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多西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晓燕  平其能 《药学进展》2008,32(5):223-228
目的:制备多西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考察白蛋白和多西紫杉醇的处方量及乙醇加入量等因素对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收率、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并对处方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多西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考马斯亮兰-酶标仪法测定纳米粒收率,HPLC法测定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以累积释药百分率为指标,通过方程拟合释药曲线,考察制剂的体外释药特性。处方优化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应用SA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优化处方制得的纳米粒为类球形,平均粒径65.3nm,Zeta电位-31.4mV,纳米粒收率95.0%,包封率74.3%,载药量4.65%,制剂24小时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为74.4%。结论:难溶性抗癌药物多西紫杉醇可以采用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成白蛋白纳米粒,其粒径小,稳定性高,可显著提高多西紫杉醇在水相中的浓度。其优化处方中药物的释放显著慢于原料药磷酸盐缓冲溶液的释放,具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盐酸阿霉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优化盐酸阿霉素聚乳酸纳米粒(DOX-PLA-NPs)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体外释放及大鼠体内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改良的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DOX-PLA-NPs,正交设计优化其处方工艺,对其纳米粒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与载药量进行测定。以DOX原药为对照组,考察DOX-PLA-NPs的体外释药特性及大鼠尾静脉给药后的体内药动学参数。结果 DOX-PLA-NPs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125.67±3.80) nm、Zeta电位为(-35.97±1.58) m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1.23±1.46)%,(10.29±0.63)%。体外释放结果显示,DOX经纳米粒包裹后,具明显的缓释作用。DOX原药和纳米粒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均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t1/2β分别为(1.15±0.175) h、(6.43±2.12) h,CL分别为(174.76±47.22) h·L-1、(30.68±11.86) h·L-1,AUC0→t分别为(6.01±1.61)μg·h·L-1、(36.04±13.72)μg·h·L-1结论 制备的盐酸阿霉素聚乳酸纳米粒粒径较小、包封率较高,具明显的缓释作用,并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DOX-Lip),并研究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 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DOX-Lip,通过单因素考察硫酸铵溶液pH、油水比、挤出次数、超滤次数、孵育温度和时间对DOX-Lip包封率的影响。再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处方工艺优化,并评价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 经最优处方工艺制备的DOX-Lip为类圆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85 nm~87 nm(PDI=0.052~0.078),Zeta电位为-15 mV~-16 mV,包封率为96%~97%。体外释放与市售参比制剂相似,具有明显的缓释性。结论 采用最优处方工艺制备DOX-Lip稳定可行,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体外释放与参比制剂相似,为该产品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具有脑靶向的冰片(BO)修饰多柔比星(DOX)/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双载药纳米粒(BO-DOX/STSNPs)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O-DOX/STS-NPs,正交设计后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优化处方工艺。结果 制备BO-DOX/STS-NPs的优化条件:药物与PEG2000-PLA的质量比为1∶20,外水相PVA的体积浓度为3%,内水相与有机相体积比为1∶10,有机相与外水相体积比为1∶10。按优化条件所制备的BO-DOX/STS-NPs粒径为(114.75±1.39)nm,Zeta电位为(-6.58±0.02)mV,DOX与STS的包封率分别为(97.34±0.97)%和(98.21±0.73)%,载药量分别为(2.40±0.03)%和(1.18±0.01)%,药物释放曲线均符合Ritger-Peppas方程模型。结论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了BO-DOX/STS-NPs,确定了最优制备处方和制备工艺。所制备的纳米粒粒径分布均一、稳定性好、载药量高,具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涛  孙莉  封华  陈丽华 《中国药业》2008,17(10):48-49
目的研究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体外释放的测定方法。方法选择含5%小牛血清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作为释放介质,采用透析法测定脂质体的体外释放度。结果用透析法测定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体外释放度方法可行,体外释放曲线表明脂质体有缓释和长效作用。结论用5%小牛血清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作为释放介质的透析法适用于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体外释放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冯碧敏  叶云  陈丽娟 《中国药房》2011,(35):3274-3276
目的:研究得力生注射液对盐酸多柔比星药动学的影响。方法:16只SD大鼠分为2组,分别尾iv盐酸多柔比星和盐酸多柔比星+得力生注射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2组盐酸多柔比星的血药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v盐酸多柔比星和盐酸多柔比星+得力生注射液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分别为(37.684±3.872)、(23.252±3.651)mg.h.L-1,AUC(0~∞)分别为(81.867±29.656)、(46.791±18.063)mg.h.L-1,Cmax分别为(15.360±1.503)、(9.593±1.495)mg.L-1,t1/2β分别为(30.213±5.259)、(35.243±2.590)h。各药动学参数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得力生注射液可减少盐酸多柔比星的吸收,延长其消除半衰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多柔比星壳聚糖纳米粒,并研究其包封情况和控释能力.方法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多柔比星壳聚糖纳米粒,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的分布,HPLC法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透析法测定多柔比星壳聚糖纳米粒的体外释放情况.结果 壳聚糖的浓度增加,纳米粒的粒径增加、包封多柔比星的效率也增加;壳聚糖溶液的pH增加,纳米粒的粒径降低而包封多柔比星的效率增加;壳聚糖分子量增加对多柔比星的包封效率影响较小,但粒径增加,多柔比星突释减小,释放速率降低.结论 多柔比星可以通过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精纳米粒,其粒径、包封率可控,具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8.
