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蒋海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5,28(7):34-35
目的 对比观察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收缩压与脉压的影响。方法 将96例IS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6例)服用培哚普利4mg ,每天1次晨服;B组(5 0例)服用氨氯地平5mg,每天1次晨服。第4周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剂量至培哚普利8mg/d ,氨氯地平10mg/d ,第8周仍不达标者开始加用双氢克尿噻(DCT) 2 5mg,每日1次。观察服药前、服药后4周、8周、12周收缩压与脉压水平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 服药12周后培哚普利组有效率达81.4 % ,不良反应为干咳,发生率为7.5 % ;氨氯地平组有效率达83.5 % ,主要不良反应为头昏、头痛、面部潮红及轻微踝部水肿,发生率为8.1%。结论 培哚普利与氨氯地平均能有效降低ISH患者收缩压与脉压水平,疗效相似,副作用少,耐受性好,可以作为老年ISH患者的一线用药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2.
培哚普利治疗34例高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ACEI已成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石。本文总结近年来住院治疗的80岁以上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应用培哚普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4例,年龄80~91岁,平均84.2±4.6岁,病史0.5~19年,平均7.6±3.4年。其中 相似文献
3.
目前ACEI已成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石.本文总结近年来住院治疗的80岁以上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应用培哚普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们采用从干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神经体液因素过度激活,应用醛固酮拮抗剂安体舒通(spironolactone)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雅施达perindopril)治疗CHF,观察临床症状及左室功能的改善情况。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我们选择住院或门诊患者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37~76岁,平均48岁。原发病分别为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心脏瓣膜病。发病时间为0.5~30 a。按照NYHA标准,心功能Ⅱ级19例,心功能Ⅲ级23例,心功能Ⅳ级8例。1.2 用药方法 在应用其他强心、利尿、血管扩张药物同时应用安体舒通20~60 mg/d,雅施达2~4 mg/d,疗程均为4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不同脉压(PP)值的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的探究,分析PP与其颈动脉粥样硬化、预后等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接诊的12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探讨主体,以PP是否低于60 mm Hg为分类标准,其中低于60 mm Hg的65例设为A组,等于或大于60 mm Hg的63例设为B组,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TC、HDL、TG、Cr、UA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而其SBP、Glu、LDL组间差异具显著性(P<0.05);B组IMT、斑块Crouse积分与检出率均明显较A组高(P<0.05);B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PP值可折射出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PP值高者发作心脑血管病的机率更大,这为预测与改善预后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北京市某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培哚普利联合氢氯噻嗪口服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CV)、白天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dSCV)、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nSCV),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CV)、白天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dDCV)、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nDCV),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FMD)]变化,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24 h SBP,dSBP,nSBP,24 h SCV,dSCV及nS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24 h SBP,dSBP,nSBP,24 h SCV,dSCV及nSCV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24 h DBP,dDBP,nDBP,24 h DCV,dDCV及nD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24 h DBP,dDBP,nDBP,24 h DCV,dDCV及nDCV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24 h DCV,dDCV,nDCV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ET,NO,eNOS,IMT及FM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ET、IM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NO,eNOS及FMD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结论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或培哚普利联合氢氯噻嗪均可有效治疗老年高血压,能够安全、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但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的治疗疗效更为理想。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恰当的药物治疗方案,提升老年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培哚普利(商品名:雅施达)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应用培哚普利对64例不同病因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治疗,并通过超声心动图和HOLTER分别测定治疗前后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舒张期内径(LVID)、左室射血分数(LVEF)、E/A比值,计算出左重量(LVMW)和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HRV分析。结果: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LVID、LVMW显著降低(P<0.05),E/A、EF显著升高(P<0.01),而VS、LVPW无明显变化(P>0.05),HRV时域分析和领域分析各参数都有明显改善。结论:培哚普利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HRV。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坎地沙坦和培哚普利在治疗老年人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和代谢指标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5月到2010年6月的3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坎地沙坦每日8mg;对照组患者加服培哚普利每日4mg,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为8周,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血尿酸和胱抑素的变化情况。结果在两组患者治疗第8周末,患者的血压水平全部降低,观察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脉压缩小幅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坎地沙坦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脉压,降低血尿酸和胱抑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风后半身疼痛患者应用中风疼痛汤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2015年6月到2016年7月期间,我院共收治54例中风后半身疼痛患者,通过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具体分为实验组患者27例、对照组患者2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卡马西平治疗,而实验组患者采取中风疼痛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给予2周临床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和满意度.结果:对患者进行分别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效果为96.2%,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治疗效果为74.0%,满意度为77.7%,对照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均低于实验组,且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后半身疼痛患者给予中风疼痛汤治疗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且明显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病痛,因此该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万爽力辅助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25)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Ⅰ(n=2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治疗组Ⅱ(n=25)在治疗组Ⅰ的基础上再加用万爽力。