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MRI在Ⅵ型髁突骨折致颞下颌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18例Ⅵ型髁突骨折患者于伤后3~14 d内行颞下颌关节MRI检查,分析MRI表现. 结果 在18例19侧Ⅵ型髁突骨折中有15侧发生关节盘移位,9侧关节囊撕裂,16侧关节盘后区组织撕裂(双板区),19侧关节腔内关节液改变. 结论 MRI能很好地显示Ⅵ型髁突骨折引起的颞下颌关节损伤情况,是颞下颌关节损伤的重要检查与评价手段,有利于指导临床上对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正常青年人颞下颌关节张、闭口斜冠状位MR图像关节盘与髁突的位置关系.方法 对29例(58个颞下颌关节)正常青年人行MRI张、闭口斜冠状位PDWI扫描,选取闭口位通过髁突前斜面中心、张口位通过关节盘中带中心层面测量关节盘与髁突的位置.结果 58个关节中除去9个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关节及1例有运动伪影影响的2个关节,47个关节斜冠状位观察结果如下:(1)闭口位有30个(63.83%)、张口位有45个(95.74%)关节盘内缘超出髁突内缘,关节盘内缘与髁突内缘间距于张口位大于闭口位(P =0.00);张、闭口位各有3个(6.38%)关节盘外缘超出髁突外缘,关节盘外缘与髁突外缘间距无统计学差异(P =0.70).(2)关节盘内外缘间距于张口位大于闭口位(P =0.00);髁突内外缘间距张闭口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6).结论 正常青年人存在颞下颌关节盘内缘超出髁突内缘的现象,应避免误诊关节盘内侧移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下颌髁突脱位骨折后颞下颌关节(TMJ)软组织改变的MRI表现.方法 应用矢状面和冠状面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和T2WI连续检查103侧(77例)患有下颌髁突脱位骨折的颞下颌关节(TMJ).结果 MRI上,103侧髁突脱位骨折后的TMJ异常表现有:(1)髁突骨折断片向前下(102侧,99.0%)和前(1侧,10%)脱位;(2)关节盘移位(100侧,97.1%),其中矢状面MRI显示关节盘随脱位的髁突向前下移位者99侧,向前移位者1侧;(3)关节腔积液(103侧,100%);(4)关节盘后区信号异常(91侧,88.3%);(5)关节盘下后附着异常(89侧,86.4%);(6)关节囊异常(89侧,86.4%);(7)关节盘上后附着异常(37侧,35.9%);(8)关节盘变形(8侧,7.8%);(9)关节盘撕裂(8侧,7.8%);(10)颞骨关节窝骨折(4侧,3.9%).结论矢状面MRI上,多数下颌髁突脱位骨折以TMJ关节盘随脱位的髁突向前下移位,并伴有关节腔积液为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损伤的MRI表现,重点观察关节盘的移位及损伤情况.方法 13例TMJ损伤的初诊患者,使用3英寸(1 英寸=2.54 cm)双颞下颌Dual表面线圈,分别行斜矢状面和斜冠状面T1WI和T2WI的闭口位及张口位扫描.结果 13例患者26个TMJ中有20个(20/26, 76.9%)发生髁突骨折,其中12例患者的19个(19/20, 95%)关节盘随着碎裂的髁突骨折片向前内侧移位,6个(6/20, 30%)关节盘可见扭曲、变形.另1例患者为单侧髁突骨折并关节盘断裂(1/20, 5%),向外侧移位,其对侧关节盘轻度向前移位.12个TMJ可见关节积液,均见于髁突骨折的关节(12/20, 60%).开口位关节盘的位置较闭口位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MRI是TMJ损伤的有效检查方法,有助于判断关节盘形态和位置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诊断颞下颌关节损伤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颞下颌关节损伤患者于外伤后3~20天内行颞下颌关节MRI检查,MRI扫描序列包括闭口斜矢状位T1WI、PDWI、斜冠状位T1WI、T2WI,张口斜矢状位T1WI、PDWI。由两位资深放射科医师分析MRI表现。结果:30例共60个颞下颌关节中发现18个髁状突骨折,9个骨损伤,29个关节盘移位,26个关节囊积液、积血。结论:MRI能很好的显示颞下颌关节的骨折、骨损伤以及关节盘与关节囊损伤情况,是颞下颌关节损伤的重要检查与评价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继贤 《武警医学》1993,4(3):152-153
