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用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技术观察模拟飞行缺氧条件下小鼠不同脏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变化及抗氧化剂茶多酚的防护作用。方法 昆明种雄性小鼠21只,随机分为3组(n=7):地面对照组;1500m轻度低于缺氧组;1500m轻度低压缺氧+茶多酚防护组。其中茶多酚防护组在低压暴露前以100mg/kg剂量灌胃(其余两组灌蒸馏水),然后与单纯缺氧组一起置于低压舱中。低压舱条件为:模拟高度1500m,上升速率30m/s,下降速率15m/s,暴露时间为2h/d,每周3d,共8周。末次低压舱处理完毕后,于次日将小鼠断头处死,迅速取脑、心、肺、肝、肾各约20mg,血30μl的(MGD)2Fe^2+生理盐水溶液中,室温浸泡30min。检测各组织及血液ESR  相似文献   

2.
急、慢性缺氧对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研究急性缺氧和慢性适应性缺氧对大鼠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间断低氧习服大鼠(3000m,5000m各2wk,4h/d)和正常大刀经8000m缺氧4h后,观察其整体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从腺苷三磷酸酶和琥珀酸脱氢酶在脑组织内含量变化的观察分析,探讨急性高空低压缺地大白鼠脑组织病理学的研究。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对照组,3000、5000、8000及1000m实验低压舱内缺氧30min后分别处死,取大脑顶叶,海马和小脑,行病理学常规切片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  相似文献   

4.
将小白鼠分为3组,急性低压缺氧5000m,30min、急性低压不缺氧5000m,30min及地面对照组实验组在5000m分别低压缺氧30min、低压不缺氧30min后,下降至地面,处死。应用3H—TdR渗入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测定IL—1、IL—2活性,小鼠骨髓细胞增殖法检测IL—3活性。结果表明:急性低压缺氧组与地面对照组或急性低压不缺氧组比较: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IL—1和LI—2活性有差异(P<0.05);实验组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IL—3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低压缺氧对大鼠及溃疡模型大鼠下消化道生长抑素(SS)分布的影响及生理意义。方法36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成6组,其中3组为对照 ,3组为急性溃疡模型实验组。在低压内模拟上升至500m、10000m各停留30min,取消化道粘膜,用放免法测定胃肠道粘膜SS含量。结果 对照组小肠SS含量,5000m组明显高于地面组。对照组盲肠SS含量,5000m组明显高于10000m组和地面组,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亚细胞水平观察大白鼠在不同高度急性缺氧时大脑顶叶皮质组织的神经细胞、胶质细胞、间质血管等的病理改变。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000m、5000m、8000m及10000m实验组及对照组,于低压舱内暴露于不同高度30min,舱内处死,取大脑顶叶皮质层组织,常规电镜制片,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高度实验组均呈不同程度变化,主要表现为脑组织神经细胞、胶质细胞膜结构模糊不清,核及胞质内线粒体、内质网扩张,核染色质不均匀凝固,细胞皱缩以至崩解,凋落小体出现,毛细血管外膜胶质屏障水肿等。病变以8000m及10000m两组明显。结论大鼠在不同高度急性缺氧时所发生的一系列超微病理学变化与组织形态学及酶活性变化一致,且表现得更明显,也是各种生理学紊乱、酶活性降低及组织学改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度和严重急性低压缺氧对胃肠粘膜生长抑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中度和严重急性低压缺氧和大鼠胃肠道粘膜生长抑素(SS)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地面组、5000m组和10000m组。在低压舱内上升至5000m、10000m各停留30min,取胃肠道粘膜,用放免法测定胃肠道粘膜SS含量。结果 (1)5000m组十二指肠、小肠、盲肠SS含量均明显高于地面组;(2)10000m十二指肠SS含量显著高于地面组,十二指肠,盲肠SS含  相似文献   

8.
低压缺氧对大鼠肾脏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急性低压缺氧对大鼠肾脏的损害。方法 将3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级。A组为对照组,将B、C且置低压舱内上升至5000m,停留30min,予以缺氧。下降后B组20min后,C组24h后取静脉血及肾组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尿素氮、肌酐、碱怀磷酸酶、氯离子,并用放免法测定肾组织内皮素。切取肾皮质做光镜及电镜下的病理检查。结果 实验组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明显增多(P〈  相似文献   

9.
