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属中医吐酸、吞酸、胃脘痛及嘈杂等范畴,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特点及治疗等方面对胃食管反流病进行了回顾性总结,认为湿、痰、热、气、瘀为主要病邪,与胃、脾、肝三脏密不可分。本文提出应深入探讨本病的病因病机,提出符合中医辨证理论、切合临床实际的病名诊断、辨证分型方法和标准,以便丰富和发展中医脾胃病学的内容,提高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多为七情所伤、饮食不节、劳倦内伤以及外感六淫,导致脾胃虚弱,肝胃不和,升降失常,损伤肠胃。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临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中医辨证以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相结合,证型常分为肝胃不和(郁热)、脾胃虚弱(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阻等型。治疗在辨证论治选方的基础上,有单、验方治疗,中成药及单味药治疗,以及针灸、穴位外敷等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胃食管反流病虚实辨证分型论治经验。方法:查阅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文献,结合大量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周斌副主任医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结果: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辨证与辨症相结合,将本病分为肝郁脾虚和肝胃不和虚实两种证型,并针对证型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疗效。结论:遵循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和简易化原则,将胃食管返流病分为虚实两大类型,不仅使临床诊断治疗简洁方便,使科研病证分型清晰,更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王彦刚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核心病机为郁热阴伤,此核心病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本病病位涉及肝、肺及脾胃,由此将其分为肝胃郁热阴伤与肺胃郁热阴伤两大基本类型,使辨证论治更富有针对性。而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兼夹湿热、瘀血等病机,因此,以清宣郁热,养阴护津为疾病的核心治法;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为针对兼夹病机的主要治法,临床疗效满意。临证王彦刚教授注重四诊合参,辨证加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辨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4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GERD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湿热、肝胃不和、痰浊阻胃、脾胃虚寒四个证型,其中合并消化性溃疡及上消化道出血者并用口服PPI治疗1周;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2.9%;结论中医辨证施治是一种治疗GER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97例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证型与酸反流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 ,GERD)的中医证型与酸反流各项指标的关系 ,为本病辨证分型寻求特征性的客观指标。方法 :对 97例经 2 4小时食管pH值动态监测和胃镜检查确诊为GERD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再统计分析研究各证型与 2 4小时食管多项酸反流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总反流次数在肝胃郁热型中高于肝胃不和、脾胃虚弱、痰气郁阻型 ,在胃热气逆型中高于脾胃虚弱、痰气郁阻型 (P <0 .0 5 ) ;总pH <4时间百分率和反流总分在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胃热气逆型中高于脾胃虚弱型 (P <0 .0 5 )。酸反流的症状指数≥ 5 0 %病例数的百分率在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胃热气逆型中显著高于其余各证型 (P <0 .0 1 )。酸反流体位分型为混合型的病例数的百分率在脾胃不和、痰气郁阻型中高于其余各证型 (P <0 .0 5 )。结论 :GERD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某些食管酸暴露参数之间存在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谭欣圆  周晓虹 《中医学报》2020,35(1):113-116
周晓虹教授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食道、胃,发病与肝、脾、肺、心等密切相关。胃为阳明腑,多气多血,气有余则易化火,扰动气血,气血壅而不通则气机逆乱,故治疗脾胃病多从清热和胃论治。周教授认为辨病抓主要病机病位,立治疗大法,个体则多表现为兼证的差异,分脏腑论治。本病治疗应清脾胃、肝热以和胃,根据兼证分别疏肝、润肺、清心、健脾,体现中医辨证的个体化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报道胃内结石症6例,采用中医辨证分2型论治,展示基本方,分析本病的病因、病机、治疗规律。  相似文献   

9.
报告胃内结石症6例,采用中医辨证分2型论治,展示基本方,分析本病的病因、病朵、治疗规律。  相似文献   

10.
胃手术后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手术后,胃、十二指肠的局部解剖发生变化易导致胆汁返流性胃炎。认为本病病位在胃,主要病机为脾胃虚弱、肝失疏泻,故治疗应以肝、脾、气血论证。  相似文献   