载多柔比星二氧化钛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制备载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的二氧化钛(Ti02)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百分率及细胞毒性。方法通过水热法合成DOX的Ti02纳米粒,采用透射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表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载药量及体外释放,采用MTT法分析其对MCF-7细胞和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所制备的纳米粒分散均匀。外观呈梭状,长度约为200nm,在水中的载药量达10.85%,体外释放具有pH敏感性,空白纳米粒细胞毒性较低,载药纳米粒的细胞毒性与游离多柔比星相当。结论所制备的TiO2纳米粒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及pH敏感的体外释放性能,可作为DOX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非球形纳米粒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体内药动学行为及制备方法进行综述。方法参考近年来国内外的23篇文献,根据纳米粒形状对体内药动学影响及非球形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分类并总结。结果形状这一影响因素同聚合物种类、颗粒大小和表面化学等一样影响着纳米粒子在体内的吞噬、转运、吸附等药动学行为,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将纳米粒设计成不同形状以达到缓释、靶向等作用;可以采用"PRINT"技术、介孔硅技术、膜拉伸技术等或联合应用多种技术制备非球形纳米粒;可以根据要求的不同,把制备的非球形纳米粒制成注射剂、肺部吸入剂及口服制剂等等。结论纳米粒的形状对体内药动学有着重要影响,并且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制备非球形纳米粒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涌现。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开发大规模且高效生产非球形纳米粒的方法,以及对粒子形状在生物学相关领域的影响上做系统性的研究,使非球形纳米粒在药物传递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亮丙瑞林硬脂酸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分别采用溶剂扩散法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硬脂酸固体脂质纳豢粒.并潮定纳束粒形态、粒径、药物包封率和体外释放等理化性质。结果溶剂扩散法和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得到的硬脂酸纳米粒平均粒径均在400nm左右,形态呈椭圆形。与溶剂扩散法相比.以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的纳米粒,亮丙瑞林的药物包封率从28.0%提高到53.1%。体外释放2h的药物突释量显著下降。药物释放总维持时闻在24h左右。结论以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亮丙瑞林硬脂酸SLN。药物包封率高。药物突释量小。具有一定的亮丙瑞林口服给药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介孔二氧化硅阿霉素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载阿霉素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并对其体外释放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聚合法制备MSN,应用透射电镜表征纳米粒的形态,动态光散射粒径测定仪测定粒子的平均粒径及分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评价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结果纳米粒分布均一,平均粒径约70 nm(PDI<0.1)。药物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0.38±3.58)%和(55.29±5.17)%。纳米粒经24 h恒温振荡释放达平衡,在pH 5.5磷酸盐缓冲液中累积释放分数达到95%。结论 MSN具有较高的药物载药量,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化疗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2.
银杏内酯PELGE纳米粒的制备及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银杏内酯PELGE纳米粒,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并考察了优化制品的外观和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表明,所得纳米粒外观圆整,包封率为(66.9±1.7)%,粒径为(123.3±44.0)nm,体Pb24h累积释放率为60.2%.  相似文献   

13.