急性低压缺氧后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低压缺氧后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及其机理。方法:将20只成熟健康Wis-tar大鼠分成两组,每组10只,将缺氧组大鼠放入低压舱内,以15m/s速度上升至7500m高度,停留30分钟,造成体内重度缺氧。对照组实验条件相同,但不作上升。结果:缺氧后实验组动物心肌组织中内皮素(ET)含量明显下降;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SHpx)浓度显著减少;丙二醛(MDA)改变不明显;SeGSHpx/MDA比值显著降低;心肌线粒体钙含量明显增加;心肌终末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结论:低压缺氧后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可能与ET浓度的变化、组织细胞钙超载及抗氧化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急性低压缺氧对青年、老龄大鼠血浆和大脑皮质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和大脑皮质光、电镜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将26只2月龄和26只22月龄雄性Wistar大鼠各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缺氧组。急性低压缺氧(8000m,30min)后测定各组血浆和大脑皮质均浆中ET、NO的含量,观察大脑皮质光、电镜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急性重度低压缺氧后青年、老龄大鼠血浆和大脑皮质中ET、NO含量明显升高(P〈0.01或P〈0.05),大脑皮质发生水肿、变性等损害。老龄大鼠缺氧后ET、NO升高的幅度比青年大鼠更明显,其缺氧性脑水肿损害也比青年大鼠重。结论 老龄大鼠比青年大鼠对急性缺氧更为敏感。ET、NO可能参与了缺氧性脑损害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高持续性+Gz重复暴露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观察在离心机高G值反复作用下,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特点,为高G值作用下脑功能改变的解释提供生理学依据。方法选雄性大鼠20只,分为对照组及+GZ暴露后不同时间组,实验组经增长率为1G/s,持续3min的+10GZ暴露3次,立即经大鼠心脏灌注镧固定液,开颅取脑,制成切片,置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GZ重复暴露3次后即刻,即见镧颗粒通过少数开放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沉积于血管外围;暴露后1h及6h,可见大部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开放,镧颗粒弥漫性地分布于神经细胞间隙,部分镧颗粒已进入神经细胞内部,分布于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的表面;暴露后24h,则见镧颗粒仅局限分布在血管腔内,毛细血管外的间隙则未见镧颗粒沉积,与对照组大鼠相似。结论+10GZ/3min重复作用3次可引起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这种改变是可逆的。其可能在+GZ致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七叶皂苷钠对急性低氧暴露下大鼠血-脑脊液屏障(BBB)的保护作用及抗渗漏机制。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C组)、单纯缺氧组(SH组)和药物治疗组(DT组),每组25只。NC组大鼠不做减压处理。SH组和DT组大鼠放入模拟海拔4000m的高原环境模拟舱内,力竭运动2d,再将模拟海拔高度调整至7000m,继续减压3d。光暗周期24h,舱内温度18℃,自由饮食水。减压至第3天,DT组大鼠给予七叶皂苷钠5mg/kg,腹腔注射,1次/d。其余两组在相应时间点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同法处理。减压结束后,NC组在平原环境下取材,其余两组在模拟海拔5000m环境中迅速取材。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伊文思蓝(EB)示踪法检测BBB通透性,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硝酸镧示踪法观察BBB紧密连接(TJ)和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咬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Occludin、胶质附着蛋白(Zo-1)和闭锁蛋白-5(Claudin-5)的基因表达。结果与NC组及DT组相比,急性缺氧5d后SH组脑含水量和EB含量显著增加(P<0.01),而NC组与DT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光镜下可见NC组海马神经元脱失严重,水肿明显,DT组神经元脱失减少,水肿减轻;透射电镜示NC组硝酸镧颗粒通过开放的紧密连接弥散性沉积至脑间质,毛细血管周围水肿明显,DT组镧颗粒渗漏减少、水肿程度减轻。