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郁调为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郁者,抑而不伸之义.<黄帝内经>中提出"五郁"之说,认为五运之所乘可致郁.<丹溪心法>中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乎郁."郁,即气血郁阻,积滞不通,正如<医经溯洄集>中所言"凡病之起也,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意".因郁而显诸多症状者,即为郁证,郁证是临床常见病证,在难治病、慢性病中尤为多见.明代医家戴原礼认为:"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久郁之病见矣."阐述郁证的发生与气机升降不利,中焦传化失常有关.可以说,郁证的基本病机是五脏气血郁滞,中土枢纽失灵.  相似文献   

2.
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卷三·六郁五十二》,该篇首论“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以“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佛郁,诸病生焉”。接着缘引戴元礼所论“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他说:“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是篇〖入方〗中载方两首:一日六郁汤,其实为分别主治气,湿、  相似文献   

3.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所谓“郁”者,乃滞而不通之意。《丹溪心法·六郁》中说:“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寿世保元·郁证》中亦指出:“夫郁者,结聚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六郁之病见矣”。本病在临床上颇为多见。自朱  相似文献   

4.
“火郁发之”一词,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歧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郁者,郁滞不得泄越也,《赤水玄珠·郁证门》讲“夫郁者,结滞而不通畅之谓,当升而不得升,当降而不得降,当变化而不得变化,所以为郁.”火郁即无形之火被有形之邪所阻隔,不能正常发散、发越,以致陷伏于里,产生的多种变证.发即发散、发越之意,使陷伏于里的邪热,通过发散的办法,发越透达而出.如《景岳全书》云:  相似文献   

5.
曹毅 《国医论坛》2002,17(6):18-19
郁作为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 ,主要是通过影响气机升降出入而致病。朱丹溪曾提出六郁以气郁为先。《金匮钩玄》曰 :“郁者 ,诸聚而不得发越也 ,当升不得升 ,当降不得降 ,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证治汇补·郁证》云 :“郁证虽多 ,皆因气不周流。”《临证指南医案·郁》:“郁则气滞 ,气滞则化热 ,热郁则津液耗而不流 ,升降之机失度。”升降出入是气的基本运动形式 ,无器不有 ,升降出入异常反映于肺则为咳为喘。《医源》云 :“咳嗽虽说有五脏六腑之分 ,内伤外感之别 ,而咳嗽之因 ,大要有三 :一由气之滞而不宣 ;一由气之逆而不顺 ;一由气之虚而…  相似文献   

6.
郁证范围较广。如戴氏曰:“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丹溪心法》)。六郁有气、血、痰、火、湿、食之分,乃朱丹溪所创。张景岳则有“气、血、食、痰、风、湿、寒、热,或表或里,或脏或府,一有  相似文献   

7.
郁者,怫而不通之意。经云:“气运乖和,则五郁之病生矣。其形成,总不离系七情所伤,如若七情所伤气机不和,怫郁传化失常,当升不升,当降不降,郁证因而生焉。宋丹溪分六郁;张景岳分三有,(怒、思、忧),都以情志致病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问题解答     
问:肝病有何特点?为什么?答:肝在病理上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肝气易郁:因为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其功能活动既不可亢奋太过,又不宜阻遏抑郁,须保持一种舒展畅达的状态。同时,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往往影响到全身的气机升降运动,而六淫七情、痰饮瘀血,尤其是七情为病,又最易阻碍气机,因而易使肝的疏泄失常而发生郁滞。正如戴思恭所说:“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  相似文献   

9.
薛伯寿  薛燕星 《中医杂志》2004,45(11):862-864
中医认为,气机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又曰:"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在生理状况下,五脏藏精气而不泻,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升清降浊,营卫通行,气煦血濡,经脉和畅,以保持着阴阳的动态平衡.一旦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造成气机失常,壅滞不通,郁结不舒而导致诸郁证.正如戴思恭所说:"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变化者而不得变化也.""火郁"一证,最早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此后,<丹溪心法>所论"六郁"中又有"热郁"之说.  相似文献   

10.
解表药是指通过发汗解肌,以发散人体表邪的药物,其性质虽有温凉的不同,但均具辛散之性,作用于人体,能使气血向上向外,这种功能特点与肝的生理正相吻合。盖肝于人体中,其象应木,以血为本,以气为用,升发条达,不受郁遏,受病后每每产生气机郁滞和所主经脉不通的病变。解表药的药性趋向恰对这二种病理状态有针对性治疗作用,故古代治疗肝疾的方剂屡见配伍解表之品,归纳其效用如下: 1 疏理肝郁 肝郁是指肝脏气血不能条达舒畅而引起的一类病症。朱丹溪说“结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致使肝郁不舒的原因有虚有实:实者因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气血运行障碍而结滞于内;虚者因肝气、肝阳不足,疏泄无力,升发不能。二者产生的病理基础虽然不同,但肝用不  相似文献   

11.
浊毒致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金仓 《河北中医》2013,(5):671-672
浊毒学说是李佃贵教授提出的全新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浊毒学是研究中医浊毒学说及其应用的临床学科,引领当今学术潮流。何谓浊毒?毒者,所谓能害人者也;浊者,非清之物也。统而论之,凡非清且又能害人者即为浊毒。何谓郁?郁者,情志不畅达之谓也。临床所见"浊毒致郁"、"郁生浊毒",二者常相兼并见,互相影响。笔者深  相似文献   

