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梁扩寰曾提出:脂肪肝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现象,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常见者有(一)营养失调性脂肪肝:(1)营养过剩(2)营养不良;(二)酒精中毒性脂肪肝;(三)糖尿病;(四)小肠旁路手术后;(五)激素;(六)肝细胞性损害及其它。脂肪肝所致肝细胞损害,出现谷丙转氨酶增高者从近年  相似文献   

2.
田雪梅  施丽 《农垦医学》2000,22(4):257-258
脂肪肝导致肝脏的一系列病变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为观察脂肪肝患者血脂水平及比较酒精性与非酒清性脂肪肝两者间的血脂水平是否有差别 ,我们对超声检查显示脂肪肝的两组患者的血脂测定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并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有典型超声声像特征 ,ALT(转氨酶 )轻度增高或正常 ,临床诊断为脂肪肝者 59例 (男 51例 ,女 8例 )。其中半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饮酒史 ,但无糖尿病、肾病史 ,心肺功能正常。年龄 30~ 45岁。取同龄、同时体检的健康者 51例做对照。1 .2 方法 甘油三酯 …  相似文献   

3.
大鼠酒精性脂肪肝形成过程中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绍岐  谭诗云  孟小芹  沈志祥 《广东医学》2005,26(12):1652-1653
目的探讨血浆β-内啡肽水平在大鼠酒精性脂肪肝形成中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n=12)和正常对照组(n=12)。4周末,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β-内啡肽(-βEP)含量,同时检测肝组织中的SOD,MDA含量,并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和肝组织-βEP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成功建立。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βEP和MDA含量明显升高[血浆-βEP,(422.22±91.02)vs(1 135.87±339.65)ng/L;肝组织MDA(1.20±0.16)vs(12.33±1.15)μmol/g protein;血浆MDA(1.85±0.29)vs(23.58±2.56)μmol/L],SOD[肝组织SOD(41.54±3.73)vs(11.69±0.75)kU/g protein;血浆SOD(209.89±11.86)vs(126.73±13.11)kU/L]含量明显下降,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病理检查发现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组大鼠肝脏呈中度或重度脂肪肝。结论长期饮酒或酗酒可使血浆中-βEP水平升高,SOD含量降低,促进脂质过氧化反应而参与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乙醇引起肝细胞脂肪性病变的机制。方法 以5d龄KM乳小鼠肝细胞为实验材料,分为未分离纯化与分离纯化两大组原代培养,每大组均设正常对照组和乙醇实验组(50、100、200、300、400mmol/L 5个乙醇浓度),采用形态学观察,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程度,RT PCR检测PPARα与PPARγmRNA水平,以及TNF-α、IL 6mRNA水平的变化,综合评价乙醇引起细胞脂肪性病变的机制。结果 未分离纯化的肝细胞发生了向脂肪细胞转变的现象;其PPARγ、TNF α和IL 6的mRNA水平较其正常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 纯化的肝细胞不易形成脂细胞;而乙醇处理肝脏细胞时,可能是肝细胞在非实质细胞及其产生的因子(包括免疫因子)的作用下发生了肝细胞脂肪变性即去分化或转分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肝舒乐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饲料诱发大鼠NAFL模型,同时给予肝舒乐片干预,光镜下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和琥珀酸脱氢酶(SDHase)的表达,电镜下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并行立体计量学分析,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肝舒乐组的肝组织脂肪变性与肝细胞超微结构明显改善,免疫组化表明其显著促进脂肪肝肝细胞SDHase的表达,同时肝组织TG、TC、FFA含量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舒乐片能有效防治NAFL,其机理可能与增强肝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6.
