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0-2017年枣庄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建立模型预测疾病发病趋势,为流行性腮腺炎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来的2010-2017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科学建模并预测疾病发病趋势。  结果  2010-2017年枣庄市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6 353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9.75/10万,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4~7月、12~次年1月季节指数均大于1,峄城区和市中区发病率较高,3~14岁发病例数占发病总数的76.85%,学生、散居儿童、托幼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6.11%;建立时间序列模型为: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即ARIMA(1,0,0)×(0,0,0)12,模型预测平均绝对百分误差为39.99%,模型预测2018年发病数为471例,发病率为11.13/10万。  结论  中小学生和散居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防控人群,流行性腮腺炎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用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短期预测和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坪区2004-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9年高坪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高坪区2004-2009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 317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40.21/10万;4-7月份为发病高峰,占总发病数的60.82%,以学生1 034例(78.51%)为主,4-10岁组占发病总数的88.38%。结论高坪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人群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4~7月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开封市2008-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2008-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资料,采用Excel2003软件对2008年网络直报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图表的制作及回顾性分析。结果开封市2008-2009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 574例,2009年发病数比2008年减少638例,发病率减少24.262%,年平均发病率为27.1866/10万,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全年均有发病,4~6月份发病最多,主要分布在学生及托幼儿童,以男性患儿居多,5~9岁儿童发病率最高。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的控制重在预防,预防接种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最为有效且简单易行的方法,因此切实加强流行季节易患儿童疫苗接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莱芜市莱城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莱城区2009-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2年全区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85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71/10万,2012年发病率明显上升。全年各月均有疫情报告,以5-7、12月发病较高,发病多为20岁以下人群,职业分布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结论:莱城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逐年上升,要加强对适龄人群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或其相关联合疫苗如麻腮风(MMR)的查漏补种工作,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09-2018年贵州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9-2018年贵州省流腮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8年贵州省共报告流腮91021例,年均发病率为25.50/10万,发病率从2012年的40.48/10万下降到2018年的27.45/10万;3-7月和10月-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15岁儿童病例占90.95%;托幼儿童和学生病例占77.38%;安顺、遵义、贵阳年均发病率较高,分别为40.55/10万、33.37/10万、28.39/10万。结论贵州省2009-2018年流腮发病略呈下降趋势,以儿童发病为主。建议托幼和入学儿童增加接种第2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  相似文献   

6.
了解周口市2005-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提供的周口市2005-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周口市8 a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9 525例,无死亡病例,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2.15/10万,其中2008年发病率最高(19.78/10万),不同年份间报告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7月为发病高峰,占56.27%;<15岁儿童病例占93.04%,4~9岁儿童发病占62.75%;发病以中小学生(62.93%)为主,其次是散居儿童(20.99%)和幼托儿童(10.22%).结论 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感人群为学龄儿童.应加强对3 ~ 14岁儿童的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防止疫情暴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岛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利用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包括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流行性腮腺炎监测系统,对2004~2008年青岛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4 503例,年平均发病率11.91/105,其中2006年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23.92/105;其发病特点是:全年均有发病,以4~7月份为多,人群主要分布在学生、托幼儿童,以10~15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结论]应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是控制腮腺炎流行的有效方法,青岛市预防流行件腮腺炎的重点在于6岁儿童即第二针的复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5-2011年锦江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锦江区2005-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1年锦江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90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91/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2005年为24.70/10万,2006年为25.68/10万,2007年为27.78/10万,2008年为29.44/10万,2009年23.61/10万,2010年为33.54/10万,2011年为56.92/10万,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4~7月及10~12月为发病高峰,累计发病627例,占总发病数的69.59%。