12.
肝气郁结型崩漏证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春柳 《河北中医》1999,21(5):295-295
崩漏一症,有寒热虚实之分,更有气郁血瘀之别。笔者临床20余年,对肝气郁结型崩漏治疗体会如下。1 病因病理《傅青主女科》说:“妇人怀抱甚郁,口干舌渴,呕吐吞酸,而血下崩者,人皆以火治之时而效,时而不效,其故何也?是不识为肝气之郁结也。”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易受七情刺激而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变生经、带、产诸疾。肝气不疏,“气有余便是火”,火郁于内,扰动血海,血海失守则成崩漏。久漏可成崩,气血耗竭,亦必致成漏,日久则气血失调,气机失和,五脏受累。2 证 治郁结,是指气机壅滞不利而言。戴思恭:“郁者,结聚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  相似文献   

13.
不寐又称失眠。轻者入睡困难 ,夜梦频频 ;重者惶惶不安 ,彻夜不眠 ,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笔者试从肝与心、肝与神的生理特点出发 ,探讨顽固性不寐如何从肝论治 ,兹将临证体会略述如下。顽固性不寐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①彻夜不寐 ,似睡非睡 ,日累计睡眠少于 3h ;②伴有精神恍惚 ,心烦易怒 ,记忆力减退等 ;③病程较长 ,持续在 1~ 2个月以上。1 肝郁气滞 ,疏肝解郁以宁神肝为刚脏 ,木性本直 ,喜条达而恶抑郁。由于情志郁怒或精神创伤 ,肝失其疏泄条达之性 ,而致气机郁结。《丹溪心法》曰 :“郁者 ,结聚而不得发越好 ,当升者不得升 ,当降者不得…  相似文献   

14.
从"郁乃痤"探讨痤疮的辨病与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旭  刘瓦利  许铣 《北京中医药》2009,28(4):273-275
通过分析痤疮中医辨证治疗现状,强调辨病在痤疮诊治中的重要性.同顾中医经典,结合临床经验,认为"郁乃痤"概括了痤疮发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对痤疮的辨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指出"阳郁"是贯穿痤疮发病不同阶段、不同证型的主线,痤疮的辨病治疗之关键应当是"郁",而不是"热";提出痤疮也存在阴证、寒证,临床可见痤疮阳郁寒凝证型者.  相似文献   

15.
干姜(或生姜)、细辛、半夏、五味子("姜辛夏味")是张仲景治疗寒痰水饮证的经典药物组合,吕翠霞教授继承并发扬其精华,将"姜辛夏味"配伍用于痰咳的治疗。吕老师认为,痰咳的病机为痰浊壅滞、肺失宣肃,治疗当以恢复肺之宣降为务,故无论外感内伤、寒痰热痰,皆用"姜辛夏味"配伍,以其收、散、升、降之效俱备,顺应肺之生理特性。同时,吕老师处方亦注重辨证化裁,治疗慢性咳嗽或寒痰水饮所致咳嗽,法遵仲景,多用原方;对证属痰热郁肺及兼有其他症状者,或配伍他药,或随证易换某一药味。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肠病,相当于中医上"慢性泄泻"、"便秘",常表现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脾胃升降为机体升降的枢纽。升降不及或者太过均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单兆伟教授重视脾胃升降,脾胃同调,升降相宜,治疗腹泻型肠易激,健脾化湿、疏肝行气,佐以升清;治疗便秘型肠易激,以润降为主,佐以升清;宣降肺气以助降浊;若兼有气虚,则健脾益气,脾升则胃降。  相似文献   

17.
<正>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斡旋食物,化生气血,为人体浮沉升降之枢纽。脾升,肝肾亦升,致水木不郁:胃降,心肺亦降,致金火不滞。就其纳谷、运化、升降、出入,生理功能之神妙,全在阴阳变化之中,实为暗合天地之道也。一、脾胃阴阳的对立与统一脾为脏属阴,胃为腑属阳;阴属柔主升,阳为刚主降;降则纳谷,升则运化;升者为阳,阴中之阳升;降者为阴,阳中之阴降。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营  相似文献   

18.
香苏饮具有疏肝健脾,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具有气滞病机特点的病证。唐旭东教授认为胃生理上以"降"为顺,病理上因"滞"而病,临床所见胃病多具有气滞病机特点,治疗当以"通降"为着眼点。唐旭东教授临床治疗胃病擅长以香苏饮为基础方辨证加减用药,肝气犯胃证常合用四逆散、饮食停滞证合用保和丸、脾虚湿滞证合用半夏泻心汤、久病气滞血瘀证常合用丹参饮、金铃子散,加减用药灵活巧妙,基于"通降论"和香苏饮应用经验开发的通降颗粒临床应用效验。  相似文献   

19.
清胃散出自《兰室秘藏》,是治疗胃火牙宣的主方,历来少有医家用来治疗痤疮。黄秀深教授认为痤疮的病机主要是阳明经气郁滞。治法上首当开郁,取"火郁发之"之意,仿清胃散之意治疗,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正>火郁发之,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郁者,抑遏之谓。火郁,乃火热被伏于内,不得透发而形成的病理改变。发之,是火郁的治则,即疏通气机,使郁伏于内之火得以透达发越而解之意。普济消毒饮乃"火郁发之"的代表方剂之一,原方主治大头瘟,症见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有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流行性腮腺炎、颜面丹毒、头面部的蜂窝组织炎等。也可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