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语出宋版<伤寒论>16条,与本条十分相近的条文是267条"知犯何逆,以法治之".一般认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在"坏病"语境下做出的陈述.但其临床指导意义已远不限于此.可以将其理解为临床诊疗之总则,并将其视为临床诊疗之"公理".[1]公理,具有古典的涵义和现代的涵义.公理的古典涵义要求作为公理的命题比理论中的其他命题都更具有明显的真实性,以至可以被接受为"不证自明",它诉诸的是人们的经验和直觉.  相似文献   

2.
基于命题逻辑的伤寒论方证论治系统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证论治是指中医临床以寻求"方证相应"为宗旨的诊疗疾病的系列活动,它可能是中医诊疗疾病的最早形式,也可能是一种最简洁最有效的方法,被誉为中医学经典的中医临床医学奠基之作--《伤寒论》即是"证-方"的诊疗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王晖主任医师系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40余年,誉满甬城。王老师临证注重辨证论治,强调药少功专,每获殊效。王老师在内伤杂病的诊疗过程中注重"病"与"证"的相互关系,认为疾病诊治过程一般可归纳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方证辨证诊疗系统的诊疗效果,探讨该系统的具体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应用中医方证辨证诊疗系统将120例门诊病案的病证位置进行空间定位,与临床中医诊断确定的病证所属位置进行比对,观察符合率。结果中医方证辨证诊疗系统确定的病证位置与临床有效诊断治疗的结果高度吻合。结论中医方证辨证诊疗系统的诊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王永炎教授提出"阳(气)虚化风"的中风发病新机制的意象诊疗过程、历代相关研究、风的概念的诠释和西医学相关疾病基础及机制几方面进行阐述。王永炎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患者在中风病发病之初即表现为气虚甚则阳虚为主的征象,症见肢体松懈瘫软、精神萎靡不振、面色白光白、劳则更甚等;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而用益气温阳法治疗后改善显著,根据临床病证现象及证治效验的观察,在"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的意象诊疗过程中总结出中风病"阳(气)虚化风"的发病新机制。其不同于历代医家气虚或阳虚中风的理论,而是在中医理论及临床疗效支持的基础上,依据其临床基础疾病及相应血流动力学改变,结合西医学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点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中风病"阳(气)虚化风"论的提出是从疾病和证候、治疗与验证的过程中形成的中风病发生新机制,是对中风病急性期以"风火痰瘀"为核心证候病机的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6.
痰热闭肺证为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型,彭玉教授应用"寒温并用,开合并举"方法肺脾同治,临床疗效显著。本文通过介绍彭玉教授治疗痰热闭肺证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临证经验,总结其临床处方用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方法,拓宽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行宽教授倡导张仲景"病脉证治"的中医学诊疗模式,首要辨病,次要辨证,证从脉出,然后处方。本文简要梳理了中医学诊疗模式的发展与演变,论述了对当下"辨证论治"诊疗模式的思考与困惑,对"病脉证治"的诊疗模式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中医研究和临床实践深入,其中医诊疗模式也在不断发生质的变化,庞国明教授专长内科,主攻糖尿病的中医诊疗,通过总结40余年的临证经验,在T2DM的诊疗中逐步认识到应先行辨病诊断、确定中医病名,次行辨证诊断、确立精准证型,临床无症可辨、再施精准辨体。进而逐步确立了"辨病-辨证-辨体"有机结合的"三辨诊疗模式",研制出辨病施治的专病专药、辨证施治的专证专方、辨体调治的专体专方之"三专"系列方药,据血糖调控实况增减形成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序贯三法"。临证中,"三辨诊疗模式"和"序贯三法"有机结合,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切临床,彰疗效,为纯中药治疗T2DM的相对精准辨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风先兆证临床诊疗新思路.方法:基于中风先兆证病机特点,重视心理压力等情志因素对疾病的影响,结合患者心理状况与性格特征,试以中医内科心身疾病诊疗模式论治中风先兆证.结果与结论:心身并重论治中风先兆证,为中风先兆证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以求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中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建立审因、辨病、辨证与对症四维论治的诊疗思路与研究方向,应对艾滋病的复杂性,构成艾滋病完整的诊疗体系。具体包括:以病机为靶点开展辨病论治;以病因为靶点开展审因论治;以主症、相关病症为靶点开展对症治疗;以证候为靶点开展辨证论治。四维论治不是将四者混为一谈,而是从病因、病机、证候、并发症等不同角度进行的全面认知,追求理论和临床上的系统化、一体化,也就是追求综合性诊疗。四维论治并不是否定四者的独立性,而是从病因、病机、证候、并发症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具体认知,追求理论与临床的规范化、具体化,也就是要进行精准诊疗。走出"证候""辨证论治"作为艾滋病唯一研究方向的误区,是学术进步之必须。  相似文献   