Occludin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在NC组最低(P<0.01),在DT组最高(P<0.05)。与SH组比较,Zo-1和Claudin-5 mRNA在NC组和DT组均显著升高(P<0.05),后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急性低氧暴露可使大鼠脑Occludin蛋白和Occludin、Zo-1、Claudin-5基因表达显著降低,BBB通透性增加,七叶皂苷钠能上调Occludin蛋白和Occludin、Zo-1、Claudin-5基因表达,降低BBB通透性,从而发挥抗渗漏和保护BBB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模拟高原低氧致脑水肿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和病理改变的研究,探讨高原脑水肿的病理基础.方法 选320~380 g的雄性Wistar大鼠32只,按体重随机分为常氧组、4 000 m组、6 000 m组和8 000 m组各8只.后3组动物置于低压舱中模拟海拔4 000 m、6 000 m、8 000 m高原低氧环境持续8 h后,对所有大鼠进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及脑组织的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低氧处理的各组扩散加权成像均出现低强度信号,表观扩散常数值升高.与常氧组比较,4 000 m组表观扩散常数值的升高无明显差异,6 000 m组和8 000 m组表观扩散常数值升高有显著性差异.病理检查显示,4 000 m组脑组织呈现混合性脑水肿,血脑屏障轻度损伤;6 000 m组以血管源性脑水肿为主,血脑屏障损伤加重;8 000 m组重度血管源性脑水肿,血脑屏障破坏解体.结论 低氧所致的脑水肿主要是血管源性脑水肿,其病理基础是低氧导致的血脑屏障损害.  相似文献   

14.
镧示踪法观察常规分割外照射后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Sprague-Dawley(SD)大鼠全脑常规外照射后血脑屏障(BBB)的超微结构变化特点及其规律。方法 SD大鼠20只,分为5个实验组,60Coγ射线全脑常规分割外照射,各组受照后16h以硝酸镧为示踪剂,用透射电镜观察BBB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对照组镧颗粒分布在血管腔内,BBB结构完整;10Gy组少量镧颗粒通过开放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沉积于基底膜,但未入脑组织;20Gy组见大部分紧密连接开放,镧颗粒弥漫性分布于神经细胞间隙,细胞内无镧颗粒沉积;30Gy神经细胞质内见大量、核内见少量镧颗粒沉积;40Gy组部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细胞失去正常形态,结构破坏,大量镧颗粒沉积在细胞核内、外。结论 放射线具有降低及破坏BBB功能的作用,且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30Gy后BBB完全开放,此时进行化疗为最佳时机;照射40Gy后不易再全脑追加剂量,否则会导致不可逆性放射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间断缺氧习服对在鼠血浆、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高原水肿发病及高原习服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常氧对照组、急性缺氧组和3组间断缺氧习服组(IHa、b、c)。急性缺氧组直接在低压舱中模拟海拔8000m缺氧4h,间断缺氧习服组分别在低压舱中模拟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时间进行间断缺氧习服,每天4h,间断缺氧习服后的大鼠再进行急性缺氧(低压舱中模拟8000m,4h)。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大鼠血浆VEGF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肺组织VEGF表达。结果 缺氧大鼠血浆及肺组织VEG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以急性缺氧组升高明显(P<0.01);急性缺氧组肺组织有液体渗出及微血管内血球淤积现象;间断缺习服大鼠血浆及肺组织VEGF升高幅度较急性缺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随间断缺氧习服时间的延长,升高幅度呈下降趋势,肺组织液体渗出明显好转。结论 极度缺氧导致VEGF显著升高可能是血管通透性增加的重要原因;VEGF与高原肺水肿的发病及高原习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富氧气体防护下暴发性缺氧大鼠大脑超微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亚细胞水平观察大鼠在12 000m高度暴发性缺氧及富氧气体防护时大脑顶叶皮质组织超微结构变化,为高空暴发性缺氧的防护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地面对照组、3000m对照组、12000m暴发性缺氧组、12000m吸90%富氧气体防护组、12000m吸100%氧气防护组、12000m吸50%富氧气体防护组,每组4只。