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为多种疾病所引起,发病机制错综复杂,目前虽然已有深入了解,但仍未完全阐明。多种效应细胞和炎症介质是参与MLI/ARDS两个主要因素。对ALI/ARDS的发病机制起关键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属于炎症介质,是一种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是AH/ARDS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已经成为治疗ALI/ARDS的靶心。本文以治疗ALI/ARDS为目的,在肿瘤坏死因子-α对AH/ARDS发病机制上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与急性肺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欧美ARDS联席会对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相关概念做出明确定义,此后,这一概念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中不断得到修正。目前研究认为,ALI/ARDS是机体遭受严重创伤、休克、酸中毒及严重的感染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因素引起的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漫性损伤而导致的肺水肿和微肺不张,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的综合征,ALI和ARDS具有相同的病理、生理改变,ARDS是严重的ALI.ALI/ARDS的病因各不相同,发病机制复杂。作为重要的炎性损伤因子,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是引起ALI的炎症级联反应的主要终效应因子,主要通过消化和降解细胞外基质及上皮连接结构导致肺损伤。本文对NE在ALI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对策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病情况、原发病、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中诊断标准,沿用1994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制定的ARDS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2004~2009年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ICU中ARDS患者的原发病、逐年发病情况、病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年晋城煤业集团总院ICU共收治危重病患者1714例,其中60例符合ARDS诊断标准,占同期ICU收治的各类危重患者的3.5%。肺内疾病致ARDS(肺内型ARDS)共16例,(占26.7%),死亡10例,病死率62.5%。肺外疾病致ARDS(肺外型ARDS)共44例(占73.3%),死亡21例,病死率47.1%。肺内型ARDS病死率明显高于肺外型(X^2=13.261,P〈0.01)。原发病为脓毒症13例(占21.7%)及肺炎10例(占16.7%),其他为大手术、重症胰腺炎(5%)、多发性创伤(25%)等。60例ARDS患者中死亡31例,其中肺内疾病死亡10例(占32.3%),肺外疾病死亡21例(占67.7%)。ARDS总病死率为51.67%。6年间病死率无明显变化。脓毒性休克是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①6年间ARDS平均发病率为3.5%,2007年最低(2.97%),从2004年(3.17%)到2009年(4.06%),呈缓慢上升趋势;②6年间总病死率达51.67%;肺内型ARDS病死率明显高于肺外型ARDS,6年间病死率无明显变化;③危重病患者并非死于单纯的ARDS;ARDS患者多数死于感染性休克;④发生感染性休克或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时,则病死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SAP患者67例,按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胰腺CT评分、肠蠕动抑制发生率、胰腺感染率及病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ARDS组死亡11例,病死率47.8%。ARDS组入院时呼吸频率、入院时及入院24h APACHEⅡ评分、入院24h Ranson评分、入院时胰腺CT评分、入院24h内肠蠕动抑制发生率以及胰腺感染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ARDS组(P〈0.05或P〈0.01)。结论SAP患者如入ICU和/或治疗24h后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胰腺CT评分仍明显增高,或肠蠕动抑制仍不缓解,同时呼吸频率进行性加快时,要警惕ARDS发生。  相似文献   

5.
规范和提高我国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1967年Ashbaugh首先提出时其病死率高达75必,2000年以来国际上ARDS病死率已降到25%~40%。遗憾的是,我国ARDS的预后似乎并没有同步得到改善,在北京和上海的流行病学调查中,ARDS病死率高达50.0%和68.7%,这显示出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巨大差距。严峻而残酷的局面,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ARDS的诊断是否存在偏差,治疗上是否规范合理。  相似文献   

