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位产钳术与低位胎头吸引术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205例进行阴道助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低位产钳术成功率高、新生儿损伤率、窒息和病死率低。结论 低位产钳术是更安全可行的阴道助产术。  相似文献   

2.
雒桂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4,(20):2617-2618
目的观察胎头吸引术及产钳术在助产方面的临床效果,指导临床正确使用助产技术。方法对2006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胎头吸引术及产钳术26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产钳组125例,胎头吸引组142例,比较两种助产方式的利弊。结果产钳组助产时间短于胎头吸引组(P〈0.05),术后2组产妇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产钳组低于胎头吸引组(P〈0.05)。结论在助产方面,产钳术明显优于胎头吸引术,提倡临床推广产钳术,以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在阴道助产中 ,胎吸术与低位产钳术经常运用 ,经临床比较 ,低位产钳术比胎吸术更安全、更有效 ,对新生儿损伤更小。胎吸术的主要并发症是儿头血肿 ,产钳术的主要并发症是软产道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叶产钳、双叶产钳和胎头吸引术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160例剖宫产术中出头困难的胎儿分别应用单叶产钳、双叶产钳和胎头吸引术娩出胎儿,比较3种方法的利弊.结果 与单叶产钳组和双叶产钳组比较,胎头吸引器组新生儿损伤小,产妇并发症少(P<0.05).结论 在剖宫产中应用胎头吸引术比产钳更安全、省力且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产钳术与胎头吸引术在分娩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凤英 《安徽医学》2012,33(2):194-195
目的观察产钳术、胎头吸引术临床效果,比较两种助产方式优缺点。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3年间行产钳助产术、胎头吸引术113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产钳组45例,胎吸组68例。结果产钳术软产道损伤发生率高于胎吸组(P0.05),产钳组面部损伤高于胎吸组(P0.05),但两组新生儿头皮血肿、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者不能完全相互代替或偏废,应根据条件及分娩进展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6.
胎头吸引术是应用负压原理,利用胎头吸引器吸住胎头进行牵引,以加速分娩的一种手术,操作简单易行,但目前临床上时有胎头吸引术失误甚至导致母儿损伤的病例报道。为提高胎头吸引术的成功率,减少失误,现对胎头吸引术的失误原因及防范措施加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产钳术、胎头吸引术临床效果,指导临床正确掌握阴道助产术,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5年间行产钳助产术、胎头吸引术的26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产钳组136例,胎吸组124例,比较两种阴道助产方式的利弊。结果,产钳组助产时间短于胎吸组(P<0.05),两组产妇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产钳组低于胎吸组(P<0.05),说明阴道助产产钳术明显优于胎头吸引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单叶产钳阴道助产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2000-2009年采用单叶产钳、胎头吸引器、双叶产钳头位阴道助产的285例患者进行分析,比较3种阴道助产方式的利弊。结果:与双叶产钳组和胎头吸引器组比较,单叶产钳组助娩时间短,新生儿损伤小;与双叶产钳组比较产妇并发症少;但S+4以上助产成功率较双叶产钳组低。结论:单叶产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助娩方式,可减少不必要的母儿损伤。可完全取代胎头吸引器,但不能完全取代双叶产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了解头位阴道助产的临床特征,探讨头位阴道助产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头位阴道分娩产妇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产钳术,观察组采取胎头吸引术,对比分析两组头位阴道助产临床特征和分娩结果。结果:产钳术助产成功率为100.00%,胎头吸引术助产成功率为56.6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术出生婴儿并发症少于胎头吸引术,产妇并发症略高于胎头吸引术并发症,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钳术与胎头吸引术各有千秋,在产妇并发症、新生婴儿并发症等上面无明显差异,要进一步加强产钳术及胎头吸引术开发,提高头位阴道助产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对 94例头位难产用产钳和胎吸术助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对母婴的影响及中、低位产钳术对母婴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产钳术在胎儿大、产力差及危急情况下优于胎吸术 ,但对产妇的影响大于胎吸术 ,尤以中位产钳损伤最大 ,而对新生儿影响两者无显著差异。提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是减少母婴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分娩属生理过程,可自然结束,不需干预和进行手术助产,但分娩发生病理现象危及母婴生命时,则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结束分娩。产钳较胎头吸引器难于掌握,若使用不当,可造成母婴创伤,多在胎头吸引术未成功时才考虑应用。产钳术分类:根据儿头在盆腔内位置的高低,分为高位、中位及低位产钳术。高位系指儿头未衔接时上产钳,危险性大,已不采用。胎头衔接后上产钳,称中位产钳术。目前也很少采用。儿头颅顶骨最低部位(不是先锋头的最低部分)降达会阴部时上钳,称低位产钳术。儿头显著于阴道口时上产钳,为出口产钳术。尤其是出口产钳术,困难多较小,较安全…  相似文献   