发病年龄以小于15岁为主(85.24%),其中,3~14岁儿童发病最多(733例),占总发病数的81.35%。发病人群以学生(57.60%)和托幼儿童(24.20%)为主。男性564例,女性337例,男女性别比为1.67∶1。结论 2005-2011年锦江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年龄组和易感人群的保护,提高疫苗接种率,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分析2005-2012年上海市猩红热发病特征及健康人群A组链球菌(GAS)携带状况, 探讨健康人群GAS监测和组合模型预测技术在猩红热早期预警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分析上海市猩红热的流行特征。构建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和人工神经网络(ANN)组合模型, 对猩红热月度报告发病率进行分析和预测。采用GAS分离培养、菌型鉴定试验、emm分型和超抗原基因检测技术, 监测猩红热流行期间健康人群GAS携带状况, 并计算GAS标准化带菌率。结果2005--2012年上海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9410例, 以散发为主, 发病呈现季节性和周期性。2011年报告发病率达到高峰, 年均报告发病率6.012/10万, 患者以4。8岁年龄段托幼儿童和学生为主, 郊区人群发病率显著高于市区, 发病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ARIMA模型、ARIMA-GRNN组合模型和ARIMA.BPNN组合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MER)分别为0.268、0.432和0.131。使用预测效果最优的ARIMA.BPNN组合模型进行预测, 2013年l-6月上海市猩红热月度发病率将波动在o.446/10万至3.467/10万。2008年和2010年上海市<15岁社区健康人群未发现GAS带菌者, 而2012年带菌率为1.180%, 标准化带菌率为1.092%。2012年分离获得18株GAS, 其中15株为emm 12.0型(83.33%)。结论上海市猩红热报告发病率将继续小幅上升。社区健康人群GAS带菌率监测和组合模型预测技术可用于猩红热的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宁市猩红热的发病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2004-2010年猩红热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并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对2011-2013年的发病情况进行预测。结果 2004-2010年猩红热年均发病率为0.86/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以冬春季为主,存在11~1月和3~5月两个高峰。男女性别发病率比为1.58:1,98.72%的病例是儿童和学生,3~7岁组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2.05%。城区发病明显高于郊县。ARIMA模型预测发现2011-2013年猩红热的发病仍维持在低位流行。结论托幼机构、学校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环境,托幼儿童和学生是防制的重点人群。应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的疫情监测并开展健康教育,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009-2013年平顶山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2009-2013年平顶山市流腮病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平顶山市共报告流腮7 10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71/10万,无死亡病例。地区分布特点是以城市人群为主的湛河区(71.00/10万)、卫东区(58.93/10万)、新华区(37.16/10万)和舞钢市(35.22/10万)明显高于以农村人群为主的县(市)。季节分布显示双峰特点,每年2月、8-9月病例较少,4-7月为主要发病高峰,11月至次年1月为第二个小高峰。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2~9岁,年龄中位数为6.9岁;发病率、性别比均为男性高于女性;职业分类以学生、托幼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57.17%、22.58%和15.15%。结论目前流腮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平顶山市中小学生、托幼儿童和未成年儿童健康的主要法定传染病之一,由此提示在近期应继续提高流腮疫苗接种率,切实加强流腮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描述2010—2020年泸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时间和空间流行病学特征,构建时间序列ARIMA模型进行短期预测,为泸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20整理疫情数据并绘制统计图,ArcGIS 10.6构建空间分布地图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Eviews 10构建月度发病数ARIMA时间序列模型,对泸州市2010—2020年流行性腮腺炎进行时空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发病趋势短期预测。 结果 2010—2020年泸州市7 个区县均有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报告,每年的高发区县不相同,各年份均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22.17/10万,高发年份为2012年(37.51/10万)、2013年(35.72/10万)和2019年(31.80/10万),发病低谷在2015年(10.90/10万);整体上有4—7月和11月至次年1月两个季节高峰,以4—7月为主;构建的ARIMA(1,1,1)(1,1,2)12模型是最佳模型,预测2021年4—12月报告发病数稍低于2020年同期。 结论 2010—2020年泸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存在空间聚集性,ARIMA(1,1,1)(1,1,2)12模型能够较好地进行时间序列拟合和短期预测,呈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发病趋势能够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6,17(2):130-133
摘要:目的 了解台州地区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台州地区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台州地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558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4.67/10万,总体呈逐年下降态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5~7 月,11 月至次年1 月为发病高峰;患者主要为<15岁儿童(84.46%);以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88.66%);共报告暴发疫情16 起,其中发生在小学13起(81.25%)。结论 台州地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仍较高。在发病高峰季节应加强易感人群的保护,进一步完善麻疹 腮腺炎 风疹联合疫苗儿童免疫规划。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安顺市2010-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流行性腮腺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安顺市2010-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该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5 637例,无死亡病例,总发病率为48.25/10万。