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双水平正压通气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II型呼吸衰竭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之间救治的新生儿II型呼吸衰竭患儿共52例,随机分为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组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组,对其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OI)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PaO2指标上的测量值方面,在1 h、12 h、24 h,两种治疗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8、72 h时刻,两种治疗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aCO2、OI指标上的测量值方面,两种治疗方法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组的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为15.4%,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为34.6%,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组的插管有创呼吸支持率要比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治疗肺心病合并呼衰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38例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年龄在63~84岁,使用BiPAP后分别观察血氧饱和度、血pH值、PaO2、Pa-CO2、呼吸、心率、血压。对治疗前与治疗后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 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可以改善临床表现并有效地提高PaO2、降低PaCO2。结论 BiPAP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操作简单、快捷、同步性能好,有利于气道管理。  相似文献   

3.
高炎超 《广东医学》2000,21(6):485-486
目的 研究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在慢阴肺(COPD)呼衰并神志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及减少有创人工通气的可能性。方法 比较两组(Ⅰ组:神志障碍组,Ⅱ组:无神志障碍组)患者接受BiPAP通气前后血气、神志变化、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BiPAP通气治疗后,Ⅰ组患者中50%(8/16)经2~4h通气后神志转清,Ⅰ,Ⅱ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1%及86%,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经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0年3月2003年5月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中,应用BiPAP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例中39例症状明显改善,避免了气管插管,6例无效,其中3例死亡。结论 BiPAP通气是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病区从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共对40例呼吸衰竭病人进行BiPAP鼻(面)罩无创人工通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38 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通过对38例应用BiPAP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结合对通气前后动脉血气、呼吸频率(RR)、心率(HR)的对比进行分析。结果37例患者配合良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1例患者血气分析无改善改行有创通气。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护理的重点是建立良好的沟通、进行有效的床旁监护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BIPAP)在儿童呼吸衰竭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74例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儿根据通气模式分为SIMV组31人,BIPAP通气组43人,比较两组呼吸机通气后3天内的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PO2、氧合指数P/F值、二氧化碳PCO2、PH值)和两组患儿的预后。结果:两种通气模式对PH值无影响(p>0.05)。BIPAP通气组第3天的PaO2、P/F值明显高于SIMV组,p<0.01,PCO2值小于SIMV组,p<0.05。BIPAP组三天内的PH值、PO2、PCO2、P/F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SIMV组通气第1、第2天的PO2和P/F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到第3天才有明显升高,p<0.01;而PCO2和PH值在第1、2天就有显著差异,PH值升高,PCO2降低,p<0.01。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和好转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SIMV组有三例气胸而BIPAP组0例,BIPAP组的ARDS好转率高于SIMV组,p<0.01。结论:BIPAP模式比容量控制的SIMV更利于改善氧合,其肺保护作用亦优于SIMV。  相似文献   

8.
高炎超 《广东医学》2000,21(6):485-486
目的研究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在慢阻肺(COPD)呼衰并神志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及减少有创人工通气的可能性。方法比较两组(Ⅰ组:神志障碍组,Ⅱ组:无神志障碍组)患者接受BiPAP通气前后血气、神志变化、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经BiPAP通气治疗后,Ⅰ组患者中50%(8/16)经2~4 h通气后神志转清,Ⅰ,Ⅱ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1%及86%.,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经治疗后PaCO2均明显下降,pH值上升。结论 BiPAP无创通气可有效治疗COPD呼吸衰竭并神志障碍的患者,减少有创人工通气的应用,但应注意气道分泌物的引流并强化监测。  相似文献   

9.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科于1999年1月~2002年12月应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airway pressure,简称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机械通气是抢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重要方法。近几年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已成为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应用BiPAP呼吸机对3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  相似文献   

