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徐定波  涂萍  吴和平  王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8):4866-4867,4869
目的 调查南昌地区健康成年男性骨密度,探讨吸烟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法国MEDILINK公司生产的型号为OSTEOCORE2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548例南昌地区健康成年男性正位腰椎(L2~L4)、左侧股骨颈及左前臂BMD,分析不同年龄组BMD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变化.并根据吸烟指数进行分组,分析BMD与吸烟指数关系.结果 正位腰椎、股骨颈、前臂BMD峰值均出现在30~39岁年龄段,而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50岁以后降低更明显,骨质疏松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吸烟指数与正位腰椎BMD呈负相关(r=-0.472,P<0.01),与股骨颈、前臂BMD呈弱负相关(r值分别为-0.163和-0.135,P均<0.05).结论 南昌地区男性BMD峰值出现在30~39岁年龄段,而后随年龄增加BMD下降,骨质疏松患病率增加.吸烟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为预防骨质疏松应尽早戒烟.  相似文献   

2.
深圳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及骨质疏松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掌握深圳地区中老年人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峰值、相关因素 ,以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方法 用LunarEXPERT -XL型双能X线骨吸收仪 ,取左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三个测量点及腰椎骨测定骨密度。结果  5 0岁组中年男性骨密度已开始下降 ,60岁后进行性下降 ;女性 40~ 49岁组轻度回升 ,5 0岁后进行性下降 ,5 0~ 5 9岁及 70~ 79岁两年龄段出现下降快速期。中老年骨质疏松随年龄增加而患病率升高。结论 深圳地区中老年人 5 0岁中年男性骨密度开始下降、运动少、营养失衡是重要原因。女性 5 0~ 5 9岁及 70~79岁年龄段骨密度出现下降 ,快速期应防止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3.
祝白春  曹庆军  姜云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1):2063-2064
目的:通过检测本市部分身体健康的中老年妇女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水平,了解其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预防和延缓该人群骨密度水平急剧下降及骨质疏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降低中老年妇女骨折发病率.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志愿者的腰椎(L2~4)侧位的骨密度,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按照WHO的诊断标准(BMD<M-2.5SD)即测得的骨密度低于同性别峰值平均值的2.5个标准差).结果;共检测符合条件的中老年妇女274名,腰椎(L2~4)的侧位骨密度平均值的整体均数为0.599 g/cm^2,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47.15.其中50~岁年龄组的分别为:0.622 g/cm^2、41.7%;55~60岁年龄组的分别为:0.546 g/cm^2、55.7%.55~60岁年龄组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高于50~岁年龄组,超重或肥胖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低.结论:该市应加强对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中国四地区一般人群骨密度抽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国一般人群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中国四地区20岁以上一般人群随机抽样2331例进行测量.结果确定男女不同年龄组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及骨峰值.结论进一步得出筛选治疗对象骨密度参考值及骨质疏松症诊断骨密度参考值.  相似文献   

5.
刘影  吕浩然  于涛  林伟  邬恒夫 《现代医院》2011,11(4):149-151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方法采用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健康体检的2103例广州市居民的骨密度(BMD),测定部位包括腰椎L_(1~4)、双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s区骨密度,分别对年龄和性别分组。结果①广州地区男女性BMD峰值均出现在20~29岁年龄段(除男性Troch部位出现在30~39岁年龄段外),BMD值随增龄降低,但L_(1~4)部位在70~79岁有反弹。女性在50~59岁年龄段有一个快速降低。同一年龄段相同部位男女BMD值男性大于女性。②男女性BMD丢失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多,女性50~59岁年龄段有一个快速丢失阶段。③5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各组的OP患病率明显低于女性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降低,BMD丢失率和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同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骨质疏松门诊就诊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患病情况.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使用美国DPX-NT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来我院2015年11月份到2016年6月门诊的855例40~100岁中老年人正位腰椎和股骨近端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着年龄的增加(40岁以上),男女性各部位BMD逐渐下降,女性更为明显,男性腰椎BMD下降程度较轻.男性腰椎50~岁组与60~岁组比较和60~岁组与70~岁组比较、女性腰椎60~岁组与70~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腰椎的OP患病率最高,40~59岁男女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60岁以后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01).40~100岁人群腰椎和股骨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男性为26.99%和4.68%,女性为57.13%和8.91%,男女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老年住院病人的骨质疏松率处于较高水平.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率也随着上升,女性病例发生率多于男性.骨折、脑卒中伴肢体活动障碍、糖尿病、重度COPD的骨质疏松率高于其他疾病.中老年人应坚持适当的体育活动,并注意防止跌倒导致的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四地区一般人群骨密度缺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一般人群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中国四地区20岁以上一般人群随机抽样2331例进行测量。