2020年于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门诊进行随访的COPD稳定期患者67例,同时完善了肺功能、6MWT、评估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并计算BODE指数。收集6MWT过程中最低血氧饱和度与试验开始时的静息血氧饱和度的差值(ΔSpO2),以ΔSpO2≥4%为EID判定标准。评估ΔSpO2与mMRC评分、CAT评分及BODE指数的关系,绘制mMRC评分、CAT评分及BODE指数预测COPD稳定期患者发生EID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结果6MWT中的ΔSpO2与mMRC评分(r=-0.492,P<0.001)、CAT评分(r=-0.447,P<0.001)、BODE指数(r=-0.415,P<0.001)均呈负相关。mMRC评分、CAT评分及BODE指数预测COPD稳定期患者发生EI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3、0.765、0.711,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分、14分、2分。结论mMRC评分、CAT评分及BODE指数均可作为基层医疗机构预测COPD稳定期患者发生EID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呼吸问卷(CCQ)、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测试量表(CAT)、改良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与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健康状况、呼吸困难程度和运动耐力,并分析其评分结果与COPD患者肺功能参数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的相关性,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5-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内科对常州市永红及魏村地区进行COPD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90例COPD患者。对患者进行SGRQ、CAT、mMRC、CCQ、BODE指数评分及6MWT、肺功能检查,综合分析各评分系统之间以及各评分系统与患者肺功能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将COPD患者按照性别、年龄、有无合并症等进行分组,观察各评分系统用于不同COPD人群的差异性;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了解综合评估COPD患者严重程度的意义。结果 90例患者SGRQ总分为(21.9±14.4)分,CAT评分为(17.0±5.9)分,mMRC评分为(1.3±1.2)分,6MWT为(390.7±86.2)m,BODE评分为(2.6±1.7)分。不同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史患者FEV1%pred、CAT评分、mMRC评分、CCQ评分、SGRQ评分、6MW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合并症、年加重次数≥2次的COPD患者FEV1%pred、6MWT均分别低于无合并症、年加重次数<2次者,CAT评分、mMRC评分、CCQ评分、SGRQ评分均分别高于无合并症、年加重次数<2次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GOLD分级患者体质指数(BMI)、SGRQ评分、CAT评分、mMRC评分、CCQ评分、6MWT及年加重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肺功能(FEV1%pred)与CAT评分、mMRC评分、CCQ评分、SGRQ评分、BODE呈负相关(r=-0.338、-0.703、-0.529、-0.852、-0.837,P<0.01);与呼气峰流速(PEF)、6MWT及BMI呈正相关(r=0.869、0.572、0.322,P<0.01)。使用CAT评分和mMRC分级对COPD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对于高风险患者两种评估方法得到的评估结果一致(Kappa=0.438,P<0.001),对于低风险患者两种评估方法得到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也使用CCQ评分对入选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其在低风险患者中与使用CAT评分分组较一致(Kappa=0.753,P<0.001)。结论 四种呼吸问卷(SGRQ、CAT、mMRC、CCQ)、6MWT、BODE均与肺功能(FEV1%pred)显著相关,可以将其作为肺功能检查的补充,在COPD的临床管理工作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海燕  杨汀  姚反修  刘红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0):1294-1297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肌少症及运动能力下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运动能力和患者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对二者评估方法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可以在社区评估COPD患者运动能力及预后的简便准确的方法。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100例COPD稳定期患者,探讨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简易躯体能力测试试验(SPPB)及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6MWD与mMRC分级呈负相关(rs=-0.431,P=0.002),mMRC分级预测6MW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49(P<0.001),当6MWD为483.5 m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426,是6MWD与mMRC分级的界值。SPPB与组内数据呈正相关(P<0.001),其中5次坐站测试(5STS)与SPPB相关性最高(rs=0.751)。6MWD与5STS具有相关性(rs=0.291,P=0.038)。结论 mMRC分级与5STS测试均可以成为基层评估COPD患者运动能力及预后的简便及较准确的方法,二者有一定的相关性。6MWD低于483.5 m时,呼吸困难对运动的限制较大,可以适时开展呼吸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康复、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能力等因素的关系,寻找影响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随机选择参加肺康复的COPD患者74例及同期未参加肺康复的COPD患者32例。测量FEV1%,应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生活质量,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价呼吸困难程度,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评价运动能力及计算BODE指数。