颢下颌关节强直术后复发问题目前尚未解决,虽然通过不断改进术式和放置各种填隔物,使复发率明显降低,但迄今仍在17.5%左右。本文结合15例颞下颌关节强直复发再次手术所见,对复发因素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2~42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RI在颞下颌关节盘移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的5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观察颞下颌关节MRI斜矢状位及斜冠状位图像,分析张闭口位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的改变。结果:52例中,关节盘前移位47例(可复性前移位20例,不可复性前移位27例),前内移位5例。结论:MRI可清晰显示颞下颌关节盘形态及盘-突位置关系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应用MRI动态扫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46例(62只关节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临床资料,行MRI常规扫描及动态扫描。对比常规扫描与动态扫描诊断符合率。结果 常规扫描与动态扫描诊断符合率依次是100.00%、95.65%(P> 0.05)。关节盘位置正常16例(34.78%)、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15例(32.61%)、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10例(21.74%)、关节盘内移位3例(6.52%)、关节盘外移位2例(4.35%)。MRI动态图像能够清晰观察到关节盘位置、厚度、形态改变以及关节积液情况。结论 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开展MRI动态扫描技术能够准确提示疾病发展期间关节厚度、形态和位置改变情况,还可同时发现关节盘及髁突相对运动异常,关节盘在开闭口过程中变形情况,更好地观察关节活动度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盘前移位对兔颞下颌关节组织的影响。方法:对6只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的右侧颞下颌关节分别切除盘前及内外侧韧带,然后将关节盘前拉,用丝线固定于颧弓部,造成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左侧颞下颌关节为非手术对照。术后4周处死动物,解剖显微镜下切除关节组织,常规处理,石蜡包埋,HE染色。结果:手术侧关节髁突表面纤维组织呈局灶性增厚,软骨细胞增生活跃,关节出现大量新生的软骨细胞,核大,深染或双核,双板区纤维组织排列紊乱,对照关节则无组织学异常表现,结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可造成兔颞下颌关节形态及组织学变化,其早期组织学特点为髁状突的进行性改建与关节盘及双板区的退行性改建并存。  相似文献   

10.
颞下颌关节强直较少见 ,现将我院遇到的 2例报告如下。例 1 女 ,14岁 ,10年前左耳流脓 ,治疗后好转 ,尔后逐渐张口困难。查体 :下颌偏左 ,面部不对称 ,张口度 0 .5cm ,双侧髁突动度 (± ) ,听力正常。CT扫描示 :左侧下颌骨升支短粗 ,髁状突呈球状肥大 ,颞颌关节窝浅平 ,异常肥大的髁突与关节窝形成的关节间隙明显变窄 ,关节面增生硬化 ,且有骨小梁通过关节间隙 (图 1,2 )。CT诊断 :左颞下颌关节畸形并关节强直。手术行左颞颌关节成形术 ,术后 2 0d ,张口度 1.5~ 1.8cm。例 2 男 ,13岁 ,10年前下颌部外伤后面部出现进行性畸形 ,近 2年张…  相似文献   

11.
颞下颌关节强直(Temporomandibular ankylosis,TMJA)是髁突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严重的张口受限、咬合紊乱,如果发生在生长发育期,还可造成颌面畸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文献报道髁突骨折是造成颞下颌关节强直的首要原因[1]。Nort  相似文献   

12.
