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螺旋CT平扫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平扫在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对34例经手术证实的绞窄性肠梗阻的平扫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壁增厚水肿、靶征、腹水、肠系膜水肿、漩涡征和鸟嘴征是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可靠征象,肠壁增厚失去分层改变、局限性肠壁密度增高、腹水或肠液密度增高及肠壁、门脉积气则高度提示肠壁坏死。结论:CT平扫能快速有效地诊断绞窄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诊断绞窄性肠梗阻中的价值。方法:对CT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32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析内容包括肠系膜血管改变、肠壁强化程度及腹水情况等,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绞窄性肠梗阻主要征象有病变段肠管无强化和强化减弱(23/32,72%),腹腔积液(21/32,66%),系膜血管改变和网膜浑浊、密度增高(18/32,56%)。结论:肠壁强化程度减退、漩涡征、肠腔积血及腹腔积血是绞窄性肠梗阻比较可靠的征象。螺旋CT检查是诊断有无绞窄性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内疝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经手术证实的腹内疝病例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腹内疝均表现为肠梗阻。22例显示疝口,并见"肠管异位聚集征"、"囊袋征"和肠系膜血管走行异常,20例见"鸟嘴征",15例见"靶征"。伴发肠扭转14例,显示肠管和肠系膜血管的"漩涡征",14例均出现"绞窄征",表现为肠壁增厚、血性腹水。结论多层螺旋CT结合多平面重建对腹内疝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时准确诊断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绞窄性肠梗阻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的32例绞窄性肠梗阻和85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资料,结合文献筛选了7种绞窄性肠梗阻的CT征象:(1)肠壁强化减弱或无强化;(2)肠壁持续强化;(3)肠壁或门静脉积气;(4)肠壁增厚;(5)肠系膜血管充血;(6)肠系膜水肿/积液;(7)腹腔大量积液。比较上述CT征象在绞窄性肠梗阻与单纯性肠梗阻病例中的分布及诊断效能。结果上述7种CT征象在绞窄性肠梗阻病例中出现概率明显高于单纯性肠梗阻病例(P均<0.05);前3种征象只出现在绞窄性肠梗阻病例中,32例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中同时具备2项以上征象者占90.6%,85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中具备2项以上征象者仅3例,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88.752,P=0.000)。结论在诊断肠梗阻基础上,出现肠壁强化减弱或无强化、肠壁持续强化、肠壁或门静脉积气等征象之一或至少其他2种以上CT征象可提示为绞窄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上绞窄性肠梗阻的征象,提高对绞窄性肠梗阻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64例手术证实的绞窄性肠梗阻病例纳入研究,男43例,女21例,年龄23~72岁,平均42岁.采用单排螺旋CT进行全腹部扫描,对比剂以2~3ml/s速度注射,注射后60s扫描,层厚10mm.参照术中所见,回顾性分析上述CT资料,包括:①间接征象:肠腔扩张积液,肠壁增厚及肠壁密度改变(靶征),肠系膜脂肪水肿及渗出(缆绳征),肠系膜血管增粗并肠系膜扭曲(漩涡征),肠壁间、肠系膜间及门静脉积气,腹水;②直接征象:肠系膜上动脉或上静脉充盈缺损.结果:正确诊断54例,正确率82.8%.CT显示肠腔扩张积液47例(73%),其中6例积液呈高密度提示肠腔内积血(9.3%);肠壁水肿增厚19例(29.6%),其中11例增强后肠壁密度不匀,呈“靶征”(17%),8例肌壁未见强化(12.5%);肠系膜脂肪水肿及渗出(缆绳征)43例(67%),肠系膜血管增粗并肠系膜扭曲呈“漩涡”状9例(14%),肠壁间积气、肠系膜积气各1例,门静脉积气2例,腹水31例(48.4%).肠系膜上动脉或上静脉充盈缺损3例.结论:绞窄性肠梗阻CT表现有一定特征,可做出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肠扭转的CT表现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目的 提高螺旋CT诊断肠扭转的正确率。