11.
"脾为生痰之源",脾虚时脾胃运化失调而致痰浊内蕴,痰浊阻遏心脉而成胸痹心痛病。痰浊作为冠心病的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贯穿其发生、发展、证型转变及治疗的过程。该文总结冠心病脾虚痰浊证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及客观化指标,探讨其证型演变规律和临床诊疗特点,为冠心病的诊治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老年汗证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汗证患者80例,按照老年汗证中医诊疗方案治疗6天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痊愈47例,显效2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老年汗证中医诊疗方案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医临床思维是指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收集疾病信息,分析病因、病机,判断疾病与证候,确立治则治法及处方用药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中医临床辨治过程是一个完整、复杂的思辨过程,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极吸收了东西方各类逻辑思维并不断加以运用来指导临床实践的整个过程,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逻辑形态[1].其特殊的思维方式也决定了医生在诊治过程中的行为范式.因此,笔者从中医临床中所运用的思维方法与医生的诊疗行为角度,探讨中医的诊疗过程,以期对临床医生提高辨治水平及疗效有所裨益.中医临床思维贯穿于整个诊疗过程中,大致可分为观察体悟、过程分析及理性思维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杜宝俊教授临证治疗男性疾病,倡导"以症审因、以因明证、以证立法、以法出方、以病定程"的诊疗思路。特别强调"以证立法",不拘泥方剂治疗疾病范围,将桂枝茯苓汤运用于男科疾病中的少弱精子症、勃起功能障碍合精索静脉曲张、慢性前列腺炎等辨证属血瘀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眩晕"(原发性高血压病)协作组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优化该诊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 250例高血压患者按4∶1比例随机分成中药组(n=200)和西药组(n=50)。中药组患者按协作组诊疗方案进行辨证分型治疗,西药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疗程均为4周,试验期间不应用其他任何降压药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血压下降情况。结果肾虚证组总有效率为91.7%(57/62),痰浊壅盛证组总有效率为89.8%(44/49),肝阳上亢证组总有效率为95.7%(44/46),肝肾阴虚证组总有效率为85.1%(28/33),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9.2%(38/48)。治疗2周后,肾虚证组、痰浊壅盛证组、肝阳上亢证组与西药组比较,舒张压、收缩压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肾虚证组、痰浊壅盛证组、肝阳上亢证组、肝肾阴虚证组与西药组比较,舒张压、收缩压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眩晕"协作组诊疗方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作为该病中医诊断、治疗的规范,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汗、盗汗统称为汗证,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对于汗证的治疗,《临证指南医案·汗》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后人在前人的治疗经验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卢笑晖教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躬身于中医临床、教学的第一线,对于中医疾病的诊疗经验颇丰,对汗证的治疗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文通过对临床一例汗证进行探讨,总结治疗阴虚火旺汗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中医症状"善太息"是指患者自觉胸中憋闷,每欲叹气则舒.临床以善太息为主诉的病例主要包括因郁叹息和因虚叹息,常见证型可以概括为"善太息五证",即肝郁气滞证、胆虚气滞证、心肺气虚证、脾气虚证和心脉痹阻证.善太息属于气病,包括气滞和气虚两方面.其中心气虚推动无力,行血不利,还可发展为胸痹,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临床研究较多.善太息心脉痹阻证也可见于小儿,又称小儿叹气症,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小儿心系疾病应加以重视.临床诊疗善太息,应谨记"善太息五证"的病因病机,随证立法而治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案进行挖掘,总结NSCLC的中医辨证规律,以期为NSCLC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一方面挖掘出7 435份NSCLC病案的四诊信息,通过"文锋-III中医(辅助)诊疗系统"进行证素辨证;另一方面将临床医师记录的病案中医辨证拆分成单一证素。挖掘出非小细胞肺癌的证素分布规律,并比较临床医师辨证和"文锋-III中医(辅助)诊疗系统"辨证的差异。结果医师病案辨证结果表明,病位证素以脾(1 910频次)、肺(1 608频次)为主,病性证素以气虚(6 751频次)、血瘀(6 572频次)、火(热、毒)(6 331频次)、阴虚(5 657频次)、痰(1 242频次)等为主;"文锋-III中医(辅助)诊疗系统"辨证结果表明,病位证素以肺(7 371频次)、胸膈(1 837频次)、肾(1 417频次)、心(1 358频次)、胃(1 074频次)等为主,病性证素以阴虚(3 507频次)、气虚(3 323频次)、痰(3 204频次)、血瘀(2 542频次)、火(热、毒)(1 622频次)等为主。结论肺癌的病位证素主要在肺,病性证素主要为阴虚、气虚、痰、血瘀、火(热、毒)等,并且"文锋-III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证素辨证结果与临床用药分布规律更契合。  相似文献   

19.
脏腑辨证是中医诊断疾病、辨识证候的极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它不仅是内科诊断疾病的基础,也直接指导临床其他各科诊断治疗实践工作。为了提高辨证质量、促进中医诊疗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探讨脏腑辨证思维过程,是十分必要的。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如不加以分析归纳,简单的“硬套证型”、“依型选方”机械地认识疾病,将会严重影响临床诊疗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长期发展下去,中医特色难以弘扬。我们在教学、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脏腑辨证是以脏象学说为理论基础的想维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病证症相结合的中医诊疗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医学诊疗体系是对医学在诊断疾病、治疗疾病活动中主导思想的高度概括,它用最简炼的语言勾画出医学诊疗的基本框架,反映了医学的主要特征。中医学是病证症相结合的诊疗体系,它能全方位地反映中医的诊疗特征,并全面指导中医临床,提高诊疗水平。1 病证症诊疗体系的提出1.1 症、证、病的概念与关系中医学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是通过辨症、辨证、辨病三个方面来进行的,要建立中医诊疗体系,必须首先澄清三者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症”包括症状与体征,是机体患病时所表现的各个现象。“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阶段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所作的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