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苏省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状况,为及时发现饮用水食品安全隐患和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2013年在江苏省包括苏南、苏中、苏北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7个省辖市进行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调查,共采集331份不同包装类型桶装饮用水,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标准操作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331份桶装饮用水中检出34份铜绿假单胞菌阳性样品,检出率为10.3%。除常州、淮安、泰州外,其他地区均有检出,其中南京地区检出率达28.6%,并且定型包装桶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显著高于散装/自行简易包装桶装饮用水。结论江苏省桶装饮用水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风险隐患,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泰州市桶装饮用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状况,为安全饮水提供科学依据,为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2014年-2015年在泰州市区采集不同品牌桶装饮用水100份,按照GB/T 8538—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进行监测。结果采集100份桶装饮用水样中,16份水样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16.0%,其中2014年桶装水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10.0%,2015年桶装水样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22.0%,2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泰州市桶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状况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监督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加强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龙岩市桶装饮用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状况,分析受污染的原因,为桶装饮用水的监管和控制水源性疾病的传播提供有效措施。方法按照国标GB/T8538-2008/4.54《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对2014-2016年的桶装饮用水进行检测。结果 3年间共150份样品有13份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总检出率为8.67%。其中2014年检出率8.33%(4/48),2015年检出率10.71%(6/56),2016年检出率6.52%(3/46)。3年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株典型菌株中,9株产绿脓菌素,4株产荧光色素。铜绿假单胞菌与常规微生物指标检验结果无显著相关。结论龙岩市桶装饮用水中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阳性样品中存在2种典型菌落形态,建议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卫生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预防水源性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理州桶装饮用水卫生微生物及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及饮水机造成的污染状况,为桶装饮用水的食品安全措施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云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确定检测方法。按照GB/T 8538—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进行监测。结果 2014年-2015年对大理州内各个桶装水品牌的送水销售服务站的66份桶装水进行监测,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6.06%;卫生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25.76%。检出铜绿假单胞菌与未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的卫生指标合格率分别为25.00%、25.81%。未经过和经过饮水机的桶装饮用水的卫生微生物指标超标率分别为53.85%、87.50%;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3.85%、7.50%。结论此次监测的桶装饮用水存在卫生微生物指标合格率较低,致病性铜绿假单胞菌有较高检出率的问题。桶装水产品的监管需要加强,同时饮水机消毒规范制定及监管也是保障桶装水饮水安全不可或缺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福建省市售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状况及其耐药性,为评价卫生质量和风险预警提供依据。方法在福建省随机采集桶装饮用水271份,按GB/T 8538-2008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方法中的滤膜法检测,用VITEK 2 Compact仪器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桶装饮用水样品铜绿假单胞菌总检出率28.4%(77/271);天然泉水检出率(46.1%)高于天然矿泉水(29.5%)和纯净水(14.2%,χ~2=26.67,P0.01);经饮水机冷水出口的散装桶装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30.6%(48/157),而未启封桶装水的检出率25.4%(29/114,χ~2=0.86,P0.05);放置6d者的检出率(46.4%)高于放置1~5d者(27.1%,χ~2=4.04,P0.05);77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均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敏感,均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结论福建省市售桶装饮用水受铜绿假单胞菌不同程度污染,建议新生儿、婴儿、老人和免疫力低下等人群,不直接饮用桶装饮用水。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013年-2014年连云港市市区内桶装饮用水进行铜绿假单胞菌检测,了解市区内桶装饮用水污染情况,分析检测结果,为保证桶装饮用水的水质安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按GB/T 8538—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结果 2013年-2014年采集的市区范围内桶装饮用水150份,有39份水样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26.0%,其中饮用纯净水、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矿物质水的检出率分别为22.6%、57.1%、16.7%。细菌总数的合格率为62.0%,与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2,P0.001);大肠菌群的合格率为86.0%,与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4,P0.05)。结论桶装饮用水中存在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桶装饮用水水质的监管。加强国家标准规定范围外的条件致病菌的检验,以便保证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东省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状况,并对桶装水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进行检测分析。方法于2013—2015年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和顺德区共计22个监测点对辖区内市售桶装饮用水进行样品采集,依据GB/T 8538—2008对桶装饮用水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阳性菌株使用Vitek GN生化鉴定卡进行生化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7类23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2013—2015年共检测桶装水样品1 901份,检出铜绿假单胞菌阳性112份,总阳性率为5.