方法 对9例术前CT明确诊断为肠扭转,并经手术证实病例的CT资料进行分析。主要重组方法有多平面重组法(MPR)及滑动薄层块最大强度投影法(STS-MIP)。结果 9例肠扭转诊断均正确,主要征象有肠管的“漩涡征”(6例)和血管的“漩涡征”(9例)、“靶环征”(2例)、“鸟喙征”(6例)。结论 肠系膜血管的“漩涡征”是诊断肠扭转的特异性征象,“靶环征”及肠壁强化减弱、腹水是提示绞窄性梗阻的可靠征象。螺旋CT扫描及重绢对肠扭转的诊断具有莺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内疝的临床与影像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早期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8例腹内疝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全腹部CT平扫,同时将扫描的原始数据进行所需的冠状位、矢状位及任意方位的多平面重组,由2名腹部放射学副主任医师用双盲法评价图像.结果 28例患者术前CT均提示小肠梗阻,肠管绞窄6例,10例提示腹内疝(十二指肠旁疝5例,大网膜裂孔疝1例,盲肠周围疝1例,肠黏连束带内疝3例).所有患者均行剖腹探查,手术证实所有患者均有小肠梗阻,肠管绞窄12例,腹内疝类型包括十二指肠旁疝7例(左侧5例、右侧2例),肠系膜裂孔疝1例,大网膜裂孔疝1例,盲肠周围疝2例,肠黏连束带内疝17例.各型腹内疝的共有CT表现和一系列个体征象与手术结果存在相关性,共有征象有:肠管异位(100%)、局限性肠梗阻(100%)、占位征象/周围脏器移位(100%)、鸟嘴征(85.71%)、缆绳征/漩涡征(89.29%)、肠缺血(71.43%).结论 腹内疝早期临床诊断困难,及时行CT检查并正确诊断至关重要,熟悉其影像征象早期诊断不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腹内疝及伴发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手术证实的腹内疝病例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CT检查采用平扫及双期增强,并进行VR、MPR及M1P等后处理.结果:10例腹内疝中,8例有腹部手术史,10例均表现为肠梗阻,8例显示疝口,并有肠聚集、移位、肠系膜血管走形异常.伴发肠扭转7例,显示肠管和血管的“漩涡征”,5例见“鸟喙征”,3例见“同心圆征”,4例出现肠绞窄,表现为肠管强化减弱、肠壁水肿、腹水.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和多种方法重组对腹内疝伴发肠扭转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时诊断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绞窄性肠梗阻的影像学特征,探讨老年绞窄性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材料和方法:对照分析本院近年来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老年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X线、CT、DSA的影像资料和病理结果.结果:16例老年绞窄性肠梗阻中,血运性肠梗阻8例,肠粘连3例、肠套叠2例、嵌顿疝2例、阑尾包块1例.16例X线立、卧位摄片,均见腹部肠腔扩张,积气、积液,CT有12例见节段性肠壁增厚、黏膜下水肿呈"靶征",7例见大量腹水.5例行肠系膜动脉CTA多平面重建(MPR)见局部肠系膜动脉分支狭窄变细.2例行DSA见肠系膜上、下动脉纤细、远端分支显示不清.结论:老年性肠梗阻X线见局限性肠壁增厚,CT见肠壁黏膜下水肿呈"靶征"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可能,CTA见局部肠系膜动脉分支狭窄变细或闭塞,有助于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小肠扭转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小肠扭转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经手术证实小肠扭转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例患者行CT平扫,7例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8例中7例有肠管和血管的漩涡征,5例有鸟喙征,2例见同心圆征,4例显示肠管壁强化减弱、肠壁水肿和腹水.结论:肠管和血管的漩涡征是诊断小肠扭转的特征性征象,同心圆征、肠管强化减弱、肠壁水肿和腹水的出现,则高度提示绞窄性肠梗阻;螺旋CT增强扫描和图像重组可对小肠扭转做出准确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绞窄性肠梗阻肠系膜及其血管改变的CT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对经CT检查、有肠系膜及其血管(MRV)改变的30例绞窄性肠梗阻(SO)进行分析,探讨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SO,均行CT平扫,其中20例行增强扫描,均显示有不同形式的MRV改变。