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手术要点。方法2005年9月~2007年9月,应用腹腔镜行胃间质瘤切除术32例。19例肿瘤位于胃体、胃底部前壁,术中胃镜定位,线形切割吻合器(Endo-GIA)在距肿瘤边缘2~3cm处将肿瘤从胃壁完整切除;8例肿瘤位于胃体或胃底后壁,术中胃镜定位,在肿瘤对应的前壁打开胃腔,与胃镜配合找到肿瘤后,将后壁肿瘤从胃前壁切口提出,用Endo-GIA在距肿瘤2~3cm处切除;2例肿瘤位于胃前壁,距贲门口〈2cm,直径分别约3.0cm、2.5cm,术中胃镜定位,打开对应的胃前壁浆膜,将肿瘤切除;1例肿瘤位于胃窦部前壁,直径约5.0cm,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次全切除术;2例肿瘤位于胃体上段小弯侧,距贲门口〈2cm,直径分别约6.0cm、4.0cm,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结果32例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2min(52~185min),平均出血量60ml(30~210ml),无中转开腹。手术标本病理切缘均为阴性,其中5例肿瘤最大直径〉5cm,术后病理报告为胃恶性间质瘤,余27例病理均为胃间质瘤、低度恶性倾向。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8~25个月),X线、B超及CT检查均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术前行胃镜、超声胃镜和CT等检查,以确定肿瘤来源、大小、部位。术中用胃镜、腹腔镜联合定位,根据肿瘤部位及大小不同,采用不同术式,以取得最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术是外科治疗胃间质瘤的有效方法。对于单纯腹腔镜下难于判断病变部位者,术中应用胃镜进行病变定位,可以保证腹腔镜手术顺利进行,避免中转开腹手术。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7月应用胃镜术中病变定位完成20例腹腔镜下胃间质瘤手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性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2(25~68)岁。临床症状主要为上腹部不适、腹痛、黑便,1例为体检发现。所有患者均通过上消化道钡餐、胃镜和超声内镜检查,提示为胃粘膜下来源于肌层的肿瘤,超声内镜均显示有完整包膜。病变位于胃后壁12例,胃前壁8例;肿瘤平均直径2.1(1.5~4.2)cm。其中,腔内型12例,腔外型3例,混合型5例。术前超声检查肝脏均无占位性病变。1.2胃镜下病变定位及手术方法全身麻醉下建立人工气腹。根据术前诊断的病变部位选择适当位置置入腹腔镜(WOLF)及辅助器械。电子胃镜(Fu jinon EVE S99)置于患者头端,施行胃镜定位者位于患者右侧。麻醉师监视患者的气管插管,以防脱落松动。从患者口腔置入纤维胃镜,根据术前胃镜及超声内镜对肿瘤的初步定位,改变光纤位置及胃镜头角度,施行胃镜[修回日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神经鞘瘤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4例胃神经鞘瘤患者临床及诊疗资料。结果:4例患者术前均行胃镜及腹部CT检查(肿瘤直径均<3 cm),仅1例诊断为胃神经鞘瘤;联合腹腔镜及胃镜切除肿瘤,术中快速病理报告均诊为胃间质瘤;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83±1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3±10)m L;无出血、狭窄等并发症;随访未出现复发及转移。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胃神经鞘瘤。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对直径<3 cm的胃神经鞘瘤是安全可行的,但术前诊断率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镜引导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胃镜引导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在胃镜引导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胃间质瘤,肿瘤切除完整,边缘无残留.手术切口长约4~6 cm,平均5 cm,手术时间40~ 90 min,平均70 min,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4~6 d,平均5.2d.随访2~48个月,平均26.5个月,未发生复发或转移.结论 胃镜引导腹腔镜手术能够切除单纯腹腔镜下难以定位的胃间质瘤,同时可以使切除范围更加精确,避免肿瘤残留及切除过多正常胃组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底部间质瘤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发展前景。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为32例胃底部间质瘤患者行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行胃镜辅助下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7例在胃镜辅助下行腹腔镜胃腔内肿瘤切除术。结果:3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肿瘤破裂、胃腔狭窄等并发症发生及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81.4±25.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8.2±16.1)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34.6±3.8)h,进食时间平均(58.6±10.8)h,术后平均住院(4.6±1.3)d。术后病理切缘均为阴性,术后3个月行胃镜及钡餐造影检查,无胃腔狭窄。术后平均随访(14.8±3.4)个月,X线、B超及CT检查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胃镜联合超声内镜有助于发现并诊断胃间质瘤,可于术前初步判定危险度。对于胃底部间质瘤,在胃镜辅助定位下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患者创伤小、预后良好,符合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原则,降低了贲门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镜、超声内镜、腹腔镜联合应用在小的胃间质瘤(直径5cm)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09年12月,对胃镜发现的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43例,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初步诊断胃间质瘤29例(直径0.89~3.85cm,平均1.78cm)。随后在胃镜辅助定位下,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术后长期随访有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35~90min,平均55min,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8~36h,平均28h。住院时间3~5d,平均3.6d。术后病理诊断间质瘤者28例,神经鞘瘤1例,术前诊断符合率96.5%。28例胃间质瘤患者术后随访2~64个月,平均30个月,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和转移。结论胃镜联合超声内镜有助于发现和诊断小的胃间质瘤,并可在术前初步判定其可切除性。