其中,发病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5~9岁组发病率较其他年龄组高1 45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月发病率最低,12月发病率最高。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集中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学校及托幼机构是流行性腮腺炎防控重点,普及15岁以下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安徽省六安市2005-2013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对其流行趋势进行预测,为早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细菌性痢疾监测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对六安市2005-01/2013-12的细菌性痢疾月发病率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使用该模型对2014年全年月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2005-2013年六安市共报告细菌性痢疾6 648例,年均发病率为12.38/10万,各年度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7.61/10万、14.83/10万、11.61/10万、9.16/10万、8.89/10万、10.36/10万、16.27/10万、11.18/10万和14.47/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6~10月。霍山县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278.68,P0.0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47,P0.01);学龄前儿童组和老年组发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职业分布以农民、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六安细菌性痢疾月发病率模型为ARIMA(1,0,1)×(0,1,1)12,模型预测的2014年月发病率基本平稳,不会出现较大的流行。结论2005-2013年安徽省六安市细菌性痢疾总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和人群流行特征,防控重点应放在学龄前儿童以及60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和老人。ARIMA(1,0,1)×(0,1,1)12模型预测效果良好,能用于六安市细菌性痢疾流行趋势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16.
1997-2002年四川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了解四川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 1997- 2 0 0 2年四川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97- 2 0 0 2年间发生流行性腮腺炎 78934例 ,年平均发病率 16 31/ 10万 ,其中 1997- 2 0 0 0年发病明显上升 ;其发病特点是 :全年均有发病 ,以春末夏初为多 ,人群主要分布在学生、托幼儿童 ,以 5~ 8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结论 应用腮腺炎减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是控制腮腺炎流行的有效方法 ,所以将腮腺炎纳入常规免疫程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2-2018年湖北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预测流腮短期发病趋势。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湖北省2012-2018年流腮病例,描述性分析流行特征;通过构建季节性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预测2019年流腮发病率。结果2012-2018年湖北省共报告流腮105420例,年均发病率为25.84/10万(2012年vs 2018年:44.98/10万vs 26.31/10万);发病呈4-7月、12月-次年1月两个高峰;<15岁儿童病例占86.39%;各地市年均报告发病率在11.86/10万-249.03/10万之间。拟合的最优SARIMA模型为ARIMA(2,1,1)(1,1,0)[12],据此预测2019年湖北省流腮发病率为28.62/10万,平均相对误差为5.21%。结论2012-2018年湖北省流腮发病呈下降趋势;拟合的SARIMA模型对流腮短期发病趋势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2005—2017年咸阳市流行性腮腺的疫情概况,进一步掌握咸阳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趋势,及时建立次年的预测模型,为下一步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提供依据和控制措施。方法收集2005—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咸阳市的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个案资料,采用均数、率、构成比等指标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规律。结果2005—2017年咸阳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5017例,年均发病率为23.11/10万;平均发病年龄(11.44±8.70)岁,男女性别比1.81∶1,病例以儿童(6~10岁)为主;发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于4—7月;以学生为主,占63.44%。2005—2017年咸阳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月发病数的最佳预测系统模型为LogWintersMethod-Addictive模型。结论2018年咸阳市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较往年不会有太大波动,疫情趋于稳定;应继续加大防控力度,做好腮腺炎疫苗的接种工作及主动预防工作,以降低咸阳市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8~2012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趋势,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2008~2012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呈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2月份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开始升高,5~6月份到达高峰,并于9~10月份降到年初水平;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为萍乡市和景德镇市;病例以男性为主,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要人群。结论近5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上升趋势,学校集体疫情是造成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季节性波动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20.
某区5年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涪陵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规律,为制订相应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7-2001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5年间流行性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23.05/10万,发病率从1999年以后呈现年上升趋势,发病以农村为最高,主要集中于5-7月及11月,占58.96%,发病以学生,托幼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占95.58%。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工作重点应放在农村儿童及小学生,应用腮腺炎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是控制腮腺炎流行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