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双源C T虚拟平扫在肾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1月80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双源CT常规扫描,试验组(40例)采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获得虚拟平扫图像后,两者比较信噪比、CT值.结果:试验组各部位(肾实质、腹主动脉、腰大肌、肾脏占位)信噪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颅脑CTA虚拟平扫在脑膜瘤术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脑膜瘤患者的CT图像,包括常规平扫(CNC)及双能量增强图像,经处理得到虚拟平扫(VNC)图和碘图;对比两组平扫病灶平均CT值、SNR、图像质量评分、病灶形态及辐射剂量。应用双能去骨获得颅脑CTA图像,观察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和肿瘤供血动脉。结果肿瘤组织CNC平均CT值、SNR及评分均高于VNC(P均<0.05),VNC图像质量评分均在3分以上,能达到诊断要求;两种平扫显示脑膜瘤的大小、形态、瘤内钙化、坏死及瘤周水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VNC显示脑膜瘤钙化不足;双能量CTA的辐射剂量较CNC加增强扫描降低约1.71mSv(61.07%)。结论通过一次增强扫描,DSCT双能量颅脑CTA可获得VNC图像、碘图及颅脑CTA图,是一种较好的脑膜瘤术前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双源CT双能量胸部虚拟平扫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比胸部常规平扫与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探讨VNC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55例怀疑胸部疾病的患者行常规CT平扫和双能CT增强扫描,后处理得到VNC图像,对VNC和常规平扫平均CT值、SNR、图像质量、病灶显示情况、辐射剂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肺动脉干处平均CT值VNC高于常规平扫(P<0.05),而左心室及脊柱后方肌肉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NC ROI选在肺动脉干、左心室、脊柱后方肌肉的图像SNR均高于常规平扫(P<0.05)。VNC图像质量与常规平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C的病灶显示情况类似,除部分钙化灶(6/21)及腔静脉旁小淋巴结(3/37)在VNC未见显示外,其余病变均可显示。VNC有效剂量稍高于常规平扫(P<0.05)。结论双能量胸部增强扫描一次扫描可获得增强图像和VNC图像,VNC图像在不影响图像质量及病灶检出的情况下降低了辐射剂量,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双源CT(DSCT)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VNC)不但能有效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而且可提供更多影像诊断信息。目前VNC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对颅脑出血性疾病及脑膜瘤的评价,对肾结石、肝脏疾病、胃肠道肿瘤、胰腺病变及肺部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本文对DSCT双能量VNC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T)技术在临床直肠癌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对49例经肠镜活检确诊为直肠癌的患者行盆腔常规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双能量扫描,采用Liver VNC软件分别得到直肠癌病灶、髂腰肌、皮下脂肪、髂外动脉动脉期及门脉期的VNCT图像,分别测量并比较常规平扫及动脉期、门脉期VNCT这3组图像中病灶的平均CT值、图像噪声、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常规平扫与VNCT图中所测得的组织平均CT值除髂外动脉、皮下脂肪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NCT的图像噪声低于常规平扫而信噪比高于常规平扫(P<0.01),但其图像质量略低于常规平扫(P<0.01),不过仍可达到诊断需求。动脉期VNCT为(3.96±0.46)分,门脉期VNCT为(3.80±0.54)分,省略常规平扫降低的辐射剂量为(31.49±1.47)%。结论:VNCT在直肠癌术前检查中可减低辐射剂量,且不影响诊断,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LASH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胃癌评估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对41例经胃镜和手术病理明确为胃癌的患者利用FLASH双源CT行常规平扫、双能量动脉期、双能量静脉期及双能量延迟期扫描。利用Liver VNC软件得到动脉期及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三组平扫图像(常规平扫、动脉期虚拟平扫及静脉期虚拟平扫)分别进行5分制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对两位医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行Kappa检验,并对三组图像的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利用配对t检验对动脉期虚拟平扫、静脉期虚拟平扫及常规平扫图像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利用配对t检验三期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两位医师对动脉期虚拟平扫、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与常规平扫图像的图像质量评价一致性很好(Kappa=0.926);三组图像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的SNR值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省去常规平扫的三期扫描辐射剂量是(13.331±2.777)m Sv,四期扫描的辐射剂量是(19.135±3.773)m Sv,三期扫描较四期扫描降低的辐射剂量约为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LASH双源CT胃癌评估成像中,双能量虚拟平扫具有替代常规平扫的可行性,可以减少常规平扫的放射剂量,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源CT在腹部增强扫描中双能量虚拟平扫检查胆系结石的价值。方法对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37~81岁)怀疑胆系疾病的患者均行Simens双源CT上腹部常规平扫及双能量增强扫描,并利用LiverVNC软件处理得到虚拟平扫数据,由3名医师通过双盲法对两组图像进行胆系结石诊断,将两组图像的诊断结果及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100例患者中,有66例经手术证实存在胆系结石。