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氯霉素、氨苄青霉素/舒巴坦、磺胺异恶唑、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四环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85.0%,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氨曲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羧苄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罗美沙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等10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10.0%,对头孢吡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为0。除7种天然耐药的抗生素外,对其余16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为46.4%(52/112),多重耐药率为12.5%(14/112)。结论广东省桶装饮用水存在一定程度的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阳性菌株对16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低,今后应继续加强对水源性铜绿假单胞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为保障饮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惠州市桶装饮用天然矿泉水和包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状况,为桶装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和相关水源性疾病的预防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标《GB/T 8538-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对2013-2015年桶装饮用天然矿泉水和包装饮用水进行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并对检出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3年间223份桶装饮用水中有24份样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总阳性率为10.76%;各类型桶装水均有检出,饮用天然矿泉水、纯净水、山泉水及其他饮用水的阳性率分别为12.86%、9.28%、9.76%和13.33%;24株典型菌株中,17株产绿脓菌素,6株产荧光色素,1株产脓红素;铜绿假单胞菌检出与大肠菌群检验结果无显著相关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4株阳性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吡肟等11种抗生素均无耐药性,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等7种抗生素耐药,耐药率100.00%。结论惠州市桶装饮用天然矿泉水和包装饮用水中均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风险隐患,阳性样品中存在3种典型菌株的菌落形态,建议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采取控制措施,相关监督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盐城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按照《2013年江苏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在全市各监测点采集食品样品,检测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等项目。结果 195份样品共检出19株致病菌,检出率为9.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15.0%),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10.0%),铜绿假单胞菌(8.0%)。结论盐城地区肉制品、婴幼儿食品和桶装饮用水被致病菌污染的风险较高,应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舟山市桶装饮用水卫生情况。方法 依据国标GB/T 8538—2008,对随机抽检的94份桶装饮用水,其中48份桶装饮用纯净水,46份桶装矿泉水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与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鉴定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确认有3份水样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3.2%,其中桶装饮用纯净水检出3份,桶装天然矿泉水检出0份;3份阳性样品中共检测出4株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水平分别为27 cfu/250 ml、38 cfu/250 ml、6 cfu/250 ml、24 cfu/250 ml,其中3株产绿脓菌素,1株产荧光色素不产绿脓菌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出的4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6种抗生素中的新霉素(NEO)、恩诺沙星(ENR)、氨苄西林(AMP)、复方新诺明(SMZ)、青霉素(PNE)、强力霉素(DOX)6种抗生素均有抗性;对头孢曲松(CEFT)、环丙沙星(CIP)、氧氟沙星(OFL)、庆大霉素(GEN)、诺氟沙星(NOR)、头孢哌酮(CEF)等6种抗生素敏感。结论 桶装饮用纯净水中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食品受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程度,为开展食品监测、防止食品污染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标准SN/T2099—2008和GB/T 8538—2008中4.54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方法,对熟肉制品、凉拌即食食品、饮用水3类产品进行监测。结果发现3类产品受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程度不同,其中熟肉制品检出率为6.25%、凉拌即食食品检出率为17.65%,饮用水的检出率为1.19%,可以看出熟肉制品和凉拌即食食品比较容易受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绿脓素作为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征指标,可以在检测中指示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结论产品本身在生产销售环节容易受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有必要对该菌进行风险监测,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该菌所引起的食品污染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漯河市2013年度市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方法采集漯河市9大类139份样品,按《2013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进行检测。结果总检出率为7.91%,共检出11份食源性致病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在桶装饮用水中检出率最高,为50.00%;蜡样芽孢杆菌在乳及乳制品中检出率8.33%;阪崎肠杆菌在婴幼儿食品检出率6.67%;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速冻米面制品检出率6.67%;单增李斯特氏菌在冷冻饮品中检出率5.26%。结论 2013年漯河市食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桶装饮用水情况较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达州市售桶装水卫生微生物污染现状,分析其趋势,为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按照国标方法进行随机抽样和卫生微生物指标检测。并与2013年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卫生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56.36%,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20.00%,本地产品检出率为18.89%。与2013年相比,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有所升高,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大大降低,两年检出铜绿假单胞菌阳性数与常规微生物指标合格率相关性变化较大。