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SGRQ评分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 SGRQ总分与FEV1%(r=-0.223,P<0.05)、mMRC评分(r=0.850,P<0.01)、6MWT(r=-0.826,P<0.01)及BODE指数(r=0.767,P<0.01)显著相关。通过对COPD各个亚组分析,B、C、D组患者SGRQ总分均与是否参加肺康复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2、-0.413和-0.344(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最后仅纳入了mMRC评分、6MWT和是否参加肺康复作为SGRQ总分的独立预测变量,三者总共可以解释SGRQ总分变化的80.4%(R2=0.804,P<0.01)。结论 COPD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康复、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和运动能力密切相关;肺康复可以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Fib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COPD患者90例,根据诊断标准将COPD患者分为稳定组和急性加重组,每组45例;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予肺功能检查[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改良版的医学研究委员会问卷(mMRC)评分、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BODE指数、6min步行试验(6MWT)等评估;另检测血浆PaO2、PaCO2、IL-6、IL-8、WBC、CRP及Fib,并分析各组检测指标的差异;同时分析急性加重组患者血浆Fib水平与肺功能指标、PaO2、PaCO2、BODE指数、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加重组患者FEV1%、FEV1/FVC、6MWT步行距离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组,而mMRC评分、BODE指数、CAT评分、IL-6、IL-8、WBC、CRP、Fib数值均高于稳定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稳定组患者FEV1%、FEV1/FVC、6MWT步行距离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而mMRC评分、BODE指数、CAT评分、IL-6、IL-8、WBC、CRP、Fib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加重组患者PaO2低于稳定组,而PaCO2高于稳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加重组患者血浆Fib水平与PaCO2、BODE指数、CRP、WBC、IL-6、IL-8均呈正相关(r=0.498、0.443、0.654、0.409、0.611、0.389,均P<0.01),但与PaO2、FEV1%、FEV1/FVC均呈负相关(r=-0.396、-0.415、-0.639,均P<0.01)。结论血浆Fib可作为一种潜在生物标志物,指导COPD急性加重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型营养评定法(MNA)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分析其与BODE指数的相关性。方
法选择2012年4月~10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139例,采用MNA评估营养状态并分为
营养良好组、营养风险组及营养不良组。测定患者的体测指标、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采用MMRC评估呼吸困难程
度。按BODE指数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分析其与MNA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间性别构成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
及体测指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1)。3组间BODE指数参数FEV1% Pred、BMI、MMRC、6MWD的评分情况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0.001)。MNA评分与BODE指数呈负相关(r=-0.605,P<0.001)。结论MNA与体测指标、BODE指数密切相关,适
用于COPD人群;营养是COPD患者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改善营养状态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程肺康复锻炼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应用长程肺康复锻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SGRQ、mMRC、6MWT、BODE指数、肺功能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后实验组SGRQ(65.35±4.69)分、mMRC(3.11±0.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6MWT(187.99±21.59)m较对照组明显提高,BODE指数(5.01±1.42)分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FVC(2.25±0.43)L、FEV1(2.97±0.73)L、FEV1/FVC(56.07±7.43)%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长程肺康复锻炼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呼吸困难,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提高肺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镁、钙和维生素D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西安市第一医院呼吸科、老年科诊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10例(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镁、钙和维生素D水平,并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呼吸困难评分(mMRC指数)和BODE指数,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患者在血清镁、血清钙和血清25(OH)D_3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镁、钙、维生素D血症组患者BODE指数、mMRC指数和CAT评分均明显高于非低镁、钙、维生素D血症亚组患者(P<0.05)。血清镁、血清钙、维生素D与mMRC、BODE指数和CAT评分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镁离子、钙离子和维生素D水平与COPD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陶丽  张波  任泓颖  张燕  黄梅 《西部医学》2022,34(12):1843-1846