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3例共46侧关节盘行斜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T2WI及T2*WI扫描,分析关节盘在开口位和闭口位上的位置变化和关节盘的形态等。结果:46侧关节盘中有17侧(17/46)正常;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11侧(11/46),主要MRI表现为闭口位时关节盘在髁状突前方,关节结节前下方,开口位时,关节盘回到关节窝正常位置,关节盘可变形伸长,后带膨大,信号基本正常;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15侧(15/46),主要MRI表现为在闭口位和开口位时关节盘位置均位于髁突前方,关节结节前下方,不回到关节窝内,关节盘形态严重变形,出现圆形、折叠型、伸长型等,关节盘信号基本正常;关节盘内侧移位2侧(2/46),外侧移位1侧(1/46),这两种类型主要MRI表现为关节盘变形,呈低信号改变。结论:MRI可以清楚显示关节盘的位置、结构及盘突关系,对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颞下颌关节(tempormandibular joint,TMJ)强直是指髁突、关节窝以及关节结节发生纤维性和骨性粘连,融合,外伤是导致TMJ强直的最主要原因。笔者对我院1998-2003年收治的TMJ强直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改良关节成形术对外伤性Ⅱ、Ⅲ到TMJ强直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模拟功能咬合时人颞下颌关节内的应力分布和位移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认识正中咬合时颞下颌关节(TMJ)内的应力分布和位移特征,作者采用基于小波金字塔分解的方法对人颅颌面CT、MRI医学图像进行融合,以测量和分析颅颌面部各咀嚼肌的三维肌力向量,再借助实验获得的人TMJ各结构的材料性能参数和在活体基础上建立的模拟了关节内接触关系的TMJ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计算并分析正中咬合时TMJ内各结构的应力和位移。结果显示,正中咬合时关节盘、髁突和关节窝表面应力分布的范围和力值大小差异较大,以髁突受力最大,并节窝次之,而关节盘相对较小。正中咬合时关节盘,髁突和关节容向上、后及内侧移动,以髁突位移最大,关节盘次之,关节窝最小。研究表明,在临床实践中,系统、合理地计算和分析正中咬合时TMJ内的应力分布和位移特征是切实可行的,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技术在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下颌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例颞下颌关节强直伴严重小下颌畸形的患者采用一期下颌骨双向牵张成骨、二期颞下颌关节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顺利完成牵引计划,并在3个月后拆除牵张器,面容获得极大改善,张口度达到25mm以上,睡眠呼吸暂停症状消失,营养状况改善,口内咬合关系基本恢复。结论:牵张成骨技术为临床上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伴严重小下颌畸形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在颞下颌关节开闭口运动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利用生物塑化技术制作1.0mm厚的闭口位、大开口位的颞下颌关节的薄层断面标本,在SGI工作站上对关节盘、髁突等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及相关测量。结果:计算机三维重建图像可显示闭口位、大开口位时颞下颌关节形态、位置变化及其三维解剖结构关系。重建结构均能单独显示、任意搭配显示或整体显示,并可绕任意轴进行旋转,任意径线及角度均可适时测量。结论: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对于颞下颌关节运动解剖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欧阳东  葛兴亮  顾晓明 《武警医学》2003,14(11):659-662
 目的评价髁状突脱位骨折开放复位并行坚固内固定(RIF)的长期治疗效果.方法25名患者术后接受了平均4.5 a的随访调查.根据( )关系、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术后X线片评价术后效果.结果临床术后效果令人满意.放射学上,尽管骨折段经准确对位,但32%患者髁状突骨质与升支高度仍有改变.一般完全暴露和无血供的髁状突较部分保留血供的髁状突术后改变大.结论坚固内固定对髁状突脱位骨折是有满意疗效的.  相似文献   

18.
持续高加速度重复作用对大鼠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持续性高正加速度重复作用对大鼠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A组为空白对照:B组地面固定5min;C组固定于离心机转臂上,俯卧位,头向轴心, 1Gz离心5min;D组体位同C组, 10Gz离心30s,G增长率约0.5G/s,间隔时 1Gz离心60s,连续5次/d,每周4天,共3周,各组动物分别取颞下颌关节作光镜观察,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A组、B组和C组未见异常,D组光镜观察;髁状突和关节盘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断裂,可见成纤维细胞变性和细胞核分裂象;扫描电镜观察;髁状突和关节盘凝胶状物质缺失,胶原纤维暴露断裂;透射电镜观察;髁状突和关节盘胶原纤维排列紊乱,成纤维细胞空泡变性。线粒体嵴变形或消失,软骨细胞粗面内质网发达。结论 高正加速度重复性暴露可导致大鼠颞下颌关节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核素骨显像诊断颞下颌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利用放射性核素骨三相显像和SPECT检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66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接受X线片、放射性核素骨三相显像和SPECT检查.通过骨扫描结果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选择23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选择保守治疗者43例,血池相和延迟相影像及SPECT两侧关节区影像对称.接受颞下颌关节重建术者23例,血池相和延迟相影像及SPECT影像两侧关节区影像不对称,患侧关节区放射性强度和髁状突放射性计数比值稍高于对侧;术中发现,髁状突表面软骨有破坏,术后患者症状缓解.结论: 骨扫描可以作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早期器质性病变的检测手段,选择为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髁状突是下颌骨结构比较薄弱的部位,其骨折发生率约占下颌骨骨折的1/3[1].髁状突是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骨折后处理不当,可出现咬合关系异常、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甚至关节强直等.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1991-2006年收治的256例髁状突骨折患者的资料,了解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