阿霉素明胶微球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对动脉栓塞阿霉素明胶微球 (ADM GMS)的制备工艺及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以生物降解材料明胶为载体 ,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含阿霉素的明胶微球 ,并进行家兔胃左动脉栓塞 ,分别于术后 1周至 4周内作栓塞观察。结果 :所制备的阿霉素明胶微球外形圆整 ,平均粒径为 6 2 .74μm ,载药量为2 1.78μg·mg-1,包封率为 6 7.43% ,体外释药和动物胃左动脉栓塞基本符合要求。结论 :阿霉素明胶微球有望成为临床用动脉栓塞术治疗胃癌的新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己内酯(MPEG-PCL)为载体制备紫杉醇MPEG-PCL纳米粒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MPEG-PCL共聚物,采用核磁共振波谱仪(1H-NMR)、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紫杉醇MPEG-PCL纳米粒,并测定了粒径分布、Zeta电位、结构特征、包封率以及载药量;同时以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为释放介质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 成功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为4 875的MPEG-PCL共聚物。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紫杉醇MPEG-PCL纳米粒具有规则的球形结构,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102.3±3.5)nm,PDI=0.102,药物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5.6±3.2)%和(8.5±0.4)%。体外释放结果显示紫杉醇可以缓慢的从MPEG-PCL纳米粒中释放出来。结论 MPEG-PCL共聚物是紫杉醇的良好载体,所制备的纳米粒具有包封率和载药量高、药物释放缓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南艳微  郑晓玲 《中国药房》2013,(17):1581-1583
目的:制备牛血清白蛋白-海藻酸-壳聚糖微球(BSA-ACM),牛血清白蛋白-海藻酸-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BSA-ACAM),牛血清白蛋白-海藻酸-壳聚糖-海藻酸-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BSA-ACACAM)。方法: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溶液为囊材,对BSA进行反复包裹,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BSA-ACM、BSA-ACAM、BSA-ACACAM;采用扫描电镜测定微球粒径,Micro-BCA试剂盒测定载药量,考察包封率和24h体外释药特性,并进行Higuchi方程拟合。结果:BSA-ACM、BSA-ACAM、BSA-ACACAM微球球形圆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分别为(3.79±1.33)、(3.52±0.96)、(3.07±1.17)μm;载药量分别为(17.97±1.33)%、(16.95±0.46)%、(16.47±1.49)%;包封率分别为(65.78±4.98)%、(63.99±4.83)%、(55.00±1.50)%。微球体外释放速率与聚电解质膜包裹层数呈负相关,均符合Higuchi方程(r分别为0.9787、0.9869、0.9808),24h内累积释放量分别为32.15%、25.59%、16.72%,无明显突释现象。结论:多层海藻酸-壳聚糖聚电解质膜微球能减少药物的突释,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永顺  吴珍  董永成  杜士明 《中国药师》2011,14(11):1624-1626
目的:制备沙美特罗白蛋白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以白蛋白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沙美特罗白蛋白微球。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优化沙美特罗白蛋白微球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粒径,形态,体外释放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16.82±1.25)μm,平均载药量为(52.08±3.26)%,平均包封率为(60.54±3.17)%,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11.5846t1/2-1.207(r=0.9985)。结论:沙美特罗白蛋白微球体外释放特性符合长效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王建筑  鞠晓月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0,40(11):1212-1216,1227
目的: 分别以牛血清白蛋白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泊洛沙姆188(P188)为稳定剂,制备柚皮素纳米混悬剂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方法: 采用溶剂沉淀法制备柚皮素纳米混悬剂,利用激光散射粒度仪、透射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红外光谱对纳米混悬剂粒径和形态结构进行表征,通过体外透析法比较两种柚皮素纳米混悬剂体外溶出行为。结果: 以0.2%的PVP-P188(1:1)和白蛋白为稳定剂制备的纳米混悬剂粒径分别为110.6 nm(PDI=0.109)和241.3 nm(PDI=0.197),两种纳米混悬剂均为类球形的纳米粒子,并且柚皮素均以无定形的形式存在;体外溶出实验表明两种纳米混悬剂均能显著改善柚皮素的溶出速度。结论: 分别采用白蛋白和PVP-P188均成功制备了柚皮素纳米混悬剂,为改善柚皮素溶解性差提供了一种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壳聚糖胶态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离子趋向凝胶化法制备了胰岛素壳聚糖胶态微粒,并考察了外观、粒径和体外释药性能.所得产品呈球形,表面光滑圆整,平均粒径为276nm,多分散系数为0.08.体外释药呈pH依赖性,释药速度受载药量及泊洛沙姆188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苦参碱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及性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苦参碱白蛋白微球。采用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法考察微球的特性,并用动态透析法考察体外释药规律。所得微球外观圆整,包封率为(83.55±3.17)%,载药量为(6.19±0.24)%,平均粒径(0.94±0.15)μm。体外释放试验结果显示,苦参碱白蛋白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