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治疗组Ⅰ总有效率为80%(P〈0.05),治疗组Ⅱ总有效率为88%(P〈0.01);治疗组Ⅰ、Ⅱ在治疗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均明显减小,左室射血系数(LVEF)显著增加,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培哚普利、万爽力辅助治疗可明显缓解扩张性心肌病心衰竭患者临床症状,还可显著改善左心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脉压与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按脉压高低将子痫前期患者分为脉压≤40mmHg、41~80mmHg、〉80mmHg三组,比较各组蛋白尿的发生率。结果:三组间的收缩压、舒张压、蛋白尿发生率,24h尿蛋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P、DBP、平均动脉压和脉压与24h尿蛋白量的β值分别为0.425、0.331、0.357和0.486(P〈0.05)。结论:脉压对尿蛋白的发生率有明显影响,临床上在治疗子痫前期患者时,不但要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还要降低脉压,只有这样才能使肾脏的损伤程度减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压力式脉象传感器正向加压法和反向加压法两种脉象检测方法对于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ZM-Ⅲc型脉象仪对于同一组受试者分别进行反向加压与正向加压两种方法进行操作测试,通过对两种不同方法下所加压力漂移值大小的对比,以及最佳取脉压力下各脉图参数的对比,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正向加压法和反向加压法所产生的压力漂移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最佳取脉压力下,各幅值参数除去h1外,其余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脉象主峰波h1测量结果有影响(P〈0.05);两种测量方法下脉搏波时间参数的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向加压测试方法更稳定,有利于脉象测量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动脉弹性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19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205例健康人员进行脉压和脉搏波速度(PWV)检测。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脉压、P、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脉压与PWV密切相关.脉压与PWV不仅为动脉血管损伤的预测指标,而且可预测动脉功能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钦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3):82-83
目的探讨脉压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按病变性质分为脑出血组110例和脑梗塞组78例,对照组57例为非脑卒中高血压患者,比较分析不同年龄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异常情况。结果①脉压在脑卒中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出血组和脑梗塞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随着年龄增大,脉压大于70mmHg(1mmHg=133.322Pa)异常率在各年龄组之间均逐渐增加,存在一定的正相关系。结论脉压差增大是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防治高血压时需注意脉压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和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和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危险性的相关性。方法健康志愿者32例为A组,79例住院患者依冠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B组为单纯高血压病组38例,C组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41例,各组患者测血压及脉压(PP),晨起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结果B组和C组的PP分别为(53.89±16.21)和(68.02±15.21)mm Hg,较A组的(41.26±6.98)mm Hg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C组PP高于B组(P<0.01),B组和C组的CRP分别为(2.12±0.20)和(4.56±0.46)mg/L,较A组的(0.8±1.10)mg/L高(P<0.01),而且C组CRP高于B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发生冠心病的过程,PP与CRP均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提出通过人体指端一点位置测量脉搏波传播时间.进而标定收缩压、舒张压。具体方法是通过交替点亮红光和红外光获取容积脉搏波.经放大滤波及信号处理后得到加速脉搏波,通过测量其中推进波和反射波之间的脉搏波传播时间来建立与血压的关系。根据数据回归分析建立收缩压测量方程式.根据容积脉搏波中交直流成分之间存在的线性关系及数据回归分析.建立相应的舒张压测量方程式。通过临床33例人体实验,其中18人作为训练组,15人作为对照组.并与基于传统充气袖带测量的OMRON电子血压仪测量结果作对照验证,结果表明有较好的一致性。此方法简单易行.可望作为一种无创、连续血压参数测量的标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血压水平分布现状,为相关部门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以减少或延缓脑卒中的发生。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某社区中随机抽取≥45岁以上的常驻居民460人作为被调查对象,分析其血压分布现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两个部分。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62.3%,男性患病率为64.3%,女性患病率为61.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卒中高危人群血压水平分级正常血压者中,血压正常高值筛出率占38.2%,;在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曾诊断为高血压者为112人,占脑卒中高危人群的29.3%;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2级、3级之和占38.4%,高于高血压1级的患病率(34.0%)。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因此,应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延缓脑卒中的发生,降低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ean blood pressure,MAP)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以及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对共58 530名1995-2005年间安庆及其周边地区流行病学研究的参与者进行回访,登记和确认脑卒中信息。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不同的基线血压指标与脑卒中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分析的有21 533人,平均随访9.49年,共发生504例脑卒中。当人群血压水平维持在SBP≥100 mmHg、DBP≥75 mmHg、MAP≥85 mm-Hg或是PP≥40 mmHg的时候,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与这些血压指标呈现正相关。没有观察到J型或者U型曲线。结论血压指标与脑卒中风险之间呈线性正相关,且血压对年轻组(35~55岁)发生脑卒中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患者脉压水平对冠心病的影响。方法选自2007年1月—2008年12月某煤矿现已脱离粉尘作业的男性煤工尘肺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尘肺组),以某建筑公司无粉尘作业史的男性工人260例为对照组。对尘肺组与对照组进行一般情况调查、疾病史调查,同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及血脂。资料整理后,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分析并处理数据,尘肺组与对照组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尘肺组收缩压[平均(131.67±15.94)mmHg]、舒张压[平均(75.62±9.83)mmH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平均(137.01±18.69)mmHg、(84.25±10.31)mmHg)];脉压[平均(55.86±13.96)mmHg)]水平高于对照组[平均(52.83±15.02)mmHg];尘肺组冠心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别煤工尘肺患者冠心病患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脉压60mmHg或≥60mmHg,尘肺组冠心病患病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煤工尘肺患者冠心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无论是尘肺组还是对照组,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均随脉压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未发现尘肺期别对尘肺患者冠心病的患病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