肝脏是内源性血脂和脂蛋白合成代谢的主要器官,脂肪肝是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高脂血症是NAFLD的一个高危因素,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关系。要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改善预后,我们就要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高脂血症的关系、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表现及治疗有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肝病,其涵盖范围包括脂肪肝、脂肪性肝炎以及肝硬化。其发病率的增加与肥胖、2型糖尿病等密切相关。越来越多人体试验表明,肠道微生物菌群过度生长与 NAFLD 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有关。最近,已有很多研究表明益生菌在改善 NAFLD 方面有效,已被视为一种治疗 NAFLD 的新方式,但仍需大样本试验和较长周期的临床随访进行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主要对 NAFLD 以及益生菌治疗 NAFLD 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从而进一步为益生菌用于 NAFLD 的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由于肥胖发生率的快速上升。目前相对于酒精性肝病来说,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更常见,且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肝功能检查异常的最常见原因。其世界范围内的发生率据估计在一般人群约为20%、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达70%。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病理变化随病程的进展而表现有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NAFLD的常见病因有肥胖、Ⅱ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近年来NAFLD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我们对它的认识仍然不足。以下分别介绍NAFLD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1 临床表现NAFLD的临床表现随病因和肝脏脂肪、炎症浸润程度不同而不同。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有疲乏、右上腹胀满,或间歇隐痛、肠功能紊乱所导致的腹泻或便泌、腰围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胃窦Cajal间质细胞数量的变化,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胃肠动力障碍的相关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20只,对照组1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模型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葡聚糖蓝-2000作为标记物,观察大鼠胃肠道传输速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胃窦Cajal间质细胞的变化.结果复制模型成功,模型组胃肠道传输速度明显减弱(P<0.05),胃窦C-kit阳性Cajal间质细胞也明显减少(P<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胃肠道传输速度减弱与胃窦Cajal间质细胞的减少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肝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形成中的作用,
探讨NAFLD的发病机理。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饲料4、8、12周组;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MPTP开放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Bcl-2、Bax在肝组织中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肝脏Bax表达及
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4~12周组肝细胞凋亡指数增加;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显示高脂组随着造模时间延
长,MPTP开放增加;免疫组化显示Bcl-2在4、8、12周高脂组表达,但组间比较阳性细胞数增加不明显;Bax在高脂组随造模时
间延长阳性细胞数增加;Western Blot 进一步证实Bax 在高脂组随造模时间延长蛋白表达量增加;并且随着脂肪肝的进展,
Bcl-2/Bax 比率进行性下降。结论NAFLD大鼠模型中存在肝细胞凋亡,线粒体损伤与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MPTP开放是
NAFLD大鼠重要线粒体损伤机制,而Bax表达量增加、Bcl-2/Bax比率异常是MPTP开放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SSeCKS)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形成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和高脂饮食组(高脂组)。高脂饲料喂养14周后,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检测大鼠血脂及肝功能;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方法研究大鼠脂肪肝形成中SSeCKS表达变化。结果:高脂组大鼠肝脏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1)。高脂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1)。肝组织SSeCKS蛋白表达亦明显增强。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SSeCKS表达变化与脂肪肝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病理及血清指标来评价利拉鲁肽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的疗效.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高脂组20只和正常对照组12只,高脂组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和安慰剂组,继续予高脂饮食并分别予皮下注射利拉鲁肽或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予普通饲料喂养.干预16周末,1H-MRS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相对脂肪含量,并行肝组织病理HE染色及生化等指标检测,采用方差齐性检验分析数据.结果 与安慰剂组相比,利拉鲁肽组大鼠体质量、肝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均明显下降(P<0.05);与安慰剂组相比,利拉鲁肽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及1H-MRS结果示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轻甚至恢复正常,肝内相对脂肪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利拉鲁肽能明显减轻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体质量,改善肝指数和肝脏相对脂肪含量,利拉鲁肽有可能成为治疗NAFLD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14.