常规平扫检出64例,检出率为96.97%;虚拟平扫检出62例,检出率为93.94%,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单次辐射剂量CTDI_(vol)分别为(12.54±1.83)mGy及(9.24±1.67)mGy,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虚拟CT平扫及常规CT平扫在检出胆系结石中具有很高一致性,双能量虚拟平扫对大部分胆系结石而言可基本取代上腹部常规平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与常规平扫(CNC)在纵隔淋巴结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临床疑诊纵隔淋巴结病变患者行双能量CT CNC和增强扫描,并重建动脉期VNC和静脉期VNC,对CNC与动、静脉期VNC图像平均CT值、SNR、图像质量评分及总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50例患者气管杈水平胸椎椎体后方肌肉CNC及动、静脉期VNC的平均CT值、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三期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均高于双能量双期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组、良性组、正常组淋巴结CNC及动、静脉期VNC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纵隔双源CT双能量VNC与CNC图像质量无差别,均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VNC辐射剂量更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脏占位病变双能量CT(DECT)虚拟平扫(VNC)的图像特征及其与真实平扫(TNC)的差异。方法 收集因肾脏占位病变接受泌尿系DE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患者33例,分别获得TNC及肾实质期虚拟平扫(VNCn)图像。观察两种图像的特点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及主观评价。结果 图像客观评价显示,VNCn与TNC图像中肾脏病灶、肾实质、腹主动脉、腹膜后脂肪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图像的背景噪声(腹膜后脂肪标准差)、CNR、SNR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VNCn与TNC图像中病灶内钙化的最大径、CT值及脂肪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脂肪最大径的显示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显示,VNCn与TNC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脏占位病变DECT的VNCn与TNC图像质量相近,但对病灶内钙化、脂肪等细节的显示不及TNC图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诊断胰腺肿瘤的准确率及与病理活检穿刺的一致性。方法:选定本院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接诊的70例胰腺肿瘤患者,分别给予常规CT、DSCT检查,将病理活检穿刺诊断结果作为本次研究的金标准,对比常规CT、DSCT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对比良、恶性组不同能量水平下动脉期、静脉期CT值。结果:DSCT诊断准确率(94.29%)、灵敏度(84.21%)均高于常规CT(74.29%、15.79%),P<0.05,常规CT特异度(96.08%)与DSCT(98.04%)比较,P>0.05。良性组40keV、80keV、120keV、140keV动脉期、静脉期CT值均高于恶性组,P<0.05。结论:DSCT双能量扫描可提高胰腺癌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测量所得CT值可作为鉴别良、恶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双源CT前门控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应用100kV低管电压结合低碘浓度对比剂降低辐射剂量的效果。方法:3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采用100kV管电压,碘对比剂(300mgI/mL),前门控轴扫。测量各冠状动脉主要节段的CT值,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分析辐射剂量变化。结果:所测得的各主干CT值均在300HU以上。CTA图像质量均评分为5分者289个,4分148个,3分34个;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为10.48±1.90,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DE)为(1.64±0.26)mGy。结论:在双源前门控冠状动脉CTA检查中,采用100kV低管电压结合低碘浓度对比剂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虚拟平扫(VNC)联合40 keV虚拟单能量成像(VMI)用于降低小肠CT造影(CTE)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接受CT真实平扫(TNC)及双期增强扫描的炎性肠病(IBD)患者,测算病变/组织结构在重建TNC,常规动、静脉期,虚拟动、静脉期平扫(VNCa、VNCv)及40 keV VMI图像中的CT值和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以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有效剂量(ED);对比TNC及VNC图像、常规动脉期及40 keV VMI图像并进行客观评价;对常规扫描与VNCv联合40 keV VMI CTE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并比较其辐射剂量。结果 TNC、VNCa及VNCv图像中,病变累积肠壁、未累及肠壁及腰大肌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肠壁、腹主动脉及回结肠静脉在40 keV VMI图像中的CT值、SNR及CNR均高于常规动脉期图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第二代双源双能量CT胰腺虚拟平扫(VNC)和真实平扫(TNC)的图像质量。方法 采用Siemens第二代双源双能量CT对21例怀疑胰腺病变的患者行腹部增强扫描,包括单能量TNC图像、胰腺实质期及门静脉期图像,后处理得到胰腺实质期及门脉期的虚拟平扫(VNCp、VNCv)图像。比较TNC、VNCp、VNCv图像的胰腺病灶、胰腺实质、肝脏、竖脊肌、腹主动脉及门静脉的CT值、噪声、CNR、主观评分。结果 TNC、VNCp、VNCv图像主观评分均满足诊断要求(P=0.150)。与TNC图像比较,VNC图像噪声明显减低(P<0.001)。胰腺实质的CT值在VNCv与TNC图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胰腺囊性与实性病灶的CT值在VNCp、VNCv、TNC图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77、0.799)。囊性病灶的CNR在VNCp最高。结论 第二代双源双能量CT对胰腺扫描的VNC图像质量接近TNC,并且可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虚拟平扫(virtualnon—contrast,VNC)技术替代常规平扫对结肠癌进行评估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能谱CT扫描并经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40例,均行常规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增强的能谱成像(GemstoneSpectralImaging,GSI)扫描,通过对三期增强图像进行碘.