6.
严重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创伤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 对712例创伤患者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结果及其中37例并发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RDS在重伤患者中的发病率与在轻伤患者中的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ARDS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吸氧浓度分数(PaO2/FiO2)值与I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623,P〈0.001)。严重创伤并发ARDS患者经综合治疗,平均通气时间5.6d,病死率21.6%。结论ISS可作为ARDS的预测因素之一,有助于预防其发生;同时,正确合理使用呼吸机,重视全身综合治疗,可提高ARDS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病死率较高的危重症之一,其病死率约40%~60%。分析本院重症监护室(ICU)2003年11月-2005年10月的32例ARDS患者临床资料,比较ARDS患者早期测定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D-二聚体、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致急性肺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急性肺损伤(Au)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机体遭受严重创伤、休克、酸中毒及严重感染,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因素引起的继发性弥漫性肺实质损伤,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目前认为,ALI/ARDS发病的根本原因是肺内过度、失控的炎性反应。ALI和ARDS同属急性呼吸衰竭(ARF)范畴,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急危重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致病环节多,病死率高,已成为临床危重病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一组病因复杂、起病急骤、发展迅猛、病死率高达30%~70%^[1-2]的临床综合征。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是ARDS的早期阶段。目前,临床上仍主要以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cT、机械辅助通气及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所谓“肺损伤”,并非仅指对肺的直接损伤,也包括其他脏器发生的炎症和病损引起的继发性肺部损害。根据2000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提出的标准,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ALI和ARDS的病理、生理学发展过程基本是一致的,严重的ALI或ALI的严重阶段即为ARDS。ALI和ARDS的临床特征均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自1967年Ashbaugh等首先报道ARDS以来,随着机械通气,尤其是呼气末正压(PEEP)等治疗手段的大量应用,虽然也有报道ALI/ARDS的病死率在30%~60%之间,但近年来大部分的临床资料显示其死亡率在30%~40%左右,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术后肺感染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若不能及时有效地给予处理,则病情会迅速发展,出现急性肺损伤(ALI)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其预后极差,常需行机械通气。2002年6月-2004年5月,我科共收治肾移植术后肺感染患者36例。其中并发ALI或ARDS20例,应用无创机械通气(NIPPV)治疗12例,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患者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相关因素,探讨大量输血对创伤、手术后并发ARDS的影响。方法符合围手术期输血量〉160ml/kg的创伤、手术患者682例,其中术后并发急性肺损伤(Au)/ARDS126例(A组),未并发ALI/ARDS556例(B组);对比分析2组的创伤、手术患者输血时机与质量、诊断与并发症、初诊或围手术期治疗相关措施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创伤早期输血量显著大于B组(P〈0.05),且库存全血量极显著高于B组(P〈0.05);同时,A组患者以严重创伤为主,胸部创伤、颅脑创伤并呕吐误吸、休克持续时间、初诊呼吸管理不到位和早期合并感染等相关因素均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围手术期大量输血并非术后ALI/ARDS的直接诱因,病情重与早期治疗措施不到位是其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血气和酸碱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常然  唐英春 《新医学》2001,32(3):137-138
1 引 言 血气分析是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要依据。血气分析最主要的血气指标是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根据计算或导管检查可得出一些派生指标,肺内静、动脉血分流量呼吸指数、氧合指数、心输出量和肺动脉楔压等。 监测ARDS的酸碱平衡变化对观察病情、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均有重要作用。酸碱平衡的判断往往在血气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酸碱平衡的主要指标包括:pH值、PaO2、碱剩余、碳酸氢根、阴离子间隙(AG)等。2 ARDS时肺部的病理生理变化 尽管ARDS的病因复杂,可达100多种,但肺…  相似文献   

14.
核因子-κB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为多种疾病所引起,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和双侧肺部浸润性病变。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其病理生理基础是多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参与的炎症反应,多种效应细胞和炎症介质是参与ALI/ARDS两个主要因素,对ALI/ARDS的发病机制起关键作用。核因子-κB是一种具有基因转录调节作用的核蛋白,调控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它在ALI/ARDS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近年NF-κB与ALI/ARDS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5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机械通气(MV),但MV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已逐渐显现。我们采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MV治疗ARDS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旭叶 《全科护理》2012,(5):479-48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感染、创伤等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肺部的表现,晚期多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救治ARDS的首要任务是纠正低氧血症,在救治ARDS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实验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油酸诱发新西兰兔ARDS模型后分组(n=9)治疗4h:1)对照组;2)气管内滴入PS100mg/kg(PS组)。测定动态肺顺应性(Cdyn)、动脉血气和灌洗液的总磷脂(TPL)、总蛋白(TP)、饱和卵磷脂(DSPC)、最小表面张力(STmin)、肺湿干重比(W/D)。结果:治疗后PS组各时点Cdyn和PaO2/FiO2较治疗前和同时点的对照组显著升高,TPL、DSPC/TPL和DSPC/TP较对照组显著增加,STmin和肺W/D明显降低。结论:PS对油酸型ARDS有效,可作为ARDS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危重症,其治疗是以机械通气为基础的综合治疗。由于ALI/ARDS往往伴随大量肺泡萎陷,常规机械通气方法救治成功率较低。控制性肺膨胀(SI)是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一种肺复张方法,机械通气时通过给予足够的气道压力并持续一定的时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塌陷的肺泡充分开放。大量的动物及临床研究表明,SI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ALI/ARDS时的氧合,改善肺顺应性,从而达到提高救治成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辛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1月诊治的15例新生儿ARD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儿均治愈,无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常规治疗同时加用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可显著提高ARDS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2001年1月-2004年2月华北煤碳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收治42例ARDS患者,按ARDS病原不同分为肺内源性ARDS组(ARDSp)和肺外源性ARDS组(ARDSexp)。两组均早期予以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记录仰卧位及俯卧位2h和4h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RR)、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PaO2/FiO2)、胸肺顺应性(C)、潮气量(VT)、气道阻力(Raw)的变化。5例患者进行了两种体位的胸部CT比较。结果俯卧位机械通气后,两组患者FiO2减少。RR减慢。PaO2/Fi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Raw均显著增加。ARDSexp组VT明显高于同时间点ARDSp组;而动脉血pH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则无明显变化;ARDSp组与ARDSexp组同时间点比较,PaO2/FiO2显著增加;ARDSp组应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改善氧合的有效率为65%,ARDSexp组为68%,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胸部CT显示俯卧位后原背侧渗出性改变有所改善。原腹侧正常肺组织出现渗出性改变。结论无论是ARDSp组还是ARDSexp组。俯卧位机械通气均能显著改善PaO2/FiO2,是ARDS患者早期支持治疗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