26例经手术、4例经临床证实,包括粘连性肠梗阻9例,肠扭转8例,肠套叠6例,肠系膜血管闭塞性肠梗阻4例,内疝3例。结果所有病例经CT检查可发现11种CT征象,并可分作:(1)直接征象:包括肠系膜血管闭塞2例,肠系膜水肿及其血管增粗并形态异常19例;(2)间接征象:包括肠壁水肿增厚24例,CT强化肠壁异常6例,肠腔大量积液13例,肠袢特殊形态10例,肠壁、肠系膜出血各1例;(3)并发症征象:包括肠壁间积气3例,肠系膜门脉积气1例,肠系膜积气1例,腹水和气腹共11例。结论急腹症CT检查如能显示MRV改变,结合其他CT征象和临床,可以对SO术前作出诊断。同时也能观察到传统x线不能显示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部X线平片和CT对小儿肠梗阻的诊断价值,重点探讨小儿绞窄性肠梗阻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4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手术证实肠梗阻23例,术前24h均拍摄腹部正侧位X线平片,其中14例行腹部CT扫描。结果:23例肠梗阻术前诊断正确率:腹部X线平片为69.6%(16/23):CT为100%(14/14)。其中,绞窄性肠梗阻术前诊断正确率:腹部X线平片为38.9%(7/18);CT为90.9%(10/11)。11例绞窄性肠梗阻的主要CT表现包括:小肠壁增厚9例;CT平扫肠壁密度增高7例和“靶征,,2例;CT增强扫描肠壁强化低于正常者6例,3例延迟扫描强化。肠系膜血管增粗水肿5例,4、肠壁积气4例,腹水6例。结论:CT诊断小儿肠梗阻,特别是显示肠绞窄,较腹部X线平片优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粘连性小肠梗阻CT显示征象与肠缺血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手术和保守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肠缺血坏死组、肠缺血组、无肠缺血组和保守治疗成功组。记录其CT征象,分析梗阻移行带与梗阻近端肠管CT征象的关系以及不同CT征象与肠缺血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梗阻移行带CT征象包括"鸟嘴"征、"成角"征和单纯粘连改变;梗阻近侧肠管CT征象包括内疝样征、闭袢征、扭转征和不同程度的肠缺血改变。"鸟嘴"征、"成角"征的近侧肠管出现上述CT征象明显多于单纯粘连改变者,且缺血、坏死发生率明显增高。肠缺血坏死组、肠缺血组、无肠缺血组和保守治疗成功组CT征象种类数依次由多减少,即平均征象数/例分别为3.22、2.66、1.16和0.69,各组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征象数/例与肠管的缺血程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77)。结论梗阻移行带CT表现类型可提示梗阻的严重程度,结合梗阻近侧肠管的CT征象能有效地判断肠管的缺血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扭转CT平扫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6例经手术证实的肠扭转患者的CT平扫检查及其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肠扭转CT平扫的主要征象为:①直接征象:肠袢呈C形15例,肠系膜血管扭曲征16例,远端肠管呈鸟嘴征13例,漩涡征6例;②间接征象:扭转肠袢内积液、积气者14例(其中单纯肠管内积液者6例),近端肠管见液平面者12例,腹膜腔内积液者3例.结论:CT平扫对肠扭转的早期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小肠机械性梗阻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 CT对小肠机械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1例手术和临床证实的小肠机械性肠梗阻病人的 CT表现进行了分析。全部病人为腹平片和临床检查确诊为小肠机械梗阻病人。男 14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44 .8岁。结果 :完全性小肠梗阻 13例 ,绞窄性小肠梗阻 5例 ,不完全性小肠梗阻 3例。 1/ 3病例术前 CT显示梗阻病因 ,包括腹腔肿块 ,炎性狭窄。 5例中 4例 (80 % ) CT征象提示肠绞窄存在 ,早于腹平片。肠壁郁血增厚大于 3 mm,肠腔大量积液 ,气液平面中液多于气 ,腹腔广泛性液体渗出伴肠系膜水肿则提示绞窄性肠梗阻。结论 :在明确梗阻病因上 CT较腹平片有明显优势。显示典型绞窄性梗阻征象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腹平片高 ,但无典型征象并不能排除绞窄性肠梗阻存在  相似文献   

16.