12.
对94例头位难产用产钳和胎吸术助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种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母婴的影响及中、低位产钳术对母婴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产钳术在胎儿大,产力差及危急情况下优于胎吸术,但对产妇的影响大于胎吸术,尤以中位产钳损伤最大,而对新生儿影响两者无显著差异。提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是减少母婴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胎头吸引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在本院经阴道分娩使用胎头吸引术助产207例产妇的资料.结果:胎头吸引术成功率为99.04%,对母婴影响较小.结论:应用低位胎头吸引术简单、方便、安全,成功率高,并降低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率,从而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4.
郑小玲 《广州医药》2005,36(4):44-45
目的 探讨产钳术在阴道助产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8例产钳助产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中位产钳术有不同程度新生儿窒息及软产道损伤;低中住及低位产钳术对新生儿及软产道损伤、产后出血无明显影响。结论 高中位产钳术在胎儿存活条件下应当放弃,由剖宫产代替,低中位产钳术在产钳助产中有一定的地位,同时缩短第二产程,对降低母儿发病率和围生儿死亡率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颜幸燕 《医学文选》1995,16(2):115-117
住院分娩1020例,其中胎头吸引术(胎吸组)76例,与自然分娩(自然组)796例比较,结果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妇产后出血量胎吸组明显高于自然组,且胎吸失败后改用产钳术者重度窒息率增高。为提高胎头吸引术成功率及降低胎儿不良的影响,如何选择最佳的操作条件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在剖宫产术中,徒手娩胎头困难时,反置产钳助娩胎头的效果.方法 将825例剖宫产病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在剖宫产术中徒手娩胎头困难时,行反置产钳助娩胎头,对照组行常规产钳助娩胎头.观察两组病例使用产钳发生滑脱及新生儿损伤的情况.结果 两组病例发生产钳滑脱机率对照差异无显著性,而新生儿损伤研究组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徒手娩胎头困难时,反置产钳助娩胎头效果好,对新生儿损伤小.  相似文献   

17.
268例胎头吸引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吸术是根据负压原理 ,应用特制的胎头吸引器置于胎儿头顶部 ,形成一定负压吸住胎头 ,通过牵引借以协助胎儿娩出的手术 [1 ]。方法简单 ,易于掌握 ,对软产道损伤小 ,可用以代替低位产钳。本文对 1994年 8月~ 1999年 5月间 2 6 8例胎头吸引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旨在讨论胎吸术指征、母婴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以增加母婴安全系数 ,提高产科质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 8例 ,年龄 2 3~ 35岁 ,平均 2 9岁。初产妇 2 5 6例 ,占 95 .5 2 % ,经产妇 12例 ,占 4.48%。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 143例 ,胎儿宫内窘迫 12 5例 ,重度妊高征…  相似文献   

18.
<正> 胎头吸引术及产钳术均是处理头位难产时的重要方法,二者适应症相仿。胎头吸引术在我国广泛应用于产科临床已有30年的历史,此法简便易学,应用广泛。产钳术由16世纪chamberlen家族发明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此后几经改进,现使用的产钳已很精巧,但由于高、中位产钳对母婴损伤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探讨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的合理选择、操作要领与并发症的预防,得出结论 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合理选择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熟练掌握手术程序和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罗瑞珍  言齐  宋涛  罗治国 《河北医学》2006,12(4):345-346
目的: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我科在产钳术的基础上,使用单叶产钳助产60例的临床应用。方法:钳叶选用kielland产钳左或右叶,在阴道助产中将一叶产钳钳叶放置头枕骨侧下方为支点,钳叶紧贴胎头,钳叶方向与胎头枕骨方向一致。试牵无滑脱即可向下牵引娩出胎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代替产钳术,可完全取代胎头吸引助产术。结果:使用单叶产钳助产60例,1次成功58例,成功率96.6%,2例使用2次单叶产钳助产。结论:单叶产钳助产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助产快,对母婴损伤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