11.
无创呼吸机应用于临床己有20多年,近年来在治疗各类呼吸衰竭方面的报道不少。我科2001年6月至2002年12月采用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在呼吸衰竭儿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74例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儿根据通气模式分为定容模式下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组(31例)和BIPAP组(43例),比较两组呼吸机通气后3 d内的动脉血气分析中氧分压(PO2)、氧合指数(PaO2/FiO2,P/F)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pH值和患儿预后。结果:两种通气模式对动脉血pH值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 > 0.05),BIPAP组的PO2、P/F值高于SIMV组(P < 0.01),PCO2值低于SIMV组(P < 0.05)。BIPAP组的pH值、PO2、P/F值在通气第2天即得到改善(P < 0.05),而PCO2在通气第3天才出现明显改善(P < 0.05);SIMV组通气第1、2天的PO2和P/F值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到第3天才有明显升高(P < 0.01);而PCO2和pH值在第2天就有改善,pH值升高(P < 0.01),PCO2降低(P < 0.05)。两组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好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SIMV组有3例气胸而BIPAP组未发生,BIPAP组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好转率高于SIMV组(P < 0.05)。结论:BIPAP模式比容量控制的SIMV更利于改善氧合,其肺保护作用亦优于SIMV。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鼻面罩BiPAP治疗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观察SpO2、PH、PaO2、PaCO2等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BiPAP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SpO2及血气分析PH值、PaO2、PaCO2明显改善,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经鼻面罩BiAP具有简易、快捷、病人易耐受等优点,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并探索简便有效的通气方法。方法 应用BiPAP治疗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并与同期住院病人2 8例对照。结果 BiPAP可明显改善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的pH、SaO2 、PaCO2 、PaO2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 。结论 在治疗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时,BiPAP是一种较为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6年10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新生儿呼吸衰竭,其中45例给予鼻塞式CPAP应用,对照组为37例,家长拒绝使用CPAP,采用头罩吸氧及药物来改善呼吸.结果CPAP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明显增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PAP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书文 《中原医刊》2011,(1):117-118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重叠综合征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重叠综合征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BiPAP治疗,对照组(17例)仅常规药物治疗及低流量氧疗,观察两组患者24h、2d、5d临床疗效及动脉血气变化、插管率、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组患者24h后动脉氧分压(PaO2)显著升高、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下降,5d后临床症状改善,插管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BiPAP对重叠综合征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有显著疗效,可减少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6年10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新生儿呼吸衰竭,其中45例给予鼻塞式CPAP应用,对照组为37例,家长拒绝使用CPAP,采用头罩吸氧及药物来改善呼吸。结果:CPAP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明显增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PAP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29例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治疗,记录通气前及通气治疗后2 h、12h患者在呼吸室内空气条件下的动脉血气以及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PaCO2(65±15)mmHg,PaO2(45±15)mmHg,pH(7.28±0.10);FVC(1.25±0.20)L,FEV1(0.65±0.08)L。治疗后2 h,PaCO2(60±13)mmHg,PaO2(75±15)mmHg,pH(7.30±0.12);FVC(1.28±0.18)L,FEV1(0.80±0.10)L。治疗后12 h,PaCO2(58±12)mmHg,PaO2(80±15)mmHg,pH(7.33±0.13);FVC(1.33±0.20)L,FEV1(0.85±0.15)L。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FEV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可提高PaO2,为呼吸衰竭的病因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9.
王显敏  严家华 《吉林医学》2014,(19):154-155
<正>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PV)能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一定压力,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萎陷,从而有助于增加肺内气体交换的面积,保存表面活性物质的功能,降低上、下气道的阻力,改善肺顺应性,减慢呼吸频率并使之规则,减少呼吸暂停,减少肺损伤和炎症,减少能量消耗,减少机械通气的需求。本文通过对42例新生儿应用NCPAP前后的临床观察及血气分析测定,证明NCPAP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善氧合,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还可以改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20.
间歇正压无创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伟 《海南医学》2010,21(16):37-38
目的本研究通过应用不同方式的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来评估间歇正压无创通气(NIPPV)在新生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各类呼吸衰竭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NIPPV通气,对照组予鼻塞持续正压(NCPAP)机械通气。对比两组通气后各项血气指标、无创通气时间、无创机械通气失败率。结果两组机械通气新生儿一般资料无差异。观察组的血指标恢复时间迅速,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理想,酸中毒纠正时间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无创通气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无创通气失败率(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比例明显减低。结论 NIPPV在新生儿呼吸衰歇初始治疗中治疗效果佳,有利于减少通气时间及气管插管的比率,减少机械通气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