结论本市桶装饮用水中卫生微生物污染趋势向好,由混合污染变为相对独立污染。应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面,加强生产企业在执行国家标准和生产卫生规范中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灌装间的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并研究适宜的消毒方法,以降低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风险,提高产品质量。方法调查分析周边43家企业的桶装饮用水灌装间及其他主要生产环节的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以取水样、擦拭等方式对灌装间及其他生产环节进行取样分析;采用悬液定量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下过氧化氢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效果;并用5 g/L的过氧化氢溶液以喷洒方式验证现场消毒效果。结果灌装间的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较严重。过氧化氢杀灭铜绿假单胞菌试验表明,0.4 g/L过氧化氢溶液作用20 s即可杀灭50.04%的铜绿假单胞菌;用5 g/L过氧化氢通过喷洒的方式对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灌装间消毒,连续3批次未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过氧化氢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杀灭作用,能有效消除铜绿假单胞菌污染,对灌装间消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庆市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水平,掌握食品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方法依据《2013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中的检验方法和质控要求,对样品进行卫生指标菌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卫生指标菌超标最严重的是桶装饮用水和冷冻饮品,超限检出率分别为44.80%和40.80%。2 500件样品中,检出致病菌123株,总检出率为4.92%,检出最多的是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16.00%。桶装饮用水污染最严重,致病菌检出率为16.00%。不同类型的采样场所中,街边流动摊点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10.20%。定型包装与散装(含自行简易包装)的食品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P0.05)。结论 2014年重庆市食品卫生指标菌监测中饮用桶装水和冷冻饮品超标严重;食源性致病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污染;食品类别中饮用桶装水污染最严重,是重要的危险食品;采样场所中街边流动摊点是高危场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金山区中小学校学生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状况,探索方便、卫生、适宜的饮水模式。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直饮水学校12家和桶装水学校14家,在2016年采集直饮水24份,经饮水机桶装水29份和同批次未开封的桶装水29份,开展铜绿假单胞菌检测。结果金山区中小学校供学生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16.98%,桶装水和直饮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饮水机桶装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31.03%,未经饮水机桶装水检出率为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生在校饮用水直饮水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状况优于桶装水,饮水机为桶装水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管理、监督和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江西省矿泉水和包装饮用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方法采用GB/T 8538—2008中铜绿假单胞菌检测的滤膜法,对江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院2015年5月24日-2016年5月24日49份矿泉水和150份包装饮用水水样进行检测。结果 49份矿泉水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2份,阳性率为4.1%;150份包装饮用水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22份,阳性率为14.7%。经统计,矿泉水阳性样品中共检出104株典型菌株,其中100株蓝绿色菌,4株非蓝绿色产荧光菌,分别占典型菌株的96.2%和3.8%;包装饮用水阳性样品中共检出2 169株典型菌株,其中1 856株蓝绿色菌,313株非蓝绿色产荧光菌,分别占典型菌株的85.6%和14.4%。结论矿泉水和包装饮用水均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现象,而包装饮用水污染率明显高于矿泉水,且污染水平较高,阳性菌株检出量高达270 cfu/250 ml。有关部门应加大矿泉水,尤其是包装饮用水的检查力度,保障居民成品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017年云南省曲靖市(含2区1市6县)辖区内瓶、桶装饮用水进行污染物检测分析,了解辖区内瓶、桶装饮用水污染情况,为保证瓶、桶装饮用水的水质安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根据饮用水类别分别按GB 19298—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和GB 8537—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中各污染物指定标准开展检测。结果 2017年采集辖区范围内102个品牌共计334批瓶、桶装饮用水,共有8个批次检出污染物,检出率为2.40%。其中有4批次产品检出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1.20%,2批次检出大肠菌群,检出率为0.60%,2批次亚硝酸盐超标,超标率为0.60%。结论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安全,但仍存在铜绿假单胞菌等污染物的污染,应加强对瓶、桶装饮用水生产过程的监管,以保证饮用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成都市生活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于2012年采集成都市城区内生活饮用水样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水样756件,检出铜绿假单胞菌21株,检出率为2.8%。管网水的检出率为0.4%,二次供水的检出率为6.4%,二次供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6.4%(19/296)]高于管网水[0.4%(2/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二次供水和管网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成都市生活饮用水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污染,且以二次供水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开展包装饮用水生产过程中铜绿假单胞菌污染状况的调查,针对性地提出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湖北省地区15家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的水源水、过程水、成品水及包装容器等共计116份样品进行铜绿假单胞菌及常规微生物的检测。结果精滤后水、活性炭过滤后水、石英砂过滤后水和水源水受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较为严重,检出率分别为66. 7%、66. 7%、46. 7%、40. 0%。铜绿假单胞菌阳性菌株主要为产绿脓菌素的黄绿色菌落形态,占阳性菌株的比例为79. 2%。大肠菌群的合格率与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 901,P 0. 01)。结论包装饮用水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企业应加强对设备、管道、储罐等清洁消毒,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包装饮用水生产过程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