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筛选弱视明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总多糖含量、总多糖的转移率、出固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优选煎煮工艺;以浓缩液相对密度、醇沉浓度、静置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醇沉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煎煮3次,第1次1.5h,加8倍水;第2、3次分别为1.0、0.5h,加5倍水;浓缩液相对密度为1.15,醇沉浓度为50%,静置时间16h。结论:该工艺简便,制成成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2.
银马解毒颗粒水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银马解毒颗粒的水提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醇沉浓度为主要考察因素,以金银花的绿原酸和甘草的甘草酸铵总含量作为选择指标。结果水提醇沉制备工艺影响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煎煮次数、煎煮时间、醇沉浓度、加水量;最佳提取工艺为处方药材加10倍量水,每次煎煮1h,煎煮2次,醇沉浓度为40%。结论按优选的工艺条件放大试验,工艺稳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复方血通蒲颗粒制备工艺,优选最佳提取、纯化工艺条件。方法以葛根素含量、含固量为检测指标,用正交试验考察了3种因素(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对其水煎煮工艺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不同的醇沉浓度的去杂效果。结果复方XTP颗粒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先加12倍量水,煎煮1.5h,再加10倍量水,煎煮1h,煎煮2次;去杂工艺中以60%乙醇沉为佳。结论制备工艺合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清热胶囊进行提取工艺研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清热胶囊的提取工艺。结果与结论 清热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提取2次。第1次加水量为10倍。第2次加水量为8倍,每次2h,醇沉浓度为70%。  相似文献   

5.
朱三甫  李成网  张洁 《安徽医药》2011,15(12):1488-1490
目的优选四味生津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水提工艺及醇沉工艺都以芍药苷和甘草酸的总量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实验。结果四味生津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为:加水10倍量,煎煮3次,每次2 h;最佳醇沉工艺为:水提液浓缩至清膏相对密度为1.05,醇浓度为70%,静置24 h。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重连口服液最佳提取工艺。方法水提取工艺以浸膏得率、重楼皂苷、Ⅰ和连翘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醇沉工艺以重楼皂苷Ⅰ和连翘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分别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其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结果重连口服液水提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煎煮3次,每次10倍量水,煎煮1h,醇沉最佳工艺条件为浓缩至相对密度1.10(80℃热测),加乙醇使药液乙醇浓度达到80%,静置24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稳定性好,可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鹿角方的提取工艺.方法:用正交实验法等优选提取工艺中加水量、煎煮次数和时间及醇沉浓度.结果: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参数为:鹿角加水12倍量单独煎煮3次,每次2h;淫羊藿等其余5味用水提醇沉法,先加水12倍量后2次加水10倍量,提取3次,每次1h,合并提取液,浓缩,加乙醇至70%沉淀后,回收乙醇.结论:优选的工艺能最大限度提取药效成分且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中药蒲公英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蒲公英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了优化,采用梯度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论:最佳水煎煮工艺确定为煎煮3次,第1次加水20倍量,煎煮3h;第2次加水15倍量,煎煮2h;第3次加水10倍量,煎煮1h;最佳醇沉工艺确定为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65℃),含醇量达50%,于20℃静置12h。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补气通脉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考察醇沉条件。以药材的浸泡时间、提取次数、加水量、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黄芪甲苷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黄芪最佳提取工艺。以丹参素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丹参、川芎、枳壳、红花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药材最佳提取方法为采用水提取70%醇沉。黄芪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30 min,煎煮2次,每次90 min,按1∶10加水。丹参、川芎、枳壳、红花最佳提取工艺为煎煮90 min,共煎煮2次,按1∶8加水。结论:该生产工艺方法可行、稳定,符合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0.
彭燕  张洪  文为 《中国药师》2006,9(10):924-925
目的:优选益宫散结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芍药苷含量和干膏得率为指标,考察煎煮次数、煎煮时问、加水量及醇沉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 h,醇沉浓度为50%。结论:优化后的提取方法稳定,提取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周滢  林於  周萍  曹佩雪  梁光义 《中国药房》2007,18(24):1864-1866
目的:优选芍石护睛胶囊的醇沉最佳工艺条件。方法:HPLC法测定醇沉液中芍药苷的含量;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醇沉前水煎液相对密度、醇沉浓度、醇沉时间3因素对醇沉工艺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醇沉前水煎液相对密度对醇沉工艺有显著影响(P<0.05)。芍石护睛胶囊醇沉工艺最佳条件即煎煮液浓缩密度为1.10~1.15,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70%,醇沉时间为12h。结论:该工艺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适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2.