结果:确定男女不同年龄组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及骨峰值。结论:进一步得出筛选治疗对象骨密度参考值及骨质疏松症诊断骨密度参考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4672例北京市中老年接受体检人员骨密度进行测量,分析骨质疏松发生的人群规律.方法 采用美国Osteometer Medi Tech公司生产的DTX-2200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非受力侧前臂尺桡骨中远端三分之一处骨密度.将4672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10岁分为1个年龄组,统计分析骨密度均值、T评分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 4672例中,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骨质疏松患病率男性分别为1.86%、5.45%、17.54%、36.31%、60.00%,女性分别为3.65%、9.74%、33.92%、60.92%、71.15%.不同年龄组及同年龄组两性间比较骨密度测定值、T值差异显著(P<0.05),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 北京市居民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呈下降趋势,女性更年期后骨密度下降显著,早期积极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中小学教师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和影响因素,为针对性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检测1075例武汉市江岸区中小学教师的骨密度,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中小学教师身高、体重、BMI均明显高于女性(P<0.05);40~49年龄组与50岁及以上年龄组男女中小学教师脚跟骨、腰椎总骨密度均明显低于29岁及以下年龄组(P<0.05),50岁及以上年龄组男女中小学教师脚跟骨、腰椎总骨密度明显低于30~39年龄组(P<0.05);随着男女中小学教师年龄逐渐增长,骨量流失和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且女性中小学教师骨量流失和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中小学教师(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为脚跟骨、腰椎总骨密度的负相关因素,身高、体重、BMI为脚跟骨、腰椎总骨密度的正相关因素。结论随着年龄增长,中小学教师脚跟骨、腰椎总骨密度明显下降,骨量流失和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明显升高,且女性表现尤为明显,建议采取适宜运动锻炼和合理饮食配伍等多方面综合措施,早期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间的内在联系.方法 使用DPX2L双能骨密度X 线测量仪测定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正位腰椎(L2~4) 和左侧股骨近端neck、ward、troch区骨密度.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及C肽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的C肽释放曲线下面积(AUC)低于未合并骨质疏松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胰岛功能有关,胰岛功能明显减退者骨密度亦明显降低,易患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合肥地区体检人群进行骨密度测量分析,了解正常人群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对合肥地区来本院体检的838例受试者进行骨密度测定,年龄21~88岁,测定腰椎和股骨上段两个部位。结果男性骨密度异常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女性骨密度异常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0~59岁和≥60岁两个年龄组,男女骨密度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0岁之前,男性和女性骨密度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50岁以后女性骨密度异常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男性和女性体检者随年龄的增长骨密度异常率均增加,女性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成年女性骨密度分布规律和骨质疏松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美国Achilles Express骨矿分析系统对1096例泉州地区成年女性的右侧跟骨骨密度进行测定,按年龄分成6组,采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泉州地区成年女性骨峰值在20~29岁,50岁后跟骨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骨质疏松患病率增加;60岁以后骨质疏松患病率增加更加明显。结论:泉州地区成年女性骨峰值在20~29岁,50岁以后BMD逐年减少,骨质疏松发生与绝经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长春市2005例妇女骨密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长春市2005例妇女骨密度,为长春市女性骨密度正常值提供数据资料,对不同年龄妇女的骨密度变化进行统计分析,获得骨密度峰值(BMDg/cm2),T值百分比及骨质疏松(OP)发病率。方法:采用OsteometerMediTech公司生产的DTX-200骨密度仪对长春市2005例妇女进行骨密度测量,将测量结果按10岁为1年龄段分组,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长春市女性骨密度峰值出现在30岁年龄段,40岁开始缓慢下降,60岁开始明显下降;②50~59岁年龄段骨质疏松发病率为14.74%,60~69岁年龄段发病率为51.25%,70~79岁年龄段发病率为74.42%,80~89岁年龄段发病率为86.11%。结论: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与绝经关系密切,60岁以后骨质疏松发病率呈递增趋势,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发病率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张翠玲  徐建  程淑敏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720-2721,2723
[目的]调查20~40岁女性骨密度(BMD)异常情况,为从青壮年时期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570名20~40岁健康查体的女性,按照年龄将其分为20~30岁组和31~40岁组,20~30岁组204例,31~40岁组366例,分别观察其骨密度及异常检出率,并比较其骨密度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结果]股骨颈和腰椎(L1~L4)BMD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腰椎BMD增加明显(P﹤0.01);20~30岁组和31~40岁组股骨颈及腰椎BMD异常(Z--score≤-1SD)分别检出43例和71例,检出率占21%和19%;两年龄组股骨颈和腰椎BMD正常组均明显高于异常组(P﹤0.01),但均与BMI关系不大(P﹥0.05)。[结论]异常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部分女性青壮年时期骨密度储备不足,尤其是20多岁的女性,低骨量现象不容忽视,要及时监测,适时干预,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北京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健康人腰椎、股骨上端骨密度(BMD)生理值.方法随机对北京市海淀区20岁以上的2 193名健康人进行腰椎及股骨的BMD测定.结果腰椎峰值BMD年龄;女性见于30~39岁,男性见于20~29岁;股骨上端(Neck、Ward's、Troch)峰值BMD年龄;男女两性均见于20~29岁.BMD丢失率女性比男性高40%~120%.