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脑白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的危险因素,我们对144例LA患者和102例非LA患者的病因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24例经颅脑CT证实的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短潜伏期体感觉诱发电位(SEP)检查,结果BEAP总异常率79%,SEP总异常率83%,两种诱发电位均以时间参数的异常率明显比波幅度参数的异常率高。结论:在脑白质疏松症的临床早期,虽然还未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但脑电生理已出现异常,诱发电位的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该病的一个敏感的辅助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 以Leukoaraiosis、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和White matter lesions为关键词在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87年1月—2016年1月的相关文献。选择针对LA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LA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在一般老年人群中LA的患病率在39%~96%,在MRI上主要表现为在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双侧、对称的脑白质斑点状或斑片状高信号改变。年龄和高血压是目前公认的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主要有慢性低灌注、血脑屏障破坏等。LA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及排尿障碍等。结论 LA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且伴随多种临床症状。目前,LA被认为是脑小血管病导致的,但其形成机制及治疗策略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改善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步态障碍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2例中重度LA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在一般治疗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单用一般治疗,两组均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Tinetti 步态和平衡测试、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MMSE、Tinetti 步态和平衡测试、 ADL 均有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 有助于脑白质疏松患者改善步态障碍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的特征及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对94例LA患者(其中轻度LA31例,中度LA33例,重度LA30例)和3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P300检测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检查。结果:LA患者较对照组MMSE分值降低(P〈0.01),P300潜伏期延长(P〈0.01),P300波幅降低(P〈0.05)。轻、中、重度LA患者组间比较MMSE分值降低有差异,P300潜伏期延长有差异(P〈0.01),但波幅降低有差异仅见于轻、重度LA患者组之间(P〈0.01)。LA组P300潜伏期与MMSE分值间呈负相关(Pz:r=-0.4083,f=4.58,P〈0.01;Cz:r=0.4177.t=4.64,P〈0.01),P300波幅与MMSE分值间未发现有相关性(P〉0.05)。结论:P300潜伏期可客观评价LA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中老年人脑白质疏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大脑皮层电刺激仪刺激大脑上、下肢皮层运动区及颈椎7、胸椎1 2 棘突的相应皮肤 ,在大鱼际肌及胫前肌记录相应的运动诱发电位 (MEP) ,分别对 30例脑白质疏松的中老年人和 30例无白质疏松的对照组进行测定。结果 :脑白质疏松MEP的异常率 37% ,和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 =9 79,P <0 0 1) ,其异常形式有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CMCT)延长 ,MEP潜伏期 (PL)延长 ,波幅增大和波形消失。下肢CMCT和PL延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t=11 8,P <0 0 1)。结论 :MEP客观反映了脑白质疏松中老年人的运动传导功能 ,对判断亚临床锥体束损害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应用自动电子计时毛细管粘度计和核孔滤膜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分别对40例鱼肝油治疗前后病人的血粘度等及30例鱼肝油体外实验组病人的红细胞变形能力进行了测定和对比研究。探讨鱼肝油在体内对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和在体外对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鱼肝油有明显降低血粘度和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等作用。其机制可能因红细胞磷脂中计碳五烯酸(EPA)含量增多,使红细胞膜更富有弹性,从而使血粘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缺血时血液流变性改变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缺血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急性脑缺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SD大鼠,雌雄兼用,麻醉后结扎颈总动脉,建立急性脑缺血实验模型。动物按实验要求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实验观察组和药物治疗组。脑缺血成功后同时抽血,用锥板粘度计测定血流变学有关指标,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急性脑缺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出现明显障碍。表现为低切全血粘度明显增高.血浆粘度增高、且红细胞压积亦有增高表现,但与空白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血沉加快。血液流变学指标显示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虽高粘滞综合征表现。结论急性脑缺血可引起血液流变性的紊乱,导致红细胞聚集性增高,提示临床治疗时应注意调整红细胞的聚集性和血液的高粘状况,改善微循环和脑组织灌流。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和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和脑白质疏松症(LA)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临床记忆量表(CM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检查70例PD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的认知功能及情感状态,并比较其认知障碍的程度。结果:①PD组、PD合并LA组、抑郁组MMSE及CMS评分除无意义图形再认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②PD合并LA组MMSE及CMS评分均娃著低于无LA组fP〈0.01);③抑郁组MMSE及CMS评分除无意义图形再认外均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1);(4)PD合并LA组中度认知功能障碍5例(27.8%),痴呆11例(61.1%);PD抑郁组中度认知功能障碍6例(17.6%),痴呆13例38.2%)。结论:PD合并LA及伴发抑郁状态者更易产牛认知功能障碍,合并LA组存在较全面而严蘑的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组认知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词语记忆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中老年脑白质疏松症(LA)一般系高血压动脉硬化和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脑白质缺血性病变,LA轻者可仅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慢性进展型血管性痴呆(VD)。  相似文献   

11.
老年恶性肿瘤血液流变性及血小板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的变化。方法:对98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及40例健康老年人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健康老年人。结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液存在高凝、高粘状态。  相似文献   