11.
曹国强  苏凤哲  任志强  安丽 《中医学报》2019,34(6):1166-1169
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探索胃食管反流病的防治。提出未病先防,应调整生活,避免肥胖;调理脾胃,以资气血;调养精神,病安从来。肥人多痰湿,痰湿易致脾气虚弱,胃气上逆,应避免肥胖。避免诱发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规律,促进食管、胃内容物的排空。脾胃虚弱为该病发病的基础,胃虚气逆为病机关键。应针对脾胃虚弱的高危人群,给予早期干预。情志不舒,怒气伤肝致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诱发本病,应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已病早治,根据该病临床传变规律,运用中医药早期干预,阻断疾病进展;既病防变,根据临床常见变证的特点,在中医辨证治疗现证的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变证进行早期干预,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应避免食复,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外界环境及内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  相似文献   

12.
戊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及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等方面探讨了戊型肝炎的中医证治,提出本病病机为湿热相交、瘀阻血脉;主要病理为肝胆失疏、脾胃失调;临床可分为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型、肝脾轿瘀型;治疗大法为疏肝利胆,健脾和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述和总结陆为民教授辨证治疗胆胃同病的相关学术思想、临床思路和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查阅古籍,总结病案资料,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等方面论述陆师治疗胆胃同病的经验,并佐以临床验案.[结果]结合国医大师徐景藩的经验,陆师从气机升降、五行属性、精神情志方面阐述胆胃之间的关系,强调本病病因多端,虚实各有侧重,以肝...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中医证候、证素分布特点,以期为本病临床研究的规范化、客观化奠定基础,同时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临床病例采集,收集符合FD罗马Ⅲ诊断标准者200例,应用因子分析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因子分析初步得出FD证候特点多虚实夹杂,最常见的证候为类脾虚气滞证、类脾胃虚弱证、类肝胃不和证和类寒热错杂证,主要中医证候是类脾虚气滞证;归纳得出本病病位为脾、胃、肝,以脾为主;病性证素为气滞、气虚、湿、热、阳虚、寒、血瘀,以气滞、气虚、湿、热、寒为主。结论本病病位证素主要是脾、胃、肝,以脾为主;病性证素主要是气滞、气虚、湿、热、阳虚、寒和血瘀;本病证候特点多虚实夹杂,类脾虚气滞证为第一主要证候。  相似文献   

15.
肝源性糖尿病为肝病患者常见的继发性疾病,西医治疗方式较单一,不能满足患者需求。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为肝病及脾,辨证可分为肝气郁滞、肝胃郁热、肝肾阴虚、肝阳气虚、瘀血阻络等类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文章整理总结部分肝源性糖尿病中医辨证论治经验,并举例验案一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胃炎是中医常见的脾胃病之一。本病病位在胃,病机与肝、脾密切相关,临床上以脾胃虚寒和肝胃不和两型最为多见,分别用赵健雄教授多年的经验方健脾温胃汤和疏肝和胃汤进行辨证论治,取  相似文献   

17.
<正> 消渴病,祖国医学认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本病主要与肝、脾(胃)、肾三脏有关,但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中成药新用治疗糖尿病就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法则指导下,或谨守病机同病异治,或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丝丝入扣对症下药。本文把中成药新用治疗糖尿病的有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从症状分析,本病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肝胃气痛”、“心胃气痛”、“泛酸”、“嘈杂”等病的范畴。众所周知,脾、胃、肝在生理功能上密切相关,一旦发病,相互影响。故本病病位虽主要在胃,必累及肝,脾。其病因大体可归纳为“精神因素”和“饮食因素”两方面。忧思恼怒,久郁不解,伤及于肝,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以致胃脘胀痛。此外牵涉到肝。若迁延不  相似文献   

19.
单兆伟教授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多为情志失调,饮食失节,中气不足等,其病理为肝胃不和,气机升降失常.本病的发生与肝胆脾胃关系密切,病位在胃,涉及肝胆脾,情志不畅是其诱发因素,病性属本虚标实.临床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特色首重调畅病人情志,主张用药轻灵突显孟河遗风,并参照胃镜病证结合等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 慢性肾炎属祖国医学水肿证“阴水”范畴,由脾肾阳虚,水湿停留日久不愈所致.我们通过50例慢性肾炎患者的辨证施治和护理体会到,本病以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为主;脏腑气血虚弱、正虚邪实、病易反复为本病特点.临床上应紧紧围绕阴阳两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