FATP4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脂肪酸转运蛋白 (fattyacidtransportprotein4,FATP4)基因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高脂饮食脂肪肝模型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eversetransla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 ,RT PCR)与蛋白质印迹 (Westernblot)方法测定脂肪肝肝组织中FATP4表达变化。结果 高脂饮食脂肪肝大鼠肝脏中FATP4于 2周时其mRNA及蛋白表达增强 ,于 12周时表达最为明显 ,与正常组比较相差显著 (P <0 0 5 )。结论 高脂饮食引起FATP4表达增强 ,最初是一种适应性反应 ,随着FATP4表达进一步增强 ,导致脂肪酸代谢失衡 ,可能引起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低浓度多氯联苯118(polychlorinated biphenyl 118,PCB118)是否引起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腹腔注射PCB118[10、100和1 000 μg/(kg·d)]或玉米油[0.5 mL/(kg·d)]13周。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 表达水平。HE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程度。结果:不同浓度PCB118刺激后与对照组比较,血清ALT、TG、TC、GLU、LDL?C、HDL?C水平显著增加(P < 0.01),血清AST水平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1β、TNF?α、TGF?β1、MMP?2、α?SMA 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HE 染色示肝脏脂肪变性、炎症浸润,天狼星红染色示肝小叶结构紊乱,明显纤维化。结论:慢性低浓度PCB118通过炎症机制促进肝脏纤维化,诱导大鼠NAFLD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酒精性脂肪肝(AFL)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模型大鼠肝脏脂质(肝脂)及血脂等指标的异同。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FL组和NAFL组,10周造模成功,制备病理切片,测定各组血脂、酶学等指标,制备肝匀浆测定肝脏脂质含量。结果:NAFL组大鼠部分肝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滴,AFL组出现大泡状脂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FL组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BIL)及肝脏TG、TC显著升高(P<0.01);NAFL组血清TG、TC、LDL、BIL、ALT及肝脏T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L组与NAFL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与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FL组血清TG、AST及肝脏TG、TC显著高于NAFL组(P<0.01)。结论:相同的实验周期内,AFL模型大鼠血清TG及肝脏脂质升高比NAFL模型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生理盐水处理组(模型组)及乌司他丁治疗组(乌司他丁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乌司他丁组大鼠腹腔内注射含乌司他丁(4×104 IU/kg)的生理盐水2 mL,于第8周处死大鼠,取肝组织用于病理组织学观察及脂肪沉积评价;取血备于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等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ALT 及AS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病理组织学证实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建立成功.乌司他丁治疗组大鼠血清TG、TC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血清ALT及AST水平介于对照组与模型组之间,ALT值显著低于模型组,P<0 05;AST值治疗组与模型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 05;光镜下观察乌司他丁治疗组肝细胞脂肪变较模型组轻.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控制高脂饲养大鼠血脂升高,保护肝脏功能,从而抑制NAFL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疏肝理脾化瘀祛湿方对非乙醇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饲料制备Sprague-Dawley大鼠NAFLD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小剂量中药治疗组、中剂量中药治疗组和大剂量中药治疗组,分别给药后观察其对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TG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中药中、大剂量治疗组ALT、TC和TG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大剂量组AST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各中药组的ALT、AST、TC和TG水平随着剂量增加逐渐降低,大剂量组显著低于中、小剂量组(P<0.05)。模型组的SOD及GSH-PX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而MDA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随着中药剂量的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各中药组MD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SOD及GSH-PX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大剂量中药治疗组MDA、SOD、GSH-Px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理脾化瘀祛湿方对NAFLD大鼠具有降脂及保肝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抑制脂质过氧化及有效清除过氧化自由基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干预效果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札=10)和造模组(n=30),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造模组给予高脂肪饲料(77.5%基础饲料、10%蛋黄粉、10%猪油、2%胆固醇、0、5%胆酸钠1。喂饲12周,成功复制NAFLD大鼠模型。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n=9)、多烯磷脂酰胆碱组(n=9)和盐酸小檗碱组(n=9)。药物干预4周后,称量大鼠肝脏湿重和附睾脂肪、肾周脂肪及内脏脂肪的重量;测定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空腹血糖(FPG)、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各项生化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含量;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盐酸小檗碱组大鼠的附睾脂肪及。肾周脂肪重量显著降低,AST、ALT、FPG、LDL—C下降,FINS、稳态模式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减轻。结论盐酸小檗碱通过改善高脂肪饲料诱导NAFLD大鼠的胰岛素抵抗而发挥治疗N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形成和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探讨MT防治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MT低、中、高剂量组(MT1、MT2和MT3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MT1、MT2及MT3组给予高脂饮食12周.MT各剂量组分别给予MT 2.5、5.0和10.0 mg·kg-1·d-1腹腔注射.12周末处死大鼠,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及肝脏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FFA水平.结果:大鼠高脂饮食12周成功复制NAFLD模型.与模型组比,MT各剂量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模型组血清A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TG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肝匀浆TC、TG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1组大鼠血清A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T1组和MT2组血清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T1组肝匀浆TC及MT1组、MT2组与MT3组T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3组肝匀浆TC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F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MT各剂量组血清FFA均降低(P<0.05~P<0.01).模型组大鼠肝匀浆F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2、MT3组肝匀浆FFA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MT对NAFLD的形成有明显防治作用,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可能与MT降低FFA合成而改善氧化应激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