探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0年5月我院康复科、中医科、呼吸科收治的肺肾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6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针灸治疗。观察组选用子午流注针法,在卯时开穴并实施针灸治疗;对照组在非卯时常规辩证取穴。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6分钟步行距离(6 MWT)、mMRC及BODE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FEV1、FEV1%、mMRC及BOD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mMRC及BODE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1、FEV1%、6 MWT均增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整个试验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子午流注针法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更显著,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症状,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COPD综合评估方法分组,探讨肺康复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中的作用,寻找最佳肺康复策略。方法将106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根据2011年GOLD指南中慢阻肺综合评估方法分为B组(n=37)、C组(n=36)和D组(n=33),每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肺康复策略1组(呼吸训练);肺康复策略2组(呼吸训练+运动训练)。随访24周,比较肺康复前后及各组间肺功能指标FEV1%pred、慢阻肺评估测试(CAT)、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BODE指数及6分钟步行距离(6MWD)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24周的肺康复干预,在B组和C组患者中,肺康复策略2组的疗效最好,CAT评分、mMRC评分、BODE指数、6MWD在肺康复干预前后的差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组患者中,肺康复策略1组和肺康复策略2组各指标在干预前后的差值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比对照组好。相关分析显示CAT评分与FEV1%pred、mMRC评分、BODE指数、6MWD显著相关。结论基于慢阻肺综合评估方法分组选择不同的肺康复策略可以取得最佳的肺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不同评价系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临床诊疗的实用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2021年1月收治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28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慢阻肺评估测试(CAT)、呼吸困难评分(mMRC)、基础呼吸困难指数(BDI)、慢阻肺临床问卷(CCQ)、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BODE指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及出院1月后CAT、mMRC、呼吸困难变化指数(TDI)、CCQ、SGRQ、HDRS。对入院时的FEV1% pred、CAT、mMRC、BDI、CCQ、SGRQ、BODE、HDRS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根据患者出院后吸入药物种类,将患者分为单药组(8例)、二联组(10例)、三联组(10例),对3组患者出院1月后TDI及CAT、mMRC、CCQ、SGRQ、HDRS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FEV1%pred与SGRQ、BDI中度相关(r=-0.66, r=0.61, P< 0.01);CCQ活动评分与mMRC、SGRQ活动评分、BDI高度相关(r=0.82, r=0.92, r=-0.89, P<0.01);SGRQ活动评分与mMRC、BDI高度相关(r=0.84, r=-0.91, P<0.01);SGRQ症状评分与BODE高度相关(r=0.80,(P<0.01);SGRQ影响评分与HDRS中度相关(r=0.57, P<0.01)。以所有患者为整体进行分析,除CCQ心理评分及HDRS外,各评分均有改善(P<0.05);单药组CCQ较前下降(P<0.05),二联组CAT、mMRC、CCQ、SGRQ较前下降((P<0.05),三联组CCQ及SGRQ较前下降(P<0.05),3组T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mMRC,更推荐BDI及TDI进行呼吸困难评估;CAT、CCQ、SGRQ疗效反应灵敏,可用于治疗后的常规评估,其中SGRQ最为全面,时间充分的情况下,建议完善SGRQ;BODE评分相对复杂,但对于患者未来生存率有极高的预测价值;建议完善HDRS 进行慢阻肺合并抑郁的常规筛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BODE指数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临床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89例COPD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MMRC)和运动耐力进行测定。分析FEV1%预计值和BODE指数分别与吸烟指数、6min步行实验及COPD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次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农村和城市COPD患者FEV1%预计值和BODE指数分别与6min步行实验和COPD急性加重住院次数的关系。结果吸烟指数与FEV1%预计值和BODE指数均无相关性(P>0.05)。FEV1%预计值与6min步行实验呈正相关(r=0.593 3,P<0.01);FEV1%预计值与COPD急性加重住院次数呈负相关(r=-0.325 2,P<0.01)。BODE指数与6min步行实验呈明显的负相关(r=-0.777 5,P<0.01);BODE指数与COPD急性加重住院次数呈正相关(r=0.514 2,P<0.01)。在COPD分级中度的患者中,FEV1%预计值在城市和农村患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而BODE指数在城市和农村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COPD分级重度的患者中亦得出相同的结果。结论 FEV1%预计值和BODE指数均能够评价CO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但以BODE指数的判断更为全面及准确。  相似文献   

13.