于低压舱内暴露于12000m高度30min,然后将动物即刻处死,取大脑顶叶皮质层组织,制成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与地面对照组相比,随着吸氧浓度的降低,实验组缺氧程度加重,主要表现为脑组织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结构模糊不清,核及胞质内线粒体、内质网扩张,突触小泡减少等,以12000m暴发性缺氧组及吸50%氧气防护组明显。结论 吸100%和吸90%富氧气体防护效果是理想的,与地面对照组和3000m对照组的结果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大鼠在急性低压缺氧环境暴露后脑皮质和海马细胞凋亡的情况。 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 30只 ,在低压舱内模拟暴露于 75 0 0m高度停留 2 0min ,建立急性缺氧模型。分别在缺氧前及低压缺氧环境暴露后 1d、2d、3d、4d和 5d ,取大鼠脑颞叶皮质和海马组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脑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 结果 大鼠低压缺氧后脑皮质和海马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 ,在缺氧后 4d和 3d脑皮质和海马凋亡细胞数分别达到高峰 ,急性缺氧后 3d和 4d脑皮质和海马凋亡细胞数显著高于 1d (P <0 0 1 )。而急性缺氧后脑皮质和海马细胞G1 期细胞呈逐渐减少趋势 ,S期细胞逐渐增加。 结论  75 0 0m模拟高空低压缺氧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脑皮质和海马细胞凋亡 ,缺血缺氧后的 3d和 4d凋亡细胞率最高 ,5d凋亡细胞数降低与未缺氧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脑常规照射对大鼠血脑屏障(BBB)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60Coγ射线对SD大鼠进行不同剂量的全脑常规外照射,照射后16 h,静脉给予甲氨蝶呤(MTX)后监测血液及脑脊液(CSF)中的MTX浓度;同时镧示踪法电镜观察大鼠新鲜脑组织标本。结果 1 CSF中MTX浓度在10 Gy组与对照组、30与40 Gy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镧颗粒仅局限分布在血管腔内;10 Gy组紧密连接处见镧颗粒沉积;20 Gy组镧颗粒弥漫性地分布于神经细胞间隙;30 Gy组镧颗粒进入神经细胞内,并分布于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的表面;40 Gy组镧颗粒弥漫分布于脑组织细胞间和细胞内,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神经细胞失去正常形态,结构破坏。结论 放射线具有增加BBB通透性的作用;照射30 Gy后BBB通透性达最高,提示全脑常规照射30 Gy后可能为最佳化疗时机;40 Gy后不宜继续进行全脑照射,否则会导致不可逆性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生,对临床治疗可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氧时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变化及发生变化的机理。方法:大鼠分为常氧对照组、间断低氧习服组和急性低氧组。分别测定脑、肺组织NO、NOS及NOS催化反应平衡常数(Keq)。结果:与常氧对照组比较,低氧大鼠(急性低氧组,低氧习服组)脑、肺组织NO水平明显下降(P<0.01);急性低氧组NOS活力明显下降(P<0.01),而间断低氧习服组NOS活力下降不明显(P>0.05)。急性低氧组与低氧习服组比较,前者NOS活力明显低于后者(P<0.01)。低氧时NOS催化反应平衡常数出现左移。结论:低氧时NO水平及NOS活力下降,经低氧习服后,NO水平及NOS活力明显改善;NOS催化反应平衡常数发生变化是NO水平及NOS活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低氧习服过程对模拟高原急性低氧大鼠肺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氧习服对模拟高原低氧大鼠肺组织的影响。方法:32只V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常氧对照组(N组,n=8)、急性低氧组(H组,n=8)、3000m低氧习服+急性低氧组(G组,n=8)、5000m低氧习服+急性低氧组((=5组,n=8)。习服完成后,置于模拟海拔6000m急性低氧24h,观察动物在不同低氧习服水平对模拟高原急性低氧大鼠肺组织结构改变。结果:急性低氧组大鼠肺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出现少量的肺泡性肺水肿,明显的间质性肺水肿;而经过低氧习服后,间质性肺水肿明显减轻,基本无肺沿幽市水肿出现。结论:低氧习服可以明显减轻急性低氧大鼬市水肿特别是间质肺水肿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