在胃镜辅助定位下,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小的胃间质瘤安全、有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种由间叶组织内Cajal细胞分化而来的少见肿瘤,可发生在整个胃肠道,以胃和小肠最为常见[1].在欧洲其发病率为(1.4~2.0)/10万[2].开腹手术完整切除病灶为传统首选治疗方式.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更符合现代外科理念的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得到外科医师的广泛推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9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医院普通外科微创中心行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其治疗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GIST患者21例,男8例,女13例;年龄24~72岁,中位年龄55岁.肿瘤直径为4~9 cm,中位直径为4,2 cm.患者肿瘤位于胃体区3例、胃幽门区5例、胃底贲门区13例.患者术前均经胃镜及腹部CT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胃镜联合在切除胃间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行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的45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与胃镜结合下成功切除胃间质瘤,肿瘤切除完整,边缘无残留。手术切口长约4~6cm(平均5.1cm),手术时间40~90min(平均75min),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5~9d(平均6.8d)。随访3~24个月(平均16.5个月),未发生复发或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CD117阳性43例,CD34阳性32例,SMA阳性28例,Desmin阳性2例,S-100阳性22例。结论腹腔镜与胃镜结合治疗胃间质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同时由于有胃镜配合可以使切除范围更加精确,避免肿瘤残留及切除过多正常胃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个体化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7月~2011年11月对25例胃间质瘤行腹腔镜下个体化切除。1例位于贲门,直径6.5cm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1例位于胃窦前壁,直径4.5cm,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16例位于胃底及胃体,直径2.0—5.5cm,肿瘤充分游离后行腹腔镜下楔形切除术;7例胃后壁腔内型肿瘤,直径2.8~5.0cm,行腹腔镜经胃肿瘤外翻切除术。结果25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整切除肿瘤。平均手术时间84min(53~16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8ml(20—140m1)。标本切缘未见肿瘤残留,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证实为间质瘤,CDll7阳性25例,CD34阳性21例。术后除1例出现胃动力功能障碍,余胃肠功能恢复良好,无胃出血、狭窄及胃漏。术后平均住院8d(6—13d)。24例随访3~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生存良好,无复发、转移。结论腹腔镜下胃间质瘤个体化的胃部分切除术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10.
探讨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效果。40例术前超声胃镜诊断为胃间质瘤(直径2~5cm)的患者经腹腔镜行胃部分切除术。结果显示,4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9例采用了双镜联合技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30~130 min,平均(64.5±34.3)min。术中出血10~100m L,平均(34.3±18.7)m L。术后住院时间4~8 d,平均(5.8±1.2)d。结果表明,对于5 cm的间质瘤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特别是双镜联合技术,为术中胃间质瘤定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双镜联合技术在胃间质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间采用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行胃间质瘤切除手术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8例行经胃镜定位腹腔镜胃腔外胃部分切除术、1例行经胃镜定位腹腔镜胃腔内胃部分切除术、4例行胃镜下肿瘤切除联合腹腔镜胃壁修补缝合术。结果 2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手术时间30~95min,平均(66.5±20.1)min,术中出血量1~20ml,平均(12.0±17.1)m1,术后平均住院日(4.9±1.8)d。术后病理结果示:极低度风险15例、低度风险8例。随访3~75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和胃镜双镜联合手术治疗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切除巨大肾上腺肿瘤(直径6 cm)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2014年6月我科行腹腔镜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18例,其中6例肾上腺肿瘤直径10 cm,偏向背侧生长,术前CT提示肿瘤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血管无明显浸润,采用经后腹膜腔入路,其余12例采用经腹腔入路。结果 1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经后腹膜腔入路手术时间75~180 min,平均98 min;术中出血50~400 ml,平均200 ml。经腹腔入路手术时间90~210 min,平均116 min;术中出血50~1500 ml,平均275 ml,其中2例术中输血。18例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30个月,1例术前有高血压术后仍有高血压,但单服钙离子拮抗剂血压可控制,余术前有高血压者术后血压均恢复正常;复查B超或CT均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对于经验丰富且技术娴熟的外科医生,腹腔镜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切除胃间质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总结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30例胃间质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术前经胃镜、超声胃镜、上消化道钡餐及腹部CT检查诊断胃间质瘤。肿瘤直径为2~10 cm。腹腔镜手术行胃楔形切除22例,远端胃部分切除6例,近端胃部分切除2例。