绞窄性肠梗阻是指伴有肠系膜和肠壁血液循环障碍的机械性肠梗阻,是临床较常见的重症急腹征之一,常见病因有肠粘连,肠扭转,绞窄性疝,肠套叠等,常合并肠坏死,穿孔,死亡率较高,达10%左右,而X线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笔者收集我院1997-2005年,经手术证实的绞窄性肠梗阻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参考其它文献资料,以提高对本病的X线的特征表现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鉴别粘连性腹内疝与单纯粘连性肠梗阻的价值。方法收集粘连性腹内疝19例(腹内疝组)和粘连性肠梗阻25例(肠梗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CT表现的差异,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CT征象对腹内疝和粘连性肠梗阻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梗阻点明确、粘连带、鸟嘴征、环靶征、肠系膜雾样征、缆绳征在腹内疝组出现频率高于粘连组(P0.05),预测粘连性腹内疝比值比分别为:18.06、3.56、15.00、6.86、4.40、21.33,但粘连带征OR的95%可信区间跨越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缆绳征对腹内疝鉴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对粘连性腹内疝与粘连性肠梗阻的鉴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摘要目的评价CT对于行Roux-en-Y胃旁路术后腹内疝(IH)诊断的准确性,进而建立诊断路径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对行腹腔镜下Roux-en-Y胃旁路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经伦理委员会同意,经证实有IH的76例,无IH的78例。由2位放射科医师独立分析之前诊断IH的CT征象:肠系膜扭转、小肠梗阻(SBO)、蘑菇征、聚集的肠袢、飓风眼征、肠系膜上动脉后位小肠、右位吻合口。同时评估2个新征象:肠系膜上静脉(SMV)鸟嘴征、肠系膜血管十字交  相似文献   

19.
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47  
目的:探讨CT对临床或(和)X线平片疑为肠梗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或(和)X线平片疑为肠梗阻疾病的52例患者的平扫及增强CT检查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52例手术治疗患者中,48例(92%)手术结果与CT表面相符,包括肠肿瘤12例,肠粘连10例,肠套叠9例(含5例肿瘤),肠扭转及腹外疝各5例,胆石3例,回盲部感染3例,Crohn病1例。肠肿瘤和肠粘连各误诊2例;5例肠壁缺血(提示肠绞窄)4例CT诊断明确,主要表现为洱壁增厚及肠壁强化减弱。结论:CT能区分机械性肠梗阻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肠管扩张,快速显示梗阻的部位和病因,提示肠绞窄,有助于临床及时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因此,对疑为肠梗阻的病人只要条件允许宜尽快作CT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5年经CT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48例肠梗阻病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螺旋CT机做CT平扫,其中6例另行增强CT扫描.结果:所有48例肠梗阻病例的CT诊断结果与临床手术结果相符.①在本组病例中,CT扫描显示肠梗阻部位(小肠梗阻29例,结肠梗阻19例);肠梗阻原因(腹壁疝13例,肿瘤19例,肠粘连14例,肠套叠3例,胆石性肠梗阻2例);肠梗阻性质(单纯性肠梗阻41例,绞窄性肠梗阻7例).②CT扫描不仅显示肠梗阻时肠道的扩张及肠腔内的气液平面,而且清晰地显示肠梗阻时肠壁、肠系膜的情况、闭襻的形成以及肠梗阻是否伴有出血及腹水等征象.结论:CT检查可以判定有无肠梗阻,确定肠梗阻的部位及肠梗阻的原因,以及是否为绞窄性肠梗阻,CT是机械性肠梗阻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