水基物质分离,生成相应的VNC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四组平扫图像(常规平扫及三期VNC)分别进行5分制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对两位医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行Kappa检验,并对四组图像的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测量四组图像病灶.正常结肠壁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以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四组图像组间两两比较;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分别计算四组图像显示病灶对浆膜侵犯情况的准确率,并以卡方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以常规平扫图像为标准,分别计算三组VNC图像对病灶周围肿大淋巴结显示的准确率,并以百分数做对比分析。结果两位医师对四组图像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均〉0.700);常规平扫、动脉期VNC、静脉期VNC三组图像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衡期VNC图像质量评分低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图像病灶.正常结肠壁CNR分别为0.51、0.87、0.75、0.49,动脉期VNC、静脉期VNC图像病灶.正常结肠壁CNR均高于常规平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衡期VNC图像与常规平扫图像病灶.正常结肠壁CNR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平扫与三组VNC图像显示的病灶对浆膜面侵袭情况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VNC图像对病灶周围淋巴结肿大情况的显示以常规平扫为标准,其准确率均为100%。结论动脉期VNC及静脉期VNC与常规平扫图像质量评分无区别,且二者显示结肠癌病灶较常规平扫更加清晰,对浆膜侵犯的评估与病灶周围肿大淋巴结的显示与常规平扫无差异,可以取代常规平扫用于结肠癌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64层CT平扫及CTA对烟雾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CT平扫及CT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全部行64层CT平扫和CTA检查,其中7例进行了DSA检查。结果CT平扫大部分脑实质出现异常密度,其中有10例表现为脑梗死,6例为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萎缩3例,合并脑软化4例,只有2例脑实质未见异常。CTA均能显示病变血管狭窄和闭塞,呈多支受累,也可见烟雾升腾的血管,与DSA所见相似。结论64层CT平扫及CTA可作为此病首选检查方法,必要时再做DSA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回顾性算法重建技术在肺部CT平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SomatomAR.nova CT机,常规矩阵和层距层厚,标准算法重建(AB4),回顾性锐利算法重建(AB9)。常规胸部扫描体位和条件;扫描完毕,进行锐利算法重建,取得高分辨率肺窗图像。结果与常规法和高分辨率扫描CT(HRCT)图像相比,更能显示以下结构。正常肺小血管纹理、支气管、叶间区,肺泡内早期渗出和吸收期病变,早期肺纤维化灶,硬结钙化,结节肿块、空洞空腔的内外部结构,小叶性肺气肿的显示与分类,肺不张的程度与类型,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的区分。结论通过回顾性重建获取的图像空间分辨率明显提高,肺窗图像质量改善,对于发现和诊断肺部早期和/或轻微的病变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评价双源CT双能量成像诊断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5例颈动脉CT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中39例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患者(观察组)与另外36例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斑块的性质、血管狭窄程度,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有显著区别(P<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重度狭窄、闭塞、易损斑块与脑血管症状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双源CT通过分析颈动脉斑块为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了较高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肾结石定性分析中应用双源CT(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9月-2021年3月就诊的84例肾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测,以临床肾取石化验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肾结石成分应用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诊断效能以及各项参数指标。结果:病理结果显示尿酸结石11例,羟磷灰石类4例,草酸钙65例。而DSCT双能量扫描中,尿酸结石、羟磷灰石类、草酸钙成分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6.25%、98.75%、95.00%,特异度分别为98.48%、100%、86.67%,灵敏度分别为85.71%、80.00%、96.92%,与病理结果差异较小,三组诊断准确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DSCT双能量扫描检测结果内对比,羟磷灰石类诊断特异度更高,草酸钙灵敏度更高(P<0.05)。DSCT双能量扫描结果显示,尿酸结石、羟磷灰石类、草酸钙三种肾结石成分在CT差值、CT比值、DEI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SCT双能量技术定性分析肾结石成分效果显著,可以精确区分肾结石成分,诊断效能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研究CT平扫和增强及MR平扫和增强的应用分别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6-2012年我院收治的154例经确诊后的胰腺癌患者,分别采用CT平扫及CT增强、CT综合进行诊断,MR平扫、增强和综合进行诊断,将这几种扫描法按照自由组合排列的方法进行对比,诊断其对胰腺癌的灵敏度。结果 CT平扫的诊断准确性比MR平扫的诊断准确性要低,MR增强的准确性相对较高。结论 CT和MR平扫在胰腺癌的诊断中都可以使用,但CT增强或MR增强二者可以任选其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