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COPD患者BODE指数(B为体重指数,O为气流阻塞,D为呼吸困难,E为运动能力)与GOLD分级用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探讨BODE指数与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100例。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其进行肺功能测试。计算BODE指数及其各项目的评分,包括体重指数(BMI)、气流阻塞程度(FEV1%pred)、呼吸困难(MMRC)、运动能力(6MWD)。受试者分别根据GOLD分级标准和BODE指数分为四组,通过SGRQ评分对GOLD分级和BODE指数进行比较。结果 BODE指数与COPD患者的SGRQ总分、问卷各部分评分均呈显著的相关性(P〈0.01)。BODE指数可以较好地预测患者的生活质量,能解释41.3%的SGRQ总分(P〈0.01)。然而GOLD分级仅与SGRQ活动能力分值呈相关性(P〈0.05),同SGRQ其他评分并无相关。根据BODE指数划分的各组患者中,SGRQ总分和其他部分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1),但是按照GOLD分级标准划分的各组患者中,除活动能力分值外(P〈0.01),其余各组的SGRQ总分和各部分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 BODE评分系统与GOLD分级相比,能更好的评价不同严重程度COPD患者病情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IL-8水平与BODE指数(B为体重指数,O为气流阻塞,D为呼吸困难,E为运动能力)的关系,探讨血清IL-17、IL-8水平在评价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稳定期患者40例,以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COPD稳定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17、IL-8水平,对COPD患者血清IL-17、IL-8水平与BODE指数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IL-17、IL-8水平分别为(114.02±34.84)pg/mL和(102.67±31.55)pg/mL,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73.22±14.66)pg/mL和(35.36±5.04)pg/mL,P〈0.05]。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清IL-17、IL-8水平与BODE指数均呈明显正相关(r=0.782,r=0.924,P〈0.001)。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IL-17、IL-8仍处于高表达水平,检测血清IL-17、IL-8水平有助于评估CO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BODE评分(由体重指数、气流阻塞程度、呼吸困难和运动耐力4部分组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9月至2007年12月间在宣武医院就诊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38~85岁,平均年龄(62±13)岁。于入选第1年结束时、第3年结束时分别采集患者的BODE评分;同时记录两年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急性发作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次数,所有参数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评分≥5分组与〈5分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ODE评分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呈显著负相关(≥5分组P〈0.01,〈5分组P〈0.05);BODE评分与急性发作次数、急性发作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次数呈显著正相关(≥5分组P〈0.01,〈5分组P〈0.05);第1年与第3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BODE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34,P〈0.01)。结论BODE指数是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扶肺固肾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重度、极重度,且中医证型为肺肾两虚夹痰瘀证患者BODE指数(B为体质量指数,O为气流阻塞程度,D为呼吸困难,E为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肺固肾饮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气流阻塞程度[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吸困难指数(MMRC)、运动耐力[6 min步行距离(6MWT)]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组内比较:治疗组重度、极重度患者FEV1%、MMRC、6MWT治疗后积分及BODE指数治疗后总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BMI无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重度、极重度患者MMRC、6MWT治疗后积分及BODE指数治疗后总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FEV1%、BMI无明显改善(P0.05)。(2)组间比较:除BMI外,治疗组FEV1%、MMRC、6MWT治疗后积分及BODE指数治疗后总分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结论】扶肺固肾饮联合舒利迭吸入能显著降低COPD稳定期患者的BODE指数积分,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和运动耐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The body mass index, airflow obstruction, dyspnea, and exercise capacity (BODE) index was shown at predicting the risk of death, exacerbation and disease severity among patients with COPD, but few studies verified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E index and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among Chinese COPD patient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E index and HRQoL in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 analyses. Methods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initially conducted in 491 stable COPD patients in Beijing, China. Health status (HRQoL) was assessed by 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 (SGRQ); the BODE index was calculated for each patient; dyspnea was assessed using the 5-grad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ea scale. Other measurements included socio-demographic, body mass index (BMI), lung function test and 6-minute-walk test (6MWT). Patients were then followed monthly for 12 months. Results Only 450 patients completed the 1-year follow up and were enrolled in our present analyses. Mean age was (65.2 ±10.6)years,' men 309 (68.7%). The BODE index was categorized into 4 subgroups: 0-2, 3-4, 5-6 and 7-10. At baseline BODE index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baseline total SGRQ and SGRQ subscales (P trend 〈0.001). For individual components of BODE index, with the decrease of airflow limitation, and 6MWD,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RC) dyspnea grade, total SGRQ and SGRQ subscales were increased correspondingly, P trend 〈0.05, respectively. Similar association patterns were found between baseline BODE index and its individual components and mean SGRQ scores at the end of 1-year follow up. By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baseline BODE index was not only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GRQ score at baseline but also with SGRQ score at the end of 1-year follow up after adjustment for age, male, current smoking, 13s being 0.434 and 0.378,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BODE index is associated with SGRQ score cross-sectionally and longitudinally among stable COPD patients. BODE index might have potential to be used as a sensitive tool to assess the status of quality of life and to monitor disease progression among stable COPD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