12.
血脂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及其对高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血脂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及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测定482例高血压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人血压(SBP、DBP),Cho-C、TG、apoA、apoB、LDL-C、HDL-C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血压组Cho-C与全血低切粘度、ESR、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电泳时间呈明显正相关(P<0.05~0.01);TG与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ESR、血沉方程K值、SBP、DBP呈明显正相关;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电泳时间与DBP呈明显正相关(P<0.05);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与SBP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高血脂和高血粘与高血压的关系非常密切。血脂和血液粘度异常与高血压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血标本放置1-3h血气酸碱及RBC流变性和膜Na^ -K^ -ATP酶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动静脉血标本,其中,用于血气酸碱分析标本20份,用于红细胞(RBC)流变性分析标本30份,用于RBC膜Na^ -K^ -ATP酶分析标本20份,男女不拘,年龄15-60岁。结果:(1)与放置前比较,动静脉血标本放置后其pH均逐渐显著降低,P(CO2)均逐渐显著升高,动脉血标本P(O2)也显著降低。(2)放置2-3h后,动静脉血标本刚性指数均显著升高。(3)动静脉血放置1-3h其RBC膜Na^ -K^ -ATP酶活性均显著降低。结论:为避免RBC性能的变化,在制备RBC药物载体时,采集的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放置时间不宜超过2h。  相似文献   

14.
隐性心肌缺血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隐性心肌缺血者血脂及血液流变指标的变化,为早期发现和防治冠心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性别和年龄大致相同的隐性心肌缺血者和心电图正常的健康对照人群,同时进行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比较两组两类指标的差异。结果:隐性心肌缺血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液低、中、高切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每项指标的异常率在两组间相差明显。结论::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可作为隐性心肌缺血和冠心病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5.
聂树涛 《中国微循环》2007,11(5):318-320
目的探讨库血复温输注对失血性休克兔血液流变学和血气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一组采用低温(4℃)输血,另一组采用复温(37℃)输血,分别于输血后30、60 min观测血液流变学和血气的变化。结果复温输血组与低温输血组相比较,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降低(P<0.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也明显降低(P<0.05);氧饱和度(SatO2)、氧分压(PaO2)、剩余碱(BEecf)、pH明显升高(P<0.05)。结论复温输血对改善血循环,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观察40例妊娠晚期(36~40周)和产褥初期的血瘀证者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发现二者的血液粘滞性、聚集性和凝固性均增强.血液流变学12项指标均与健康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1)。晚期孕妇微循环加权积分值2.19±0.54,呈轻度微循环障碍,而产妇产褥初期加权积分值3.52±1.44.呈明显微循环障碍。这一结果为产后多瘀提供了客观的生理依据。通过进一步分析其改变机理,提示探索恰当的方法,改善血液流变、微循环状况是提高生理复旧、减少多虚多瘀并发症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轻度烧伤后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轻度烧伤动物模型研究了烧伤后红细胞(RBC)变形性及渗透脆性的变化。结果发现,轻度烧伤后红细胞变形性随时间有一先抑后扬的变化趋势。烧伤后立即取血(0h)所测结果与烧伤前比较,RBC最大变形指数(DI)max、积分变形指数IDI及红细胞渗透脆性都未见显著性差异;烧伤后1、2h时(DI)max、IDI显著降低(P<0.01或P<0.05);4、7h时(DI)max、IDI虽略低于烧伤前水平,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烧伤后不同时间点(0、1、2、4、7h)所取血样的RBC渗透脆性与烧伤前比较,除在烧伤后4h时显著增加外,在其余各时间点均未见显著变化。说明在用该动物模型所得结果中,(DI)max、IDI的受损及RBC渗透脆性的增加,可能都只与体液因素的作用有关。但RBC变形性的受损与其渗透脆性的变化不是同步的,说明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8.
茶色素对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连美玲1王志荣1陈建辉1曹琼1李东野1鹿群先2茶色素(Teapigment,TP)是从茶叶中提取的以儿茶素为主的多元酚类物质经过化学结构的转化而制成的天然药物,其主要成分为水溶性茶黄素、茶红素、...  相似文献   

19.
Blood viscosity and the deformability and other properties of erythrocytes were compared among 60-, 150-, 320- and 710-day-old rats. Blood viscosity was remarkably higher in the 320- and 710-day old rats than in those 60- and 150 days' old. Measurement by the capillary centrifugal method showed that the deformability of erythrocytes is sginficantly decreased with age. The increase in blood viscosity with aging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decrease in erythrocyte deformation. Osmotic fragility and the number of higher density erythrocytes also increase with age. The negative surface charge in erythrocytes obtained from old rats was higher than in those from younger rat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定老年人尿、血清渗透压与尿血渗比的参考值 ,并对其与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和研究。方法 :采用冰点渗透压剂测定了初老期 118例和老年期 82例上述三项指标 ,同时测定血流变学各项指标 ,并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初老期尿渗透压及尿血渗比值均较老年期为高 (P <0 .0 0 1~ 0 .0 1) ,唯有血清渗透压二组无显著差别 (P >0 .0 5 )。结论 :尿、血清渗透压和尿血渗比三项指标随增龄而降低 ,与其血液流变学六项指标有密切的相关性。提示渗透压是影响血液流变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