手术时间(120±35)min;术中出血量(50±24)ml;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住院天数4-10d。随访3- 24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手术切除胃间质瘤安全、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其中胃间质瘤约占60%[1],胃间质瘤是潜在恶性肿瘤,主要以血行传播为主,因此单纯胃间质瘤楔形切除术已成为目前外科实践中的经典术式[2],近年腹腔镜微创技术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手术,是目前治疗胃间质瘤的最佳方式[3],由于较小的胃间质瘤在腔镜下定位困难,给单纯腹腔镜手术切除增加了难度,随着内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与胃镜联合胃间质瘤切除术逐渐应用于临床[4]。围术期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我们将胃间质瘤胃镜联合腹腔镜切除术的护理配合进一步规范[5],现将配合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镜定位下腹腔镜治疗治疗微小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胃镜定位、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9例胃间质瘤.结果:9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90min,术中出血量30~70ml,术后12~24h拔除胃管,3~4天进流质饮食,术后平均住院日4~6天,随访1~16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09年12月期间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肿瘤,肿瘤切除完整。腹壁手术切口长约4~6 cm(平均5.3 cm),平均手术时间70 min,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平均7.2 d。免疫组化检测结果:CD117(+)20例,CD34(+)15例。随访2~23个月,平均13个月,未发生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叶源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10月间接受腹腔镜手术的35例胃间叶源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病理及随访结果等。结果: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使用内镜下线型切割闭合器行腹腔镜胃部分切除术27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8例手术采用术中胃镜的双镜治疗。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中位手术时间90(60~16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2.1±23.6)(10~200)mL,肿瘤平均大小(35.4±13.5)(10~62)mm,肿瘤切缘术中冷冻及术后石蜡病理均为阴性。术后病理胃间质瘤26例、胃神经鞘瘤5例、胃平滑肌瘤2例、胃脉管瘤1例、胃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3±1.3)(4~10)d,无术后并发症。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2(12~43)个月,所有病人均无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手术切除胃间叶源性肿瘤是安全、微创、有效的,应作为此类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胃基质瘤切除术:附3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基质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32例采用腹腔镜方法治疗胃基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1.5~5.5 (平均2.6) cm。手术方式主要为腹腔镜下胃肿瘤切除术、腹腔镜辅助和手助腹腔镜下胃肿瘤切除术。结果:32例均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75min,术中平均出血50mL。术后疼痛轻微,术后排便、排气时间平均为34h,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7.5d。术后病理证实25例为良性基质瘤, 7例为低度恶性基质瘤。随访8~3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胃基质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保留肾单位手术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广泛开展 ,对肾癌的术前影像学评估要求不断提高。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3D MRA)提供了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3年 6月 ,我们对 2 8例肾癌患者术前进行了 3D MRA检查 ,探讨其在术前血管评估中的价值。对象与方法 本组 2 8例。男 17例 ,女 11例。平均年龄 5 4岁 (2 9~ 6 8岁 )。肿瘤平均直径 4 .8cm。术前B超和CT检查诊断为肾脏占位。均接受MRA检查 ,结果由 1名放射科医生阅读 ,然后进行三维重建。2 8例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 9例 ,肾癌根治术 17例 ,腹腔镜肾癌根治术 2…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肾上腺巨大肿瘤切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上腺巨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应用经腹腔途径为45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前均经B超、CT或MRI等相关影像学检查初步确诊。45例患者分为2组,32例肾上腺肿瘤直径5cm(A组),13例肿瘤直径5cm(B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中转开放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情况。术后常规随访,定期行B超及胸片检查。结果:45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A组58.6min,B组86.7min)、术中平均出血(A组31.6ml,B组84.3m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转开放手术A组3例(9%),B组1例(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1例需输血;术后平均住院A组5.2d,B组5.7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顺利康复。结论:与腹腔镜较小肾上腺肿瘤(5cm)切除术相比,腹腔镜巨大肾上腺肿瘤(5cm)切除术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但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无显著差异。只要术者具备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巧及充分的临床经验,腹腔镜较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