结论建立不同性别、不同部位、不同年龄BMD生理值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Z值(Z-score)诊断绝经前妇女和小于50岁男性股骨近端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意义。方法在北京城区2744例正常人群中选择受检者,以股骨近端为测量点进行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观察在受试者中应用Z值对OP的诊断意义并与T值诊断OP的患病率比较。结果受试者应用Z值诊断OP患病率较应用T值诊断明显降低,但男性在50岁以后出现患病率加速趋势。结论应用Z值诊断绝经前妇女和小于50岁男性股骨近端OP可以避免过早的诊断OP,但其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骨量减少(osteopenia,OPA)、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患病率及主要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放射诊断科行骨密度检查的2 198例患者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男性组718例,年龄50~91岁,平均(63.86±9.27)岁;女性组1 480例,年龄45~88岁,平均(62.61±8.90)岁。采用美国HOLOGIC,Discovery-Wi型DEXA骨密度仪,测量2 198例45~91岁中老年患者的腰椎和髋关节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亚洲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T-1.0为骨密度正常,T=-1.0~-2.5为骨质减少,T≤-2.5为骨质疏松;以性别、年龄分组对患者骨密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 198例患者骨密度正常393例(17.88%),骨质减少1 018例(46.32%),骨质疏松787例(35.81%)。在男性718例患者中骨密度正常181例(25.21%),骨质减少389例(54.18%),骨质疏松148例(20.61%);在女性1 480例患者中骨密度正常212例(14.32%),骨质减少629例(42.50%),骨质疏松639例(43.18%)。各组骨量对比发现,随着患者年龄递增骨量值逐渐下降,同一年龄组女性比男性患者骨量低。结论中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应根据其特点对患者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城区中老年人群骨密度检测,了解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并比较分析腰椎及股骨颈两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测结果。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到东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40~89岁居民进行调查并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正位L1~L4及股骨颈部BMD,根据调查和检测情况进行相关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对不同部位BMD及值进行两组比较时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本研究共调查检测444例对象,其中男性74例,占16.67%,女性370例,占83.33%,平均年龄(63.18±8.93)岁。共检出骨质疏松症175例,占39.46%,骨量减少210例,占47.39%。腰椎及股骨颈两部位骨质疏松检测结果一致性差(Kappa=0.316)。腰椎BMD显著高于股骨颈BMD,但两个部位最低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腰椎部位骨质疏松症检出率女性高于男性,股骨颈部位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症检出率随年龄升高显著升高,但腰椎部位在60~岁和70~89岁两个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腰椎部位骨质疏松症检出率随体质量指数(BMI)升高而降低,但股骨颈部位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仅在消瘦组有升高现象,在其他三组BMI组中未见明显变化趋势。结论目前宁波城区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症患病情况非常严峻;年龄增大与雌激素退化两因素对股骨颈骨密度均有较大影响,而其中仅雌激素退化对腰椎骨密度有明显影响;BMI对腰椎BMD的影响呈线性相关,但对股骨颈BMD的影响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19.
王晓美  彭素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304-6305,6308
目的 了解北京怀柔地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患病及骨密度检测情况,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Metriscan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定894例中老年人骨密度,关系骨密度测定结果及T-Score评分(T值),骨质疏松患病情况.结果 (1)将每10岁作为一个年龄段,共5个年龄段,年龄段增加骨密度、T值逐渐下降,每个年龄段骨密度值、T值与前一个年龄段测定的骨密度值、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骨密度测定值及T值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男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为2.31%、4.76%、17.11%、33、33%、64.29%,女性为3.31%,11.97%、35.56%、61.54%、75.00%,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在50岁后各年龄段在不同性别之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度的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有无骨质疏松存在,怀柔地区中老年人群中骨质疏松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增高,女性骨密度下降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更为严重,是防治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20.
为描述农村妇女前臂近端及远端骨密度的年龄分布及可能的环境危险因素 ,用问卷收集 1432位15岁及以上农村妇女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及饮食情况等资料 ,运用末梢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pDEXA)测量前臂近端及远端骨密度。结果前臂远端骨密度在 2 5岁前、前臂近端骨密度在 30岁前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 ,两者均在 30~ 35岁达到峰值。前者自 40岁、后者自 45岁骨密度值出现显著性降低 ,骨量年丢失率均在 5 0岁左右明显增加 ,在 5 5~ 6 0岁达到骨丢失高峰。在该人群中 ,年龄仅对前臂近端骨密度有影响 ;绝经年限是影响 45~ 6 0岁人群两种骨密度减低的主要原因 ,但对前臂远端骨密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体重是 6 0岁前女性骨密度的共同促进因素 ;身高对骨密度的正性作用仅对 30岁年龄组的前臂近端有影响 ;此外 ,生育次数、饮茶史、受教育程度对某些年龄段前臂远端骨密度有影响 ;而产次、服避孕药史、职业、受教育程度及婚姻状况对某些年龄段前臂近端骨密度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未发现吸烟、饮酒对骨密度有影响。提示在不同的年龄段及骨部位 ,骨密度的环境危险因素有所不同。预防低骨密度要因研究对象的年龄、生活条件及体力活动进行调整 ,以监测松质骨骨密度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