李平  任军  李红卫  魏琴  张金平 《中国药师》2006,9(9):802-803
目的:优选舒脑胶囊制备工艺。方法:以总多糖的收率为考察指标,应用L_9(3~4)正交试验法优选舒脑胶囊的制备工艺。结果:水煎煮乙醇沉淀制备工艺影响因素依次是:乙醇沉淀浓度(D)>水煎时间(A)>水煎次数(B)>加水量(C),最佳制备工艺为A_2B_2C_1D_2,即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 h,乙醇沉淀浓度为50%。结论:该优选制备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出率高。  相似文献   

13.
蔡向阳  曾聪彦  梅全喜  孔祥廉  梁食 《中国药房》2007,18(21):1626-1627
目的:优选昆藻调脂胶囊的最佳水提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3因素对浸出物得率的影响。结果:工艺条件以原方药材加10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1h为佳。结论:该水提工艺简便、易行,可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消疹止痒胶囊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阿魏酸含量为考察指标,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回流时间、回流次数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法对消疹止痒胶囊药材醇提工艺进行优选;以没食子酸含量为考察指标,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预浸泡时间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法对消疹止痒胶囊药材水提工艺进行优选。结果:醇提最优工艺为以8倍量90%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水提最优工艺为药材以8倍量水浸泡2 h后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中阿魏酸、没食子酸两种有效成分提取效率高,该工艺操作简便,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醒脑益智颗粒的水提醇沉制备工艺。方法:以阿魏酸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水提醇沉的制备工艺条件,确定醒脑益智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水提醇沉制备工艺影响因素依次为:加水量(A)〉煎煮次数(C)〉醇沉质量分数(D)〉煎煮时间(B),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A3B1C3D2,即处方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0.5h,醇沉质量分数为50%。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6.
张国霞  李平 《中国药师》2007,10(8):774-776
目的:正交试验法优选养血扶正颗粒的乙醇提取工艺。方法:以浸膏得率及淫羊藿苷的含量作为考核指标,通过L9 (34)正交试验设计比较醇提与醇提水沉的提取工艺条件,确定养血扶正颗粒的最佳醇提工艺。结果:醇提水沉提取工艺影响因素大小依次是:浸渍时间(C)>乙醇浓度(D)>加醇量(A)>浸渍次数(B),最佳提取工艺为处方药材加10倍量乙醇,浸渍提取1次,每次5 d,乙醇浓度65%。结论:醇提水沉淀后浸膏得率及淫羊藿苷的含量有所降低,醇提法优于醇提水沉法,该提取方法合理、可行,为养血扶正颗粒醇提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廖庆文  马莉  金城 《中国药房》2010,(43):4078-4080
目的:优选左金丸生物碱部位的提取精制工艺。方法: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以盐酸小檗碱含量、总生物碱含量、得膏率以及三者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并确定醇沉浓度。结果:最佳提取精制工艺为6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h,70%乙醇沉淀。结论:该提取精制工艺简单、重复性好、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8.
思的明胶囊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春  黄仁彬  杨铮  唐海桦  蒋伟哲 《中国药房》2008,19(33):2573-2575
目的:优选思的明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选用L9(34)正交试验,分别对煎煮和醇沉2个工艺步骤进行优选,以干膏率为煎煮工艺指标,梓醇总提取量为醇沉工艺综合评分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梓醇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1h,水提液过滤、合并、浓缩至1.0g(生药).mL-1,再用乙醇沉淀,醇沉浓度为75%,沉淀24h,过滤取上清液,微波真空浓缩干燥得干膏。结论:本方法稳定、合理,可作为思的明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薄荷煮散颗粒制备工艺。方法:以成型性、干膏收率、滤过性、薄荷挥发油含量为指标,优化薄荷最佳粉末粒度;以成型难易、颗粒外观性状和脱粉情况为指标,优化制备成型的加水量;以所得薄荷煮散颗粒的含水量和挥发油含量为指标,优化干燥时间。结果:取薄荷中粉1000g,按0.6mL·g-1均匀喷水,充分混匀后制得软材,挤出制粒法挤压成型,置45℃烘干干燥150min,取出,整粒,为薄荷煮散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结论:该工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